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垃圾进中国,助燃经济代价几何?
(2008-03-24 16:49:25)
下一个
多维社记者陈湘编译报导/这是5月一个周末的艳阳天,日本的商人Yuichi Katsura正忙着操纵铲车,把塑料垃圾装上5个将被运往中国的40尺废集装箱里。这些录像带、温室防水布和像盆子和凳子一类的浴室用品都会在天津被再生成塑料原料。
Katsura指着在他的废品回收站里堆得有5米高的塑料和金属废物说:“你可能以为这些只是一堆垃圾,但实际上,它们都是宝。”
每个集装箱可装入17吨废塑料,一个集装箱要花10万日元买入。另外,运输费和海关关税要付12万日元。不过,客户会以每集装箱70万日元的价格买下这些回收的垃圾物。Katsura自己的利润就会有47万日元。Katsura每月都会往中国运去大概10集装箱的废旧塑料。
《朝日新闻》作者松原宏(Hiroshi Matsubara)报导说,中国火红的经济正在抬高对钢铁、塑料、纸张和其他工业材料的寻求,给像Katsura这样的废品出口商创造了一个兴旺的市场。
根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2006年期间,日本向包括香港在内中国,出口塑料废品总量达110万顿,是2000年总量的4.4倍。同时,向中国的废铁出口量增加2.3倍,达到278万吨,废铜出口量增加3.7倍,达到39.2万吨。
Katsura说:“日本人应该更感谢我们这一行。据说,许多100日元商店的商品都是从这些废品里做出来的,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废品都会被送往垃圾站。”
Katsura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曾是二战日本人的弃婴,1990年,他们一家三口来到日本。同年,他们一家人取得了日本公民身份。
在2005年,Katsura创立了Fujikei贸易公司。此前他曾打过十几份体力活,后来,他的中国朋友告诉他,并使他确信,中国的产业肯定会接受来自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废品,于是他开了自己的公司来做这件事。
他从未想象过自己的祖国会有一天发展成一个经济强国,并给他提供了一个赚钱的机遇。同样,当日本政府在过去10来年中制定废物回收利用法时,也没能预料到,中国在全球经济上的崛起。 日本的回收再利用系统范围广泛,从塑料瓶到汽车到建筑材料都有专门的规定,是依据所有使用过的产品都会被收集、然后在国内进行回收再利用的前提下制定出来的。
但是,越来越多的废旧垃圾品被运往中国和其他经济成长迅速的国家,这股废品物资外流的趋势正在威胁日本的回收再利用系统。
一项于2001年生效的日本的回收法律要求家用电器生产商要回收空调、电视、冰箱和洗衣机。但是,一份环境省的调查显示,自2005年停止使用的2,287万件家用电器中,只有大约一半的依据法律被回收。环境省估计,至少有771万件家电被做为二手商品或者废品材料出口至他国去了。
环境省废品处理办公室的官员长谷川(Takahiro Hasegawa)说,日本的回收再利用政策正处于一条十字路口上。
他说:“我们要考虑,究竟是否为了环保或者经济战略原因,在日本实施完全回收的制度,或者,允许大部分废旧品流到其他国家,或者,被在海外回收或者再次使用。”
对Syuwa Production Co.总裁周彪(Zhou Biao,音译)来说,这样的论点无视经济现实,反映了日本人对中国发展的偏执狂。
50岁的周彪说,在垃圾回收方面,日本应当树立与中国的分工的观念,而不是将中国日益增长的需求视为对自己利益的威胁。周彪说:“日本昂贵的劳动力、土地和水电费用成本,再加上消费量巨大,如果不靠纳税人的钱,它是无法在日本回收它产生的所有垃圾的。”
进口垃圾分选设备。中国沿海工业资源最匮乏,专家表示,“洋垃圾”可以变成工业“洋资源”,全在一念之差,关键如何引导。目前垃圾回收几乎全是“游击队”,没有整合成产业,也使本应正常的物资回收渠道变成“洋垃圾”走私暗道。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导、法规和社会对此片面认识,导致这个朝阳产业无法起步。
周彪的东京贸易公司成立于1996年,专门出口二手的船舶以及废旧塑料和金属屑。
如果中国在处理日本垃圾的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日本进口更多的垃圾,这两个国家都必须解决一系列面临的问题。
一名在垃圾回收行业工作的中国代理商表示,按每一公斤废旧塑料瓶支付约30日元的废料出口商,有时没有恰当地将各类材料分好类,有的废料甚至不分类地填满了集装箱。这名在千叶县工作的、50岁的男子说,在1990年他开始这项生意时,出口商曾经承担了收集废旧塑料的任务。
卫生部官员说,中国政府一直拒绝日本的请求,不同意日本派官员到中国来考察那些以污染而臭名昭著的地方,像如广东省汕头市的贵屿电子垃圾拆解业。
同时,在中国,伴随着垃圾回收的环境污染也成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中国的环保部门怀疑厂商在废旧垃圾在按要求回收分类之前和之后,在露天把这些垃圾烧掉,导致有毒物质污染了空气和土壤,危害工人和居民的健康。
长谷川说,如果日本出口到中国的垃圾,没有按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不符合安全要求,将会形成日本的道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