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
2018 (1)
2021 (1)
我看到最近网上的2008年电影学院导演系考研试题,想起自己当年的考试过程来了。一幕幕犹如发生在昨天,趁热打铁写点东西,也算是对这一段经历的总结。
九十年代,我25岁的时候陷入彷徨,不知道人生的下一步该走向哪里。看来看去,觉得自己就考试还行,心想,不如考个研究生吧。于是开始研究,研究了几天,竟然找不到合适的。相当大的一个原因是我没学过高数,很多东西考不了。当然,等咱后来到了美国,就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了。GMAT居然考了760,考试中心的老头没见过世面,楞是拉着我合影留念。
书归正传。我正为无研可考苦恼,有一天突发奇想,想到了艺术类。我不会画,不会跳,不会唱(流行歌曲会,可没这专业),只剩下戏剧,电影了。我是很喜欢看电影的,看多了,觉得拍电影也无非就是表演,故事,摄影,剪辑这几样花头,吓不倒我。考电影专业,当然是北京电影学院,虽然好像上戏也有类似专业,但总觉得含金量不够高。说干就干,一个电话打到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办公室,他们效率还挺高,没几天就把97年招生简章寄来了。
具体招生内容已经模糊,大概我感兴趣的有导演,编剧,电影理论几个专业。电影理论离现实稍远,不能满足我亲手拍电影的雄心。编剧不错,又觉得光动笔杆子不过瘾,还是导演好,啥都管,啥都得明白点,符合我这种杂而不精的人。就考导演系了。
报名还要单位同意。我那时已经辞了职,属于几不管。我跑回原单位,政治处长人很好,没多问就盖了章,解决了问题。下一步就是书,简章上列了大约30本阅读书目,什么“美学概论”,“世界电影史”,到南京市图书馆居然一本也没有。幸亏我母亲在另外一个市的图书馆工作,到书库里一通翻,基本上都有了,还没有借期的问题。信息不公开实在是中国一个很大的问题。
然后就开始读书,读得昏天黑地,日月颠倒。真的。那时候辞了职,也不用上班,住在一有正当工作高等收入未婚先有房的哥们那儿。哥们个不高,皮肤极好,脾气也不错。他有一爱好,喜欢掏耳朵,自己的和别人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轮不上给自己掏耳朵。哥们现在已经是公司老总了,大概不再给人掏耳朵了吧。后来我夫人很长一段时间都疑心我们有不正当男男关系。又扯远了。
那时经常读通宵,白天睡醒了就看电影,央视电影频道不管放什么都看,再加满街搜罗的碟子。不过说实话,好片没找到几部。有一次在一黑摊点看到“巴黎最后的探戈”,赶紧抱怀里。很好的电影,开头的一串长镜头非常流畅,令人印象深刻。贝托鲁奇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看着一串串大师的名字,憧憬着各种电影流派,想象着那些看不到的名片,如“81/2”“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带发条的橙子”究竟是什么样,再看看哥们冒着雨去上班的背影,忍不住就叹气,“唉,你这个俗人!”
神仙般的日子过了几个月,书终于都读了一遍。忽然发现一个巨大的问题:感觉没记住多少。电影史还好,至少有个具体的内容,文艺理论可就完全是混沌一片。再有三个月就该上考场了,这可如何是好。
兵来将挡,水来土屯,这时就想起还有考研补习班这回事。当然不是你在各个大学门口看见的那种,这个补习班它只有电影学院有,别无分店。宣传材料就在简章里夹着呢。本来想把这笔钱省下来的,看来是不行了。其实也就两百多块钱,赶紧报名,就等着十二月份上京了。
反正是过,不如过得高兴点,用高级语言就是“要积极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