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毒蛇研究所探秘
(2008-03-16 03:33:53)
下一个
巴西毒蛇研究所探秘
[日期:2008-02-29]
一名身穿白大褂的研究人员手捏毒蛇蛇头,蛇大张着嘴,露出又长又弯的毒牙,看上去像是能咬穿一本书,牙端还滴着淡黄色的毒液。这是巴西圣保罗布坦坦研究所里经常出现的景象。
布坦坦研究所据称是世界上收集蛇种类最多的研究所,其中以毒蛇居多。
法新社记者28日撰文,揭开研究所里与蛇为伍的一群人的神秘面纱。
与蛇为伍
受政府资助的布坦坦研究所成立已有百年,以生物学和生物制药为主。
研究所饲养的蛇都由弗朗西斯科·路易斯·佛朗哥负责照看,而他也把这些蛇看成自己的宝物。他告诉记者,研究所里最稀有的是4条亚马孙树蟒。这种蟒蛇只产在巴西圣保罗州,已近绝种边缘,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蟒蛇。但目前人类对它们知之甚少。
研究所里的蛇多数是民众从自家庭院里或野外捕获,少数由科研人员野外考察后带回。
尽管大多数人对蛇充满恐惧,但对佛朗哥而言,终日被蛇围绕是他梦寐以求的工作,他只求能跟它们离得更近些。
“我一直被它们吸引,”他说,“我现在的工作正是我一直期盼的。那感觉太棒了。”
也会挨咬
41岁的萨维奥·斯特凡尼尼已经在研究所工作了18个年头。如何与蛇打交道,在他早已是轻车熟路。
待手中毒蛇释放完毒液后,他迅速把那条响尾蛇放进一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罐子。遭遇二氧化碳麻醉,毒蛇失去反抗能力,暂时不具有攻击性。斯特凡尼尼和助手把给毒蛇释放毒液的工作称为“挤奶”。
在斯特凡尼尼和助手工作的实验室里,沿墙根摆放着一排箱子。箱子里是十多条尾部发出响声的响尾蛇,它们在等待工作人员来“挤奶”。
但即便像斯特凡尼尼这样的专家,也无法完全避免遭蛇咬伤。回忆起这唯一一次被咬经历,斯特凡尼尼同样心有余悸。“那是2003年一次野外考察时发生的事,”他说,“一条垭拉拉卡蝰蛇咬到我的手指,我的右臂很快肿起来。我们当时带了抗蛇毒血清,但我还是被送到医院治疗了24小时。那之后,我足足等了6个月,才能让被咬的那只手张合自如。”
医学价值
布坦坦研究所饲养的蛇生活惬意。不“贡献”毒液的时候,它们都呆在各自的箱子里,还有人定期用小白鼠喂它们。在研究所的巨大储藏室里,还有7.5万条蛇被制作成标本,作为南美蛇类信息的一部分,泡在装满福尔马林液的大罐子里。
除了毒蛇,研究所里还能发现蜘蛛等其他南美洲毒物的踪影。科研人员收集它们的毒液,用来制造抗毒血清。据说,巴西每年仅被蛇咬伤的人就多达数千名。而注射抗蛇毒血清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此外,一些外国制药公司的研发人员也与研究所合作,开发非成瘾性强力止痛药剂。1953年,美国医学家把眼镜蛇毒引入癌症治疗,发现蛇毒除了有明显止痛效果,还对部分病例起到阻止肿瘤生长、控制转移等疗效。此后,蛇毒用于治病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
斯特凡尼尼说,一种从蛇毒中提炼的止痛剂已被证实疗效强于吗啡,将在不久后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