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特色----公费经济

(2008-03-24 16:49:23) 下一个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特点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但实际上,中国经济的真正特色却是公费经济,经济的运营都围绕着公家转,官场转,靠公款消费维持着国家经济的运转。
不久前报道,西北某地有一个县政府迁出,顿时该地百业凋敝,萧条冷落,仿佛一个人被抽去了主心骨。其原因就是县政府的搬场,使该地没了公款消费的支撑,只好瘫作一团,这就是典型的公费经济的表现。

这里仍以县政府为例,现在中国的一个县政府,下面大大小小的机关部门不下数十百个。这数十百个机关部门一年之中各种会议不断,各类活动不绝,其耗费可想而知。这样一来,县城的旅馆业、餐饮业就兴旺了。这么些机关部门的官员极其属下来回往还,交运事业也发达了。办完正事,官员们还要休闲娱乐,色情娱乐业也有钱赚了。有时还要出外溜一圈,旅游业又兴旺了。这么多官员的公事私事,手机、电话打得个不亦乐乎,电讯业就赢利了。总之,三百六十行,大家都靠在一棵公家大树下乘凉。一旦这棵赖以为生的大树倒塌,那情形会怎么样?不说人们也会明白。

所以,别看现在国人出国的势头正旺,但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公款出游。国内也是一样,旅游胜地到处人山人海,但很少有几个是自己掏腰包的。前不久进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便又是一次公款出游的好机会。各单位的党员干部差不多都四出溜达了一次,名义当然是参观学习。当年桑塔那移址中国的时候,德国佬只肯负责生产,把销售这块让给了中方。因为他怎么也想不出年平均工资只有几千元人民币的中国人,能买得起十几万元一辆的小汽车,但结果却是供不应求。这是德国人不懂中国国情,不知道中国老百姓虽穷,却有一个最大的老板,那就是国家。摩托罗拉进军中国的时候,一个手机要卖上万元,相当于当时国人年薪的几倍,但照样畅销,也是因为有公款可以报销。

近几年外国艺人频频亮相中国,票价甚至比在他们本国还贵。不要以为中国老百姓都是冤大头,其实个人掏腰包的极少,大多以各种名义的公费开支了。不仅如此,即使国内的许多演出,甚至球赛,公款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足球联赛,地方为了造势,要企业支持。企业就组织了球迷协会,由公家承担门票、旅费甚至客饭等费用,到时候大家敲锣打鼓拥到球场,为球队呐喊助威。

所以,如果有一天中国突然宣布不能用公款消费了,这里面的题材大概可以拍类似美国科幻电影的大片。

公款消费规模如此之大,所以中国的GDP逐年上升,但普通职工竟有十多年没涨过工资的。而这十年中,物价至少翻了一倍,中国老百姓是富了还是穷了,大家应该都会算帐。而公款消费进一步拉大了穷富之间的差距,因为能享受到公款消费的不会是普通百姓,而是各级官员及其附属,于是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政府也知道老百姓其实很穷,要指望老百姓掏口袋是不现实的,又只好或明或暗地鼓励公款消费,所以公款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的动力。而这种公费经济基本上是一种虚拟经济,一种空耗经济,大量资源都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对国家的发展并无多大帮助。当然这个问题不只中国有,以往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存在过,只不过今天的中国更为突出罢了。当年苏联的经济总量据说是世界第二,一旦崩溃,马上就沦落到一百多位,是否与公费经济的迅速退潮有某种关系?这里面的原因值得探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