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75)
2009 (191)
2010 (133)
2011 (123)
2016 (1)
2018 (1)
2020 (2)
为了忘却上一次的不愉快的经历,这次我依旧选择住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上。
临行前我给在哈尔滨警界任职的一位发小(发小是指从小一起长大的同伴)发了简讯,问他中央大街上哪家宾馆比较不错?随后我又上网去查看,结果真的让人有点纠结,因他推荐的这二家饭店评价都很好。贪心的我就干脆“利益均分”一家住一晚。
和我同行的是我家的二丫头,这孩子从去年的圣诞节提前一学期毕业后就没闲着,今年初先是利用自己“赚来”的时间在上海的交大学了将近一个学期的中文,而后返回美国参加自己的毕业典礼,典礼一结束我们全家为了庆祝她的毕业而来了一趟加勒比海的邮轮之旅。
从加勒比海回来,马不停蹄地和我回到我们在中部的家 – 卖房子,随后开着租来的一辆十六呎长的大卡车,载着她要“安家”的家具驶去新的工作之地,把家当放进租来的温控储藏室后,就和朋友踏上了为期二个月的欧洲流浪之旅,刚刚结束流浪,先飞台湾,接着又飞来中国。
因年初她在上海学中文时,认识了不少国内和国外的年轻人,这次便是和她在国内结识的三位来自江苏的朋友一起去内蒙的呼伦贝尔旅行,所以严格来说好像是我陪她而非是她陪我。
顺利抵达哈尔滨,我的那位发小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我们的“导游”,说到这位发小还真是有点故事。
我们两家的父亲是有近七十年军龄的战友加老乡,他的哥哥和我二姐是同学,我和他是同学,他弟弟和我弟是同学。
1972年当时将要初中毕业的我们,因哥哥和姐姐都去当兵了,摆在我们面前的路只有一条 – 下乡!
他父亲脑筋动的快,把他的户口转到东北的亲戚家,这样不仅免去他要下乡的“危险”,也让他的弟弟能安全地留在天津。就这样他来到东北,而且考上我国第一届的警官学院。
有了“警察叔叔”作导游,让女儿觉得好安全。在哈三天,我们跟着“警察叔叔”,玩的很开心,套发小的话说:他陪伴我们的安全意义大过导游的意义!
因我订的饭店是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上,所以我们放下行李就出来去吃午餐,我的那位发小坚持依东北人的习俗要给我和女儿接风。用餐地点就选择在中央大街上的华梅西餐厅。
哈尔滨的中央大街真的是一条非常有特色的街道, 据俺那位在哈尔滨生活了近四十年的发小说;当时铺这条石头路的石碇都是选用了长18厘米,宽10厘米的花岗岩,虽然这条石路已经有将近九十年的历史了,但因当时精湛严谨的施工,使得今天走在它上面的人依旧能看到和感受到这精巧密实所呈现出的艺术来,特别是经历了8,90年的摩擦后,一块,一块的石碇更加的光亮夺目,宛如大街两旁卖的俄罗斯面包一样诱人。
然而更让我诧异的是它的造价,据说当时铺一块石碇的造价是一块银元!
我一听是一块大洋,本能的想到文革后期的忆苦思甜,只要你是那个时代的人,你一定对“一块银元”的故事印象深刻!
听我和发小在谈论“一块银元”,中文似懂非懂的女儿问我是什么意思?我便解释给女儿,谁知这单纯的美国孩子的反应是:“卖一个孩子只能换回一块银元,那我不是走在许许多多的孩子头上吗?”这太恐怖啦。
看来我真是一个“烂”翻译,这么古典的石砖路被我一讲,简直是“面目全非”,唉~~
我们第一晚是住在中央大街靠近松花江畔的金谷宾馆,也是我觉得物有所值的酒店。第二晚是住在著名的马迭尔宾馆,但我觉得同为四星级的酒店,马迭尔徒有名气,但设施却差的太远,和欧美等具有历史价值和意义而言的饭店相比,感觉马迭尔是注重赚钱,多过经营。也就是说;这家饭店没有将赚来的钱再投资在设施更新和完善中。
我先后也慕名住过欧美一些国家的“老饭店”,对店家保有其古色古香的韵味和现代的经营手法,让客人不仅倘佯在古典和现代交替的时光中回味无穷,也为这古为今用的建筑增添了新的元素。
但马迭尔却让人感觉他们是若躺在以往的名气中吃老本而不是在努力的经营,真的担心如此下去,它就越来越不具有市场的竞争性了。
哈尔滨的中央大街除了有一条价值不菲的石路外,道路两旁的建筑物更是美不胜收!
我走过欧美许多的国家,从来没有看到过像哈尔滨的中央大街这样的街道,因它的两侧的建筑从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到豪华的十七世纪的巴洛克和折中主义式,乃至十九、二十世纪的新艺术风格。真是太漂亮了,这简直是一条建筑的艺术长廊。
据俺的那位发小说;有些建筑风格已经在世界别的国家消失了。
这里之所以会留有各国的建筑物,听说(没有考证哦)是因为一次世界大战后,居住在俄国的欧洲各国贵族们当时逃到哈尔滨,就在这个与世无争的地方修建自己属意的楼房。
而今天屹立哈尔滨市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最好的一个实例。
最初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一栋木质的建筑,听说早在没有哈尔滨时就有了它,后因失火才修建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教堂。
其实除了中央大街外,哈尔滨许多的街道都遍布着各式各样充满异国情调的建筑物,只是其中许多因年久失修,或都市更新而遭到拆毁,让人不胜唏嘘。
待续(一)
巨多PP,慢慢看哦。
中央大街上不同风格的建筑体:
这几张不是中央大街上拍的,不过建筑物是一样的漂亮
圣·索菲亚大教堂
教堂里面
历史的图片
华梅西餐厅
一楼的用餐大厅
二楼的用餐大厅
著名的罐焖牛,羊肉
金谷宾馆的外观
女儿走去chick out.
马迭尔酒店
进门的大厅
走道
名人住过的房间
饭店内的餐厅包间
展示的“古董”,恰巧俺家有二个这放在壁炉前的DD
和马迭尔酒店一样有名的马迭尔冰棍和面包
酒店外的音乐演奏和“人山人海”的观赏民众
注:
参考博文:永远的记忆 -- 忆911
哈尔滨是俄语 晒网场 的意思。
知道,知道,俺正在码第二集的字,等码好了答案就出来了,稍后哈。
很高兴能为你解乡愁,你们老家的马迭尔冰棍实在是太,太,好吃了,特别是那个咖啡口味的,比欧美的同类都棒,简直是俺吃过的最好的冰棍!
石妹,俺这次可是跑去你们东北逛了一大圈,差点去了漠河呢。
谢谢告知,我好想MISS掉那里了,不过在哈尔滨倒是看到不少漂亮的教堂呢。
哇!冰灯~~~~,听着就很美了。
有拍照片吗?真的想一睹冰灯的神采呢。
谢谢回应,问好!
回复亦行的评论:
欣见亦兄,近来可安好?
谢谢亦兄的不弃,我的拙笔能获亦兄的青睐实乃是我的荣幸!
这半年我二度进出中国,跑了半壁河山,也行了半个美国。从一月开始就事情不断,从孩子毕业,卖房到丧母,可谓是身心疲劳。。。。。。
好在现在基本上都过去了,前天刚刚从内蒙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散心回来,后天想带小女儿去山东老家去寻根。
北欧是我最喜爱的地方,特别是挪威的峡湾,让人流连忘返清新目爽。
我会在国内逗留至月中,然后与女儿先返台,再偕同外子去北海道。
BTW:如果您家附近有JC PENNEY的话,您能在八月里看到我的大女儿哦。
86年12月去过一次,看了你的照片又想去了。
近来难得见你发表新文章,正想问你是否仍在海滩上修炼古铜肤色?原来你也在欧洲流浪,因工作的需要,我到北欧停留将近两个月,也久未上网。上个周末一口气读完你的近作,久旱逢甘霖,意犹未尽,再三拜读。
在阅读之前,“我的房事点滴”的标题,实在让人触目惊心,而且还有续集,满园的春意盎然,呵呵!还真以为是海滩明媚的阳光导致的结果。
借一处春光亮晒一段小故事,记得多年前曾外派上海工作,因为房子的事情一直未定,行前与驻上海人事部女性经理电话联系,就上海的“房事”问题,请她代为处理。当时没意识到自己的失言,后来在另一个场合才知道现在国人把男女夜晚卧室里的“社交活动”称为“房事”,自己当时闹了个大笑话,出了糗,竟然浑然不知,顿时由耳根、脸、颈子通红的直窜到脚心去了。
战战兢兢地打开你的房事点滴后,因为你的幽默,不觉菀尔一笑。
喜欢你这栋古色古香、年近百岁的老房子。说实话,对于一栋有历史的老房子,仅止于喜欢,岂敢有非份之想?除非是借了熊心豹胆,才可能有足够的勇气去维护它,不是吗?其实任何房子有了女主人后,才是温馨的家。
无数次搬家的总结领悟是,我们所懊恼的多半是无形的情感纠缠。每当卖房子,最留恋而依依不舍的是屋子里里外外的每一角落和花草,曾经的记忆、走过的痕迹、熟悉的气味,和付出的心血。我有件最喜欢的素色手工毛衣,曾经缝缝补补穿了二十多年,舍不得的是外婆的每一个针脚细活,其中隐含的温暖,价值无与伦比。虽然早已无法穿它了,但我依然保有它,因为旧衣服与老房子,其背后总有些你与它的故事。
喜欢你那围绕厨房明亮的法式落地门窗的设计,还有不同入口处的两幅“竹”“梅”卷帘,梅的独傲碧雪,竹的高风亮节,呵呵!独不见其它四君子的“兰”“菊”卷帘。餐厅里一幅醒目“以马内利”的题字,因牠活在你们中间,得以看见神的公义、慈爱、和丰丰满满的恩典。
哈尔滨真的会让人去爱上它,很美得城市。
谢谢回应,问好!
几十年没回去?等俺这俩天再发一些PP给妳解乡愁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