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本名刘道元,幼年丧母,后有继母,继母生有两妹妹,奶奶老大,一直照顾着她们。大学时去姨奶奶家走人家(走亲戚做客的意思),管坐在我腿上吃糖的小屁孩叫叔(是长辈,不知道那个称呼怎么翻成普通话,差不多是这个辈分吧)。奶奶的妈妈(我管她叫太)一直活到90岁,只差一个月就可以抱到我大哥的孩子,那可是五代呀。
奶奶嫁到我们村应该还年轻,她从来就不肯说自己,以前追问她出嫁的情况,她都脸红着点我的头:“不怕丑,小姑娘不兴问这些的,没大没小!”所有关于奶奶的生平都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奶奶有过一个女儿,两岁上就夭折了,一直就守着我爸这个独子。我爸十二岁左右,爷爷去世,奶奶守寡,问她为什么不再嫁,她还是脸红着敲我头说我不怕丑,没别的话。一个人把我爸养大,还是在农村最需要体力的地方,为人父母之后才真正体会到她的难,令我对她亲上加敬。老爸是那时当地远近村子唯一考上大学的人,换了我是奶奶,这头还不昂得鼻孔朝天?可奶奶每次也就低头羞笑着说:“孩崽自己懂事争气。”等到我们三兄妹前后上了研究生之后,奶奶才不低头了,直夸我们比老爸争气。也许就是争的这口气,让奶奶从不抱怨生活中的种种艰难,也是这口气给了她博大的胸襟,善待所有的人,包括她的急脾气媳妇(惭愧,总觉自己的这口气实在不足,心胸老是鼓得不够大,这不成天和我妈较劲呢?)。
妈妈生下我们兄妹三,奶奶专门来伺候,一断奶,就给抱乡下去养到小学二三年级了再送到父母边。大嫂生孩子时,奶奶七十多了还照顾曾孙呢。那时我还在读大学,刚好在一个城市,我可是感谢那一年,每星期做完家教拿了钱就去买东西,乐颠颠的给奶奶献宝去了,这是我唯一的一段时间用自己挣的钱亲自孝敬奶奶,钱少得可怜,只能买小小包的开心果(现在大包的开心果带回去,她没大牙,咬不动了,不怕,买了打碎机)。那时心愿很简单,就想让奶奶尝遍所有的她爱吃不爱吃的东西(没钱就买一点点);接奶奶到我的宿舍睡了几晚,雪地里陪奶奶慢慢地走,因为奶奶看到我们宿舍高楼(就6层)说了:“这要能在里面住上一晚也值。”还希望有一天能带她去北京,去看天安门,她一直想去北京来着。可她晕车,没那么老的时候没钱,现在有钱了,她的身体又受不了这么长的晕车(她倒是不晕拖拉机、自行车和板车,这这这这,我都不敢说孝敬她了),就40分钟的儿子家都不肯去,别说去上海深圳美国的孙子们家了。也没事,我们常年轮换着去看她,曾孙们也喜欢去,我家那两小的成天惦记着去太家呢。从小我就有攒硬币的习惯,这是每年给奶奶的专款,不过也没见她用,她就留着,后来攒了一大罐子,说是想我了就会去数钱。后来这习惯传给我的孩子们了,在这卖力地攒美分给太呢。
奶奶一天天的老了,除了去看她,这些年一直在找办法能照顾到她,养老院请人照顾是想都不用想的事,虽然老爸老妈照顾,可也不是每天在身边呀。去年经过一个美国朋友的建议,才想起来建一个邻里地下工作小组(不能给她知道呀)。其实,村里的人都非常照顾,早晨若是见不到她开门,就会去拍窗子,除了晚上睡觉,前后大门是从来不会关的,村里的人拿这当据点,有什么事都会帮忙。我们小辈的心里过不去,再说每家都有自己的事,不可能什么事都替她想到,就亲自一家家上门拜见(真心感谢,钱只是表示感谢的一种方式),请一家领头组织安排好,每天都有人留意她的衣食住行,水缸柴火菜地洗头等她做不了又不肯求人的事,装作不在意地帮她,她要强,日常生活一定要自理,可眼花耳聋行动缓慢,村里来家歇脚的人搭把手她还是乐意接受的,再有爸妈周旋,我的这颗心才稍稍安了一点。其实我是运气的,有那么好那么多的乡亲,对我们这些在海外的人来说,孝敬老人是一个痛且无奈的心结,无法自私到不管不顾用钱打发,又无法无私放弃自己现在拥有,谁有解决良方吗?说着说着说到另一个话题,还有些刹不住了,绕回来!
可这要细说奶奶,那可就长了老去了,一年四季,晴风雨雪,晨昏午晚,衣食住行,喜怒哀乐,什么都会想到她,都有和她相关的记忆。抽竹笋,剪野毛栗,关黑屋,做咸菜,炸年货,学认字,放牛,挖井,建校,捡鸡蛋,砍高粱,种西瓜,养猫养狗,钓鱼挖耦,点点点点点点,我就留着自个叨叨吧。对了,我家小家伙们最爱听“妈妈小时候调皮的故事”,至今每晚钦点故事之一,前后反复讲了也有两年了吧,到第n集了,大部分是在奶奶那里像她们那么大时的故事,若不嫌我啰嗦,想听的话我可以试着写下来。不好,这又扯远了,再绕回来!
其实奶奶就是一普通农村老太太,笑起来像老巫婆(没有贬义,从录像里听到的,是说这巫婆怎么那么亲呢?),十句话里九句与吃有关,穿自做的布底鞋(小脚),外衣还是大襟的(老式盘扣,扣到腋下),原来梳髻,后来是短发,常年操劳,没个消停的时候,挖不动树根砍不动柴了,就上山搂叶子。有着农村妇女的典型特征:善良,勤劳,坚忍。在孙女的眼里,她就是天,是地,是天地间所有美好亲情的化身。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我不愿以后这么去哭我奶奶,奶奶健在是我莫大的福气,只想珍惜有她在的福气,每天笑笑地想她,在电话里和她重复喊叫,常回家挨她睡,给她唠叨她听不见看不见的我的生活,听她的巫婆般的大笑和大声的悄悄话,吃那些越嚼越有味的自家土产,让她尝“贵得冒腥气”的稀奇古怪的东西,许许多多,常在心头。(接着唐僧)愿奶奶平安健康,平和喜乐。愿所有老人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