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做人
(2007-09-03 12:17:41)
下一个
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人读书多了,会不会成为一位真正的具有好品性的人呢?
古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大概也就是说,读书只是做人, 做个好人的一个要素。行万里路,也可理解成要经历生活事物,从中体悟到书中没有的现实道理。是不是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不断的磨练自己?
从小,家中就有许多书,哥哥是位爱买书的人。不懂事的自己,捧着厚厚的书,什么都看《悲惨世界》,《红楼梦》,《老人与海》《傲慢与偏见》,《泰戈尔集》。。。甚至看些欧洲文艺复兴时的东西。 看来看去,大概那时年纪小,没有真正读懂这些巨作的含义。给我感受最深的倒是巴金的《家春秋》,一口气三天读完,就连在汽车站等车时,也爱不释手。现在知道为什么那时那么喜欢这本书了,大概其中的故事情节符合自己家族的经历吧。或许一本好书,好就在于和现实生活贴切。 那才能抓住读者的心。
自认为是位实际的浪漫主义者。做女孩时,不喜欢看琼瑶的言情小说,总觉的那太假,只是纯情少女不切实际的梦幻。也不喜欢武侠小说,厚厚的,看一大段才能看到一些道理。到后来,发现喜欢看一些短而精的哲理书,散文,随笔。从一个小小的故事或事件,就能一目了然的得到一些道理。这让我更佩服我们古人的古文学的精悍了。
一个人读书多了,是不是就什么都懂呢?这个问题,有时真让我感到困惑。看看周围的人,每个人读书的目的是不同的。有的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了,不消化,这样书中的东西永远不会成为自己的。有的人读完了,觉得可以和别人吹牛,就觉得自己的大脑比别人聪明美丽。有的人是为了逃避现实,在书中追求自己的幻想。有时遇到读书多的人,应该是敬佩他们,可是他们的言行却让人不可理喻呢?有几个真正能把书中的精华用来塑造自己的好品性呢,就连自己有时都不能做到。
自己读的书并不多,再加上记忆不好,以前读的书,也渐渐忘却,但自己经历的,看到的事也不算少。不管是大事小事,总喜欢从中总结出什么,学到些什么,其实出于生活的东西,更能让自己容易吸收和消化。生活才是一本真正的好书大全,我们自己就是这本书的人物角色。正是因为这样,或许人们就会忽略用心去读它。
如今再拿起以前看的书,感受真是不同。年轻时,那真是为读书而读书。当时过境迁,在被生活所洗涤后,人们自然而然会带着自己的感悟去读同样一本书,得到的结论要不是否定作者,就是和作者产生共鸣。而不是像年轻时那样盲目的崇拜了。
读完书后,再好好的读生活,再去读书, 再去读生活,这样的不断循环,这才教会自己怎样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