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汉城改称「首尔」之启示

(2005-01-30 20:56:19) 下一个
据报道,韩国方面近日宣布把汉城市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汉城」一词不再使用,同时正式提请中国政府在今后的文献资料中对韩国首都使用新的中文名称。另外,韩国还表示将通过国内外的舆论及媒体等积极展开宣传以尽快让世人接受。这不是一条简单的新闻,其中包含了值得玩味的信息。 在第一个层次上,韩方的改动是有道理的。人与地的译名,最好是接近原来的发音,以便让讲不同语言的人知道说的是哪个人或什么地方,这便于交流。比如中国说「布什」,英美人和其他国家的人大体上可以知道说的是Bush。中国人知道韩国首都这个地名本来发音的人肯定极少,我们说「汉城」,别人不明白,说「首尔」,不但韩国人、朝鲜人,许多其他国家的人都容易猜到我们想说什么。 但在第二个层次上,高于发音尽量接近这个原则的,是约定俗成的原则,即尊重历史已经形成的习惯。比如在中国广为人知的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本名 Russell,如果现在硬要改为「拉塞尔」,我们就不能把他和一系列已知的著作、理论、历史事件相联系,在学习、表达、交流方面造成不便。 在我看来,韩国人兴师动众、煞有介事地更名,不是为了坚决遵奉发音相近原则,而是有深层的民族心理原因。说白了,「汉城」者,中国人的一座城市也,顾名思义,这是使他们不舒服的。 作为语言哲学家,纯粹从学理上讲,我认为这种想法有些多余。当初我们的祖宗取名「汉城」,很可能反映了「天朝上国」对待藩属的心理,但时过境迁,现在的中国人已经没有这种联想了。用十分学术的语言来说就是,「汉城」只是专有名词,而不是摹状词即形容事物属性的词。一个经典事例是,当初英国人把达特河的出海口命名为「达特茅斯」(Dartmouth),其中的「茅斯」即出海口,后来达特河改道,它的出海口在另外的地方,但这个城市仍然叫达特茅斯,因为在时间流逝过程中,这个地名早已成了专有名称,人们不再顾名思义。 但是,事情不能只从学理上考虑,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他们想彻底抹去自己历史上曾经是他国附庸的心理,不但应该理解,而且应该尊重。所以,我认为妥当的做法,是大大方方地接受韩方的提议和请求,同意他们的更名,用这种充满善意的行动表示我们平等待人,对世界上不论大小民族一律尊重的原则。当然,更名会给中国人造成不便,在某些方面付出额外成本(比如教科书、地图的重印),因此韩方不能要求太急和过分彻底。 韩方请求更名也给了我们启示。也许,有人会认为韩方的做法是否太斤斤计较,是否有些形式主义,是否超出了正常的民族自尊心,这些疑虑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我主张最好的态度是我们警惕自己不要有这类问题,而不要过多苛求他人。我们倒是应该自问,近年来我们有些宾馆、餐厅给自己取的那些洋味十足,贵族味、帝王味十足的名称,是否反映了殖民地和封建臣民甚至奴仆的心理,是应该去掉这种心理的产物,还是继续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漏斗子 汉城改名,可能与高苟丽败给中国有关 汉城改名,可能与高苟丽败给中国有关 漏斗子 2005-01-21 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被吉林省申请到了,韩国和朝鲜都很恼火。 高句丽在中国,朝鲜文化的根在中国,本来就是番属国,这也是历史事实,不是我们造出来的。高句丽申请成功,只是还历史原貌,让后人、外国人都知道。 高句丽文化遗产申请小组组长,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最高领导出任的(别得最多省政副总理一级了不起了),其含义各位可以想象。 漏斗子 嘿嘿,它汉城改名 咱就在吉林找一个地儿 叫做汉城 嘿嘿,它汉城改名,咱就在吉林找一个地儿,叫做汉城 漏斗子 2005-01-21 韩国最近宣布将汉城的中文名称改为首尔,居然还照会中国,对中国提出要求。 我看了这个新闻,感觉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中国人将外文翻译成自己的语言,是中国人的事情,在中国官方的法律、著述、地图等中用什么名词来表述外文名词,是一国主权,外国无权干涉。韩国的这种做法,不仅有违国际常识,还显得特别的无耻。 如果我们汉语表述对外国有侮辱嫌疑,提出建议还情有可原。我们在五十年代,就主动将安东改为丹东,说明还是尊重朝鲜民族的。 据我所知,韩国对“汉城”这一汉语名词的纠缠,在中韩建交时就提出了。理由是一来汉城不符合朝鲜语的发音,二是“汉城”是中国的“赐名”(哪一朝忘了),有殖民色彩,这第二个理由,韩国大做文章。要求我们称汉城(SEOUL)为“首乌尔”。结果我们外交官拿出历史学家考证,SEOUL也是中国人起的名,可能是汉武帝设置沧海郡那会儿赐给的。结果韩国没有话可说了,建交公报仍称韩国首都为汉城。汉城在汉江之畔,完全符合地名要求。 想不到韩国人还念念不忘,十多年以后还要改。我的想法是,中文翻译外文是中国的事情,涉及官方事务的,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外国无权干涉。 我还想到一个绝招,如果我们把韩国SEOUL尊他意思叫“首尔”(首尔-首儿“大儿子”?),立刻在东北那个地方找一个城市改叫“汉城”,让它吐白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