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金辉名牌转贴

转贴精华,网络文摘.更是个人的网络读书笔记,以便把好贴珍藏,今后仔细回味,与网友分享。本人为生活奔波的小民,没时间打字,只好转贴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超浓缩历史观--人类的历史是血统论和能力论的斗争史。 (ZT)

(2009-03-12 18:25:20) 下一个

『煮酒论史』 [评论随笔]我的超浓缩历史观--人类的历史是血统论和能力论的斗争史。
 

   
  
作者:senpuilu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13911.shtml

??天涯同好挺多的,过去写和很多朋友讨论,虽然意见不同,但是激发出一些想法。加上最近好象没啥特大的贴。所以自己写了一点东西自娱。也希望同好指正。
  
  可能有些网友会觉的我装B, 不过有时后还是要借用一下英文来辅助一下,毕竟中文字之间的互通性太高了,有时难免混乱, 导致网友们指责我鸡同鸭讲。
  
  之前和网友讨论,贵族和科举文官, 我自己把阶级和阶层混用了,导致概念立论严重失误。
  以下是我的理论
  人类的历史是血统论和能力论的斗争史。
  
  阶级(CASTE)和阶层(CLASS)。在中文里很多时大家以为阶级和阶层是同一样东西。不过,我觉的两个字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阶级(CASTE),是血统性的,你要是属于这个阶级,那么你从你爷爷,爸爸到你儿子,孙子后代,都是这个阶级,除了社会上变天,你永远属于一个阶级。 假如你是贵族,那么你就一代传一代的掌握了社会上层资源,过着好生活,就算你再无能,吃喝嫖赌,你也不会失去你作为贵族阶级的地位。假如你是奴隶,那么你儿子,你孙子永远也是奴隶,永远也不可能翻身,你再怎么聪明努力,除了极个别的例子(造反和偶然给主人赏识),一般你离不开你的阶级。也就无从发挥对社会与你能力相配的贡献,提高你的社会地位。所以,阶级是血统命运性的, 你生在那里,就注定了你的一生,你的个人素质,对左右你的社会地位关系不大。
  阶层(CLASS),一个人所处的阶层,却是个人能力可以改变的,上流阶层,中产阶层,弱势社群,都是阶层的分类。一个底层穷人,但是能力强,考中了科举,就可以做官,凭个人素质还能一步一步往上,走到社会顶端,变为上流阶层。 一个上流阶层的家庭出了了吃喝玩乐的败家子,那么也有机会跌到社会底层,变成穷光蛋。 所以,说阶层是讲个人能力的。你个人的能力素质,左右了你的社会地位。
  
  阶级和阶层的另外一个大的分别在通婚上态度上,讲究血统的阶级非常抗拒跨阶级婚姻的。就是贵族就只能和贵族结婚以保持血统的纯正。假如贵族和平民结婚,那么高贵的血液就要稀释,所以不被容许。自由民和奴隶也不能结合,因为奴隶的地位是不可以改变的,奴隶得和奴隶交配,继续生下奴隶以供剥削。所以不同阶级混血生出来的小孩,就被称作杂种。有时侯社会上对平民奴隶杂种的歧视比一个纯奴隶更大。当然在今天看来是不科学的。贵族平民的混血也是一样,既得不到贵族的认可,又给平民笑话是落难的假贵族。 而在阶层社会,对跨阶层婚姻结合的阻力,就小的多,生下的孩子,也没有什么歧视。皇帝把公主许配给穷人出身的新科状元,这种事,也就在不讲阶级的文化中才能发生。
  
  

 
 

作者:senpuilu 回复日期:2007-12-10 11:40:52   
  (2)
  这里说个比较,在奴隶制度的时代的美国,第三任总统杰菲逊曾经和一个女奴隶发生过关系,并有下一代,但是杰菲逊坚决否认,而那女奴呢,也保持秘密,直到近年才有后人透过DNA证明该女奴的后代有杰菲逊的DNA。而在美国立国前的大明朝,已经没有了这种落后的血统观。(但是依然有只论血统的贱民制度)一个老爷看上了一个丫环,就可以开个脸,收做小妾。假如生个儿子,那么恭喜老爷喜得贵子,那丫环说不定还能成为侧室。假如老爷要偷偷摸摸,那也不是因为社会的压力,什么血统文化,可能只是怕老婆而已。
  因为中国的奴(女卑),在早已脱离奴隶制度的中国人看来,并不是血统上的低人一等。只是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签了一张终身雇佣合约而已(卖身契)。只要条件许可,人就可以离开这个合约,老爷看上了,公子看上了,朋友看上了肯出钱赎身,都是终止这一雇佣合约的方法。而在阶级社会,奴隶是一个血统的印记,人是不可以离开这个地位的。
  
  当然,阶级(CASTE)和阶层(CLASS),只是相对而言,一个偏血统命运性,一个偏个人能力性。 我们也知道,一个阶级社会,也会有人可以改变阶级。(如贵族给更大的贵族消灭,贬为平民,奴隶给国王赏识成为贵族)。 而在阶层社会,有钱人透过对子女的教育,家族抗风险能力较强,人际关系网等因素,一般也能有保持优势的连贯性,但是跌出上层阶层的机会,要比贵族阶级大很多。而穷人则由于,受教育机会较少,起步低,要突破自己的阶层,得有超过一般人的能力和素质。但是机会比起在阶级社会还是多很多。就算没有能力,还可以透过婚姻的手段改变阶层。
  
  
  讲阶层(CLASS)的社会和讲阶级(CASTE)社会,站在文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当然是讲究能力的阶层社会比讲究血统的阶级社会,来的更科学,更文明,更进步。
  因为在一个没有阶级只有阶层的社会,对社会里每个人的分工,没有看血统的障碍,让每个人进入社会上适合各自的位置。相反,讲血统的阶级社会埋没了很多本来可以对社会很有贡献的英才(出身论的痛苦,埋没的社会英才。老一代的人是有切身体会的)。
  有时候我们会用等级森严,来形容一个落后的社会,就是因为骨子里,我们不认同这种不科学的血统论。
  
 

作者:senpuilu 回复日期:2007-12-10 11:42:14   
  (3)
  当然一个社会其实是没有纯阶级或纯阶层的社会。从文明开始,就是阶级社会慢慢的给不讲阶级的阶层社会所取代。因为阶层社会能更好的组织社会的一切生产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是混合形态是出现在我们的历史中,只是从古到今,阶级的比例越来越小。 让我们看看今天的中外社会,然后再审视一下,我们的历史。
  1. 印度,今天印度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可能老是不服气为什么自己不是强国呢。在我看来,印度的种姓制度是祸根。 虽然今天印度的法律是没有再强分阶级了,但是在人口统计上依然保持种姓的分类,而在社会上受文化因素的歧视根深蒂固,一个贱姓出身的人在社会上出人头地的机会基本上是零,不管他/她多么优秀有能力,在教育,就业上会受尽歧视。他/她的出身,他/她的姓几乎决定了命运这样的社会,在国于国竞争中,等于把自己的一只手给废了,让一半人口发挥不了应有作用(估计印度有30-50%的人口,属于受歧视的贱姓)
  2. 中东的几个王族国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的,看奥运会,亚运会,发现这几个国家的选手,有很多都是王族成员。什么王子啦,公主。 运动选手中贵族比例高于人口比例,成绩当然也就是友谊第一咯。其实,我觉得中东这种贵族制度,也是拖后腿的,固然,这些王子公主里面也有精英。(西方教育,精心培养)可是在国家选精英的时候,是从一小群贵族里面选精英还是从所有人当中选出来的精英有竞争力?现在靠着石油,这些贵族“精英”用物质来麻木民间潜在的精英,等到那一天石油用完了,民间那些埋没的精英就会质疑这些贵族的统治能力了。他们在运动会里的表现,就是对这种血统阶级“精英“的合理性最好的解读。
  3. 北朝鲜,了解不多,不过那里好像把劳动党变成一种阶级工具而且是血统性的, 也就是说假如你爸爸是政治正确的阶级,你才有机会进学校,读大学,分配工作,住进平壤。人的命运随自己的出身就定死了。
  4. 美国。 可能是世界上最不讲究血统的国家了。
  5. 让我们看看中国吧, 老一代的人可能会记得, 在56-76年那个年代,中国也开历史倒车走过一段血统论的时代。 遇罗克就是为了抵制这个而死的。 那年头,“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狗熊儿混蛋“, “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论掉非常流行。很多优秀的中国人,因为出身不好。是“地富反特右”分子的子女,而得不到好的教育,就业机会。这些人才的埋没对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是有非常负面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血统论是多么的不合理。而在改革开放后,人的出身不再是障碍,人可以凭自己的能力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很多在当时1976年前在社会没有机会出头的人都展现了自己的辉煌。
  今天农村户口制度,也是一定程度上的阶级制度,血统论的遗留,只要是农村户口就注定要在社会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有点出身决定机遇的味道)对社会发展也是不利的。
  
 

作者:senpuilu 回复日期:2007-12-10 13:16:31   
  (4)
  血统派和能力派斗争来套入中国大历史观。
  为了简化。我就用血统派和能力派来指阶级社会和阶层社会。
  
  1. 三皇五帝到夏, 那是一个传说的时代。所以没有讨论的必要。但是有一点可以为以后的朝代下论调的,就是天下不是一个人能官的了的, 统治者必需要有帮手, 但是这些帮手怎么组成,就大大影响了帝国。
  2. 商,周,春秋战国,血统派占主流的时代。这个时代,中国是奴隶时代加封建,所以是彻底的血统派, 奴隶是世代相传的社会最底层,被剥削者,不管有所少能力,绝少能出头。而天子把天下分封给诸侯国,诸侯再把国分封给各大夫为家。天子,诸侯,大夫各自统治各自的领地,而且都是以血统相传,靠血统来确立统治地位管理国家的。
  但是春秋争霸,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等几件事上,可以看出,血统论里的危机,因为虽然说有天子,诸侯,大夫这样的上下级关系的确立,可是过了几代人,大家都是血统相世袭,在机率相当的情况下,当上级贵族驾驭不了下级贵族时,就会出现各种夺权情况,这时候,身在高位的贵族我怎么能够在贵族竞争中保持优势,就算我有优势,怎么保持这种优势可以延续到我的后代?另外,地位相等的贵族之间也有竞争,战国七雄,是谁也可以征服谁的。 这时候在竞争的压力下, 能力论比血统当然来了更受欢迎,能力论也获得了第一次的认同。 古文观止里《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就提出了假如靠血统的贵族对国家没有贡献。那么他在国家的地位也不能稳固的。 可见当时以贡献(能力)来否定血统的思想观念已经有了。 到了七国的竞争中, 秦国(逼于其他国家的压力)首先以商商鞅变法废除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制定普遍按军功给予爵位的制度,根据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 ;这种“弃礼仪而上首功“的变法, 就是第一次否定了上层贵族的血统性。 强调一个人的政治地位是看对国家的贡献(能力)而不是按血统来决定的。虽然秦国在下层依然保有不合理的奴隶制,但是在上层已经开使否定贵族的血统性了。改为用有能力的官僚来管理一个国家。 这一上层的改变,大大的优化的秦国的政治结构,使到秦国不论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逐步的领先于其他六国。(作者按:我个人是很反对经济决定上层建筑这样的倒因果的理论的)。 当然秦国这种优势不是一夜就领先六国的,而是慢慢的,长期的保持着相对优势,而最后实力大大的领先六国。 这期间六国虽然也有杰出的人才,进行过一些政策军事改革,(如赵武灵王的胡服,齐国的孙膑等),但是由于贵族的血统继承性,这些改革都不能形成长时间的成果。而秦国从制度上的改革,保证了秦的优势可以保持较长时间和较大成果。就是所谓的奋六世之余烈。最后,凭着制度的优秀,秦的实力已经超越了六国, 最后一统天下。 假如我们仔细看看战国历史, 你就会发现,秦国的高层都是李斯,白起,王翦等这些凭能力升上来的,比起战国时,什么四公子,赵恬,太子丹这些贵族靠着血统就占居国家高位的人中间的差别不是一点点。这期间用偶然来解释显然是不通的。 当然,我觉的战国中偏能力论的制度淘汰偏血统论的制度是必然的, 但是该制度首先在秦国发展确实是历史偶然的因素。
  
 

作者:senpuilu 回复日期:2007-12-10 13:30:09   
  (5) 秦汉
  3. 秦, 血统论和能力论的大战。 秦的历史很短,这里有着非常偶然的因素。(赵高,胡亥的出现)。 历史到了秦已经是一个,非常偏能力论的国家了,可是这里面却发生了一次意外, 因为,秦虽然淘汰了国家中层的贵族性, 但是对于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这一地位的决定,依然靠的是血统。 这是能力论一时还没完全改革到位的,但是偏偏出了秦二世这个按血统论必定会出现的,靠血统获得与自己能力不符合的政治地位的情形,而又出现的比较早,而且人又比较混蛋。这样出现在秦革新天下没过久的时候,后果就很严重。 这时血统论里还剩下的六国贵族还想回到过去贵族制度的光辉的岁月(张良,项于)。而能力论里却有人抱怨革命没有完全成功(陈胜)。他们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是能力论对血统论最有力的宣战。而秦就在这两股势力中崩溃了。而在能力论和血统论两股势力对抗中, 汉帝国最后诞生了。
  4. 汉。汉基本上搞了点平衡。 就是有贵族,但是这些贵族可以食邑(经济特权)而没有政治特权。 而国家创业初期的高层政治地位依然是靠能力(靠功劳封位)的人来得到的。(前三位都是用创业功臣,武帝用平匈奴功臣)。除了皇帝,皇帝是完完全全的按血统来决定的,而且同时有政治和经济权力。为了压制能力派对非刘不能封王这种不合理血统论调的反对。历史上的第一次儒家阉割就在汉武帝的指使下展开了, 这完全是血统帝皇在否定掉血统中层贵族后,然后又要确立自己血统地位这种矛盾中, 创造的学术造假, 硬把忠君爱国和君主必须血统相连等捆绑一起销售。 当然,他们也知道这样有点自欺欺人,所以创造了五行更替学说,又加点天命论什么的,补充血统论的不足和非科学性。而且,为了为血统论定下基调, 还创造了立长立嫡这个制度。 因为,这样一来,就把皇权彻底改为纯血统论了。连同是贵族中,能力强的也不行,必定哟按血统排。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因为一旦开了能力论的门,那么既然小儿子更好, 亲戚会不会更好, 外人会不会还要好? 这样就会对皇权的血统论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所以用立长立嫡来彻头彻尾杜绝能力论染指皇权宝座的影响。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学术造假, 为以后两千年的帝国意识形态定下了基调。另外,很多人说中国是外儒内法, 其实是一种误解, 中国是对帝皇的要求和宣传是儒家(还是阉割过的),帝皇却是靠法家来统治百官和万民,而经济上大都是道家的无为而治。(那里来什么老有所养的儒家共产主义)。 但是,西汉到了宣帝以后就不怎么样了。汉代另外一个特点是,虽然摆脱了血统世袭的贵族,但是皇帝并没有开始直接把权力和凭能力出身的百官分享,在这过程中,皇帝选择了一种另类的贵族, 皇帝姻亲。这种靠着婚姻关系和皇帝联合起来的,有一个好处。就是既不会象世袭的贵族那样,根深蒂固,几代相传,威胁皇帝。 皇帝又觉的比外姓单凭能力任官的可靠。一夜夫妻百夜恩,丈人舅子好相遇,当然这只是皇帝的幻觉,权力面前人的心灵腐朽的特别快。两汉基本上逃不出用外戚,(起码在皇帝看来,比起用同姓的兄弟可靠的多,因为同姓取而代之的威胁要大)。 好一点的卫青,霍去病,霍光, 差一点的王芒,梁冀 。但是,从历史角度来看,用外戚是当时的一种制度实验,基本上证明外戚制度好不了战国时用同姓的贵族制度多少。外戚最后都会和皇权产生冲突。 两汉出名的就有8代外戚给族灭。 包括上面的,霍,王,梁家还有窦家。其中王家还颠覆了西汉。所以汉以后,外戚主政基本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当然后代朝代,外戚依然有人出官,但是和汉代想比,往后的外戚基本上要和其他官员在一个起跑点上竞争岗位。而汉代那种,基本上是外戚自动成为大司马,大将军最高权力者的制度就不复存在了。
  回到汉代末期,东汉的察举制度不是很成功,而且也没有一个非常合理的运作标准。 主要还是当时的大地主还有很多是以前封建领主转换过来的,血统性地主。 血统论还没有消灭干净。此举的缺陷是选拔的权力落入了地方上的世家大族之手。从此,地方上世代为官、“X世X公”的世家大族盘根错节,成为一股重大的势力,而整个帝国也走进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死胡同。就是所谓的外戚,宦官,士族的相互倾轨。东汉最后六代皇帝,就是现任皇帝用宦官打压上任皇帝留下的外戚势力,再用自己的外戚打压自己控制不住的宦官。 而士族一般都是在外戚宦官之间两边倒的。至于老百姓那当然是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但是士族是三股势力中,相对最有能力,(读书人多,大族里虽然同姓,但是族兄弟之间的竞争,还是比较公平的。一般也是有能力的人才能在世家大族内出头)。反之宦官都是皇帝的爪牙,本身能力不强。 所以最后当灵帝死后, 外戚宦官互斗中,当宦官消灭掉外戚何进后,士族乘势而起,渔人得利。灭掉宦官,而东汉这个帝国也就崩裂了。
  
 

作者:senpuilu 回复日期:2007-12-10 14:18:50   
  5. 三国,魏晋。这段历史,知道的人很多。三国又是一个摸索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