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不惜代价接近俄罗斯, 用95亿美元的巨资为俄罗斯买票!

(2008-03-24 16:49:23) 下一个
2006年6月26日

中国在走向世界大国的道路上需要改变自己的某些过时的外交政策。

最近,中国准备以大约35亿美元的最终花费收购一家目前几乎不盈利的俄罗斯与英国合资的石油公司的子公司,然后将收购的这家公司51%的控股权转交给一家俄罗斯的国有石油公司,但是这家俄罗斯的国有石油公司并不立刻向中国支付购买51%股权的资金,而是用那家被收购的公司未来的收入偿还中国的收购费用。中方仅能获得大约35%的股权。

无独有偶。去年,中国也曾向同一家俄罗斯国有石油公司提供了大约60亿美元的资金,帮助它强行收购一家俄罗斯的私有石油天然气公司,而这60亿美元据说将在未来十年以俄方向中方提供石油来偿还。

中国还不是十分富裕的国家,还有许多实际贫困人口,用95亿美元的巨资帮助俄罗斯国有企业收购公司,是不是太大方了?

这95亿美元成了中国向俄罗斯购买股权和石油的预付款。但是,按照商业惯例,预付款通常只是总价款的一部分,全额预付是罕见的,超额预付则是荒唐的。中方的95亿美元不仅全额预付了自己的股权款和石油款,而且超额预付了-垫支了-俄方购买51%股权的款项,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俄罗斯是一个经济不景气、社会不稳定、法治不健全、政治不透明的国家,从长远看,用天文数字的95亿美元去收购盈利不佳的企业、去预购遥遥无期的石油,是不是风险太大了?

中国声称搞市场经济,但是这95亿美元的用法违背市场经济规则、支持俄罗斯的国有垄断企业,是不是太言行不一了?

上述两个事例表明:中国不惜代价地接近俄罗斯。

俄罗斯早已不是超级大国。俄罗斯是一个还在衰落的国家。没有可靠的迹象显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将会复兴为一个强盛的国度。中国在成长为新的世界大国的过程中从衰落的俄罗斯那里获取不到太多的推动力。

中国从俄罗斯那里能够获取的主要是军事资源。但是,中国从俄罗斯获取的军火越多,民主国家就越难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就越会对中国的国防意图产生怀疑,就越可能防范中国。中国从俄罗斯获取军事资源不仅要向俄罗斯付出经济代价,而且要向民主国家付出政治代价和安全代价。

俄罗斯不仅自身在衰落,它的国际环境也很不利。越来越多的东欧前共产主义国家已经转型为新兴民主国家,越来越多的前苏联的共和国正在转型为新兴民主国家,它们陆续加入或等待加入欧盟(EU)和北约(NATO),俄罗斯在欧洲的处境越来越孤立。尽管俄罗斯是一个欧亚国家,但是它一直无法进入亚洲的中心:美国在亚洲保持着主导地位,日本、澳大利亚等民主国家对俄罗斯进入亚洲起着屏蔽作用。世界民主阵营对俄罗斯的战略是坚定的:反对俄罗斯蜕变为新的威权主义国家,防止一个威权主义的俄罗斯重新成为一个民族主义的世界大国。因此,俄罗斯在当前和未来的国际舞台都不可能成为一个积极的、得到大多数国家认同的主要角色。中国作为上升中的世界大国,如果坚持同衰落的、观众不感兴趣的俄罗斯表演“双人舞”,将会降低中国的国际地位、减少中国的“票房收入”。

中国的外交政策至少应该在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民主国家之间求得平衡。现在中国的外交天平过多地向俄罗斯方向倾斜了。在伊朗问题上,在北朝鲜问题上,在《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的发展上,在白俄罗斯(Belarus)问题上,在委内瑞拉(Venezuela)问题上,等等,等等,中国和俄罗斯的声音似乎太相像了,步调似乎太一致了,同民主国家的差异似乎太明显了。民主大国已经开始关切中国和俄罗斯将如何各自行使它们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将如何联合行使它们对世界的影响。

当今四十岁以上的中国人热爱俄罗斯的很少;当今四十岁以下的中国年轻一代热爱俄罗斯的更少。因为中国人民希望中国成为主流国家,而中国人民知道俄罗斯不在主流世界之中。不惜代价地接近俄罗斯是一项得不到中国人民认同的外交政策。

不惜代价地接近俄罗斯是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执政时期的外交遗产。那时中国还不是世界大国,需要争取俄罗斯的支持。现在情况不同了。中国正在崛起为世界大国。中国可以独立地走进全球剧场,不必为俄罗斯买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