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茶文化(51)青茶闻香辨优劣。功夫茶

(2009-08-19 17:02:13) 下一个
青茶的香味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即细腻花果香型、 花果香型、老火香型、老人粗味型,可以据此划分其优劣。

细腻花果香型。这是青茶中品质最好的一类,其品质的最大特点是 具有类似水蜜桃或兰花的香气,滋味情爽润滑,细腻优雅,汤色橙黄明亮,叶底主体色泽绿亮,呈绿叶红边,发酵程度较轻。干茶外形重实,色泽深绿油润,大多用春茶制作,如广东潮安凤凰单丛,福建安溪铁观音、武夷肉桂,台湾冻顶乌龙等,均带有浓郁而细腻的花果香味。这类产品,估计在青茶总产量中占不到5%,但其经济价值极高,每公斤上千上万的茶,都属于这一类产品。制作优雅细腻的花果香型青茶,条件非常苛刻,要求鲜叶嫩度合适,且必须是晴天采摘的,制作过程晒青需有“时阴时阳”的光照,晾青需有微弱的北风,即如“秋高气爽”的天气,这是必要的条件,当然还须配以精湛的制作技术。

花果香型。它与细腻花果香型相比,香味类型相同,显水蜜桃香,滋味清爽,但入口后缺乏鲜爽润滑的细腻感,在青茶中属于二类产品,经济价值也较高。这种茶,大多产于秋茶季节,制作条件与一类的相同,产量大致占青茶总产量的23%。市场上号称高级青茶,其实都是这一档次的。
  
老火香型。阴雨天采摘的雨水叶,或晒青、晾青的气候条件不适应正常制茶要求,加工时只好延长摊青时间,或采用萎凋槽加温萎凋,在浪菁中形成不了“果香型”香味,最后只有通过提高烘干温度 ,将在制品的粗青气烘去,烤出老火香味。若烘干中不采取人工补救,则成茶青涩味甚重,口感差,精制茶厂对带粗青气的青茶,为了消 除粗青气烤出老火香(似锅粑焦香),补火时常将烘干机顶部加盖来提高烘温,使热风温度达到170摄氏度以上,甚至超过200摄氏度。老火香型的青茶,干茶色泽暗褐显枯,汤色黄深,叶底暗绿,无光泽。市场上普通青茶基本就是这类产品,由于鲜叶不十分粗老,香味上显老火香味,而无粗老气味 。

老火粗味型。老人粗味型青茶,在青茶中是品质最次的一类, 它的制作方法与第三类相同,但原料更粗老,大多是夏茶中的低档鲜叶,因而既有老火香味,又带有粗老气味。如果按常规方法烘干,不烤出老火味,就相当于绿茶三角片的滋味,不易被消费者所接受的。但这类茶尽管采用高温烘焙,其所带的粗老味仍不能完全除去,所以 品质最差。

青茶的冲饮方法。青茶家常饮用,用普通茶杯冲饮即可,不过泡茶的温度要高于绿茶,约摄氏90度左右。一般来说青茶比绿茶耐泡。除此之外,青茶还有一套功夫茶的程序,这大概是唯一流行至今的中国茶道。由于青茶只在福建、台湾、广东生产,所以以前功夫茶也只流行于该三省,近年才在其它地方传播开来。

首先当然是择水,如能取泉水、溪水等流动的天然“软水”来泡茶是最为理想。其次,有一套专用的泡茶器具,叫做“茶房四宝”。它们是:广东潮州、汕头出产的红泥小火炉叫做潮汕炉;容水量约250毫升烧水用的一种扁形薄瓷的开水壶叫做玉书碨;容水量约50毫升的紫砂茶壶叫做孟臣罐;一套四只,每只容水量约5毫升的紫砂或白瓷小茶盅叫做若琛瓯。

其泡饮技艺,先是烧开水,水温以“一沸水”(即刚滚开水,和《茶经》中的“一沸”不同)为宜,叫做“山泉初沸”。水烧开时,要把盖碗(或茶壶)、茶杯淋洗一遍,这样既卫生又能加温,这是“白鹤沐浴”。然后把乌龙茶放入盖碗(或茶壶)里。用茶量盖碗为5-10克,茶壶视大小而定,小茶壶约占茶壶容量的四五分,中茶壶约占三四分,大茶壶约占二三分。这道程序叫“乌龙入宫”。接着提起开水壶,自高处往盖碗或茶壶口边冲入,使碗(壶)里茶叶旋转,促使茶叶露香,称为“悬壶高冲”。开水冲满后,立即盖上碗(壶)盖,稍候片刻,用碗(壶)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茶叶清新洁净,这道程序就是 “春风拂面”。泡一二分钟后(泡的时间要适当,太短,色香味出不来;太长,会产生苦涩味),用拇、中两指紧夹盖碗,食指压住碗盖,把茶水依次巡回斟入并列的小茶杯里。斟茶时应低行,以免散香失味,这便是“关公巡城”。斟到最后碗底最浓部分,要均匀地一点一点滴到各茶杯里。这样,达到浓淡均匀,香醇一致,也蕴含着主人的深情厚意,这道程序叫做“韩信点兵”。茶水一经斟入杯里,应乘热细吸,以免影响色香味。吸饮时,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是第八道程序,称为“品啜甘霖”。

冲第二遍茶时,仍要用开水烫杯,泡二三分钟后斟茶。接下去冲第三遍、第四遍......泡饮程序基本一样,只是泡茶的时间逐道加长些,但要根据茶的品质优劣而定,最高档的青茶大红袍泡到第九遍还可以闻到淡淡的桂花香味,好的铁观音也可泡七、八遍而留有茶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