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南岳忠烈祠多次被破坏

(2007-07-09 06:59:38) 下一个
一次是日本鬼子干的,其余的是中流砥柱干的。

南岳忠烈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岳忠烈祠
所在 湖南省衡阳市
分类 近现代重要史迹
时代 1938年—1942年
编号 4-239
登录 1996年


南岳忠烈祠全景南岳忠烈祠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的衡山香炉峰前,是1942年国民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而建的祠庙,是中国大陆唯一一座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1996年,南岳忠烈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编辑] 缘由
南岳忠烈祠筹建于1938年“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期间。与会者认为阵亡将士“暴尸战场”,难以安奉,于是便有了在衡山建造烈士陵园集中祭祀的想法。此后,在第九战区的主持下,于1940年开始建设南岳忠烈祠,到1942年基本竣工。1943年7月7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大典,宣布所有抗战殉国将士均可入祠祭祀,第一批入祀者包括张自忠、郝梦龄、佟麟阁、赵登禹等38位将领。


[编辑] 建筑
南岳忠烈祠依山而建,坐西北望东南,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建筑布局仿照了南京中山陵的形制,在中轴线上依次有牌坊、纪念塔、纪念堂和享堂等,全长240米。祠内的所有建筑均用花岗石或汉白玉砌成,屋顶均为绿色琉璃瓦顶,在周围苍松翠柏的映照下,显得十分庄严肃穆。

忠烈祠的正门是一座三拱单檐石牌坊,之后是标志性建筑“七七”纪念塔。塔的造型为一大四小的五颗炮弹,象征着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同抗日。在中央主塔的正面和左右面都用汉白玉镶嵌了“七七”二字,表示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塔背面原刻有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的题词“寇犯卢沟,大波轩起。捐躯卫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史。”

七七纪念塔的背后是纪念堂,匾额原为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所书,堂中有一座平铺的十二角花岗岩石台,其上树立一块高约6米的汉白玉石碑。碑的正背两面原刻有碑文,记述了建祠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纪念堂后为276级石阶,分成左右两侧。在两侧中间的斜坡草地上,有用大理石片拼嵌出的“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台阶上下可分为九层,第六层的中间立有一块致敬碑,下用四根石柱承托一块石板,上置一个大型的花岗岩球冠,两旁再各植翠柏一株,象征着烈士永垂青史。

享堂位于忠烈祠的最高处,是祠中最大的建筑。它的平面呈十字形,用乳白色花岗岩砌筑。正门由三道拱门组成,其上方用六根石柱顶起了单檐歇山式的屋顶。在中间正檐下悬挂有蒋中正题写的“忠烈祠”金匾(原物),其中“烈”字中的“歹”少了一点,据说是蒋有意而为之,寓意“牺牲少一点”。享堂的四周有围栏,堂中设汉白玉石砌成的祭台,台上立“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牌。牌位的两侧为入祀忠烈祠的人员名单,周围的墙壁上还镶嵌有当代书法家题写的诗文三十六方。

忠烈祠附近有宋哲元为在“七七事变”中殉国的佟麟阁和赵登禹修建的纪念亭。四周的山头上,还分布着13座烈士陵墓,其中既有将领的个人墓,也有74军、60师和140师等三座集体公墓。

1944年,日本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占领衡山,对忠烈祠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政府予以重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岳忠烈祠遭到了严重破坏。祠内原本有许多中华民国军政要人题写的碑刻匾额,大都在1953年到195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人民政府下令凿毁。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又将几乎所有的烈士墓都挖掘殆尽,骨灰抛撒。1983年起,南岳忠烈祠方获得有效保护,修复了部分墓地,并用复制品或后人的新作代替了被毁的题刻。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