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环境恶化﹕中国濒临生态崩溃

(2008-03-24 16:49:24) 下一个
德国之声报道/过去3年里﹐中国有关当局收到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诉讼案不下 150万件。在首都北京﹐一年中间能够见到太阳的日子屈指可数。通常情况下﹐这个将近1900万人口的大都市上空总是笼罩着灰蒙蒙而又刺鼻的“雾钟”。除200万辆机动车外﹐还有无数的自行车在街上川流不息﹐骑车人中戴口罩的越来越多。在北京的西部有一个巨大的钢铁企业﹐东边则是大型化学工厂。冬季﹐大多数居民依然使用煤炭取暖。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2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70%的中国河流肮脏不堪。长江这条该国最大河流的受污染程度之高﹐已经使沿江180多个城市居民的饮用水供应岌岌可危。专家们担心﹐如果不采取措施﹐再过5年﹐长江将不堪有毒物质污染的重负﹐本身成为污染源。

大规模环保投资计划

在新近发表的一份白皮书中﹐中国政府首次承认﹐未能控制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白皮书称﹐生态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已相当于经济增长。当局估计﹐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500亿欧元之巨。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已决定将环境保护作为最优先任务之一。根据温家宝总理的环境计划﹐至2010年﹐受污染的地区都必须重新成为净土﹐制止发生新污染。

但在这方面﹐中国政府遇到的一大难题是无处不在的腐败现象。财大气粗的企业贿赂一点现金﹐环境监督员就会“高抬贵手”。另外﹐人权也遭到践踏。许多农民被迫迁徙﹐而且﹐象巨大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那样﹐部分农民还得不到补偿。根据计划﹐该水电站将在2008年并网发电﹐26台涡轮机的总发电量将相当于14座核电站的总量。

至2020年﹐北京将为开发再生能源投资1800亿欧元﹐其目标是﹐能源的十分之一要取自风?太阳能?地热或生物料等可再生能源。与此同时﹐中国计划再建造32座核电站。而更大规模的是水电站。在南部地区﹐比三峡更大的若干水电站已在计划中。

节能是个陌生词

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不断寻求和开发新能源﹐而是注重节能﹐开发新的节能技术。中国政府也已将此作为全民目标之一。但普通中国人迄今基本没有节能的概念。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的一名专家就指出﹐老百姓根本就不关心这个问题。例如﹐在学校﹐尽管艳阳高照﹐校园内依然到处灯火通明。街上情形也不例外。他批评说﹐虽然政府已开始重视这一问题﹐但向公民提供的相关信息太少。

中国的建筑大都没有良好的隔绝措施﹐因此﹐也成为能源浪费的一大因素。专家估计﹐中国95%的建筑没有按照节能标准建造。这样﹐在冬季﹐暖气向外散发﹐而到了夏季﹐室内则犹如桑那浴池﹐没有空调根本呆不住。

水资源匮乏

饮用水供应问题也日益告急。在华南地区年年闹水灾的同时﹐北方却严重缺水。为此﹐政府颁布了一条法律﹐禁止浪费用水。但是﹐禁令归禁令﹐没有人在乎如何加以执行。

受到水匮乏影响的不仅是那些本来就受到干旱威胁的沙漠周围地区﹐而且还包括首都。北京今年遇到了50多年来的最严重旱情。专家们预计﹐至  2010年﹐北京将出现水荒。

尽管到处都能看到节约用水的标语广告牌﹐但谁如果没有直接受到环境灾难的影响﹐谁就根本不愿意在这方面去费心思﹐而是宁愿继续分享经济腾飞的好处。在北京﹐街道照常灑水﹐富人的前花园里﹐草地喷水器全天喷着水﹐厕所不断冲着水﹐水龙头成天漏着水。问题是﹐这种状况还能持续多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