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經過幾個月的準備,于2月24日從三面大舉入侵烏克蘭。在澳洲時間2月26日晚,俄軍已經從三面包圍首都基輔,前鋒已經進入基輔部分郊區。烏克蘭軍方稱俄軍已經陣亡3500人,英國情報機構的估計是400人,我認爲實際數目應該在二者之間並更接近英國的估計,比如700或1000人。俄軍有多架直升機被擊落,數目不詳的坦克被擊毀,而且美國已經證實二架伊爾76大型運輸機被擊落。該型機可運輸130名全副武裝的傘兵。俄軍大規模俄軍合圍基輔的企圖遭到挫敗,説明烏軍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抵抗。
俄軍沒有完全獲得制空權。
第一,戰況比西方國家老百姓的美好願景差得太多。美國培訓了八年的烏克蘭軍隊比2014年克里米亞被吞并時强大許多,大家都希望這支新軍能夠擊退俄軍。
第二,戰況比專家的最壞預期好很多。要知道,烏克蘭建國才32年,軍隊從來沒有經過大中規模的戰爭,在唯一一次軍事行動中,烏軍在克里米亞面對俄軍倉皇失措不戰而逃。在此之前,歷史上烏克蘭一直是任由俄羅斯宰割的羊羔,所以烏克蘭人對俄軍的恐懼,就好像當年共產黨”抗日“軍民對日軍的恐懼——据劉華清將軍回憶,一個班的日本兵扛著一挺歪把子機槍,就追得三萬“抗日”軍民滿山跑。烏克蘭軍隊沒有能構成戰力的空軍、防空軍、戰略炮兵、導彈和坦克,在與俄軍戰鬥中,烏克蘭軍隊要麽四處零零星星構不成有效抵抗,一旦集中兵力構成有效抵抗,俄軍就可以出動空軍、炮兵和導彈對烏軍進行大量的殺傷甚至殲滅。
烏克蘭的生活水平已經是小康水平,又沒有戰死后上天堂去和四十個處女睡覺的誘惑。俄國的生活水平高於烏克蘭,文化又非常相似,以前烏克蘭就是俄國治下,烏克蘭人知道俄國控制烏克蘭后不會進行屠殺、掠奪,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不會有什麽惡化。
在這些背景之下,面對泰山壓頂的俄軍攻擊,烏克蘭士兵們極其可能像阿富汗政府軍那樣不戰而降。
然而實際上烏克蘭軍隊似乎沒有潰散。在許多地點,他們進行了勇敢且有效的戰鬥。基輔附近的機場被俄軍特種部隊Spetsnaz占領后,烏軍居然給奪回來了。Spetsnaz可是連美國特種部隊都不願硬碰硬的身經百戰戰功卓著的傳奇。甚至出現了13個烏克蘭士兵面對俄軍戰艦的最後通牒誓死不降全體犧牲,工程兵在來不及安裝遙控裝置的情況下捨身炸橋的英雄壯舉。
國際上軍事專家公認,俄軍的進展沒有預期的快。
第三,烏軍的損失似乎遠遠小於預期。俄軍入侵第一天,烏克蘭公佈的軍民死亡人數是140人。第二天烏克蘭沒有再公佈,可能怕影響士氣,但第一天的傷亡只有預期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已經説明了問題。這説明烏克蘭軍隊沒有淞滬抗戰中的國民黨軍隊的那種不計傷亡的態度 —— 日機掃射火車站,車廂裏的國民黨士兵說,”我們來就是來死的,怕死就不來了,我們不躲“,導致大規模無謂的傷亡。看來以往幾年北約對烏克蘭軍隊的培訓不是機械地按照美軍陸軍教程進行訓練,而是針對烏克蘭軍隊沒有空軍、防空兵、導彈、坦克等重型武器的特點量身定制的,所以烏軍在沒有能力阻滯俄軍的地點場會避免傷亡,一旦出現可以有效阻擊、殺傷俄軍的機會,烏軍就能夠抓住機會果斷出擊。
第四,另一個令人意外的,是烏軍指揮系統一直在運行。現代戰爭第一波打擊的首要目標就是癱瘓對方指揮系統。這從海灣戰爭起就已經寫入所有軍事教科書了。俄軍在空軍、導彈、網絡攻擊上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無法癱瘓烏軍的指揮系統,這説明:
第五,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已經注定成爲烏克蘭的民族英雄和國際上萬衆敬仰的人物。在基輔即將被俄軍合圍,俄軍已將自己列爲頭號斬首目標,剛剛挫敗了一起俄軍特種部隊針對自己的斬首行動后,澤連斯基第N次拒絕了美國派特種部隊將其撤出的請求,他説:”我需要武器,不需要(撤出的)專車。“ 古往今來,一國之尊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寥寥可數。他幾個月以來的所有發言都恰如其分,既不亢奮挑釁,又不卑躬示弱;既最大程度地施壓北約求助,又不過度指責北約隔岸觀火、尤其是德國連武器都不敢送的態度;既不回避殘酷的現實,又以樂觀堅定的態度鼓勵軍民勇敢戰鬥保衛祖國。
除非某人能夠神奇地説服普京退兵,下一届諾貝爾和平獎很可能是他的。
澤連斯基也因此成爲普京的心腹大患。擊殺這個所有西方國家尊敬佩服的英雄,他就背上了一個殺人犯的罪名,他和烏克蘭和西方國家永遠沒有握手的那一天。放澤連斯基流亡西方,他會成爲戴高樂那樣有號召力的領袖,烏克蘭國内和流亡國外的烏克蘭人會在他的領導下形成强有力的抵抗組織。把他投入監獄或許是三個極其糟糕的選項裏面害處最小的,雖然這會讓釋放澤連斯基成爲長期的國際焦點 (普京希望占領烏克蘭后迅速扶植傀儡政權,烏克蘭迅速恢復平靜,不再成爲國際社會的關注焦點),但畢竟還有緩衝餘地,而且可能以釋放他作爲籌碼獲得西方一些不大的讓步。
第六,烏克蘭平民的傷亡遠遠低於預期。在俄軍悍然入侵烏克蘭后,在西方國家鋪天蓋地的嚴厲抨擊之中,你找不到任何俄軍濫殺平民的指控。這説明普京不願意看到大規模的平民傷亡,害怕這會給西方國家提供軍事干預的藉口。
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堅決不進行軍事干預,主要是基於西方國家的民心。烏克蘭不是北約國家,它和俄羅斯之間的恩恩怨怨就好像一對離婚的冤家,一方死纏爛打要復婚,另一方不願意。這和一個流氓要强奸一個良家女子多少還是有些區別的。北約和俄軍的戰爭將是一場大規模戰爭,雖然北約會獲得壓倒性勝利(我在《普京:身綁炸藥衝進錢莊要錢的光棍》一文裏面討論了俄軍和北約之間的巨大差距),但北約也會有成百上千的死亡,而且還要冒核大戰的風險。所以就算北約領導想出兵,北約各國老百姓也不答應。但一旦俄軍大規模殘殺無辜平民,西方人對俄國的憤怒就會上一個檔次,北約進行軍事干預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因爲不願造成平民傷亡,俄軍對城區炮擊的烈度遠遠小於預料,這也是俄軍進展不如預期的原因之一 —— 另一個原因是烏軍的超出預期的抵抗。
普京可能面臨艱難的抉擇:俄軍攻勢慢下來是非常糟糕的,但加大重武器的使用又會造成平民的大規模傷亡,造成全世界對自己的更大的憤怒。
下面24小時是這場戰爭的關鍵。任何結局都可能出現。
烏克蘭軍隊超出預期的抵抗,既可能是可以維繫的、甚至可能愈戰愈勇的抵抗,也可能是彈盡糧絕之前的最後一搏。究竟是那種狀態,美國軍情機構知道得清清楚楚,但我們老百姓不知道。
時間對俄軍至關重要。不懂行的人會問:二天占領基輔和十天占領基輔有多大區別?但戰事是一個高度流動瞬息萬變的過程。在强大方發動泰山壓頂的閃擊戰的頭幾天,弱小的守方官兵們心裏是一點底都沒有的。如果强大的一方勢如破竹,弱小一方極大可能感到絕望而繳械投降。一旦攻方的攻勢遭到遲滯,守方從最初的混亂中穩住了陣脚,可能就發現對手原來也不過如此,於是生出敵愾之心,互相激勵,越來越自信。時間長了,守方找到了規律,知道敵人弱點是什麽,怎樣才能對敵人造成最大的殺傷。
對攻方而言,經過長期的準備和養精蓄銳,第一波攻擊所釋放的能量最大。一旦第一波攻擊失效轉入僵持,人員開始疲憊,信心變弱,人員、武器、裝備損失越來越多,戰綫越來越長,補給越來越困難,進攻的動能也就越來越小。
所以在一個强國閃擊弱國的戰爭中,在對手從最初的慌亂中清醒過來穩住陣脚之前徹底擊潰對手,對攻方來説至關重要。時間站在守方一邊。
在這場戰爭中,時間對俄軍尤其重要。儅不能肯定烏軍會不會被迅速擊潰時,美國不會對烏軍提供大規模的武器援助。一枚標槍導彈價值17萬美元,要想挫敗俄軍的裝甲優勢,烏軍至少需要一千枚,這就是二億美元。如果這些裝備運進烏克蘭,烏軍沒用就作鳥獸散,豈不是都送給了俄軍?這就是美國只給了烏軍少量標槍導彈等高價值武器的原因。
一旦烏軍穩住陣脚,美軍有信心烏軍防守的地區不會迅速失去,烏軍不會迅速崩潰,美軍就可以逐步加大對烏軍的武器援助和顧問人數,這對俄軍會是極其糟糕的消息。
所以,後面24小時基輔能否挺過俄軍的三面甚至四面進攻至關重要。
普京入侵烏克蘭從戰術上講是一個教科書範本式的軍事行動。在極低平民傷亡的前提下閃擊一個二倍德國面積的大國,二天内兵臨對方首都城下。這場戰爭肯定會被寫進所有國家的軍事教科書。
但從戰略上看,這是二十世紀最愚蠢、最沒有必要的一場戰爭。北約被普京視爲心腹大患,是他發動此次戰爭的原因。然而此次戰爭的後果恰恰是讓本來已經被馬克龍聲明”腦死亡“的北約瞬間煥發出勃勃生機,連長期不願加入北約的芬蘭、瑞典都開始考慮加入。俄國的國力是美國的十六分之一,是北約的一百分之一,軍事科技的落後比國力的落後更大。拜登對俄國實力的評價一針見血:”俄國除了石油和核彈之外什麽都沒有。“ 這種狀態下的俄國悍然在歐洲心臟挑起令北約大怒和大懼的大規模入侵,除了”自殺“這個詞之外,沒有任何合適的形容詞。
普京的死法可能有一百種,我們可能會花很長的時間去預測或爭論他究竟是哪種死法,但他會死這一點沒有任何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