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探讨生命轮回系列: 明朝大儒王阳明

(2008-01-11 03:35:25) 下一个

   王阳明是一位屡次平定战乱的保国功臣,更是一位历经仕途坎坷的“心学”宗师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立下不世之功,彪炳史册;作为思想家,开创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正如梁启超对王阳明的评价:“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军事上政治上,亦有很大的勋业。”但他的一生,又坎坷波折,历经贬谪、受诬、辞官、病老等人生中的不幸。

   足智多谋 屡立奇功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因晚年居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以读圣贤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他兴趣广泛,不仅诗文出众,还热衷于骑射兵法。15岁时,他开始随父亲游历黄河南北、大江上下,了解风土民情,熟悉边塞形势。

   弘治十二年(1499年),27岁的王阳明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

   王阳明在做官时,非常注意观察人的内心世界。正德初年,王阳明因冒言直谏触犯权贵,被贬至贵州龙场。到任不久,捕获了一个罪大恶极的强盗头目。此人平时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审讯时还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说:“我犯的是死罪,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微微一笑,说:“那好吧,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强盗头目说:“脱外衣还可以松松绑,脱就脱吧。”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强盗头目也说:“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王阳明接着说 :“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强盗头目马上紧张起来,连忙说道 :“不方便,不方便!”王阳明说 :“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道德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强盗头目点头称是,便把罪行从实交待。

   正德五年(1510年)大宦官刘瑾倒台后,王阳明受到同僚推荐,又开始担任一些重要职务。1516年,福建、江西、广东一带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王阳明被任命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巡抚,作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担负镇压农民起义的重任。王阳明上任后,针对农民起义的烈火愈烧愈烈的形势,便四处散布消息说,官兵不堪防守,准备全面撤退,等待时日再来剿杀;而暗中却集中优势兵力加紧训练。一个月后的深夜,王阳明发动突然袭击,重创农民起义军。

   为了在地方建立长治久安的统治,王阳明改革兵制,对军队重新编组,以提高战斗力。在农村,他还推行“十家牌法”,即十家一牌,互相监督、互为担保,一家犯法,其他九家一同连累受罪。他还兴办学校,教百姓读书识字,宣传国家大政方针,防止民众违法犯罪。这些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王阳明也因为平定叛乱有功,加官晋爵。

   1519年,居住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举兵叛乱。蓄谋已久的宁王组织了十万大军,顺江而下,势如破竹,准备一举拿下南京,自立皇帝。时任赣南巡抚的王阳明奉命阻击。他采取围魏救赵战术,直接攻打宁王的老巢南昌。宁王首尾无法兼顾,只好回师救援,双方大战于鄱阳湖上。期间,王阳明下令将写有“宸濠叛逆,罪不容诛;协从人等,有手持此板,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字样的免死牌,扔入鄱阳湖中。到后来,叛军几乎人手一块,军心哗变。朱宸濠仰天长叹:“好个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劳费心如此!”就这样,在短短30多天的时间内,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乱,几乎是在王阳明的谈笑之间就灰飞烟灭了。

   宦海沉浮 屡遭不测

   王阳明尽管屡立战功,政治声望不断升高,但是仕途却日趋坎坷。

   1505年,正德皇帝继位。正德皇帝是明代最风流成性的天子,他荒淫无道,整天与一帮太监混在一起,游山玩水,酗酒逞强,把朝政当儿戏,只听任刘瑾等宦官胡来。刘瑾狐假虎威,朝政大坏,凡有良知的官员无不痛心疾首,但大部分官员选择了趋炎附势。正德元年(1506年)冬天,正直官员戴铣、薄彦徽等20多人上书正德皇帝,要求严惩刘瑾一伙人,结果反被打入死囚。

   当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出于义愤,冒死和其它人一起上书为这些官员辩护,请求释放他们。正德皇帝看了奏疏,极不耐烦地对刘谨说:“这些小事就不要烦我了,你自己看着办吧。”刘瑾此时正对王阳明等人恨之入骨。他当即下令,将王阳明重打四十大板,谪迁至贵州龙场,作一个没有品级的驿丞。尽管这样,刘瑾仍不想放过王阳明,他暗中派人尾随王阳明,准备将他在途中害死。

   王阳明行至钱塘江,遇到了刘瑾派出的杀手。他急中生智,乘夜色跳入江水,并把自己的衣物留在岸边,制造了投水自杀的假象。浙江官府和他的家人都信以为真,在钱塘江中四处寻找尸体,还在江边哭吊了一场。王阳明潜逃到福建,想隐姓埋名,了此一生,又担心影响家人的安全,只好想方设法避过追杀,到贵州赴任。

   虽然后来刘瑾倒台,王阳明被重新起用,但他的仕途并没有从此一帆风顺。他迅速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不但没有受到嘉奖反而招至飞来横祸。原来,正德皇帝感觉在宫里呆着没什么意思,正想借宁王叛乱之际“御驾亲征”,过一把打仗的瘾。没想到王阳明这么快就平定了叛乱,正德皇帝龙颜大怒,认为王阳明轻而易举地平定叛乱,是对自己的“大不敬”。有官员乘机上奏,说王阳明与宁王串通一气,所以才会轻易将宁王俘获。

   无奈之下,王阳明只好假装把宁王放掉,让自称为“威武大将军”的正德皇帝率领大军“亲自”把宁王捉住。皇上和太监们总算过了一把瘾,上演了一场别出心裁的闹剧。他们“亲征”后装模作样地宣布:御驾亲征大获全胜,平叛以胜利结束等。平叛宁王的功劳记在了正德皇帝和宦官身上。王阳明保全性命已属万幸,自然不敢再奢望什么功劳,他的仕途再一次陷于低谷。

   一年后,嬉游成性的正德皇帝驾崩,嘉靖皇帝登基。屡立战功的王阳明却未等来命运的改变。他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的闲职。忧愤之下,以回家养病为名请求辞官回归故里,得到批准。回到老家的王阳明兴办书院,讲学不辍,继续完善和传播他的思想。

   嘉靖六年,两广地区再次爆发少数民族起义,朝野上下又想到了被闲置已久的王阳明,让他重新出山,前去镇压起义。不幸的是,此时王阳明的身体每况愈下,到任不足一年就病逝了。

   知行合一 “心学”宗师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王阳明的“心学”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开创的一代学术新风,不仅浸润了明代近百年的儒学,在明清之际掀起了一股近代的启蒙思潮,而且直到现在,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王阳明从小接受程朱“理学”教育。他对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深信不疑,希望通过对自然界一草一木的耐心品味和静心思考,以得到所谓的“天理”。

   一次,他与朋友一起到家里种植的竹子旁边,做“格物”体验。他们两人天天面对竹子思考,期盼茅塞顿开那一刻的到来。朋友坚持了三天就病倒了,王阳明坚持七天之后,也病倒在床。

   这件事对王阳明打击很大,他想:一株竹子就让自己思索了七天,依然没有什么结果。自然界事物千千万,自己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逐一思索?他开始对朱熹的理论产生怀疑——“天理”岂是“格”尽天下事物就可以得到的?王阳明心中充满了困惑与彷徨,他开始寻找新的途径来探知人生的真谛。

   王阳明思想上的转折点就是“龙场悟道”。王守仁在龙场,带着不少随从。王阳明是一名学者,自有在艰苦环境中坦然处之的涵养。但是,他的随从们却一个个病倒了。王阳明被迫自己打柴担水,做稀饭给随从们吃。他又担心他们心情抑郁,便和他们一起朗诵诗歌,唱唱家乡的曲子。惟有这样,随从们才能稍稍忘记当时的处境。

   然而,王阳明却始终在想:“如果是圣人,面对这种情况,会有什么办法呢?”

   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他从睡梦中跳起来,欢呼雀跃地大叫:“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荒芜的龙场,给了哲学家心性的自由,成了王阳明“运思”的天堂。

   王阳明学说的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他认为朱熹要求人们绝对服从抽象的“天理”是没有道理的,不符合现实社会的客观实际。他认为“天理”就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要求人们“知行合一”,通过提高自己内心的修养和知识水平,去除自己的私欲与杂念,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运行,即所谓的“致良知”;教化人们,应将道德伦理融入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去,以良知代替私欲,就可以破除“心中贼”。

   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认为只有疗救人心,才能拯救社会,只有每一个人去掉内心世界的“恶欲”和“私欲”,才能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王阳明的“心学”肯定了每一个人的感性认识,更贴近现实生活,远比朱熹的冰冷冷的教条更有人情味。

   “人欲”战胜“天理”,是明代中期以后商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王阳明“心学”一出,学子蚁聚,风气大开,迅速成为当时社会上的又一种主流思想。

   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王阳明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王阳明临终前,他的学生周积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自信而乐观地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后人从中不难品味出他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王阳明的前生

      有一天,王阳明偶游僧寺,看一个僧房锁得严密,封条封之,一边字条题著:‘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另一边题著开关房的年月日。便动了疑心,要求和尚打开门看个清楚。和尚对他说,房里有一位老僧入定,已经五十年,上代交付,不可随便开关。王阳明却坚持要开门一看,他是个大官,和尚强不过他,只好开门。果然看到一个和尚肉身坐在龛中入定,面色俨然如生,而且活像王阳明自己的相貌。他看了心中如有所悟,觉得这个和尚,就是他的前生。抬头四面一看,墙壁上还留有一首诗:

      五十年后王守仁,

      开门即是闭门人。
 
      精灵剥后还归复,

      始信禅门不坏身。

      同时,开关房年月日不前不后。王阳明怅然若失,便出钱吩咐寺僧为这坐龛圆寂的和尚肉身建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simbatt 回复 悄悄话 白起轮回三恶道
战国时代,秦国名将白起在长平之战中活埋赵国俘虏四十万,最后他自己也遭到被迫自杀的恶果,死后还轮回在饿鬼,畜生,地狱三恶道中受到长期的苦报,以下是其轮回的事实:
(一)白起轮回饿鬼道。《高僧传》记载:唐朝道英法师,于咸亨年中,住在京兆法海寺时,寺主慧简法师,早晨看见两个人,走路凭空不著地,忽然进入道英法师的院中隐没,才知道是两个鬼。据道英法师说,那两个鬼,是秦庄襄王派来的使者,因为秦王在饿鬼道中饿了很久,请求施食,并且还有从者三百多人,一同来求食。道英法师答应了秦王的要求,隔了一天,备了饭菜,作法施食,秦王果然带了一批侍从,同来进食,对道英法师说:“弟子生前罪恶太重,堕落恶鬼道,已八十年未进饮食。”并且指著在座的饿鬼说:“这是白起,那是王翦,都是因为生前杀人太多,一同在饿鬼道中受苦。”
(二)白起轮回畜生道。《群谈采余》记载:“吴山三茅观,有一次在大雷中,击毙了一条白蜈蚣,那条蜈蚣有一尺多长,背上有白起二字。”还有感应篇汇编记载:“潘从先的友人阮君,看见屠夫宰杀一只猪,猪皮上有秦白起三个字。”
(三)白起轮回地狱道。《夷坚志》记载:江南民陈氏女,从来没有读过书,十七岁那年,害了重病,临死前忽然对人说:“我是战国时秦国的将军白起,生前杀人数十万,在地狱中受到无量的痛苦,最近才投生来做人,然而还只能世世投生为女子,寿命也不能超过二十岁,现在我要死了,也是命该如此。”说完就闭目长逝。
从以上各书的记载,可以证明白起死后,曾在饿鬼、畜生、地狱,三恶道中,辗转轮回,受到无量的痛苦。并且在三恶道中受苦期满以后,投生为人,还只能世世作短命的女子。杀人所受的恶报,真是太可怕了!
ywlc 回复 悄悄话 别再宣传轮回了,要是坏人杀了全人类,再想到反正有来世,那不是天下大乱 任意妄行 
懒风 回复 悄悄话 要能念佛念到功夫成片那还真得下功夫呢。而且我看在心地上还要去除一定的执着,有一定的善根,至少得符合“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吧。

念佛往生的现代实例下面就有一些: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4&postID=42933
peaceworld 回复 悄悄话 南怀瑾书中说,净土念佛法门是大禅宗、大密宗。“横超三界,得往西天极乐世界”也需大修行吧!
懒风 回复 悄悄话 净空法师说,练禅就算能“得定”了,也不等于能超脱轮回,唯有净土念佛法门,横超三界,才能得往西天极乐世界,直至成佛。

苏东坡、王阳明在前世时的禅修都已有相当的功力,但仍不免轮回,(还有其他高僧知道自己轮回托生何处的故事也听说过)。然为何他们不尝试净土念佛法门呢?净空法师说从唐至民国,净土宗没有获得重视和提倡,想来是他们不知道或者没留意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