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 来 过 ,我 很 乖 ”(ZT)

(2007-11-16 13:31:57) 下一个


一个8岁女孩的故事

佘艳一出生就不知亲生父母,她只有收养她的“爸爸”。1996年11月30日,“爸爸”佘仕友在成都市双流县一座小桥旁的草丛中发现被冻得奄奄一息的一个新生婴儿。庄稼汉佘仕友当时已30岁,由于家庭贫困,还没有找到对象。在母亲的劝说下,佘仕友下决心带养这个娃娃,不再娶妻生子。没有母乳,也买不起奶粉,就只好喂米汤,所以佘艳从小体弱多病,但是非常乖巧懂事。
  命苦的孩子的确不一般,从5岁起,她就懂得帮爸爸分担家务,洗衣、煮饭、割草她样样做得好。上小学了,佘艳知道自己要好学上进要考第一名,不识字的爸爸在村里也会脸上有光。
  2005年5月开始,佘艳开始经常流鼻血。实在没办法,佘仕友带她去乡卫生院打针,可小小的针眼也出血不止,医生说赶快到大医院去!来到成都大医院,可正值会诊高峰,她排不上轮次。独自坐在长椅上按住鼻子,鼻血像两条线直往下掉,染红了地板。她觉得不好意思,只好端起一个便盆接血,不到10分钟,盆里的血就盛了一半。
  检查后,医生马上开了病危通知单。佘艳得了“急性白血病”!这种病的医疗费是非常昂贵的,费用一般需要30万元!
  看着父亲那双忧郁的眼睛和日渐消瘦的脸,佘艳拉着爸爸的手,话还未出口眼泪却冒了出来:“爸爸,我想死……我是捡来的娃娃,大家都说我命贱,害不起这病,让我出院吧……”佘仕友蒙了。借遍了亲戚朋友,东拼西凑的钱不过杯水车薪,距离30万实在太远。
  父亲颓然地坐在椅子上,半天不语。“爸爸,我能不能活到秋天?我想在秋天死去,我是从秋天来的,秋天有红豆、有菩提树,还有房前的几亩金黄的玉米和小麦。我死了,就把我葬在后山坡上,我不想离开爸爸……”
  6月18日,8岁的佘艳代替不识字的爸爸,在自己的病历本上一笔一划地签字:“自愿放弃对佘艳的治疗。”按下血红的手印,佘仕友跑到医院一角恸哭失声。女儿太可怜了,一生下来就被亲身父母遗弃,长到8岁还从没穿过一双袜子。
  当天回家后,从小到大没有跟爸爸提过任何要求的佘艳,在这时向爸爸提出两个要求:她想穿一件新衣服,再照一张相片,她对爸爸解释说:“以后我不在了,如果你想我了,就可以看看照片上的我。”
  第二天,爸爸叫上姑姑陪着佘艳来到镇上,花30元给佘艳买了两套新衣服。3人来到照相馆,佘艳穿着粉红色的新衣服,双手比着V字手势,努力地微笑,最后还是忍不住掉下泪来。
  《成都晚报》一个叫傅艳的记者从医院方面得知了情况,写了一篇报道。旋即,《8岁女孩乖巧安排后事》的故事传开了。从成都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现实世界与互联网空间联动,所有爱心人士开始为这个弱小的生命捐款。短短10天时间,来自全球华人捐助的善款就已经超过56万元。
  6月21日,放弃治疗回家等待死神的佘艳被重新接到成都,住进了市儿童医院。佘艳接受了难以忍受的化疗。小女孩的坚强令所有人吃惊。她的主治医生徐鸣介绍,化疗阶段胃肠道反应强烈,佘艳刚开始时经常一吐就是大半盆,可她连吭都没吭一声。刚入院时做骨髓穿刺检查,针头从胸骨刺入,她没哭,没叫,甚至连眼泪都没流,动都不动一下。
  但是,化疗药物使用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非常可怕。而与别的很多白血病孩子比较,佘艳的体质差很多。冥冥中,佘艳听到了生命倒记时的滴答声。
  一天,佘艳从枕头下摸出一个数学作业本,递给傅艳:“阿姨,这是我的《遗书》……”
  “阿姨再见,我们在梦中见。傅艳阿姨,我爸爸房子要垮了。爸爸不要生气,不要跳楼。傅阿姨你要看好我爸爸。阿姨,医(捐)我的钱给我们学校一点点,多谢阿姨给红十字会会长说。我死后,把剩下的钱给那些和我一样病的人,让他们的病好起来……”这封《遗书》,让傅艳看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8月22日,因消化道突然出血,8岁的小佘艳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大家为佘艳选择了一块小小的墓地。墓地有她一张笑吟吟的照片,上面的碑文正面上方写着:我来过,我很乖(1996.11.30———2005.8.22)。后面刻着关于佘艳身世的简单介绍,最后两句是:“在她有生之年,感受到了人世的温暖。小姑娘请安息,天堂有你更美丽。”
  小佘艳去了,她留下了54万元的救命钱。遵照小佘艳的遗愿,这些钱馈赠留给了其他7个患白血病的孩子。这7个可怜的孩子,年龄最大的19岁,最小的只有两岁,家境都非常困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