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15军全军9个月歼敌19921人,自己仅伤亡35人,敌我伤亡比例为569:1

(2007-09-08 08:42:55) 下一个
24军(军长皮定钧,张桃芳属志愿军第24军72师214团)坚守阵地5个多月,大仗没打,冷枪毙敌倒有1万多人,冷炮毙敌也有4000多人。大家看看美三师的伤亡数字吧。俺禁不住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统计数字表示叹服。


现代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狙击战


刘向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红军狙击手们神出鬼没,曾令德军闻风丧胆。苏军狙击手的事迹尽管辉煌,但只是一种单兵行动,无法影响整个战役的进程。而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狙击作战则不再是单枪单炮的零星行动,而是发展居为一场现代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狙击作战行动,不仅战绩远远超过了苏联红军,而且对整个战争的进程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次规模空前的狙击作战行动,被郑重收入了《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并拥有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称——“冷枪冷炮活动”。
从忌讳开枪到全面展开冷枪活动
1951年11月,皑皑白雪覆盖了朝鲜的山川大地。经历了一年多的激烈厮杀,战局暂时归于平静。敌我双方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形成了对峙。
当时敌我双方阵地平均距离400—500米,最近处仅有100米左右。一位志愿军战士对此做了最形象的描述:“对面阵地上的美国人,眼睛是黄的还是蓝的,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这样的距离已经进入了各种轻武器的射程,所以虽然志愿军部队并没有配发专供狙击手使用的狙击步枪,但同样能狙杀敌军阵地上的目标。
起初我军有军令,不得随意开枪。然而每一名志愿军战士都不愿意在这种气氛下永远被动下去,终于,这条军规被一个名叫徐世祯的人打破了。为了避免暴露目标,徐世祯脱下上衣。用泥土涂满脸部和全身,随后,一个人提着一支步枪,悄悄潜入到阵地前沿。徐世祯打一枪换一个位置,一天之内,击杀7名敌军,在无意中扮演了一个狙击手的角色。但徐世祯自己并没有想到,他的鲁莽行为不仅没有招来军事处罚,反而从此为处于被动中的中国军队开辟出一条新的战法。
在最初的狙击作战中,驻守朝鲜前线中段金化地区的志愿军第26军部队战果最为显著。1952年年初,该军第230团组织全团特等射手,以29发枪弹毙伤敌军14人,令对面阵地上的敌军魂飞胆破,几天之内没有一个人敢在阵地上露面。志愿军总部立即推广了该团的经验,由此,志愿军的冷枪活动开始在前线各部队展开。
冷枪冷炮协同作战
步兵狙击手的出色表现,极大地刺激了志愿军炮兵部队。看着步兵狙击手们每天“吃肉”,炮手们也着实心中难受,坐立不安,纷纷请战。到了1952年8月,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志愿军总部充分肯定冷枪活动成绩的同时,要求炮兵部队也积极行动起来,全面开展冷炮运动。
“冷炮”与“冷枪”作战最大的区别在于火炮目标大,转移慢,发射后极易遭到敌人的火力报复。因此,冷炮运动在组织实施上需要更加周密细致。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炮手逐步掌握了狙击作战的奥秘,并由此渐入佳境,其中39军的冷炮作战战果最为显赫。1952年8月下半月,他们集中军、师炮群的 81毫米迫击炮以上各种大口径火炮42门,实施狙击作战298次,击毁击伤敌坦克44辆、汽车45辆,破坏敌地堡74个,毙伤敌人员853人。
冷枪与冷炮的配合使我志愿军的狙击作战威力越来越大。各种武器依据其性能、目标特点,有着明确的任务区分和射击区域分工,给敌人的阵地罩上了一张死亡之网。狙击战术发展到这种高度,简直就不再是一种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手段了,而成为了一门令人叹服的作战艺术。仅1952年5月到8月,志愿军一线部队的狙击手共毙伤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1.3万余人。这个数字已经接近运动战时期一个重大战役行动的歼敌数字,冷枪冷炮运动的威力尽显无遗。
冷枪冷炮运动中,在朝鲜三八线200多千米长的阵地上,活跃着成百上千个我志愿军狙击小组。他们卧伏在山谷中、枯树洞里、岩石缝中,甚至潜伏到敌人的阵地,随时准备狙杀暴露的敌人。
更重要的是,随着冷枪冷炮活动在志愿军部队中的全面展开,朝鲜前线的气氛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昔日美国大兵在阵地上的傲慢无礼和狂妄自大再也不见踪影,美军阵地不仅夜间戒备森严,就连白天也是死寂无人,他们整日龟缩在地堡和掩蔽部中不敢露头。
龟缩于坚固工事中的敌军,常令我军狙击手大伤脑筋。后来,志愿军狙击手创造出了协同作战战法,也就是冷枪冷炮运动的最高境界——枪炮协同、逼敌出洞、就地聚歼。志愿军第15军451师某炮排排长高奎先行一步,走在了全军狙击手的前列。
高奎是一位出色的游击炮狙击手。在前期狙击作战中,他7次出击,以40发炮弹击毁敌人地堡8个,击毙敌人13名,自身毫发无伤,被誉为“神炮手”。一次战斗中,他经过精确计算,在1100米的距离上超距离发射,两炮就给一个敌军碉堡开了“天窗”,碉堡中的敌人惊慌失措,一窝蜂地窜出工事逃命,被志愿军的步枪、机枪狙击手们逮个正着,一阵齐射,全部撂倒在阵地上。
狙击行动,战绩赫赫
狙击行动一推广,志愿军战绩赫赫。24军坚守阵地5个多月,大仗没打,冷枪毙敌倒有1万多人,冷炮毙敌也有4000多人。一个投诚过来的敌军士兵说:“我是新兵,刚刚前沿的时候,老兵就告诉我,没事就乖乖地蹲在工事里,别到外面去乱跑,共军战士个个都是狙击魔王,要打一个人的头就不会打在他的脖子上!”
1952年7月下旬到10月底,第12军全军狙击歼敌2506名,消耗步枪枪弹5843发,狙击手伤亡11名,对100米内射击命中率普通达到80%。第 15军守备的五圣山地区狙击活动成效颇大。第45师第135团守备的上甘岭537.7北山阵地,9个月歼敌达3558人,全军歼敌19921人,其中 40%以上是冷枪造成的,而同时期的第15军仅伤亡35人,敌我伤亡比例为569:1。后来“联合国军”给上甘岭537.7北山阵地起了个名字——狙击兵岭。虽说冷枪冷炮是零打碎敲,但能积少成多。一天毙敌两三个,日积月累战果就相当可观,甚至超出了激烈战斗时期的毙敌数。几个月过去后,一个人打死打伤数十个敌人的战士不在少数,像打响第一仗的第40军第118师第354团,3个月下来,就有好几个班的冷枪杀敌战果达到数百名。
第67军第202师在两个半月中,冷枪冷炮毙伤的敌人近4000名,占全师防御作战歼敌总数的80%,甚至连勤杂人员都上了场。例如第68军第204师第 610团第8连有个炊事员叫庞子龙,本来是给狙击手送饭,在阵地上来来去去看人家打得痛快很是眼热,就说:“我也来打两枪试试。”结果一打就收不了手,3 个月内一人冷枪毙敌54名,打出了瘾头、打出了名声,也打成了英雄。
从美军方面的资料来看,这种冷枪冷炮的战术无疑使其大受挫伤。1951年10月美国陆军步兵学校季刊上有一篇文章呼吁要加强美军的狙击训练。根据该文作者访谈前线美军士兵的结果,其中有95%的人遇到过志愿军方面的狙击火力,74%的人认为志愿军的狙击十分有效。
从1952年5月到1953年7月,志愿军在冷枪冷炮运动中共毙伤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5.2万余人。这一辉煌的战线,足以使志愿军的狙击手们载入世界战争的史册。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