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贪腐力量,最后的总后台还是「呼之不出」
(2008-03-24 16:49:24)
下一个
《亚洲周刊》最新一期报道:反贪腐不能再靠人治,不能靠中国最有权力的人的个人意志,而要靠制度建设和媒体监督。
反贪腐成为两岸政坛的最新纲领。只要有贪腐,就要下台,这是从台北到上海的「主旋律」,执政者不能再用任何藉口来模糊焦点。
但两岸反贪腐的动力不一样,台湾是依靠群众运动及媒体监督,展现「自下而上」的力量;中国大陆则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由胡锦涛发动,中纪委深入调查,终于将上海第一把手陈良宇拉下马。
但上海的贪腐力量,最后的总后台还是「呼之不出」。民间都认为陈良宇的背后是政治局常委黄菊,黄菊的背后则又是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而现在中纪委在北京市委的调查,也可能牵涉到政治局常委贾庆林。但在当前中共内部的权力博弈过程中,「刑不上政治局常委」是否难以撼动的铁则?为了避免震汤太大,为了「团结安定」,胡锦涛是否就「适可而止」?在陈良宇案之后就划上反贪腐行动的句号?
二零零六年的夏秋之间,全球华人目睹胡锦涛独特的政治手腕。他一方面把前总书记江泽民升上「神位」,为他出版《江泽民文选》三册,使江在党内的地位获得确定。但另一方面他又对依附江泽民的贪腐集团,予以无情打击。一手软,一手硬,声东击西,打了漂亮的一仗。
但这美好的一仗还未结束,不仅因为北京市的反贪腐战役遇到重重困阻,更因为反贪倚靠的不是法治,不是「制度化」的力量,而是靠权力逻辑中的个人意志与政治手段。如果不是胡锦涛的坚持,陈良宇的贪腐问题会揭发出来吗?如果黄菊、贾庆林真的如老百姓所相信的是贪腐总后台,胡锦涛敢捋虎须吗?
江泽民在九十年代上任之初也曾雷厉风行反贪,将当时北京市第一把手陈希同拉下马,传为反贪典范,但不旋踵间,江的亲信陈良宇却又身系囹圄。这是历史的轮回,也是权力的轮回。但关键还是权力的制衡,也是历史的教训。
历史的教训在于制度建设及制度创新,反贪腐不能再靠人治,不能靠中国最有权力的人的个人意志,而要靠客观存在的机制。
客观的机制包括制度建设和媒体监督。朱镕基早在一九九八年就强调新闻界使命是「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监,改革尖兵」。为何人才鼎盛的上海媒体,对陈良宇贪腐集团噤若寒蝉呢?因为上海媒体就操控在陈良宇的上海市委之下,专业上早就被阉割了。它还能发挥「第四权」的制衡力量吗?还能「为民喉舌」,当「改革尖兵」吗?
陈良宇事件折射制度建设及创新的迫切性,也反映媒体开放的重要性,否则在权钱交易的怪圈中,「陈良宇们」会不断出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就会不断被制度建设的滞后拖后腿。从陈水扁到陈良宇,两岸人民也在不断反思反贪腐行动的最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