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试论文革中毛泽东、周恩来、林彪、江青、邓小平的角色

(2008-06-15 11:10:26) 下一个
试论文革中毛泽东、周恩来、林彪、江青、邓小平的角色
试论文革中毛泽东、周恩来、林彪、江青、邓小平的角色



最近出版的高文谦的书“晚年周恩来”栩栩如生地勾画出文革中的中共各个主要政治人物,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清晰地把握到除周恩来以外各人在文革中的 心态和角色, 反而对书中的主要人物周恩来,作者并不知怎样(或故意没有)评价。本文试论毛泽东、周恩来、林彪和江青在文革中的角色,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革和文革中的 中共各个主要政治人物。
文革是毛泽东针对党内所谓的“走资派”或“潜在的‘赫鲁晓夫’”而发动领导的,这一点已经很明确。毛泽东惧怕他死后党的未来领导人抛掉他的旗帜, 更怕给他来个鞭尸,因此想通过文革根除这种令他坐卧不安的可怕的可能性。因为毛泽东在大跃进中遭到惨败,历史给了刘少奇一个充分表演个人才华和治国理念的 机会。躲在所谓的二线的毛泽东看到了绝大多数人是如何与他志不同道不和,而刘少奇又是一个多么可怕和危险的对手。所以刘少奇在文革一开始就成为毛泽东的主 敌,毛泽东不择手段地斗倒他并在肉体上消灭他,而决不手软。或者我们可以说刘少奇和以他为代表的“修正主义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主人和驾驶者的“文革号”这 辆战车的主敌,而其他人都可以在这辆战车中找到他们的角色。
正如以上提到的,毛泽东是这辆战车的主人和驾驶者,他永远操纵着这辆战车;他的目的就是文革,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直到所有中国人 变得和他那样彻底,中国不再有修正主义的危险。就像所有的车辆那样,为了能够开起来这辆车需要油门和刹车,所谓的左派即林彪江青是这辆车的油门和动力装 置,而所谓的右派即周恩来是这辆车的刹车。看来毛泽东和周恩来对于这点从一开始就有默契。
高文谦在书中指出毛周之间并没有什么个人友谊或个人关系,他们两人只是在事务上通力合作;而周恩来在文革中做出的种种保护老干部和国民经济的所谓 “好事”都是按照毛泽东的意愿或者默许做出的。只要毛泽东明确表示打倒某一个人,周恩来是绝对不会反对的,相反他会毫不犹豫地抛出那个人并在多数情况下亲 自操刀。这并不是说周恩来完全同意毛泽东的观点,不过作为一个公众人物, 周恩来接受历史的评价时他的心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所作所为。同时如果毛泽东暗示某个人可以保护,则周恩来就全力执行,并且在毛泽东认可的范围内抓经 济。这即是说毛泽东是把周恩来当作文革中配合主力部队的力量来使用,冲锋陷阵的主力仍是林彪和江青。或者我们可以说周恩来和林彪江青同属文革派,都是“文 革号”战车的不可或缺的零件,林彪江青是战车的油门,而周恩来则是战车的刹车。
用这种眼光看文革,问题就变得很清晰。只要各个零件安分守己,发挥自己的功能,则文革号一切正常,它该冲就能冲该停就能停,运转“良好如意”。其 实在成熟的西方政府中也有充当两种不同功能的人物,即鹰派和鸽派。总统如意指挥两派,不时看情况轮换采纳两派中的一派的意见,使政府安全健康地运转并执行 总统的执政理念。当然文革号和成熟的西方政府是有巨大的差别的,文革的整个方向就极端荒谬,给国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只是在执行行政首脑的意图的方式 上,文革号和西方政府也有很大的类似性。无论是在文革号还是在西方政府中的人物都不会因为自己的观点而丢位置(脑袋)的,当然前提是他必须绝对拥护行政首 脑的领导并个人有能力充当他的角色。问题是毛泽东并没有点破这一点,看来在众人中只有周恩来完全明白毛泽东摊派给他的角色。
林彪正因为对各人在文革号中的角色没有完全看懂,同时又对毛泽东的荒唐程度估计不足,才遭到失败。当刘少奇一派得到肃清后,林彪天真地想改变文革 号的运行方向和自己在其中的角色,而在毛泽东的计划中这些都应该由他本人来决定,其后果当然是林彪一派遭到彻底的整肃。江青一派也因为看不到这一点而冲得 过猛和协调不好同文革号内其他人的关系,屡屡遭到毛泽东的批判。后来邓小平复出后,或许因为看不懂这点,又或许因为不甘成为毛泽东手中的零件,才再次与毛 泽东闹翻。唯有周恩来对这点无比清楚,又同时因为他的个人能力,充当起刹车的角色来还是绰绰有余,所以他在大风大浪中始终稳立不倒。
如果毛泽东仅仅是一个心怀荒唐理想的行政首脑,周恩来还可以潇洒自如地应付各种局面。但毛泽东同时还是一个心地无比阴暗的恶徒,这就注定了周恩来 悲惨的命运。毛泽东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个人能力是远远不及周恩来(也远远不及刘少奇)的,同时在党内和国内外周恩来受到的爱戴也远远超过自己,自己的优势只 是枭雄的胆色和没有底线的下流手法。因此毛泽东在内心深处对作为自己臣子的周恩来嫉妒得要命。
高文谦的书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因为周恩来在中美外交中发挥的作用而得到国际社会的赞誉,毛泽东出于嫉妒心理大批外交上的投降主义路线。同时周恩 来在民间受到的爱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普通人不懂他在文革号中的这种角色,只看到他抓经济保护老干部的一面;而毛泽东则不象普通人,他对周恩来的为人和 一切所作所为无比清楚,因此在心理上又极端鄙视他。连只见过周恩来几面的李志绥大夫都看不起周恩来的人格,更何况是与他相处几十年的毛泽东。嫉妒和鄙视的 双重心理使毛泽东仇视周恩来,同时又因周恩来的个人才能无人能代替,毛泽东又不得不找回理性,事事重用他。
当毛泽东对周恩来的嫉妒和鄙视超过理性时,毛泽东请出邓小平和抛掉周恩来。以前我们对七十年代末的毛周邓的关系不甚了了,现在托高文谦之福可以看 清楚了:毛泽东抬出邓小平来代替周恩来抓经济充当文革号的刹车,同时给周恩来赐死。周恩来被毛泽东整死了;可是邓小平的抱负不仅仅是充当另一个周恩来,因 此与毛泽东发生冲突只是早晚的事情。毛泽东再次打倒了邓小平,可是他本人也在全国人民名为悼念周恩来实则反对毛泽东的怒吼中惊慌死去;邓小平再一次复出, 终于引导中国走出荒唐的年代。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