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就是这么被糟蹋掉的
(2008-03-24 16:49:25)
下一个
近日,美股暴跌引发全球市场调整,A股也不能幸免,于前天出现大幅回调。全球市场是否开始出现修正信号?A股未来大调整是否还会发生?2日,全球知名投资专家Stephen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美国次级债信任危机是造成全球波动的一个原因。目前,全球流动性有下降趋势,各国政府在采取措施来提高利率,但这对个人消费不利却对企业盈利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市场基础并没有变坏。(2007年8月4日《长江商报》)
这些天,国内对于美国次级债(或者叫做次级按揭、次级抵押贷款等等名目)危机的传闻如雷贯耳。这种专门针对信用状况不是很好的对象进行金融服务的项目,已经势如破竹,引发了美国经济的动荡,并且有着愈演愈烈逐渐蔓延之势。
次级债市场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业性机构进入了破产的序列,连位于美国十大次级贷款机构当中的佼佼者也未能幸免。
而人们注意到,这些次级债的巨擘当中,就有着以前中国人几乎闻所未闻、但今年以来却被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
以往,我们谈及美国觊觎中国企业并进行并购时,总是提到凯雷,这个凯雷由于并购徐州工程而在业内广为人知。其实,凯雷、KKR、华平、黑石共居“世界四大私人股本集团(私募基金)”之列,是享誉全球的并购大佬。除了凯雷之外,我们对于其他三家似乎没有给于太多关注。KKR在中国高调出现,仿佛引起了一些注意。但是,另外两家则悄无声息。
不过,这种格局随着今年5月下旬的一则消息不胫而走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王未名从美国给我发来BBC的相关报道。
2007年05月21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04北京时间18:04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投资海外中国参股黑石集团
黑石集团网页
中国政府出资30亿美元参股黑石集团(Blackstone,香港称百仕通),显示其计划利用庞大的外汇贮备,成为国际投资者。
根据协议,中国政府将出资30亿美元(15亿英镑),收购黑石集团的9.9%股份,这表明了中国政府进入蓬勃发展的私人股本投资业务的意愿。
中国副总理吴仪与美国财长保尔森周二(5月22日)举行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夕,黑石集团公布了这一消息。
放弃投票权
中国政府不寻常地放弃其在黑石的投票权,显然是要避免美国国内对这起交易的政治反对声音。
同时,黑石集团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盟友进军中国。目前,外国投资者仍难以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收购该国的国内企业。
黑石集团行政总裁施瓦茨曼对这起交易表示欢迎。他形容这是一起“历史性的事件,改变了国际资金流动的惯例。”
施瓦茨曼说,他认为中国政府的举措应该并且注定会成为潮流的一部分,黑石是第一家,他相信将会有其它公司(获得中国政府入股)。
他说,中国政府的投资低于10%,是要避免美国政府的安全检查。
根据法规,如果外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10%以上股份,美国政府将对此进行审查。
今年初,黑石集团雇佣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担任高级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主席,负责亚太地区的业务。
寻求多元化投资
美国智库兰德研究公司亚太政策中心主任、《中国的崛起》作者欧弗霍尔特说,如果美国要向中国借钱,就得要让中国“买东西”。
分析人士指出,这起交易将可增强中国政府和黑石的联系和深化双方的关系。中国政府希望增加全球私人股本市场的参与,也显示中国政府对美国有信心。
中国政府一直寻求多元化投资,避免将庞大的外汇准备投资回报率低的美国债券。
过去两年,私人股本投资业务兴旺,是所有资产性投资中表现最佳之一。私人股本投资公司利用贷款市场的有利条件,收购大型企业获利。
不过,收购企业的价格越来越高和贷款利率水平上升,人们担心,私人股本投资的景气周期已经接近顶峰。
中国委府的这种举措,在全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关注,号称社会主义的中国,对美国私募基金进行投资,这到底意味着什么,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投资于追求单极霸权的美国这么个帝国主义国家里的私人金融机构,其含义实在耐人寻味。
目前,中国社会最为流行的词汇之一,就叫做“流动性”。在目前的资本项目管制体系里,外汇进入中国就又中国央行收购。随着2005年7月1日人民币汇率开始浮动,不疾不徐地慢步前行,国际上对于人民币升值预期也保持在居高不下的层面上,国际热钱进入中国豪赌人民币升值,并且利用由于升值带来了包括股市和楼市等资产价格飙升而达到双重获利的目的。最近,中国官方也不得不承认,国际热钱正在大举进入中国。
为了应付这种流动性,委府接连不断地出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其密度之高强度之大也可算是很罕见,特别是7月下旬同一天提供利率降低利息税,紧接着的一周之后又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种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举措,让人们感觉到,政策出台就像是发扑克牌那样形如雪片。
即使如此,还是拦不住流动性过剩局面的愈演愈烈。去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为1.2万亿美元,超过日本而成为全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到了今年上半年就攀升到了1.33万亿。即使按照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计算,1.33万亿美元也应该折合10万亿人民币,而中国去年GDP总量也不过才20万亿人民币的样子,这就是说,中国的GDP总量当中,又差不多一半都是外汇储备;或者说,中国的国民财富(咱还别说GDP所指称的“国内生产总值”和GNP所指称的“国民收入”之间的差别、及其对国民真实生活水平的本质性区分)的一半是以外汇形式存在的。
以往,中国外汇储备只不过是去购买美国人称之为傻瓜式的美国国债,其收益率之低是尽人皆知的。于是,就形成了中国压低国内资源、要素价格为全世界打工,赚取外汇却贡献给美国政府,让后者为美国人福利开支,从而让中国人遭遇二次剥削的局面。这种外汇使用方式上旷日持久为人诟病,如果在外汇储备并不是那么惹人瞩目的时期也就算了,而当中国外汇储备高居全世界第一时,中国的外汇使用方式就成为国内外议论纷纷的焦点了。
同时,美元贬值的情况也是连续不断。美国人坐视乃至放纵日圆贬值,却压迫人民币升值,这种双重标准有目共睹。但一向崇洋媚外的中国,一旦进入了本币升值通道之后就一发而不可收。如此情况下,继续保持外汇储备当中的美元并用于购买美国国债,显然只能招致更加猛烈的批评。
为此,中国委府采取了降低外汇储备篮子当中美元比例、暂停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引起了美国人的不满和警惕,在全世界满处叫喊中国人将给全人类带来麻烦。而中国委府也试图要用手里的外汇储备获取比美国国债更高的收益,以平息国内外对委府能力的质疑。
于是,这才有了中国购买美国私募基金黑石股权的那一幕。
也因此,黑石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陌生神秘的企业一夜之间在中国成为响当当振聋发聩的名字,人们看到,中国委府第一笔外汇投资,就是给了黑石,于是这黑石就具有了类似初夜权般的标志性意义。
但人们也看到,如此交易当中,存在着太多令人困惑之处。
首先,央行外汇储备,只不过是央行通过发行的本币收购社会上外汇而形成的财务上的债务,如此资产交给了国务院委托财政部开办的外汇投资公司,这将极大地影响央行的独立性,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的央行不过是中国官场上一个惟命是从的哈巴狗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通过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资格,也正是因此,宏观调控当中货币政策屡屡失效、甚至到了被戏耍嘲弄的位置,也实在彰显出中国经济的儿戏本质。
其次,黑石与中国委府之间的交合,是通过香港特区原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此公因为丑闻而去职,就入主了黑石,成为董事总经理,专门负责中国区业务。凭借着他在位期间良好的中国内地的人脉关系,轻而易举地拿到了中国外汇投资的第一单。如此情势,给了人们中国到底是人治还是法制(姑且不说法治)的极大想象空间。
再有,中国利用外汇投资,是通过中国外汇投资公司。而与黑石的交易达成之际,中国外汇投资公司还没有成立。财政部楼继伟依然保持着副部长的头衔,并且还在财政部主持相关工作,根本没有担起外汇投资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在这种市场主体都不存在的情况下,就急不可耐地开展了公司的业务,并猴急猴急地举着钱交给了黑石,连个起码的手续都不完备,这在全世界恐怕也是闻所未闻的吧。这种程序上的问题,必然导致实体上的问题;这种起点上的麻烦,必然导致结果上的麻烦。
这也昭示出,作为一个掌握着巨大财产的大型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的本质依然如故,官员与商人角色的互换就像开玩笑一般。这种企业与生俱来不可避免带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以及由此导致的形形色色的痕迹和隐患。我们当然也就能够设想,外汇投资公司的行政性色彩会是如何,以及这类公司如果也作为市场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话,那么是追求政治利益最大化,还是经济—社会利益最大化;或者说,楼继伟以及外汇投资公司到底是向市场负责,还是向权力负责。
当然,投资黑石,还面临着其他问题,比如黑石是否能够按照法律规定,不得在中国以及全世界其他市场上开展针对中国的业务,以形成获取投资连带市场盈利的双重获利的位势。
就目前的情况看,黑石不仅仅不回避中国,而且还通过其下属的咨询机构,完成了国家开发银行与新加坡淡马锡集体投资英国巴克莱银行行动当中对国开行的所有分析活动。
而巧合的是,不管是中国投资黑石,还是中国投资巴克莱,都忍受了国际上认为属于羞辱性条款的规定,比如放弃黑石的投票权。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也表现出中国在国际上负责任大国的确切含义。
而当黑石在股市上露面的第一天,股价得到了提升,国内媒体欣欣向荣地高歌猛进。不过,从第二天起,情况就发生着让中国非常难堪的变化。中国外汇投资公司的首笔30亿美元参股黑石的投资在短短一个月间由盈转亏,至上月底账面亏损总额达到5.38亿美元。外汇投资公司有4年的股权禁售期,一个月的浮亏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基金QDII显然不可能有如此长的封闭期,它的特点决定其面临着国内投资者的赎回要求。
这种情况,与中国的银行们短存长贷的情况如出一辙,其中如果投资者群体性挤兑(赎回),局面会非常麻烦。
媒体认为,中国这第一笔投资就打了哑炮。但这是可以避免的吗?国有企业亏损一向是全民买单,外汇投资公司也注定照方抓药。
而且,约合2000亿美元的1.55万元人民币特别国债的发行也箭在弦上,借此来舒缓流动性压力。让如此外汇投资公司来打理,可想而知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那边,流动性过剩问题还没任何解决的迹象,这边,外汇投资又出现了新的恶心。外汇占款数量节节攀升,我们必须为此付出通货膨胀的代价,同时还要承受外汇投资的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的四拍把戏所带来的全部恶劣后果。
对此,咱不还是得忍辱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