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古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希特勒的苏德战争

(2022-02-25 06:39:00) 下一个
时间:从1941年6月22日德国开始进攻苏联、至1945年5月9日德国向苏联无条件投降为止。
 
 
 
 
 
 
           【战争结果】
 
苏军和盟军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与西方战线同期终结),纳粹德国覆灭
 
苏联占领东欧地区并在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东德建立亲苏共产主义政权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建立
 
冷战开始,铁幕建立
 
希腊内战开始
 
领土变更:
德国分立
波兰国界变更
 
【战前形势】
 
在20世纪30年代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德国取得执政,而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则更加助长了纳粹德国的气势。而此时的苏联总书记约瑟夫·斯大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德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中包括了“秘密附属议定书”,将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芬兰以及东欧等国划分为两国的势力范围。
 
1939年9月,德国与苏联联合发动的波兰战役以及1940年的法国战役之后,德国和意大利在1940年就很快就占领了中欧、西欧大陆、北欧和巴尔干半岛,1941年6月初,德国控制了欧洲包括法国、波兰西部、荷兰、挪威、丹麦、比利时等16个国家的人力、物力资源,并且盟国除了意大利外有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而这时的全世界,只有英国在独自和德国、意大利作战。而此时,苏联在1939年9月苏德瓜分波兰之后从波兰得到了它51%的领土,从罗马尼亚拿走了南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从芬兰它拿走了卡累利阿、萨拉、雷巴奇半岛等领土。
 
1930年代末的苏联经过十余年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但是生产品质和人民生活水准则远不如纳粹德国。另外,苏联全国也刚从疯狂的大清洗肃反运动中慢慢恢复正常的秩序。在德国横扫欧洲之时,斯大林看到如此强大的德国必然会威胁到苏联的国家安全,便开始着手采取防范德国的系列措施:将苏联的重工业和军工工业有计划地迁移到乌拉尔山以东;对德国和谈,避免刺激德国;稳住东方的大日本帝国,先是通过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以牵制日本的军队,之后又转变态度,于1941年4月和日本签署《苏日中立条约》;建立“东方战线”,增加战略纵深等等。
 
在苏联的系列准备措施中,建立东方战线是最具争议的,在建立东方战线的进程中,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条款占领了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芬兰、罗马尼亚等国迅速地推向自己的对立面,还遭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谴责。且事实上东方战线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也极其有限,苏联吞并的地区的人民大多反对苏联的统治,在德国入侵的时候有很多民众都发起暴动赶走苏军并欢迎德军的到来
 
德国方面,西线战事的顺利进行,只有英国凭借海洋的优势持续抵抗(德国的入侵),让希特勒感到有机会腾出手来对付东边的苏联了,而德国的情报机构对苏联的大大低估的错误判断,也让希特勒认为苏联是非常容易对付的国家,便开始着手制定入侵苏联的计划,计划代号:“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德军计划以集中380万兵力,以“闪电战”分别从北、中、南3个方向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占领苏联的首都莫斯科、苏联第2和第3大城市列宁格勒和基辅等城市,在苏联西部地区把苏军的主力消灭,接着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阿斯特拉罕一线,并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从而击败苏联。
 
拟定巴巴罗萨计划半年后,苏联浑然不觉,还于1941年5月1日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纪念国际劳动节,虽然英国等国和苏联间谍多次向斯大林汇报“德国将在1941年夏进攻苏联”,但斯大林认为英国和德国的战争分胜负之前,德军还没有能力进犯苏联。他甚至怀疑这是英国间谍为了将苏联拉入对德作战的陷阱而捏造的。而且苏联此时也因为正在准备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而没有料到德军即将进攻苏联。据俄罗斯学者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出版的《二战秘密档案》一书中所描述,斯大林有一个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该计划还比巴巴罗萨计划更早策划,只是由于苏联的战争准备还没有达到进攻的要求而被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先行一步。可见苏联对德国的进攻计划是完全没有防备的。
 
【西方国家的援助】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英美等西方国家发表声明,愿意为苏联提供援助。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表示《租借法案》适用于苏联。并和英国一道,参与对苏联极其危险的援助。苏联从西方盟国那里得到的武器、能源、设备和材料等,对苏联抗击德军作战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西方的援助保证了苏联可以更方便的集中资源生产诸如坦克和火炮等军事装备。1943年之后这些硬件设备帮助苏联以较小的代价,较高效的方式取得胜利。
 
从另一个方面说,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援助显示了以美国、英国为首的同盟国击败纳粹德国的决心。瓦解了各个轴心国;动摇了中立国对纳粹德国的合作态度。纳粹德国的国际空间更遭到打压,东线的占领余地变小,加速了纳粹德国的战败灭亡。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一直敦促英国和美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缓解苏联所受到的压力,但开辟第二战场的时机直到1944年才告成熟。1941年夏直到1944年,德军除了在北非和意大利战场和美英等国军队作战外,将自己的大部分部队和陆军作战武器装备用于东线。苏联在英美援助下牵制了德军主力因而对二战做出巨大贡献。有些亲苏亲共的声音认为迟至1944年5月苏德战场胜负已定的时候,英美等国为了维护自己在欧洲大陆的利益,才在法国实施诺曼底登陆成功行动,从西线进攻德国。但历史真相和此并不相符,联军迟迟无法攻击法国是受到第厄普突击战失败以及对登陆尚未准备好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苏联在英美援助下进行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白俄罗斯战役,同时盟军发动了阿拉曼战役、意大利战役和诺曼底战役,有力地配合了苏军的东线战役,使德军在苏德战争东方战线的兵力和武器装备更加捉襟见肘。
 
此外英国早在苏德战争爆发前的1940年就一直和德国空军、海军作战。德军于1941年下半年就开始逐渐将东方战线德国空军撤回西欧和本土。但到1944年6月辟第二战场前,苏德战争东方战线德国空军的的出动架次要高于西线(这要比账面上的部队重要得多),是苏联牵制并打败了德国空军主要作战力量,才使战略轰炸得以实施。
 
       【日本】
 
大日本帝国早在日俄战争后对外扩张政策就分为陆军支持的北进论和海军支持的南进论。1941年3月,希特勒告知访柏林的日本大使松冈,不管北进还是南进,只希望日本尽快在亚洲地区发动大规模战事使盟军转移视线。1941年4月,日本和苏联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两个月后这场战争爆发,而德国亦没有事先通知日本自己对苏开战,日本军部仍在满洲国部署军队和演习,史称关特演。亦一度因德军进展顺利,以松冈洋右为首的北进派占大多数要求遵守《三国同盟条约》助盟友进攻苏联,并撕毁条约北上攻苏联远东主要外东北地区及蒙古人民共和国,这要求遭到了日本政府的拒绝,因为军部已经决定了南进。
 
到了12月初,因为日本没有北进令苏联远东军可以去欧洲增援,使德军在莫斯科战役受到阻滞。尽管如此日本相信盟友德国最终会取得胜利,又因急需资源,海军为首的南进派受采纳,大本营执行攻取东南亚地区的南进策略,亦是太平洋战争的间接导火线。
 
【双方人员伤亡统计】
 
苏德战争之所以被称为20世纪最为惨烈、最为致命的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导致了大量的伤亡情况。
 
苏联的伤亡数字非常大,各方的数字并不完全一样:
俄罗斯公布的数字是:军队累计阵亡9,164,800余人(包括战斗中阵亡、受伤之后不治而亡和死于德国战俘营的军人),其中战斗阵亡约677万余人。
西方统计数据显示:苏联红军在整个战争期间,战斗阵亡和失踪约700万人,被俘约520万人(其中大约360万人死于德国战俘营),军队总死亡人数1,060万多人,平民死亡1,740万多人。
总共死亡约2,660万人,一共5,980万人伤亡,苏联全国兵役适龄(16岁至40岁)男子几乎全部非死即残。苏德战争也严重影响了苏联的人口性别比例,直到今天,俄罗斯都处于女多男少的状态之中。1941年初苏联人口统计数为1亿9,670万(包括新兼并地区),而1946年仅余1亿6,700万,因此苏联的实际死亡人数应该大于苏联官方公布的数据。
 
德军在苏德战争中损失累计过千万:
德国国防部数据:战斗阵亡及失踪381万、被俘约300万人(包括1945年5月以后投降于苏军的约120万名德军),最终“东线”的德军死亡人数为418万人。
西方统计数据:战斗阵亡及失踪约400万人、被俘约330万人(其中4年战争期间被俘约180万人,1945年4月30日以后投降德军约150万人,主要是柏林战役中被的约40万名德军、布拉格战役中损失(被俘、失踪及阵亡)的86万名德军和库尔兰口袋中投降的约20万名德军),被俘后死亡约363,300人、伤病累计约700万人,最终德军东线死亡约430万人;平民被杀约220万人(主要为东普鲁士、西里西亚、波美拉尼亚和德国东部等地区的德国居民)。
以上数据包括奥地利、苏台德地区、阿尔萨斯等地的德国人。另外德国盟友军队有超过100万人死于东线对苏作战。
 
【苏德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苏德战争的进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绝大多数苏联及俄罗斯学者和部分西方学者在战后都认为,假若没有苏联政府及苏联人民的英勇作战和顽强抵抗,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尚很难判断。苏联的抵抗为英美等西方盟国发展军工业、增强武装力量、发展海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二战对战后很长时间内的欧洲格局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德国损失约23%的领土(约11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普鲁士被苏联和波兰瓜分,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东部在战后划归波兰领土;苏联政府主导了战后近半个世纪的中、东欧政治秩序,直到1989年东欧剧变,华沙联盟解散为止。
 
           【中立国】
整个二战期间,欧洲保持中立的国家只有6个,分别是:瑞典、瑞士、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土耳其。 不过有趣的是,这6个国家虽然名义上保持中立,但在实际上都比较的亲德,因为德国的威胁
 
如果用改变为一个中立国的概念,去解决目前的危机,可能还是一把很好的钥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谢科普!博主估计会对愚作《苏德战争战役简史》很有兴趣,欢迎大驾光临: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065/all.html
西岸-影 回复 悄悄话 lostman 发表评论于 2022-02-25 15:12:29
美国佬多少有点愚蠢,二战就应该等德国灭了苏联再出手
------------------------------
美国出手的时候苏联已经进入反攻阶段一年了,美国英国如果再不实行诺曼底登陆,整个欧洲就都是苏联的。
本世纪初期莫斯科军事档案馆解密了苏联二战机密档案,人们才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希特勒输了不是偶然,而是苏联的军工能力,军队的训练素质,和装备的优越性,都高于德军,在西伯利亚军团加入后就是一面倒的战争。
主要是因为苏芬战争的教训,让苏联有了冬季战争的准备。而德军在冬季完全被动,直到全部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军团被歼灭。
从此苏联进入反攻阶段。
西方列强在二战之前对希特勒采取绥靖政策,很大程度是希望希特勒消灭苏联,因为这是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的理念。不过英国用牺牲捷克的方式获得了一年的准备时间,发展军工,尽管还是输了。
lostman 回复 悄悄话 美国佬多少有点愚蠢,二战就应该等德国灭了苏联再出手
TexasIns02 回复 悄悄话 日杂们偷袭美国的恶行,让美国永远不会忘记农夫和蛇的关系!
西岸-影 回复 悄悄话 巴巴罗莎计划定义战争从六月份开始,在十月份封冻期到来前结束,占领莫斯科。
斯大林不相信希特勒敢于进攻苏联是因为从数字上看双方实力差距太大,苏联当时有七百万军队,坦克三千多辆,德国只有一千辆,而且战争初期苏联的T34是世界上当时最好的坦克(直到韩战也是)。
再有就是德军主力都在西线,没有一百万以上军队就不可能对苏联形成威胁。
没想到的是德国最大限度优化了铁路运输能力,在两个月内把120个师运送到东线。
斯大林的自信是基于数学,但也是输在数学上,当时世界上没人能够优化铁路运输到那种程度,只有德国人。
有一件事人们不太熟悉的是二战刚结束,丘吉尔就要求美国出兵消灭苏联,扑灭共产主义。因为当时美国有原子弹,苏联没有。好在当时美国社会并不太关注欧洲的事情,毕竟门罗主义已经很多年了,更不愿意战争死人。何况当时在欧洲苏联具有常规军事优势,美国只有原子弹优势,还都扔在日本了。
大概在六七年前一个对丘吉尔的研究表明他是与希特勒一类的人,属于偏执狂性格,并且挖出来这段历史。
战后英国人立即抛弃了丘吉尔,选择了工党和社会主义,也是对他恢复英帝国雄心的打击。
东方明月- 回复 悄悄话 《租借法案》适用于苏联。并和英国一道,参与对苏联极其危险的援助。苏联从西方盟国那里得到的武器、能源、设备和材料等。

最后的剩余物资被拿来支援中共,使中共武器装备力量马上压倒国民党部队,最后夺取了政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