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Bucks!

政治,美食,旅游,环境
个人资料
GoBucks!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人为什么老跟诺贝尔奖无缘?

(2025-10-08 09:30:01) 下一个

今年宣布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当中已经有两名日本人,而中国人一个也没有,也是预料中的。

在亚洲,除了日本,韩国,中国,印度鲜有获得诺贝尔奖的,跟人口众多,制造业发达的大国形象不成比例。这是为什么?这些国家学生的数理化基础都很不错,甚至还好过美国,按理说基础很好,拿不到诺贝尔奖似乎说不过去。

今年美国人拿到诺贝尔奖的还是最多,可见美国的科研实力还是世界第一,虽然某著名杂志按照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来排名,美国除了哈佛在前几名,其它都是中国的大学研究所。中国人在科研投资巨大,发表论文的数量世界第一,但拿不到诺贝尔奖,问题出在哪里?

国内评职称,发奖金,都需要发表论文,这导致了论文数量增加,质量下降。科学家完全靠跟随主流,小打小闹,发表论文,而不少科学杂志也愿意发表,这样好赚钱。这样的量化考核完全被人利用,没有效果,就别指望有什么科研突破了。

国内的风气不好。比如科学家脑子里老是想着如何拿项目,搞关系,拿院士,哪有心思去搞科研,尤其是基础科研,这完全是依靠独立和创造性的思维。拿不到项目,拿不到院士,一切资源都跟自己无关,只能靠开网约车来谋生。相比之下,日本人能够在大学里一辈子做一件事。这里面失败的,甚至偷懒利用的肯定会有,不可能指望人人都得到诺贝尔奖,但事实证明这条路是成功的。其实科学家在美国也需要申请项目,没项目就没有资助搞科研。除了政府资助,还有非盈利组织,专门支持政府不支持的项目。现在政府大砍科研经费,转向非盈利组织的增加不少。

风气不好的另一种现象是不良的师生关系,这在美国是绝对禁止的。不少博导喜欢招女生,除了听话好带,还有其它原因。过去大户人家普遍是妻妾成群,这样才能显富,有势力。现在不同了,法律不允许妻妾成群,但没有禁止招女生。据朋友说,每逢学术会议,就能看到某博导带着一大队女生招摇过市。女人之间是非多,这样的行为能搞好科研?

有些博导搞科研是为了敛财。过去是非常乱的,有的甚至把科研经费私吞。现在整个系统比较规范一些,实报实销,但也有漏洞可钻。 有的搞科研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他们怎么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最基本的问题。

去过日本旅游参观的都知道,日本人做事认真,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把事情做好,做到极致,而中国人就很难。从小就在每天努力,为了考试高分,为了升名牌大学,他们整天做题,能有时间去思考科学问题吗?上大学是为了毕业后的更好找工作。而学科学未必是能赚大钱,好找工作的专业。聪明勤快的都去学电脑金融。国外当然也有不少是这样的,但部分人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努力,达到目标。

中国政府并非不支持基础科研,但人心不在,尤其是没有兴趣,功利主义十分严重,没法专注科学。兴趣爱好都是从小培养的,目前的教育体制只能大批量生产科技人员,而不是能拿诺贝尔奖的特殊人才。如果不改变现状,那么中国人拿诺贝尔奖还是遥遥无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9)
评论
新手一位 回复 悄悄话 莫言算不算?
GoBuck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初春时节' 的评论 : 别做梦了。读一下这篇: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5/10/09/126365748.html

lio 回复 悄悄话

什么时候没有党委书记了就有缘了!



just4look 回复 悄悄话 跟党中央保持一致,所以党中央需要先得奖。哈哈哈哈哈哈
初春时节 回复 悄悄话 诺贝尔奖设立于上世纪初,那正是中国最贫弱、最混乱、最落后的时候。从那时起到1949年半个世纪,中国依然处在混乱中,这期间有清末民初的混乱、军阀混战、日本入侵、国共内战,等,哪里有条件做研究。1949年以后,又有反右、文革等运动,又耽误了三十年。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才开始真正重视科学研究,但前二十年也只能算入门和打基础,并且也时不时地受到干扰和影响,如九十年代的经商热和读书无用论,以及后来的过于注重论文,以及其他的急功近利等,这些都在影响和迟滞真正的科学发现。也就是最近的10-20年,中国才在自然科学领域逐渐开始取得一些原创性的成绩。因此,迄今中国人鲜有获奖并不奇怪,要再耐心些。
初春时节 回复 悄悄话 还是时候不到,诺奖和成果相比有10-20年滞后。
GoBucks! 回复 悄悄话 关于制度的差别,我看了一下苏联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只有少数几个,大多在50年代。
红米2015 回复 悄悄话 枪迷球迷 发表评论于 2025-10-09 00:41:53
如果说中国的科研环境不利于做出诺贝尔奖级别的成就, 奇怪的是中国老留在国外也没拿到。 照说老留集结了中国知识分子精英,出国也三四十年了

我是不了解,但近年来每到炸药奖季节,就有人预测某海外华人有希望,其中不乏改开后出来的老留,这样看也快了。
GoBuck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枪迷球迷' 的评论 : 这是个有力的证据,也就是说,解放后大陆出来的留学生还没有拿过诺贝尔奖的。这说明了什么?相信大家很清楚。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国家制度和科研体制问题。
枪迷球迷 回复 悄悄话 如果说中国的科研环境不利于做出诺贝尔奖级别的成就, 奇怪的是中国老留在国外也没拿到。 照说老留集结了中国知识分子精英,出国也三四十年了
Bros 回复 悄悄话 根据黨謀宣傳報到,無論軍事科技經濟建設層面,中國早己大躍進一飛冲天,成爲世界超級強国。東昇西降誰稀罕西方洋人這破爛玩意「諾貝爾獎」嗤之以鼻。沒有什麽大不了,自已組織一個規模更大包裝更豐富,同等性質模式xxx獎,創造奇跡。
林向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oBucks!' 的评论 : 中国大陆科学家从未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一点都不复杂。
科学研究需要:1.言论自由,2.信息自由,3.出版自由。
GoBucks! 回复 悄悄话 谷歌收集的看法(跟这里的差不多):

中国大陆科学家从未获得诺贝尔奖的观念根源复杂,其根源在于历史、政治和文化因素。
历史上限制中国大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关键因素包括:
文化大革命的遗留问题:文化大革命(1966-1976)严重影响了中国学术界。科学家遭受迫害,反智主义氛围扼杀了科学探索,使研究倒退了数年。
数十年的封闭社会: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是一个贫穷且相对孤立的国家。这限制了学术合作和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而这些投入对于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至关重要。直到最近几十年,研究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才取得了显著进展。
海外科研人才流失:许多出生在中国但移居海外的华裔科学家在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现。
杨振宁和李政道因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工作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锟因在香港和美国进行的光通信工作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天凯因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工作而获得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科学政治化:中国历史上对科学研究的政治干预以及等级森严的学术体系有时会抑制创造力和独立思考。一些人认为,中国过分强调快速取得成果,而不是追求由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这可能会阻碍诺贝尔奖级成果的产生。
诺贝尔奖获奖成果的认可延迟:一项发现与获得诺贝尔奖的认可之间往往间隔数十年。中国许多最重要的科学成就都是近期取得的,可能要过几年才能被诺贝尔委员会考虑。
遛遛弯儿 回复 悄悄话 我的庭院 发表评论于 2025-10-08 13:22:03
感觉诺奖基本上都是20年前的科研成果,中国经济起飞和大规模研发投入也才是近些年的事,相信假以时日,属于中国的诺奖时代一定会来临。

支持这个观点。看看获奖的都是几十年前的成果了
千客 回复 悄悄话 从小听党话跟党走,弄虚作假成风,没有获得独创研究成果的土壤。
老虎上山 回复 悄悄话 写这种文章不是坏就是蠢,一帮人还给他科普纯属浪费时间
侃-侃 回复 悄悄话 一个头面大学里都是XXX思想研究所的地方,能得诺贝尔奖是不是得靠奇迹?而且人们就这么相信得诺贝尔奖是好事?比如301医院真研究出能让皇帝活250岁的技术而得了诺奖,中国人是该笑还是哭?
GoBucks! 回复 悄悄话 总的来说,中国国内缺乏诺奖的土壤。
irisin2021 回复 悄悄话 中国不缺钱,也有人才,但错误对待科学。什么是科学?科学主要是基础科学,是探讨发现新知识的学科,是求知识,不是求金钱。科学的动力是科学家的个人兴趣,而且是唯一动力。打击,改变和不承认科学家的个人兴趣,就从根子上摧毁了科学。要发展科学,就必须承认这个学科的本身定义,遵循这个学科自然规律,反科学的方法是不能发展科学。
Firefox01 回复 悄悄话 显然,拿诺奖与拿奥运奖不同,举国体制不容易见效,弯道超车起不了大作用。不过,中国人拿诺奖的已经不少了,李杨的物理奖不说,文学奖、医学奖、和平奖都有拿过呀,相信今后会更多。
hagerty 回复 悄悄话 据说学术界的水很深,也许小日本被西方人待见吧。不拿也无所谓。韩国人也没有,最近三十年把小日本的产业一个个干掉,人均收入现在都超过日本了
星光燦爛 回复 悄悄话 中国社会普遍非常的功利势利,这倒是千真万确的!
诚信 回复 悄悄话 Japan commenced modernization since 1868, while China embarked on the road from 1978. That is one century of lagging behind.

It is really just a matter of time. China is currently biding her time, and is catching up rapidly.

Besides, Nobel Prize Committee is biased against China and Chinese scientists who have origin from Communist China. This is plainly true.


我的庭院 回复 悄悄话 感觉诺奖基本上都是20年前的科研成果,中国经济起飞和大规模研发投入也才是近些年的事,相信假以时日,属于中国的诺奖时代一定会来临。
二胡一刀 回复 悄悄话 去把瑞典武统了,所有奖以后全归中国,包子拿终身和平奖。
ytwadk 回复 悄悄话 中共的统治注定在这个社会里的知识份子缺少创造性,中共能偷为啥还要搞基础研究,即使搞中共也不愿意投钱,中共的钱都被高官贪污转到了海外。在中共国不但出不了世界级的学者,也出不了可以获得好莱坞金像奖的电影作品。
京工人 回复 悄悄话 诺贝尔科学奖追溯效应强,今年的物理奖给量子科学,关键实验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做的,那时中国尚未温饱,经费捉襟见肘科技无法臻于精进在所难免,跟民族性啥的关系不大
狮马鹤 回复 悄悄话 事实上很多诺奖在学术上也乏善可陈是勉强凑数的,现今世界在特朗普这种货色都想拿和平奖的西方,学术偏见和倾斜是中国人不易得奖的部分原因。
当然中国的整体进步本来也并不和诺奖相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