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知识分子的道德贫困--《所谓的知识分子》书评

(2007-07-17 07:37:30) 下一个
看过法哲阿弘(Raymond Aron)在《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中痛责冷战时代美苏两国知识分子“陷溺在一种跟国家合一的制度里”、所谓“拟似的同一性”;再看萨依德在《知识分子论》一书揭橥“从事批评和维持批判立场是知识分子生命的重大面向”,并要求知识分子具备“双重视角”;又看傅柯强调知识分子必须站在主体位置独立思考之后;再读这本《所谓的知识分子》,会不由得有如五雷轰顶。原来,正是这些大知识分子们根据他们自以为是的独立思考的结论,给周围甚至世界不少人们造成苦难。更糟的是,原来这么多顶着历史光环的圣贤智者,人格竟是如此卑劣下作。

保罗.约翰逊引经据典地解剖了那些吾人心中的完人和大哲,包括卢梭、雪莱、马克思、易卜生、托尔斯泰、海明威、罗素、沙特、乔姆斯基等人,发现他们虚伪、虚荣、傲慢、自私、易怒、贪婪、吝啬、刻薄、粗暴、好色、偏执、顽固、说谎、自我中心、极度自恋、忘恩负义、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双重标准、自欺欺人……几乎人类所有的恶行劣迹全在他们身上出现。可是他们却宣称自己爱人类,宣称他们要改造人类社会、造就幸福的乌托邦……。

本书作者用五项标准检验这些知识分子:
道德、对周围亲友的态度、对自己理念实践的行动力、表里一致的诚实,以及他认为最“关键”的问题││知识分子对暴力的态度。

结果,那些大哲没一个考试及格。公、私德部分一塌糊涂已不必多说,对自己父母、兄弟、姐妹、朋友、随从、情人、佣人不只是冷漠刻薄,简直是冷酷冷血。至于对自己理念的实践,不是做不到甚至反其道而行,就是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偏执到底以致生灵受害而不顾。而表里是否一致、是否诚信,就更是不堪闻问。最“关键”的暴力问题更令人失望,大师们个个口口声声和平博爱,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念,无视于或甚至纵容鼓动暴力。马克思不必说了;沙特、罗素、高兰茨、赫尔曼、乔姆斯基,都先后一度美化或合理化希特勒、史达林、波布的大屠杀,而后来令他们狼狈尴尬,名誉扫地应算是现世报。这让我想到台湾一些所谓知识分子的大师、名嘴、名流者,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抽象理念,竟硬要合理化连中共都羞于强辩的七千万中国人非自然死亡--包括天安门屠杀--的史实。

中国儒家讲究士大夫要内圣外王、言行合一,但大儒朱熹却刑求官妓严幼芳以公报私仇,又迷信风水挖了别人的墓来葬母,而且不让母亲生前吃到好米,自己还娶两个尼姑为妾。此外,陆游、海瑞、米芾这些“士”也都有不少恶行劣迹。可见古今中外的知识分子都有相同的“道德贫困”。

在这本饶富趣味的书中指出,每个被作者点名的知识分子都在言行上背叛自己。“他们在自己所欲攀附之权贵人士的圈子里通常毫无批判能力,只是一味附和。因此他们非常危险……我们必须牢记知识分子惯常忘记的东西……人比概念更重要,人必须处在第一位。”

试图以抽象概念改造社会和高道德标准的吃人礼教,已造成人们大量的苦难,因此检验知识分子是不是谋杀犯变得非常重要。作者虽是保守主义者,却用功至勤地搜集大量资料让这些知识分子“现出原形”。本书的贡献即在对知识分子“除魅”,并使凡夫俗子清醒,不再跟着“吹笛人”走向毁灭。知识分子云乎哉,必须施予严厉的监督检验才行。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