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收购风暴”下危机四伏 中国品牌已到最危险时候

(2008-03-24 16:49:25) 下一个
法国达能欲收购杭州娃哈哈事件吸引了海内外媒体的关注,中国本土品牌自身的崛起以及本土品牌与洋品牌的竞争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品牌建设第一人”、中国央视品牌顾问、中国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

“收购风暴”下民族品牌危机四伏

法国达能公司最近欲强行以四十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达五十六亿元、二00六年利润达十点四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权,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对媒体“控诉”了达能“强购”行为,并明确地表示要破釜沉舟,为保护“娃哈哈”品牌斗争到底。

李光斗认为,跨国公司整合中国市场的利器就是品牌,其对中国本土品牌的策略历来都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买,买了之后就束之高阁”。中国市场上已刮起了“外资并购本土品牌或者变相并购本土品牌”的龙卷风。在这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中国品牌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李光斗表示,全球化对中国品牌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所谓机遇,是因为中国品牌能够吸引更多的外资,在更广阔的市场舞台上大展身手;所谓挑战,是因为中国市场成了世界各大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

企业只有不断投入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品牌的竞争力,才能在这场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微利时代”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

李光斗说,中国经济的增长超过了其他国家在任何政治经济体系下、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所达到的速度。这确实是一个非凡的成就。

作为一名品牌战略研究专家和品牌建设的实践者,李光斗指出,中国的这种飞速发展仍然没有冲破处于低成本、低价格的产品价格竞争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长优势就是制造业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制造业除了成本优势并没有其他明显优势可言,制造业的品牌普遍老化。现今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企业进入了“微利竞争时代”,在这新时代这种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

李光斗指出,现今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力量抬头,利用各种非关税手段抵制“中国货”。

在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制造业成本攀升,以产品战略为主导的规模经济优势不复存在的时候,能否有机会将地区经济规划战略的重点从产品调整到品牌,实现中国的品牌崛起,这将成为中国经济能否在未来保持高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解决之道:真正的中国品牌优势

价格战的饮鸩止渴、概念战遭遇信任危机、服务战难有深层创新、产品与营销模式的严重同质化,更使众多中国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成长瓶颈。李光斗指出,只有“品牌”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救命稻草。

他说,众所周知,在全世界消费者心目中,汽车一定是德国的好、香水一定是法国的好、电子产品的性价比一定是日本最好……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在某个领域有多个强势的“国家性”品牌,就构成了该产业的“国家性背书优势”,就形成了所谓的“品牌环境”。

国家性的“品牌环境”形成“族群”,这种群落形成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和综合性优势,建立难以复制的地区品牌。对于中国而言,形成中国品牌的“族群”优势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品牌崛起。

李光斗在谈到中国品牌前途时感言:“甘于为发达国家的品牌做OEM(贴牌生产)是没有前途的。若干年后,假如我们的著名本土品牌都被消灭殆尽,假如我们的国人不以使用本土的品牌而自豪,那时候我们一定追悔莫及。”

中国应该成为新一轮的品牌“发源地”和“策源地”,将发展更多中国本土品牌战略视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李光斗强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