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中文导报: 中国食品日本日子不好过

(2008-03-24 16:49:26) 下一个
日本中文导报孙盈/从今年夏天至今,关于中国产品安全的负面报道愈演愈烈,涉及的商品从宠物食品、牙膏到玩具,成了国际媒体的舆论焦点,一时间,关于中国市场企业伦理丧失、监管机制缺席的报道随处可见,并演化成一场所谓的“中国制造”的危机。此类新闻也被日本媒体频频报道,“中国制造”在日本产品出现问题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日本消费者不信任感的悄然滋长,直接影响到日本商场货架上中国产品的命运。

闹得沸沸扬扬的“纸包子”新闻,今年7月中旬经日本数家主流电视和平面媒体报道后,一时间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当周便登上了日本新闻排行榜。纯粹的外国新闻被日本国民如此关注还不多见。……时事通讯社、《读卖新闻》报道,8月28日,日本全国蜂蜜销售商联合组织公开表示:在从中国进口的“纯蜂蜜”中检测出人工液体糖的成分。

日本厚生劳动省8月29日表示,从中国进口的冷冻毛豆中检测出在日本禁止使用的农药残留物质,有关部门已经向进口问题毛豆的两家日本贸易公司下达搜查命令。政府承诺今后将对所有进口日本的中国毛豆实施严格检查。该新闻被时事通讯社、《产经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等多家日本主流媒体报道……

接连的负面新闻对日本的中国食品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日本冈山市海产加工食品公司“中国食品工业”8月31日开始执行破产手续。原因是,虽然该公司名称中的“中国”是指日本地理区划中的“中国地区”,但产品进入超市等之后,被消费者误以为是中国产食品,引来电话抗议。销量减少使得公司负债总额达到8.75亿日元,最终破产。

大阪上海新天地中国食品专柜的负责人表示,受负面新闻影响销售额下降的并不是某一家商店或是某一类产品,而是波及到整个日本的中国食品市场,具体损失的数字还有待统计。近些年关西地区的中国食品店数量激增,受负面消息影响营业额下降后,商店间不得不打起价格战,造成利润微薄。而海关更加严格的检查也造成一些产品的进货困难,最明显的是豆制品和真空包装肉制食品等容易细菌超标的食品几近断货。为了应对各种不利局面,商家也采取了一系列对策。负责人介绍,大阪上海新天地中国食品专柜已经从9月开始重新布局,增加广告宣传力度,近60种商品优惠酬宾。增加中国商品种类,同时将日本食品摆上柜台,试图带动销售额的增加。

千叶县一家小型中国食品超市经营者周先生介绍,纸包子新闻被日本媒体报道后,有些客人会开玩笑地问:“你家的速冻包子是不是纸壳儿做的呀?”自家食品超市的顾客群中,最多的是中国人、其次是菲律宾人和日本人。负面新闻对菲律宾顾客影响不明显、主要是中国人和日本人人数有所减少,并且购买商品明显更加小心,最突出的表现是喜欢购买知名品牌。针对这种情况自己在进货时也会有所筛选。此外,周先生感触最深的就是中国食品进货价格越来越高。一方面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有关部门的检查严格,使得进货商将一些无法通关的食品损失转嫁到其他产品上,造成价格上涨。据同行介绍,受负面新闻影响最大的要算一直以来将“中华包子”作为招牌商品的“横滨中华街”。之前许多日本顾客喜欢将速冻包子作为当地特产买回送给亲朋。而“纸壳儿包子”新闻在日本播出后的一段时间里,一些店铺营业额甚至比同期下降了五成。

日本《经济新闻》杂志记者本间俊典表示,虽然近一段时间日本的网络和杂志对于中国产品的报道几乎都是负面的,甚至不乏诽谤中伤的内容,但自己相信大多数日本国民对于这些报道是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的,因此对于一些低级的恶意报道并不必过于在意。自己认为,日本政府是相对对国民健康负责的,比如美国“疯牛病”出现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向美国妥协,坚决禁止进口美国牛肉。而中国的一些企业,却可以不考虑日本消费者的健康,甚至一些无证企业对于日本的严格进口检查标准难以理解。但是作为市场规则,生产方必须考虑到消费者的需要才能生存。而作为食品“自给率很低”的日本,政府也不应该将“中国制造”目前在国际上面临的处境当作别国之事,应该积极帮助中方,比如在安全方面提供技术支持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