正文

三姨 。 决死队 。 爱情 -2

(2007-08-06 17:04:06) 下一个
因为有点文化,再加上朱总司令想要改变一下这支以学生为主的队伍成分,便 抽调出一部分知识分子去学习,另补充一些当地群众进去。 1939 年春天,组织介绍三姨去延安抗大学习。三姨来到了太行山区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在那里等待去延安。在这里受到了做秘书的裴世昌和张先进的接待。张是长征过来的干部,裴是国统区过来的学生,曾蹲过国民党的监狱。裴一见到爽朗活泼的三姨就被吸引了。四十五年后,张先进在写信给三姨的信中写道:“那时你梳着短头发,葵花形脸,健谈,坦豪,双目敏锐,生气勃勃。最值得可爱的是,你能从大城市跑几千里路来参加八路军。我非常支持世昌喜欢你。” 当三姨要去延安与裴世昌在河边渡口分手时。裴向三姨提出了交友的要求。可能是岁数还小,而且三姨当时心中的标准,第一条就是要喜爱文学。通过交谈,了解到裴似乎对文学目前不大感兴趣。于是三姨婉转地回绝了他。说我太小了,以后再说。


两年后,满怀火热爱情希望的裴世昌来到延安,找到三姨,要求结婚。三姨没答应。告诉裴说:要等抗战胜利,找一位喜爱文学的人做终身伴侣。


裴世昌一听就火了,说:“少来你小资产阶级的那一套,老子天天打仗,还不知那天就战死了!” 三姨也不吃他这一套横的,说:“那我就是嫌你牙黄。”而且“你在敌战区时,是不是住过暗娼的家?”“住过又怎样?那是为了躲敌人,她把我救了。”俩人像孩子一般地吵了起来。


“分手吧。”三姨说完最后一句话,扭身就走。“你给老子站住” 一声大吼,三姨回头一看,为爱而昏了头的裴正用乌黑乌黑的枪筒对着她,“你到底嫁不嫁?不嫁,老子今天就毙了你”。经历过枪林弹雨的三姨哪怕这个,火气十足地瞪着裴世昌,一动也不动。时间好象停顿了下来,天地间一片沉寂。只有身边的延河在静静的流淌。 “我的话已说完了”。三姨再一次重复,转身走了。裴世昌单膝跪在原地,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声。枪口深深地拄在泥土里......。


两个月后,一脸悲怆的裴,又来找三姨,说是最后一次问她,同意不同意,三姨同样回答,不。 再以后,三姨的好友告诉她,裴已结婚,就是奔着三姨的模样找的。头发剪的短短的,与三姨极像。


1946 年,裴世昌在一次深入敌后的行动中被国民党抓获,严刑拷打,受尽折磨。带镣长街,勇赴刑场。围观群众无不泪下。他是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倒下的,牺牲时年仅 31 岁。


张先进在给三姨的信中最后写到“ 1943 年在山西,我遇到世昌,说起他和你的事情,世昌哭了,说他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你离他远去,还说他爱你爱得太深了,但命中注定你们是没有缘分的......。” 张还写了一首诗回忆往事。


初识刘君君十六,热聚相谈在茅屋。车轮一滚五十载,半是欢乐半是哭。


三姨的这段情缘就这样以革命有缘,爱无缘而结束。


学习完后,三姨留在了延安,在李克农手下做对日情报工作。后经我大姨的介绍,与一位山东好汉结下了四十五年的姻缘,并育有三子。三姨父的古文,文学的造诣,也不是那些凡夫俗子所能比的。但是这段姻缘没能走到头。可见少女青春时的梦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几十年的锅碗瓢盆交响曲,也不再是一曲悦耳的旋律了。三姨爱憎分明,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也不凑合。能在七十几岁的高龄因没有爱情为理由而提出离婚的老太太中,她是我所知道的头一个。况且对方仍是深爱着她。


离婚后,三姨的日子过得潇洒快活。还随着轻工业部为老干部组织的旅游团去了江西,旧地重游。 那里曾是三姨随军南下后工作过十几年的地方,建国后第一任的省轻工业厅厅长。人虽走了,但三姨的许多传奇故事却留了下来。一位现任的副厅长,正好负责接待这批退休老同志。不知是听了太多的故事还是被眼前集大将风度,干练果断,风趣幽默于一身的三姨迷住了,还是被鬼魂附了体,当三姨回到北京后,一封封的爱慕信便从江西飞到了北京。


虽然三姨对他也是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但对于这种近乎疯狂的爱情攻势,也还是感到困惑。但话又说回来,哪位女性不喜欢被人恭维,爱慕呢?即便是到了夕阳无限好,已是近黄昏的年龄。于是俩人开始有了交往,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几年前我回去看望三姨时,看到墙上的结婚照,心里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那是一幅合成的照片,里面的新娘是七十年代的,新郎是 21 世纪的。高兴还是......,说不出来。但我绝对能理解,虽然我不能判断俩人之间是否有那种刻骨铭心的爱,小新郎对老新娘是敬重还是爱?老新娘对小新郎又是什么呢?我佩服三姨的敢做敢为,为自己而活,这种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看来少年时的侠气与经过枪林弹雨后军人爽快的作风,一直主宰着三姨的一生。活的有滋有味,活的独立,活的不受任何世俗理念的约束。遗憾的是,我从未见到过这位新郎倌。因为他们是牛郎与织女,两地生活,男方还在任上,不到退休年龄。唉,好事多磨。据小阿姨讲,这位小丈夫对三姨是唯命是从,疼爱有加。有一次三姨病重住院,他漏夜飞赴北京,伺汤伺药,鞍前马后地陪在床前。三姨却依然如旧,三娘教子。


如今三姨已是八十有四,我那从未见过面的小姨父也将步入退休行列,我衷心地祝福他们。


这人世间上,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子夏浮云 回复 悄悄话 在中坛看过,再看一遍还是感觉扼腕,荡气回肠.
你三姨和我母亲差不多,大个一两岁.我母亲也是14岁从宣传演出开始参加抗日,然后就一生以革命为职业的走了下去,直到去年...
Stillh2orundeep 回复 悄悄话 真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