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学家把封建社会从秦朝算起,因为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实际上“封建”这个词的起源来自分封制度,因而史学家也称分封制度为狭义封建。
分封制度的特点是国家土地不完全是中央政权所有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每年只需向中央政权缴纳一定的进贡就算尽义务了。中央政权一般不干涉各诸侯国的法律制度。但在各诸侯国之间产生矛盾和发生战争时,中央政权会在一定成度上进行干涉。这有点像中世纪欧洲诸王国与 罗马教廷 的关系,也和现代社会中联邦制有点相似。
虽然都是分封制,但各朝代具体实行是有不同的。夏、商两代的国家最高元首称为“ 帝 ”。夏朝的帝位由儿子接任,偶尔也有传给兄弟的。但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然后再依次传下去。公元前第八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周,定都城于镐京,并改“帝”号为 “王”号。另外,周王朝的王位明确规定只传嫡长子,其所谓 “ 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 。
这种 “ 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王位继承的纷争,但也扼杀了王位继承人优胜劣汰的竞争。例如,当周武王灭商后第二年死去时,尽管他的弟弟周公旦十分优秀,也不能登上王位。不过这位周朝最优秀的政治家还是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他辅佐武王的儿子周成王掌管国家大权,成为摄政王。后来他以卓越的才能平息了同是他兄弟的管叔,蔡叔以及被推翻的纣王之子武庚勾结起来的叛乱。为周王朝权利的巩固和各种制度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周朝各诸侯国的形成源于周武王灭纣以后和周公旦平叛以后的两次分封。当时所有的封国加起来有 70 多个。其中大多数都是周武王的家族成员,封国近 50 多个。例如周公旦本来应被封在鲁国,不过他一生都没有去过那里,而是让他儿子代他受封在那里统治。另外被封的还有有功的将领,如太公姜子牙被封在齐国。夏周时期还有给被推翻的王朝子孙封国的习惯,这就是说为什么纣王之子武庚也有封国的原因。
虽然都是封国,但国君的地位与诸侯国的大小是有区别的。周朝的诸侯国国君地位有五等,称为公,侯,伯,子,男。他们的封国也称为公国,侯国,伯国,子国和男国。刚开始诸侯国法定面积都不大,小的也就是一个城。象公国也就 50 平方公里左右,如齐国和鲁国。最小的男国法定面积只有 25 平方公里。除了上面的诸侯国以外,还有更小的附庸国存在。虽然说,这些国家的国君死后,土地应该归还给中央王廷进行再分封,但周朝一般都是采用世袭制,由国君的长子继承。不过,这个继承仍然需要中央王廷的许可。
几代以后,各诸侯国的竞争就开始了。强大起来的国家就开始欺负和吞并弱小国家。刚开始这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还需要向中央王廷打个申请,但在东周以后,王廷逐渐虚弱,一些大国完全就可以自作主张了。如此,国与国之间的吞并就愈演愈烈。尤其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兴起,周王廷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后来,诸侯国的国君也可以自改封号,甚至和周王平起平坐,称上“王”了。
到了战国年代,弱小的国家都灭了,只有号称战国七雄的齐、楚、燕、韩、赵、魏、秦等大国在舞台上跳舞。这几个国家在那个时期都在不同程度上辉煌过,如齐国和楚国,还曾有过独霸天下的实力。但是由于统治者的决策失误,后来又慢慢衰落了。到了后来,有两个国家走上了强盛之路,一个是地处现在陕西的秦国,一个是地处河北地区的赵国。
秦国的兴起源自国内制度的改革。大家都知道“商鞅变法”的故事。这种改革不仅发展了秦国的经济,也提高了秦国的军事能力。尤其是郡县制的建立,废除了奴隶制度,不仅让让秦国国君得到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还极大地刺激了国民经济。另外,“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理念和赏罚分明的制度还让秦军有了超凡的战斗力。一时起,秦国由一个边远封国成了首屈一指的超级强国。
如果说秦国兴起来自于经济改革,赵国的兴起则起源于军事改革。赵武灵王从赵国游牧文化重于农耕文化的实际出发,通过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从军事为起点,对赵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进行了一次大改革,使赵国消除了分裂的内在隐患,在人力、物力上得以优化配置。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消灭了长期为赵国心腹大患的中山国,清除了赵国分裂的外在威胁。赵武灵王还赶走了林胡,消化了楼烦,夺得这些少数民族的大片好牧场,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经过赵武灵王对赵国国家结构的整体改造,和国家性格的重新塑造,一下子让赵国一跃成为当时的超级强国。在楚,韩,魏,齐逐渐走下坡路的时候,自然成了与秦国争霸天下的第一对手。
虽然秦国和赵国当时势力很强,可两国之间并不直接接壤,中间隔了魏国和韩国。似乎这两个强国只有在某一个先灭了魏国或韩国以后才会直接碰撞。可为什么后来提前在魏韩两国灭亡之前就发生了一场春秋战国年代最惨烈的一场决战呢,原因就来自于韩国和秦国的另一场战争。
公元前 262 年,秦国国君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城,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国都新郑的联系。韩国没办法只好想献出上党郡向秦求和。但是上党郡的郡守冯亭非常刚烈,不愿降秦。无奈之下就请求赵国来取上党。当时踌躇满志的赵国国君赵孝成王当然很高兴,立刻封冯亭为赵国华阳君,让他继续镇守上党。
你想强大的秦国怎能忍受竞争对手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上党。过了两年,公元前 260 年,秦又派派左庶长王龅攻韩,以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国立刻派兵营救。 主力部队就驻扎在长平。当年四月,王龅率军攻赵, 赵以廉颇为将进行抵抗。刚开始赵军还和秦军打了几战,但一交手就吃了亏。最后,赵军依据长平的有利地形实施防守。这就揭开了秦赵两国这场历史性决战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