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多重困境的“中国制造”
作者:何清涟
【按:把役使奴工竭泽而渔称为“经济奇迹”,这种宣传现象可以说有点“奇迹”。暴秦驱使奴工建造长城“奇迹”陵墓“奇迹”,冷血帮闲也是赞叹不已。如果有更多奴隶,暴秦能创造更多更大的“奇迹”呢。暴君希特勒,暴君斯大林,暴君毛泽东都可以。】
这些年无远弗届的“中国制造”,现在却面临多重困境。这困境不仅源于在国际市场遭遇到的信誉危机,还源自支撑“中国制造”的两大因素难以为继,以及中国政府出口退税政策的改变。
首先,“中国制造”目前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的构成基本上以资源性产品、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和半成品为主,大都是美国的日用消费品,引发这次信誉危机的主要是食品与食品原料。由美国开始的这一轮中国产品信誉危机正在全球扩散,各国都不断曝光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不得不在7月3日公开声明,在2007年上半年,供应国内消费的产品有19.1%不合格。在小公司生产的产品中,不及格率接近30%。
但“中国制造”的信誉危机并未过去,多米诺骨牌效应还在扩大,比如玩具因涂了含铅油漆而被从市场召回;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在没有告知经销商的情况下,省略了一项特别安全工序--在轮胎钢丝带束之间加入6毫米的橡胶层以增加轮胎的耐磨性能,从而导致一起致命车祸引发的诉讼案,让“中国制造”的潜在危害再次成为美国人的关注目标--与2005年由英国BBC开始推动,美国《新闻周刊》、《时代周刊》均紧随其后大举宣扬的“中国年”相比,中国经济得到的不再是赞美与充满信心的前景展望,而是怀疑、批评与悲观的预测。“拥抱熊猫派”前所未有地暂时沉默。
其次是支撑“中国制造”的两大因素难以为继。“中国制造”依靠两大因素支撑,一是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二是环境生态补贴。而这劳动力价格低廉是以中国劳工的生命补贴为代价的。所谓“生命补贴”指的是:第一,中国劳动力几乎没有医疗、养老、失业这类社会福利的任何一项。第二,中国劳工的工资之低与其工作时间之长、劳动强度之大及工作环境之危险更是不成比例。
而环境生态补贴指的是中国为了成为“世界工厂”,是以严重透支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近20多年来中国环境高度污染,从去年以来不断见诸于媒体的各种污染事件,标识中国生态已经逼近人类的生存底线。尽管世界银行应中国政府的要求,在报告中删除了“因为污染导致中国每年有75万人过早死亡”这一内容,但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亦公开承认“中国目前已经进入水污染密集爆发阶段”,太湖、巢湖等地的蓝藻污染正好成为这段话的注脚――而中国劳工的生命补贴已经不可能有更低的底线,千孔百疮的中国生态环境也再不能承受肆无忌惮的掠夺。
第三则是“中国制造”在世界产品价值链条当中,属于利润最少的一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虽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生产订单,但接到订单的中国生产厂家最终能赚多少钱呢?有人曾以一种玩具为例计算过,一种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儿童玩具零售标价是100美元,但粗略计算下来,中国生产企业的毛利润是每件3美元,中国外贸公司的毛利润是每件7美元,在这条生产价值链条中,中国内地的生产商和外贸公司总共才获得了10美元,只有商品零售价的10%。这种低利润存在于绝大多数出口行业当中,过去因为中国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即国家对外贸商品实行出口补贴),而现在中国政府已经改变出口退税政策,许多出口企业已经难以为继。
由于统计上的时滞,“中国制造”因信誉危机引发的负面效应,暂时还不会在中国上半年出口贸易的业绩单上反映出来,所以中国政府还可以充满信心地宣布: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接近1万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左右。贸易顺差将超过千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以上。但中国政府必须正视一点:中国经济的软肋在于对外依存度过高,国内生产总值的8成以上来自于固定投资加出口。尽管中国当局可以将最近一轮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质量的杯葛说成是贸易战的一种手段,但中国产品质量低劣却是必须正视的问题。信誉危机必将严重影响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以及价格,进而对国内就业、消费均构成影响。而第二、第三两个因素则是“中国制造”一直面临的严重制约,面对这些问题只是时间问题。
--原载:《华夏电子报》,2007-07-12
http://www.huaxiabao.org/article.asp?Issue=200&ArtN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