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人生路

偶然人生路,我的喜爱,我的收藏.....
正文

人生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

(2005-04-18 22:12:30) 下一个
人生就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觉悟的圣贤告诉我们:只要还没证入“无生”,没到达“无学位”,就是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古人说:“要随波逐浪,不可随波逐流。”
只要学会“随波逐浪”:就可借助风力、浪力,乘风破浪,近趋彼岸。。。
如果一味“随波逐流”:就很可能同流合污、随泥沙具下。。。
人要学会能“随善缘,接善缘,发善愿,语善言,行善举”,则可一生无大过了。

郑石岩老师有许多好的讲演报告,能给人启发、鼓励和鞭策,现在推荐一篇,大家共享:

随缘成长 作者:郑石岩
http://ebud.net/book/book/readari.asp?no=39863
序 
  人要不断的成长和学习,才能累积经验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和挑战。能不断成长和学习的人,才有信心,自我认同才会完整,心理方能健康平衡。当然,在更高层的精神生活和悟性上,也唯有透过学习和成长,才有清醒的觉察和领悟。
  人注定要在任何环境中学习,所以要随缘成长。就个人的生涯而言,你可以选择一个方向,朝著它去努力;但不可能选择遭遇,因为遭遇已经发生在生活之中,它就是你的缘。缘是无可逃避的,逃避的人变得退却,变得无能和痛苦。唯有肯随缘成长、主动出击、精进勤奋的人,才能适应无常变化的环境,因为他们学会的是生活的本事。
  依我的观察,成功的人都能随缘成长。他们对于不幸的遭遇或挫败,没有怨言,甚至任劳任怨,从中学习,汲取经验。经过一段时间,他们的本事增加,判断力提高,终于奠定了成功的基础。这些成功的人,无论是在商界、政界、学界或任何行业,都经历过挫败和磨练,从所遭遇的逆缘中学会诸多能力,从顺缘中学会自我鼓舞。唐朝的云门禅师指出:
  “要随波逐浪,   不可随波逐流。”
  懂得随缘学习、成长和创造的人,就掌握了随波逐浪的契机;不懂得从中汲取教训,不能随机结缘的人,终究被挫败的浪涛袭卷而去,所以叫随波逐流。
  只要你肯努力学习,善于运用你的遭遇,机会就会像纺织地毯一样,越编越大,能力和见识也越来越广。我知道逆境使人吃苦,但在它的背后却隐藏著良机,往往可以从中学到最宝贵的经验。
  人生就是一个随缘成长和创造的过程。如果你对于自己的遭遇,抱著挑剔的态度,不肯从中淘取它的宝贵经验,将会一事无成。反之,唯有能随缘成长和创造的人,才有新局面和大未来。
  这本书所揭橥的随缘成长,包括了四个方面:其一是随缘努力、学习和创造;这样就能处处成长,立于不改之地,它的重点是学习行动。其次是随兴培养心情,要保持好的兴致;在任何时候,遭逢任何境遇,都能够保持好心情,这样才能有劲工作,才有心情面对自己的生活。其三是随缘保持和气,来经营自己的家庭;俗语说家和万事兴,和能结合家人的心智力量,涵养兴致和士气。其四是随缘修行,要依正信修持,才能在宗教上培养情操,让自己与更高层的精神世界相应,而孕育出无我的决定信仰,从而参悟人生的意义。
  善于学习的人,能在生活中增长智慧。他们每经一事,就能增长一智,甚至更多;每个遭遇都带来心得和见识,所以见识广,能力好,经验丰富。于是,他们的自我功能较强,适应生活的能力也高。反之,那些不肯随缘学习和成长的人,则表现了偏差行为和适应困难等症状。
本书用一篇篇的短文,叙述随缘成长的技巧。有从谘商实务经验中发现的道理,有从社会观察中获得的启示,也有实践禅修的心得。希望它能给读者带来助益。
第一篇 随处都在学习

〈篇头语〉
  人的一生,除了学校课程所提供原基本知识之外,大部分的能力和经验,都是从日常生活、工作和遭遇中学来的。因此,你若不把握随缘成长,随处观察学习,无论是在专业、视野及待人处世各方面,都不容易有大格局的开展。
  随缘成长的人,愿意向人请教,善于跟人合作;更重要的是他懂得结缘,知道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他随处都会交结好友,学习新知。
  随处学习的人,总是勇于尝试,在行动中不断历练和成长。真正的本领不在书本里,而是自实务的工作经验中学来的。
  随缘成长的人是有梦想的,他们懂得选择某个方面去努力,对它醉心,坚毅地努力下去,无论遭遇如何,他们总能达成目的。
  他们懂得割舍,深知复杂的生活,不能维持明确的方向;犹豫不决的拖延,会造成良机的流失。由于他们的心志单纯,判断力也就清明。
  每一个机缘都有意义,都有它的价值;他们虚心学习,而且不武断地说一声绝不。他们可以否定恶习,说一声绝不,但在成长的尝试上,他们谦冲为怀。
  随缘成长的人,肯吃苦,懂得在失败中找得答案;他们善于避免错误,勇于改正。随缘成长的人,处处都能把握机会学习。

  1随缘学习的妙方
  每一个痛苦都有它的原因,克服那些痛苦,就能成长,超越。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你去调适,只要你肯学习,就会走出光明的路来。
  每一个人,都注定要在自己的机缘和境遇中成长。你的遭遇,正是丰富人生的素材;你的处境,更是磨练和砥砺的试金石。所以,你不能自不幸遭遇中逃脱,在困境中败下阵来;要从中汲取教训,获得宝贵的经验,然后,积极地面对你的人生。你所经历之处,都必须从中学到新知,获得能力和成长。佛经上说:
  “功不唐捐。”
  人所经历的、遭遇的都不会是凭白而过,都能带来一些重要的经验、讯息和机会。因此,所有努力都不会白费,都能得到应有的报偿,这叫做功不唐捐。
  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是个人机缘的产物,只要被用在积极面上,无论它是痛苦,是快乐,是喜欢,是不喜欢,都会化作不可思议的能力。我在大学时考入会计系,读了后才知道自己不喜欢会计这门学问,特别是每天要跟数字打交道,看了就皱眉头。于是我重考,改学教育。不过,大学毕业之后,第一个工作,却靠著大一所学的些许会计知识而胜任愉快,真是功不唐捐。
  我在年轻时代,因闹穷而打工,举凡帮人耕种、建筑工或打杂帮佣都做过。至于作买卖的经验更完整,从零卖到批发,从包商到大盘,我都经历过。虽然我没有走经商的路,但是这些艰辛的阅历,却让我学会怎么做事,对人性的了解殊多。它在往后的行政工作上,或助人的辅导专业上,都有很大的助益。因此,对于现在正遭遇困难的人,我都会清楚地告诉他:
  “你现在的辛苦不会白挨,
  它会带给你经验和智慧,
  以及用不完的精神力量。
  现在你要心甘情愿,
  去承受和学习。”
  每一个痛苦都有它的原因,克服那些痛苦,就能成长、超越。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需要你去调适,只要你肯学习,就会走出光明的路来。
  就拿生涯来说,你可以选择一个目标,在某一个领域,多学习多磨练,就会看出成功的门道。不过,一定要注意,虽然你可以选择目标,朝著它努力,但是人无法选择遭遇。某些事与愿违的处境确实给人带来极大的阻力。于是,你必须有耐性,用迂回的方式,持续努力下去,千万不要灰心,只要你一灰心松手,就会半途而废,永远不会成功。
  为了克服当前的困难,你也许要分出时间和精力,去打工赚钱,去面对必要的承担,但你还是要看准原来的目标,找机会充实、学习和磨练。最后你会发现,一路走来的阻力并非阻力,而是你获得成功的机缘。
  我是宜兰人,经常往来于北宜公路,受到这条公路的洗礼和启发殊多。所以,我常对年轻人说,宜兰到台北若画一条直线,不过几十公里,然因中间隔著崇山峻岭,溪流深谷,公路必须绕行前进,才会有九弯十八拐偌多的迂回路线。不过,无论怎么迂回,目标总是朝向台北。当北宜公路建好之后,它的蜿蜒之美却成为大家欣赏的风光,它的曲折迂回则成为旅客赞美的景致。每个人的生涯路就像北宜公路一样,一路开山架桥,环绕而行,目的地终于出现。
  勇敢面对自己的机缘,努力克服那些困境,它正是成就你自己的路。所遭遇的困难越多,得到的智慧和毅力也越多;开拓出来的人生路就越绚烂。请注意:
  “你注定要在许多遭遇中成长。
  在你的境遇中,
  必能找到自己的光辉。”
  人生路上,无论是顺是逆,都是你的缘,都是你必须承担和生活的事。要心甘情愿,不要怨天尤人;要捧下这些遭遇当彩料,绘出最瑰丽的生命图像。

2在行动中学会真本事
  藉著实际参与,要比你劳神苦思容易得到宝贵的经验;采取行动去做一件最基层的实务,要比你枯坐梦想美丽的未来好。
  每个人都希望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但有很多人只是羡慕别人有好的事业,期待有一天也能碰到好机会。日子久了,他们觉得这世界不公平,然后把成长与发展的机会,归因成命运;接著他们相信的命运不好,认命当一位失败者,用消极的眼光看世事,用冷漠没有朝气的态度来看人生,这就是我所看到光想不做的失败者。
  其实,你需要有一位目标,它必须是你喜欢的工作或职业;你要醉心于它,朝思暮想并采取行动。你可以请教别人,搜集更多资料,找机会实际去参与。然后,就更能掌握具体的蓝图和步骤。
  发明电话的贝尔(Alexander G·Bell),他醉心于透过电来传送声音。于是,千里迢迢去拜访当时的大科学亨利(Joseph Henry),把他的希望和想法说给他听,并向他请教。两人的对话何等发人深省。贝尔问:
  “先生!请你指教我,是把这构想公开,让别人去做?或者由自己努力来做?”亨利说:
  “你已有了伟大发明的构想,就该努力行动。”
  “但是,这项工程有许许多多困难,它需要足够电学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可是,我不具备这些能力。”这时亨利以坚定的语气对贝尔说:
  “取得它!”
  贝尔困为得到亨利的鼓励和指导,终于完成了电话的发明工作。他回忆道:“如果没有‘取得它’这几个字的激励,我绝不可能发明电话。”
  在事业的发展上,只有一条路:朝著目标,边做边学,投入其中汲取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学习、见识、历练和结缘。要把事业做好,除了基本学识和技能之外,你需要机会,它来自与实务界结缘。当然,你也需要见识和能力,它更要从实作中培养。
  藉著实际参与,要比你劳神苦思容易得到宝贵的经验;采取行动去做一件最基层的实务,要比你枯坐梦想美丽的未来好。我发现那些赋闲在家、落寞而不振作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弱点:他们缺乏行动的习惯。他们不甘从基层做起,因此不清楚职场上那是他有能力做的,那些是他做不来的。许多人,把空间误以为是能力,久之自以为能做什么。实际上,他想做的都是他做不来的,于是成为职场上的游离人。
  求职要从行动开始。进入职场,专心于现在能做的事,热情地工作,你就有机会学习,有机会见识和成长。你的能力会在工作中,像滚雪球一样快速增加,机缘也渐渐伸出触角。当然,你必须心甘情愿去做,去学习。这就是我所谓的行动中学习。
  我高中的时候,星期假日跟父亲一起做生意,到产地承包水果。他带我到产地,把我丢在李子园,要我和果农谈承包价码。我既不懂得怎么估量产值,更没有和人家谈价码的经验。几个果农陪著我走了一遍,我装懂的样子跟他们交谈,但内心忐忑不安,怕弄不好会遭父亲责备。于是急中生智,要他们评估总产值,把计算的标准说给我听,把细节弄清楚,我只要跟他谈价码就行。其实,果子长在树上,要相当有经验的人,才能估准产量和产值。我的经验实在不足,最后我想出一个办法,建议把承包改为约定承购——只约定单位价格,照价全部收购。父亲对于我的建议也赞同,我有著受到肯定的满足感。
  不过,从那一次起,我便很注意每一棵果树的产量,依它们的高度、大小、果子的疏密状况,作了一些记录,后来我在估计产量时,比父亲还精确。当时,我觉得父亲没有教我什么,都是靠自己学来的,并以此自豪;多年以后,我才领悟到,他教我的是行动,他一直希望我从行动中学习经商。
  从这些经验中,我学会勇于采取行动。这对于我的一生,有著决定性的影响。我想做什么,就朝著那方向采取行动。从做中学,从做中成长。

3尝试的勇气
  尝试必须有准备,有一套工具,去解决眼前所面对的问题。那些工具包括能力、资源和结缘,你要努力学习和获得它。
  人要勇于尝试,才能开启新局,创造新的生活。我所谓勇于尝试,不是教人朝三暮四,忽东忽西,没有个生涯的目标。勇于尝试,是要你在节骨眼处,勇敢为自己争取创造的机会。
  我知道许多人很保守,不敢尝试改变自己,他的生活就得枯燥、厌倦和无奈,因为他失掉许多创造自己的机会。有许多人活得暮气沉沉,也是由于不敢尝试所致。还有许多人一直逗留在职场的外围,不能投入其中好好奋门一番,都源自不敢尝试的毛病。
  尝试难在第一步,只要你能突破刚开始的犹豫,就能顺利改变自己。
  有一位乡下的妈妈,排除先生和邻居泼冷水式的嘲讽,下定决心到国民小学夜间补校就读。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能读、能写、能算。她说:“过去很内疚和惭愧,别人能读故事书给孩子听,自己却不能;别人能陪孩子学习,一起讨论书中的知识,自己却目不识订。”她接著说:
  “当我知道国小有夜间补校课程时,我既想参加,又怕自己跟不上,邻居和先生冷嘲热讽,我几乎放弃学习的念头。最后,总算硬著头皮报名上课。现在,我能读、能写、能算,到那里办事都方便,找到自由,也寻回自己的尊严。”
  最近,我的朋友也曾问我,“为什么要卸下公职?”我告诉他说,“因为我想尝试一个新的梦想。我决心要把《大藏经》中,对现代人有启示性的内容,传述给大家。现在,我要做一位专职的作家。”其实,我期待专心弘法、写作和过简朴的生活已经好一段时间,是经过努力尝试,长时间的培养,才水到渠成的。勇敢的尝试,不是一日一夜之间就来个大转变,而是潜心培养,多所努力才能得到。
  人要有理想,要勇于尝试,更要有毅力、有恒心去培养水到渠成的种种条件。实现自己人生目标,不是靠一时的意气,而是靠著梦想、蓄劲和行动得来的。我很欣赏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对生涯的说法:
  “人应该勇敢去尝试,
  换换新的工作,
  过过不同的生活。”
  不过,尝试必须有准备,有一套工具,去解决眼前所面对的问题。那些工具包括能力、资源和结缘,你要努力学习和获得它。作家的工具是语文、思想和态度;企业家的工具是经营、资本和眼光;科学家的工具是惊奇、思考和和创造。你不能凭空梦想,而应实际的行动。
  依我对生涯规划的研究与观察,发现勇于尝试是成功人生的核心课题。没有尝试就没有学习,没有尝试就不能激发热情,引发努力和坚持。不过勇于尝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你要对自己的人生有个梦想;要设法改变你不喜欢的东西,去觉察到什么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要用功利的眼光来安排自己的人生。
  ·别急;生涯的事可不是买个速食餐盒,想吃什么就买什么。生涯需要你长期的经营,你决定了目标,就得有耐心,勤奋地工作,逐步克服困难。
  ·情愿;凡事都有得失,要认清那些是得,那些是失;你要获得想要的,就得同时忍受一部分得不到的东西,要心甘情愿去做已决定的事。记住!十全十美的事只是幻想,不是真实。
  ·工作与学习;新的工作需要新的能力和和生活习惯,要设法改掉现有的恶习,培养新的适应能力,这是成功之道。
  ·坚持;不要气馁,要每天鼓励自己,让决心和信心生根。坚持努力的人,机会一定属于他的。
  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生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培养所需的能力,去实践的梦想。梦想可不是天花乱坠的想法,而是具体的目标。我知道有些人只会空想,没有落实到生活与工作中,不能持续的成长和努力,这样永远得不到快乐的生涯。所以我要指出:
  “人一旦有了梦想,
  就能打起精神去完成。
  如果你真正有了梦想,
  那就去尝试和行动吧!
  许多热情和决心会随之而来。”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最大的缺憾是不鼓励孩子梦想和尝试。于是大部分的人执著在读书和学业上,只要功课表现不佳,就自以为失去人生光彩和梦想,而遗忘了自己还可以打开人生的视野。你要当心这个陷阱,设法不被这些成见所障蔽,做一位梦想和肯实践的人。

4化梦想为真实
  要提醒自己,用耐心去面对挫折,用长期耕耘培养实力;人生不是一天一月,而是一辈子长跑。
  我认为成功的人生,建立在把梦想付诸行动,然后渐渐将它化为真实。它的要诀是:大胆的梦想,认真的工作和学习。
  我常有机会和年轻人相处,发现有些人怀抱著梦想,醉心于未来的目标。他们埋头苦干,不断汲取新知,磨练自己的本事;对未来充满信心,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所以生活得有朝气,这些人具备了我所谓成功者的性格特质。
  当然,我也发现有些年轻人,似乎有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对未来没有愿景,几分彷徨几分优闲,过一天算一天。他们的最大特点是没有梦想,缺乏拥抱未来的热情,更没有当下扎根努力的豪气。有时,他们也有梦想,但只是空花水月,不切实际,不能激发自己的行动,所以只能称为作梦。他所做的事是幻想而不是梦想,没有振作的豪气,更无积极的表现。这些人大部分会成为适应困难的人。
  生命是在振作时,才焕发出光彩,才显露出喜乐。人只有努力学习和成长,才能自我实现。唐朝的临济禅师,劝人要在实际行动中修行时说:
  “要一路行遍天下。”
  他强调力行和行动,并指出“山僧佛法,的的相承”的道理。我在心理谘商经验中发现,积极的行动者,永远比退却自卑的人快乐和健康。所以,我总是透过专业的技巧,帮助受挫者踏上积极的第一步——勇敢地踏出去。
  致力于梦想,画夜醉心于所订的目标,就会引发创意和热情,这能给你毅力和信心,带来工作和学习的兴趣。这些心理状态,即使在宗教的信仰上也相同。那些在宗教上迟疑不前,若即若离的人,他们永远得不到神或佛的真实感应。
  最近,有一位学生和我讨论写作,他问我怎么成为一位成功的作家,我告诉他,“醉心于梦想和持续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我是一位修禅的人,对于力行特别著重,无论在出世间法或世间法上,都得在行门上下真功夫才行。为了令他了解,我引用《达摩大乘入道四行》中的一段话说:
  “夫入道多途,
  要而言之不出二种,
  一是理入一是行入。”
  理使内心明朗,行能在行动中证验与实现。
  接著,我拿自己写作的经验与他分享:
  “过去我梦想写作,觉得写作可以跟别人分享生活经验,传承文化的菁华,帮助许多人获得新知和生活智慧。我喜欢这事,从而热衷写作。为了写得有内容,言之有物,所以求知若渴的阅读。此外,我也积极培养关怀人与社会的态度,对社会变迁仔细观察,并付诸行动去助人,去体验真实的生活现况。累积的心得越多,助人的热忱亦增加。然后,把心中的热忱观察体验,用真心话去发表,一则用文字表达,那就是写作;一则用口语跟众人分享,那就是演说。”年轻人又问:
  “写作这条路,最难的地方是什么?最须注意什么?”我告诉他:
  “最难的地方是写作的内容和正确的知见,最须注意的陷阱是半途而废。正确的知见,同时也是作者的情操和态度,他必须负起作家的良知和远见的责任。我相信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必须坚守这个根本立场。”
  把梦想化作真实,是人生的一项任务,要认真去做,得突破许多瓶颈才能成功,所以要培养耐性才行。于是我又对年轻人说:
  “你们年轻的一代,由于速食文化的影响,凡事要求快,有时急功近利,这样会造成偏差,甚至酿成错失;有些人因而身陷囹圄,真是令人惋惜。
  “现代人,电视看多了,别人成功绚烂的一生,只稍一个半小时的影片就演完了;看别人成功真容易,自己做起来,却是一针一线慢得有如牛步,很容易感到不耐烦。所以要提醒自己,用耐心去面对挫折,用长期耕耘培养实力;人生不是一天一月,而是一辈子长跑。
  这位年轻人,站在教室右侧的长廊,和我谈了许久,我们彼此专注地谈著,猛然发现,好几个学生围著我们聆听对话,他们津津有味地怀抱著梦想,也都在脸庞上流露著行动的决心。

5有割舍才有成长
  你必须尽力搜集资料,认清真实,切勿匆匆作决定,盲目下赌;而是认清事实,承担割舍的痛苦,努力争取自己所要的结果。
  割舍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大事;无论是事业或者生活,如果把自己弄得太复杂,负担太沈重,甚至弄不清楚主从,那就会乱成一团,削弱清醒的回应能力。这不但对事业的发展无益,对于身心健康,乃至家庭生活、子女的教育都会有害。
  割舍能保持自己身心的平衡,能集中精神把诸事做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古训,是要全神贯注才办得到,而割舍正是它的必要过程。
  我生长在农村,经常看到果农在采收之后,修剪果树。他们清楚割舍的道理——如果舍不得剪掉一些枝桠,枝叶就长不好,果子也跟著欠收。他们剪掉一个枝头,会长出好些个新芽新枝来,跟著就长了许多花苞,结出累累壮硕的果实。生活与工作也是一样,割舍能带来丰收和健全的发展。
  割舍当然就是你既有的才能割舍。如果你手头没有,却要割舍它,那只能说是消极的逃避或退却,而不是在割舍中寻求成长。有些人割舍许多该做的事,放弃应该学习的东西,还振振有词地说自己肯作割舍,其实那是自甘堕落。在谘商观察之中,发现这些人容易变得消极、苍白和失落。更不幸的是,他们还编了一套说词,自以为清高。他们很容易成为失败者,不断地逃避下去。因此,当你面临割舍之际,要清醒觉察,要避免错把逃避当割舍。
  作割舍的同时,必然也作了抉择。因为割舍之后,就必须把握既定目标,全力以赴。倘若割舍之后,自己变得无所事事,那就值得检讨了。
  此外,抉择就是清楚地厘出目标,作出决定;古人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要从模糊中的出正确的目标,及时作抉择。
  过去苹果电脑公司推出首创的麦金塔型(Macintosh)电脑,使用起来方便有效,俨然成为电脑界的主导产品。可是该公司不愿意授权其他厂商使用其作业系统,发展上有了局限。后来,微软公司为IBM及其他相容电脑开发了视窗(Windws)系统,他们授权给任何付得起价钱的制造商,使用他们开发的软体,销售量快速增加。后来,苹果公司决定发给特许权,但大部分电脑制造商,却已与微软签了合约。
  凡事要当机立断,想清楚了就要知所取舍,不可以拖泥带水。禅家看世事,一向认清无常的事实,相信世事不停的发展,局势不断的演化下去,不作取舍很难有效应付变局。僧璨大师说:
  “执之失度,
  必入邪路。”
  这是说,人们很容易执著于现况之中,以为那就是独一无二的答案。事实上,执著于一个选择和多思多虑作不了抉择,同样会坐失良机。因此,僧璨又说:
  “多言多虑,
  转不相应。”
  考虑得太多,凡事要等到百分之百的保证才要做,就会作不了决定,良好的机会也悄然流逝。
  犹豫不决,表示割舍不了某些眼前的好处,或者自己正耽溺于过去的习惯,不敢面对新的挑战。依我的观察,越顺从的人,在作取舍时越困难;越安于现状的人,越舍不得眼前的好处。他们就会在得与失之间徘徊,在进退之间举棋不定。管理学上研究指出:作决定慢的公司,在同样的时间内,所搜集的资料,比作决定快的公司要来得少,很明显的,犹疑不决也会影响决策过程。
  每一个人都有犹豫不决的时候,不善于割舍的人会不断的拖;当机立断的人经过几天的思考之后,会拿出勇气作决定,然后全力以赴去完成它。我要提醒你的是,你必须尽力搜集资料,认清真实,切勿匆匆作决定,盲目下赌;而是认清事实,承担割舍的痛苦,努力争取自己所要的结果。
  我一直奉行著一种割舍、成长和抉择的信念。年轻的时候,因为贫穷我不得不打工、作买卖,这些工作会带来收获,特别是作买卖,它令人获益成长,是很吸引人的。不过我另有兴趣和打算。于是,毅然割舍作买卖的事业,努力求学,发展从事教育工作和助人的生涯。后来,我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行政工作,在阶段性生涯完成之后,我又发愿写作,并著手把佛经与现代学术结合,作为现代人提升精神生活的参考。回想我过去的经验,自己该在什么时候作割舍、作决定,都在那个时候作了抉择,同时脚踏实地的去努力,顺利的生涯就建立在割舍、成长和决定上。
  每一个新的决定,都会割舍一些现有的利益,请不要吝于那些利益,割舍它吧!因为割舍之后的冲劲,更为你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6不轻易说绝不
  自己真正的兴趣、能力和性向,需要投入职场,尝试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清楚地浮现。错把绝不当勇气的人,人生路会越走越窄。
  我有幸观察过许多名人,有机会跟才华出众的人相处或共事,发现这些人的思考和工作态度,比一般人开放、有弹性。他们不会故步自封,更不会作茧自缚,其性格特质是勇于尝试,不轻易说不。他们经常跨越保守的界线,吸收新的经验,打破现有的成见,接受崭新的想法。
  当然,我也有机会接触许多拘谨的人,他们习惯于保守,久之养成狐疑和退缩的态度。他们这里迟延、那里犹豫,甚至为自己筑一道消极的墙,作为退缩的藉口。他们说:“我发誓过绝不做没把握的事”“绝不对大众公开说话”“绝不跳交际舞”等等。这些人一再错过许多参与、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当然也会失去美妙丰富的人生。
  请不要急著说“绝不”,先想想你说的绝不是否合理,是否蕴涵著退缩、逃避或非理性的情绪反应。
  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在乡下住著两户人家,他们是亲兄弟,多年前为争遗产而闹翻脸,彼此不相往来。争斗期间,两人因愤怒而异口同声说,“从此绝不跟你来往”。于是这两家各自禁止子女来往,断绝彼此的关心,两家都变得孤立。直到弟弟因车祸意外死亡,哥哥才过去吊丧。那一天他抚著弟弟的棺木痛哭:“弟弟呀!我每天都想来看你,可是我说过绝不,而不敢来看你,你知道我有多痛苦吗?现在我想跟你讲话,你怎么不回答我呢?”
  誓言“绝不”,有时是一种愚蠢。有人说过绝不跟某一族群通婚,硬把子女的爱情拆散,或者成亲之后引来家庭的不和谐。在生活态度方面,有人信誓旦旦,说他绝不落泪,其实压抑眼泪的人,在情绪生活和心理创伤的复原上,都显得较差。
  有些人用绝不来表示自己的勇气。他们绝不妥协、不愿意跟对方谈判和解,结果为了小小事情,弄得彼此剑拔弩张。用绝不来拒绝人、拒绝解决问题和拒绝理性思考的人,往往会铸成大错。许多宝贵的机会不断流失,他们变成独夫,与成功绝缘。有一次,我在公共汽车上听到两个人的对话:
  “我绝不跟这些达官显贵往来,即使是同学或老同事都不例外,我就是不喜欢攀龙附凤。”
  “我绝对不能接受你这种观念。”
  两人在公车上就辩起来了,彼此都很坚持地固执己见。他们谈话越来越激动,面红脖子粗。我心里想著,如果一个人绝不跟比自己强的人作朋友,那一定会自甘堕落,而不是自命清高。如果对别人的意见绝不苟同,那么他想活在自由开放的社会,日子一定会过得很辛苦。如果对别人的意见绝不苟同,那么他想活在自由开放的社会,日子一定会过得很辛苦,因为他不懂得包容别人的看法。
  两个绝不就会造成一个大死角。夫妻两个人都抱著绝不接受对方的意见的态度,家庭的幸福就会落入死角,发生问题。生涯上抱著绝不做什么事的立场,那就不懂得接受现实,朝目标迂回渐进而至的道理。有一对父子的交谈是:
  “你不到公司去学做生意,你能做什么?”
  “我绝不学做生意。”
  “你什么都不会,却不学,你要当乞丐呀!”
  “我绝不做生意,当乞丐也没关系。”
  也许这是气话,但是两个人都属于绝对思考型的人,他们只有一个看法,是唯一绝对的,如果不遵照自己的想法,就不可能想出什么好路子,所以两个绝不的人在一起,就构成一个大冲突。
  我要指出:现代年轻人对于生涯规划,虽然都知道要依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向来考量,但老实说,自己真正的兴趣、能力和性向,需要投入职场,尝试一段时间之后,才会清楚地浮现。这时,才能找到自己真正要走的生涯路。依我的观察,在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之前,所投入不得不做的工作,往往正是蓄集实力,为理想和目标厚植根柢的所在。因此,抱著绝不做什么行业这种观念的人,正是故步自封,将来即使找到喜欢的工作,也没有足够能力去开拓宽广的未来。
  错把绝不当勇气的人,人生路会越走越窄。你认为永远不会发生的事,它会在你的身上发生;你认为绝不会喜欢的工作,就有可能会遇上它。所以,请别说绝不,要多做多学才是。
  我们有许多理由来解释“绝不”的逃避心理。这些编撰出来的藉口,只是用来欺骗朋友和安慰自己的胆怯、无能和怠情。只要你看清它,把那些理由丢到一旁,你就能勇敢地面对现实。
  有一位退休的老先生,每天都待在家里。家里的人鼓励他参加宗教的服务团队,他说,“绝不参加这些活动”。眼看他每天孤独一个人,意气日渐消沉。一个在服务性社团做事的朋友,连说带哄把他带去参加活动,几次以后,他成为活跃的义工干部。
  自命清高的绝不,也会使人变得僵化,令人失去活力。有一位先生常常觉得头痛,药石罔效。医师问:
  “你喝酒吗?”
  “绝不。我滴酒不沾,也不应酬。”
  “你抽菸吗?”
  “绝不。我看到别人抽菸就讨厌,我恨死菸味。”
  “你会去娱乐或休闲场所消费吗?例如KTV、打保龄球、撞球等等?”
  “绝不。你认为是我是那种人吗?我规规矩矩的生活。”
  “老兄!你的病情其实很简单,你把自己绑得太紧,看得太牢,只要你放松一下,病情就会较好的。
  生活中遵守原则,保持纪律,是为了使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活力。不过,有原则就会有例外,如果我们死守原则,轻易说绝不,那就会被绑死,失去创造力和智慧。至于把绝不当藉口,作为愤怒、懈怠、退却时的发泄,那就会破坏生活和影响身心健康。

7肯吃苦就长进
  健康上进的人必然有著不怕苦、不怕麻烦、不畏艰难的习惯。怕苦的人当然也怕负责任,畏于艰难的人必然产生消极、优郁和沮丧的性格。
 。。。。。。

《杂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