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
2020 (55)
2021 (45)
2022 (37)
2024 (38)
今年的七月,无论是全家一起远行阿拉斯加远,还是与友相约在波士顿,都是被美浸润的时光。从阿拉斯加的广袤天地到波士顿的静谧海湾,从梵高画作背后的故事,到莫奈睡莲之外的光与色彩…
阿拉斯加的壮美风光,会在日后的游记中慢慢记载,下面是游记的第一篇:
这篇琐记,就收存一些在家门口度过的美好时光。
从阿拉斯加回来的第一个周末,朋友问是想休息还是小聚一下,当然是小聚!与无话不谈的知己一起,小聚就是休息!
于是,我们相约周六的早晨,一起去昆西海边散步,再一起吃顿午饭。
没有刻意的行程,只是一起漫步,任海风拂面。女友们分享着各自的生活琐碎,时而开怀,时而唏嘘。这样的早晨,连时光都变得温柔起来。
七月的另一场约会,是与一位年轻的女孩,相约一起去波士顿艺术馆看梵高特展。
她大学毕业两年,在咨询公司工作。刚考了MCAT,成绩不错。但还是想在正式报考医学院前,确定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做医生。于是,她每周六上午在临终关怀机构做志愿者,同时还在申请其它的与医学有关的工作。
我们约在她做志愿者附近的一个餐馆,先一起吃顿午饭。
很喜欢女孩挑的这个小餐馆,窗边的吧台,阳光透过玻璃,在插着两朵紫玫瑰的玻璃瓶上跳跃。荷兰鸡蛋饼很美味。
但更让我格外享受的,是和这个女孩的聊天时光。
我们从她的志愿者工作开始聊起,她是在照顾和陪伴一位103岁的老人。她说她非常喜欢这个帮助别人的机会。见面时,她又刚得到一份新工作,测试新生儿听力。
"如果我能同时很好地照顾新生儿和百岁老人,也许就可以报医学院了"她笑着说。我则从她描述与老人一起的点点滴滴中,已经感觉到这是个很细心,也很有爱心的女孩。
我们接着聊书,聊旅行,聊艺术,我们也分享着各自的生活轨迹。突然,我觉得像遇见年轻时的自己! 与一个美国女孩,有这样投契的交流,真是难得!差点忘了时间,差点错过展览。
艺术馆这次的梵高特展,是围绕梵高在1888年至1889年间创作的The Roulin Family Portraits 展开。当时,梵高居住在法国南部的阿尔勒,与邮递员Joseph Roulin一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梵高为Roulin夫妇和他们的三个孩子创作了26幅肖像画,此次展览展出了其中的14幅。
说实话,我依旧没能喜欢上梵高的画风。但我被梵高与Roulin一家的深厚情谊所感动!特展中展示了约瑟夫与梵高的往来信件,还有约瑟夫给梵高弟弟写的多封信件。在梵高就医期间,约瑟夫常常会去探看他。并通过信件将梵高的身体与精神状况转告给梵高的弟弟。
这个特展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解说文字多引自梵高写给弟弟的信件。画家亲笔写下的创作心路,让观众得以走进他的情感世界,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画作。
看完梵高特展以后,女孩和我一起聊了会儿看展出的体会,我俩又发现了彼此的相似感受!之后,她要和朋友一起去打迷你高尔夫,就先走了。
我便直奔艺术馆的另一个特展。
结果有点失望,因为一共也没有几幅画,而且摆放也很随意。
齐白石先生93岁时写的书法,我不懂评论书法的好坏,但我想到九十三岁的老人还有雅兴挥毫泼墨,很是佩服!
齐白石画展中,我最喜欢的是这张,很俏皮!
夜深了,人都睡了,还有谁在挑灯读书呢,原来是这两只小老鼠!
那个展厅里一个圆形的窗口,这倒是挺有中国特色的!
更有特色的是,我正在选拍照角度时,一位大爷闯进了镜头。他往窗口一站,就开始不停地指挥太太为他从各个角度拍照。这位大爷是左摆一个姿势,右摆一个姿势,就差没有一条漂亮的丝巾挥舞了!展厅很小,所以我一直听到这位大爷的发号施令。等我把展览都看完了,终于听到他对太太说我来帮你拍吧,结果那位太太却说,我不要拍,我只要看画!我不禁会心一笑。
最后,照例要去看看莫奈的画。这次特意避开熟悉的睡莲,而是更多地驻足在这几幅画前。想来大师的画笔下,万物皆可化作光与影的美妙诗篇。
这个七月,真是收获满满!感恩家人的陪伴,朋友的相知!
谢谢读贴,祝八月安好!
上海博物馆我只去过一次,那时我对艺术的兴趣还不大,所以记忆也不深。菲儿博学多才,期待菲儿的上海博物馆篇!
我还特别欣赏淡然和年轻女孩的谈话,淡然知道如何和他们相处,知道他们的想法。博物馆的片片让我想到在上海博物馆看的画,回头也写写。
祝周末快乐!
淡然海边的照片让人看了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