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终,“疾病”的概念彻底消失,那时人居住的整个城镇就是一座大医院,所有的住房全是病房,但并不称做医院、病房,因为那时所有跟“医”、“病”有关的词汇通通不存在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人体的有机器官会继续退化瓦解,所需的机械、电子器官越来越多,最终原有的肉体组织全部被机电设备取代,人类完成了终极的进化历程——进化成了机器人。此话听来似乎荒诞离奇,但这却是科学的推理,而且它的依据——生物进化——在当今只不过是个常识。这个常识告诉我们,生物进化(包括退化)的根源来自基因的改变,那么,能不能用人工方法阻止基因的衰退,使之保持稳定呢?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基因疗法,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原来,这基因疗法是把基因当药物使用的,机体的某个基因毁坏了,就会出现某种病症,用好的基因进行体外培养(要用细菌、病毒等做载体),将这种养殖的基因当药物注入人体,使其发挥基因的作用,就能治病了。但这种外来的基因不能整合到人的本体基因中去,更不能遗传给下一代,所以基因疗法并不能治疗基因。那么,能不能及早把优良基因都收集齐全,在实验室中一代代地培养繁殖,只要有了全套的良种基因,有什么病就注射什么基因,这样不是也可以吗?虽然这个方法不是理想的,但也许可以长久维持下去,而不至于让肉体毁灭,被机器取代吧?实际上正相反,当有了工业化生产的基因可供依赖时,人作为一种生物,连自己独立、完整的基因也“不需要”(即“无用”)了,这就更促使人体的基因走向全面崩溃。当人体基因大部分尚完好,只有少部分出现“病态”时,医疗,包括基因疗法、安装人造器官等,还能有效,当损毁的基因多到一定程度,剩下的部分就不足以够成一个有生命力的生物体了,这时,注入多少商品基因也无济于事了。好比一篇文章,有少量的错别字还可以修改,当错别字多得根本不成语句,完全看不出是什么意思时,剩下的那些“正确”的字词就没有意义了,也根本不存在修改的问题了。另外,人工养殖的良种基因同样会发生突变,与人体内的基因一样逐渐损毁报废,没有了“种基因”,工业化生产也就无法进行了,因此机电设备是唯一的归宿。 “(其他)动物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人却能创造更高的生活水平!”这是人类最能引为自豪的资本了。殊不知,人类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不用去被动地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了,而是在被动地适应自己创造的优越的人工环境。适应自然环境,能造就出强壮的生命力,而适应优越环境的结果,是生命力的衰退,正在一步步滑向毁灭的深渊。自然状态下的野生物种之所以不会衰退,是因为它们时刻经受着严格的筛选淘汰,它们的优良品质是高死亡率换来的,人类的祖先古猿也并不例外。而如今,这成了人类与其他野生物种在自然属性方面的本质区别。婴儿死亡率的降低是近代医学的突出成就,人们都把婴儿死亡率的降低看做是人口健康的标志,实际上正相反,它是人口体质衰退速度的标志,最低的婴儿死亡率代表着最高的衰退速度。近年来,社会上医疗负担日益沉重,就是这种医学成就的效果初步显现。 现代人已不可能再返回野生动物的老路上去了,更何况人们根本就不愿承认这个现实。事物是客观的,认识是主观的,人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总是采取排斥、抗拒的态度,不愿接受,而对喜欢的,则期待、盼望,即使不存在,也宁可信其有,这正是人类至今没有看清自己正在走向何方的一个重要原因。几十万年前,祖先的发明创造把我们从猿猴带到了今天,今后,科学技术将把我们带向何方呢?有没有胆识正视这个问题,这是摆在人类面前的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 此文据《生存原理》第一章摘编,全文请登录:http://www.blog.163.com/yzd001yz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