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金辉名牌转贴

转贴精华,网络文摘.更是个人的网络读书笔记,以便把好贴珍藏,今后仔细回味,与网友分享。本人为生活奔波的小民,没时间打字,只好转贴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中华帝国扩张史(4,5,6)

(2007-05-14 17:14:00) 下一个
四,南国天变
          作者: 冰冷的眼神 来源: 子陵论坛 http://bbs.ziling.com/

南方人还没有华夏化时,被称作“南蛮”。他们的居住范围相当辽阔:从汉水到淮河中上游、从长江延至珠江流域,包括云贵高原在内,四处遍布着他们的足迹。

山清水秀的江南到处旅游胜地和自然风景区。这里曾出现过无数才子佳人,商贾巨富,他们凭借灵活的头脑和浪漫的性格,留下一个个优美的传奇,并营造了诸多灿若星辰的精致文化。可是,当我们翻开中国历史的时候却发现,当中国陷入南北对峙的局面时,南方人总是败多胜少。一说南征,十有九胜,若论北伐,则多是功败垂成。陆逊,祖逖,桓温,岳飞等名将无不如此。

其实,早期的南方人似乎比北方人更为好战。据说南方的三苗为了反对尧将帝位让与舜,举兵作乱,在丹水被击败后隐退到青海,四川一带的三危。此所谓““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于是,楚人在荆湘地区代替了三苗,楚人无意保留原有的野蛮习惯,而是加快了华夏化的步伐。他们成为华夏明的武力传播者,一个庞大好战的国家逐渐产生了。

在楚国兴起之前,周王室很久都没想过征服南蛮。雄心勃勃的昭王即位后,兴师大举南征,不料中途失利,全军覆灭,兵将大臣坠江而死者无数,这一役使得周天子声威大损。周穆王——这位自称见过西王母的天子南征,战果不大。好战的马上天子周宣王命方叔兴师讨伐楚国,只获得渺小的胜利。宣王只好将舅父申伯徙封于南阳,以加强对南方地区的巩固。周平王东迁时,晋文侯辅政,曾协同蔡侯大破南蛮,但终究不能决胜。。。凡此种种遗憾屡次出现后,华夏对南蛮的进攻逐渐心灰意冷。

楚国本是丹阳地区一个很小的国家。居民穿的破破烂烂,交通工具为竹车,当年,周成王大会诸侯时,楚国的熊释子还可怜巴巴的身裹布衣,看守着祭祀的火堆,这种不起眼的工作似乎找个农民工都能干。但是,聪明的熊释子看透了一点:他的小小地盘其实是一块大有发展的宝地。

在这里,华夏姬姓国家很多,文化发达,却都是和他势力相差无几的小国。只要他放大胆量,伺机而动,楚国的疆域就会逐渐扩大。当然,这需要相当的小心。于是,楚国人开始一面开荒,一面“械斗”,做着不被发现的扩张活动。

楚国就这样零敲碎打的积累着土地,对诸侯来说,那些远在南方山林中的小规模争斗,根本不在他们的视线以内。这种忽视更为楚国提供了扩张的胆量。周穆王时期,楚国通过对徐偃王的征战独霸南方,夷王时,楚更强大,楚君熊渠接连册封三个儿子为王,公开蔑视周天子,并开始步入大规模扩张阶段。春秋伊始,杀兄篡位的熊通正式称王了(楚武王),他不仅拥有辽阔的领地,还统率各支南蛮,因此,即使在名义上,他也不愿再承认周天子。当华夏诸国被战鼓惊醒时,他们才发现,长江以南一个空前强大的对手已横空出世。

当西周破灭,平王东迁之时,南蛮曾趁火打劫,企图侵暴上国,然而,这批蛮兵并不禁打,晋,蔡两家的正规军一到,那些走路都吊儿郎当,用竹枪棍棒武装起来的矮子就被吓跑了。南蛮偷鸡不成,自己和自己打了起来。公元前699年,楚武王野心膨胀,攻打百濮,侵夺了不少土地,后又派遣屈瑕伐罗,却被罗和卢戎两家杀得大败,屈瑕将军的脑袋也被晒在了竹竿上。说到渊源,罗本是祝融部落的传人,和楚国同宗,都姓熊。卢戎则算商朝旧人。自家兄弟一旦相残比仇人更凶,武王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率领大军拼死报仇。俗话说:胳膊拧不过大腿,到底是楚国人多势众,卢国终于被灭,罗人则杀出一条血路,逃到湖南湘阴跪地不起,当上了楚国的附庸。

随着楚国扩张步伐的加快,南方能与之对抗的只有庸国。楚,庸之战也是决定南方局势的一次重大战斗,影响深远。庸是追随周武王打过商纣的“光荣军属”,西土八族之一,有《牧誓》为证,那时“军属”都有封地,待遇较好,庸国的封地还不算小,从江汉平原到陕西安康一带尽归其所有,因此不服楚国。早在周夷王时期,楚子熊渠就兴兵讨伐庸国,一直打到湖北,并册封三个儿子为王。到了楚庄王即位,连续三年号令不出,楚国出现饥荒。庸人看准机会,率领群蛮来攻,不仅如此,他们还获得了麇蛮的支持。庸率领着群蛮,麇率领着百濮,铺天盖地,声势十分浩大。楚国惊惧,有人主张迁都,有人主张力战,上下乱作一团。最后,戢黎硬着头皮前去应付,马上成了囚车里的座上客,楚军大败,七战七溃,被打得哭天喊地,满地乱窜。然而“人怕出名猪怕壮”,一旁的秦国与巴国眼看这种局势,越琢磨越不睡不着觉。庸国如此强大,万一打到咱们头上怎么办呐?于是,两国干脆“拔刀相助”,和楚国结盟共伐庸国。庸人哪里料到半路杀出这么两个程咬金,登时措手不及。战局惊变,情势骤然逆转。庸国和麇国在惊骇中相继灭亡了。从此以后,群蛮几乎全部归附于楚国。前523年,楚平王伐百濮,收南方,楚国势力获得了进一步的巩固。

南国的天空在不断的变色。从势力上上看,楚国成为当之无愧的天南霸主,从文化上讲,楚国逐渐华夏化,南蛮之地出现了中国文明的曙光,南方人越来越多的感受到自己也是“华夏人”了。在长江以南,不仅楚国在变,西南的巴蜀,东南的吴越也逐渐自发的将南蛮的身份变为华夏。

华夏的文化征服战似乎永远是悄然无息的进行着。没有一个周礼的传教士为文化而杀一个土著,盖一座“教堂”。

生活在西南的巴人和蜀人也是南蛮中重要的两路人物。巴人很有来头。据说当年五姓争王,大家跳到水里打赌,只有廪君不往下沉,因此被推为共主,廪君十分崇拜**,**是杀星,又是战伸,因此他们十分好战。据说,他们竟能射死盐神。巴人参与过周武王伐纣,《尚书》说:“巴师勇锐,歌舞以凌”,他们资格也老,战斗力也很强。楚文王元年,强大的楚国又和巴人发生了冲突。后者攻打那处地区,吓得当地官员撒腿狂逃,被恼羞成怒的楚王处决。转年,楚国出兵教训巴人,将巴国击败于津,但巴国的元气并未受损。时至春秋中期,巴国已经发展成为鼎盛的大国之一,在大西南和当地强邦蜀国并称两强。公元前337年,两强发兵攻楚,占领兹方,威胁郢都。楚国不得不于清江下游建立防线严阵以待。

然而到了战国时期,天下只存七雄,其余多被淘汰,巴国亦在被淘汰的国家之列,川东地区尽为楚国所占有,此后更是在外战中频频招架。秦孝公即位时, 江南的西阳,秀山,彭水,黔江等地以不在巴国的版图之内。至楚威王时,巴人连贵州南部的旧地也丢失了。 巴国只能龟缩于四川东北一角等待亡国。前316年,秦惠王灭巴,**之神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后,西南的文化也逐渐变迁,巴人随着南国各个民族一起走进了华夏文明的大熔炉。

蜀人比巴人更有来头,据说是黄帝的后裔,具有正宗皇室血统。当然,是真是假则不好说。这里天高周公远,民强屏障多,天子根本管不到。物产又极其丰富,号称天府之国,壁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锦绣应有尽有。蜀国的杜宇面对大好环境,竟然在周朝初期称起“帝”号,建立了独立王朝。后来,杜宇禅让于治水有功的鳖灵,称开明帝。历经丛帝,卢帝,保子帝,一传十二世。秦惠文王后元九年,也就是巴国灭亡那年,秦攻灭蜀国,蜀亦逐渐华夏化。

在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一带,分布着南蛮百越。其中参与中原争霸的有吴国和越国。关于他们的故事,我们大概已经十分熟悉。吴人在寿梦以前,从属于楚国,寿梦三年,出兵伐楚获胜,使很多南蛮归附于自己的麾下。越人奉大禹为祖先,最早受封的王叫无余。几乎与吴国同时兴起,这对冤家可谓有些缘分。

寿梦死后,诸子弟争夺王位,公元前515年,公子光遣勇士专诸刺杀王僚,又遣死士要离用断臂的苦肉计换取信任,出其不意的刺杀了力大无穷的庆忌,随后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任用楚国逃亡大臣伍子胥,军事家孙武整顿国家军队,使吴国迅速强大起来。前506年,阖闾率领吴,蔡,唐联军猛击楚国,并攻克楚国郢都,其后捣毁铜鼎庙宇,大肆强暴妇女,并掘墓鞭尸,澜杀无辜,野蛮淫暴如同豺狼,天下诸侯无不被之震慑。

阖闾19年,吴国攻打比楚国小得多的越国,却被越王勾践击败,阖闾大腿中伤,气急败坏,大出血兼忧郁症,不久身死,其子夫差即位,整顿两年后击败越国,勾践被迫降为附属,并到吴国充当马夫,期间,勾践打杂,跑堂,烧水,搓澡,砍柴,做饭,甚至为病人夫差用舌头代替显微镜验**等。。。无所不为,终于骗取了夫差的信任。勾践回国后,更是无所不为:任用良臣范蠡,文种整顿国家,收买吴国奸臣伯丕(暂用字)诬杀伍子胥,派遣绝世美女西施,郑旦扰乱吴王神经,用假冒优质种子造成吴国的“自然灾”,睡柴和垛,品尝苦胆,早晨喊报仇的口号以激励斗志。。。十二年后,大脑发热的夫差北上与晋国竞选霸主,并用身穿红,白,黑三色军装的仪仗队大做广告,争取选票(如火如荼成语从此而来),可惜,他大约只做了24小时的霸主,就得到了越国军队抄其后路的消息。夫差匆忙回国,可惜大势已去,只好羞愧的蒙上双眼伏剑自杀。吴,越,楚三国之间无所不用其极的争霸手段,表现了南蛮的极端与执着,也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或好或坏的口碑与传说。

勾践灭吴,又相继讨伐了齐,鲁,晋,邾等国,临终前知道自己的国家“难以久立”,并告戒后人“其慎之哉”。然而其子孙仍如吴国那样穷兵黩武,相继消灭了东夷的滕国与郯国,并与大国争衡,被齐国称为“孟虎”。

公元前379年,越王翳迁都苏州,不久内乱爆发,接连三代人上演了弑君丑剧,但越王无疆仍旧妄图和大国抗衡,兴兵伐齐,兼打楚国,楚威王勃然大怒,反手击杀外强中干的无疆。此后越国破罐破摔,内讧更甚,终于在公元前334年被威王消灭。两强俱亡,南方依然是楚国横行的天下。

自楚国强大以来,北方的华夏各国都将其看成危险的国家。楚国君臣也乐于自称蛮夷,并和北方华夏各国作对。在楚国,五年不出兵便是耻辱,无颜面对祖先。因此,在整个春秋时期,谁要想争霸,仿佛都要先和楚国较量较量。 早先,齐桓公就是用遏制楚国的行动为自己奠定了霸主的基业。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先后吞并三十多个国家,于公元前679年开始称霸。此时,楚国连年攻打宋国,齐桓公便联合鲁,宋,陈,郑,卫,许,曹等八国诸侯,进军至召陵向楚国示威,并喊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这是华夏诸侯第一次联合对抗南蛮大国,虽不能全胜,但终于使楚国不敢北进。

齐桓公以后,晋国逐渐强大,前636年,流亡在外十九年的公子重耳(晋文公)回国理政,逐渐使晋国迈向霸主的宝座。三年后,晋文公联合宋,齐,秦三国对抗楚军,先以退避三舍的方法使楚国轻敌,旋即于城濮大败骄横狂妄的楚军。20年后,楚国似乎有点缺心眼的王子侣即位,是为楚庄王。此人三年不理朝政,任意享乐,被大臣视为昏君。三年以后,庄王一鸣惊人,灭庸,败宋,击败陆浑,并问鼎中原,把矛头直接指向周天子。楚庄王亲率大军攻郑,与郑的盟国晋恶战于郑州郊外,大获全胜,从此楚国成为霸主。

楚,晋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凡三次,晋两胜一败。但是到了前482年,当精疲力尽的双方在黄池争霸时,处于分裂状况的晋国已不占优势。尊王攘夷的霸业结束了,但北方国家毕竟勉强拖住了楚国的进攻。

战国时期,楚国日益衰落,秦国则发展成为一国足以独挡六国的强邦,政治家苏秦制定了合纵战略以应对秦国的扩张。然而,自以为是的楚怀王不听大夫屈原的诤谏,为说客张仪所欺骗,撕毁齐楚联盟,致使合纵计划流产。先前,张仪信誓旦旦的宣布,只要楚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奉送土地六百里,可是两过断交以后,六百里竟然变成了六里,这种无赖式的欺骗在外交史上还不算多见。等楚怀王发现上当后,这个昏人又盲目出兵,结果先败师于秦,后充当俘虏,甲士战死八千,举国军队全被击溃,楚国从此国势大衰,汉中,上庸,汉水以北相继丢失。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破郢都,号称百万大军的楚国只剩下十万残兵,只有束手待亡了。

公元前223年,楚国继韩,赵,魏以后被大秦消灭,这个横跨长江流域,在七雄中面积第一的大国,这个雄踞南方四百多年,使齐,晋,越等列强闻风丧胆的国家,这个最大的南蛮王国,在完成了对南蛮的统一和自身的中国化以后,终于不情愿的,也是彻底的投入了华夏的怀抱。

南方的蛮夷被楚国统一,楚国则大力吸收华夏文明,华夷的界限逐步消失。到秦灭楚的时候,已经属于统一战争而不是对外征服了。中国这种文化征服很有意思。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罗马人和中国人都企图征服印度,罗马人是发兵硬打,打下来之后再推行自己的文化,这种战争是典型的外战,当年征服高卢就是如此。但罗马一崩溃,高卢就独自开伙,不认他了。

中国则是大力向印度推行文化,从方块字到宗教仪式,从饮食起居到思想观点无微不至,逐渐使印度人自认为“我才是中国人”,而后再行征服——这种征服仿佛是内战,但是要比罗马的外战更加伟大,秦征服楚国就是如此这般。这样一来,即使中国版图暂时崩溃了,也不会构成致命的打击——晋朝时,南方人已经是汉人,自己就去兴师北伐了。而几乎在同一时代,当罗马的版图被蛮族踏碎后,西班牙,高卢,不列颠..。这些地区的人民谁还管它的死活呢?

这正是华夏文明的卓越和微妙之处。
 
2007-5-4 12:26    第5楼
五,西风漫卷
          作者: 冰冷的眼神 来源: 子陵论坛 http://bbs.ziling.com/

何谓西戎?

当年,在华夏西部与周朝为敌的有大小很多部落,其中劲敌基本集中于周原以西的陇山一带,故称之为西戎。

有道是“东木,西金”。金在西方,属白色,杀气腾腾,西方神兽白虎更是争战之神。西戎亦好战,且来去无踪。

说到这些劲敌,和华夏人的关系还不算远。尤其是其中的氐羌,与炎黄二帝关系甚是密切。《左传》云:“炎帝火师,姜姓其后也。”炎帝本姓姜。“羌”从羊人,“姜”从羊女,从甲骨文上看,两字竟然通假, 国学大师章太炎也作证说:“羌者,姜也。”可见他们和炎黄后人还是亲戚。在西周诸侯中,姜姓者不乏其人,周室的舅家人是这个姓,申,吕,许以及大国齐也都是这个姓。就连神话传说中,共工和鲧也是羌人的天神和祖神。

西戎不但流窜于黄土高原,甚至渗透到河北大地,他们马快箭准,刀锋剑利,平时隐蔽于草原沙漠之中,他在暗处,你在明处,他找得到你,你却追不上他,时间一久,华夏各国自然将其视作劲敌。一面用“犬戎,犬夷,混夷”等恶毒的名称来咒骂他们,一面对之进行了漫长而艰苦的征服。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商朝灭夏之后,成汤便以强大的武力迫使氐羌归顺。商高宗武丁更是一位崇尚武力的杰出国王。为了讨伐土方,他征集了5000士兵并亲自作战。上古战争记录并不详细,但从卜辞来看,显然武丁获得了胜利,卜辞记载了他对北羌的征伐以及北,马两羌对商朝臣服的事实。在获胜后,武丁于山西河汾地区设置大邑,以作监视之用。土方失败,一部分逃到了更远的地方,成为中国来日强敌——匈奴的来源之一。

武丁耀武扬威,大杀羌人,古老的人殉开始了,无论是祭祖、祭天、祭河岳,还是法灾祈年,被杀殉葬的多是西戎俘虏,当然,也包括被迫充当供品的羌人。卜辞曰:“戊子卜,宕,贞亩今夕用三百羌于丁。用!”这里的“用”字,即表示羌人充当了殉葬品,中华王国开始品尝起征服他人后的血腥战果。中国的尊严不仅是打出来的,而且还需用敌人的鲜血来维护。

商末,西戎依旧被动挨打。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对他们进攻十分频繁。武乙三十五年,周军鏖战西部最强大的鬼戎,俘虏十二翟王。太丁四年,周军攻克无余西戎,太丁七年,克始呼之戎,太丁十一年,又讨伐翳徒之戎。。。频频的捷报使周室走向强大,成为声誉显赫的一方势力。文王继位后,“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经过艰苦的战争,西戎“莫不宾服”,于是文王率领西戎讨伐叛国以辅佐纣王。而后,商纣王又“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密须和犬戎相继被他击败,周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逐渐显露,为日后武王灭商奠定了基础。

周武王这位敦厚的天子对西戎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手段,他将西戎各部放逐到泾洛以北,命令他们按时朝贡,这样一来,从陇山地区到河套一带、到处都是向周天子朝贡的西戎部族,战争算是暂时停止了,长期处于劣势的西戎也缓了一口气。

然而,西周的首都镐京偏偏处于西戎的眼皮底下,常受威胁,于是,周天子决定用一次大战来显示他的威严。周康王两次遣大军击败鬼方,俘获13081人,执兽三人。所谓“兽”就是西戎“酋长”。周军将俘虏们的左耳割去,并掠夺了大量的财物牲畜。鬼方分布广阔,影响重大。当大批脸颊血淋淋的西戎壮丁连滚带爬逃到家乡后,西戎震怒了,他们更加疯狂的扣击周朝的大门,但依旧难以获胜。

周穆王即位后,大挞西戎,后者仍旧被打得四处流窜。只因戎狄不想朝贡,就被周朝军队抓去五个王。在此期间,传出一个浪漫的传说:穆王西征来到昆仑丘,居然见到了西王母,并获得了王母盛情的款待。这个传说大概意味着,穆王见到了陇山以外的一名女酋长,从此以后,穆王便将部分西戎从陇西驱逐到了太原。然而,到了懿王时,情况发生逆转,西戎的侵扰越来越频繁,加之国力衰退,周室只好匆忙迁都于槐里。夷王以后,周朝更加衰败,很多原先的附属已不再朝贡。夷王愤怒,命虢公讨伐太原的西戎,匆匆抢走了良马千匹,算是挽回了点面子。暴君周厉王时期,西戎袭击犬丘,厉王派人征讨,竟然不胜,华夏民族败绩的先兆出现了。

公元前827年,宣王登基,周朝中兴, 宣王的威名正是因对外征战而起,西北强敌自然逃不过他的视线。但此时华夏,西戎之间的撕杀已是各有胜负,中国常胜,西戎挨打的局面被打破了。前824年,秦始皇的祖先秦仲伐戎,失败被杀。宣王派遣秦仲的五个儿子率众7000前去复仇,获胜。到了转年,周将尹吉甫击败猃狁,一直追杀到太原,西戎被迫投降。前781年,情势逆转,太原的戎族又将周军击败。。。这种混杀一直延续到公元前789年,宣王终于决定亲率大军攻打姜戎。在此之前,周朝由于连续作战,已是财源枯竭。宣王为了备战,不顾实际人数,盲目的按照户口收取赋税,加大了农夫的负担。结果周军大败亏输,宣王本人几乎被活捉,幸亏晋在汾隰击溃了北戎,才使周室没有完全威严扫地,然而,这次战败对华夏诸国来说无疑是一次惨重的打击,周天子神圣的光环摇摇欲坠了。

到了昏弱的周幽王时期,中国发生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幽王为了博取冷美人褒姒的一次笑容,不惜在无战报的情况下点燃烽火,戏耍闻讯赶来救驾的诸侯。看到手下气急败坏乱哄哄的模样,褒姒便哈哈大笑。周幽王博取了美人的笑容,却付出了亡国的代价。公元前770年,犬戎攻周,无人救应,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了,消灭西戎的重担落在了两个诸侯的肩上:同姓诸侯,中原霸主晋国,强悍的西戎世仇——秦国。

大秦的祖先非子,只是为周孝王放马的小官,因为工作认真刻苦,获得了一小块封地,名为“秦”,地处甘肃清水,与狄戎临近,环境险恶。他们自称颛顼的后裔,或说是杜撰,但他们与西戎有仇却是真的。厉王时,西戎杀害秦仲同族,从此双方结下冤仇。宣王时,秦仲在攻打西戎的战役中英勇殉职,为了报仇雪恨,秦仲的儿子齐心力与西戎作战,秦仲长子因功受封西垂大夫,是为庄公。秦仲的孙子襄公曾援救幽王,护驾平王,收复岐周,屡立功勋,因此,这个马倌出身的家族获得了诸侯的地位。面对世仇,被粗山硬水,刀光剑硬磨砺出坚强意志的秦人,始终没有停止过与顽敌的较量。

从秦襄到至秦武公的百年时间,秦国按部就班的兼并着陇山地区西戎。大秦虎狼之师屡战屡胜——公元前750年,秦文公击败西戎,将岐山东麓献给周天子。数十年后,秦武公又消灭彭戏,小虢,秦军的战旗被插到险峻的华山脚下。 秦武公十年,秦国做了一件大事,在讨伐河北地区的西戎之后建立了县制。这是中华民族史上最早的县制之一。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登基后,采用出身卑贱的百里奚为某臣,开地千里,吞并了十二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名字虽然无从可考,但可以看出秦穆公的功勋是卓越的。在西戎之中,最难对付的是强国义渠。这个国家的风俗异常古怪。其亲属死后,积累干柴焚烧尸体,认定死者能随青烟升天,以为吉祥。秦穆公面对强敌,不敢轻易动兵,而是施展美人计,殷勤的送上女乐二八。戎王见到美色,终日淫乐,不思朝政,斗志完全丧失。一时间众叛亲离,大臣由余更是因诤谏而遭排斥,最终投奔了秦国。秦穆公37年,由余以谋臣的身份参加了对西戎的讨伐,秦国疆域大开,西方霸主出现了。

不过,大秦对义渠的征服是艰难的:前470年,义渠带来礼品,向秦厉公信誓旦旦的表明忠心,两家和好。到了前444年,双方反目成仇,兵戈相见,义渠王不敌,战败被俘,五花大绑进了囚车。前430年,义渠反打秦国,出奇制胜,一直杀至渭阳。前331年,义渠爆发内乱,被秦国捡个便宜,趁机击败。前327年,秦攻取义渠土地并设置县制,义渠王再次臣。前317年,义渠又反目,居然在渭水以北打败了秦军。前314年,秦英勇作战,再获战绩,取城池二十五。。。这样翻来覆去的混战,直到前272年,秦国才通过“不太光彩的手段”将义渠消灭。当然,这次征服也是因为义渠王在生活作风上出了点问题。

义渠王本已臣服于大秦,却色胆包天,泡女人泡到了秦昭王之母宣太后的身上,这个宣太后也是风流人物,不但不避嫌,还为戎王生下两个儿子。终于,大敌当前,国家为重,宣太后为了霸业还是下了狠心。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设计将义渠王骗到甘泉宫偷偷杀死。大秦随后起兵,强大的义渠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断送了江山——这真是一种想不到的胜利方式。此外,另一个顽敌大荔也在挣扎了三个世纪后,在秦国的铁蹄下覆亡了。

在春秋时期,看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华夏,最关键的是看它的文化。比如:杞国国君朝鲁时使用夷礼,立刻被贬称为夷,当他朝鲁时改用周礼的时候,又被称为诸夏。范文澜先生说:“中国这一名称,含有地区居中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意义则是指传统文化的所在地。”因此,由于受到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本是颛顼后人,并占有宗周旧地的大秦却被视为狄戎。公元前753年,秦国引进了戎人的“西洋垃圾”——灭三族法(这种洋垃圾比肯德鸡流传久远),这就更遭到了华夏各国的睥睨。所幸的是,秦国最终还是接受了华夏文明,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国家。

晋国对西戎的战绩也很显赫,而且征服手段更加灵活多样。韩非子记载:晋通过连年征战,共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居于深山,被小国环绕包围的晋国也必须不断的进行战斗,否则无法生存。险山恶水总是能磨练斗志的。

当年,晋穆侯因伐条戎失败,将太子取名为“仇”,以志不忘国耻,可见其对西戎的深刻仇恨。等到晋献公即位,晋军不断兴兵,连连获胜,西戎不断投降,霍,耿,魏,虞,虢亦被之消灭,晋国国土扩张的速度开始加快,并且成为一个地势险要,马匹众多的国家。献公不仅夺城掠地,还索要西戎的女人做老婆。在胜利之后,献公连续迎娶两个戎女为妻室,大戎狐姬生了霸主重耳,是为晋文公,小戎生了夷吾。后来,献公讨伐骊戎,得到骊姬,又生子奚齐。其实,这种迎娶也是和好的表示。不过按照用“汉朝和亲”来论证“儒家文化劣根性”者的标准来看,这种和亲仿佛该叫”狼图腾文化劣根性“——其实都是欲加之罪的扯淡。

在晋朝国的恩威并施下,一些西戎相继臣服了。

公元前628年,郑文公,晋文公相继去世。原本在郑国守城的秦国大夫杞子差人报告秦穆公,建议偷袭郑国,以求图霸中原。前627年,秦国终行不义之举,趁两国新丧发动战争,此时,姜戎已经臣服于晋,于是出兵协助晋军以抗秦国。秦将盂明视率部贸然突进,姜戎于崤山两侧设下伏兵,待秦军钻入口袋后猝然发起猛攻,晋襄公则身穿丧服挥剑指挥战斗,一时乱石弩箭俱下,血影刀光齐舞,哀兵必祥,强秦败北。大将盂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全被俘虏,晋国的霸主地位获得了进一步的增强。

前569年,年仅19岁的少年英才晋悼公又使手段,他听取大臣魏绛的建议,推行“和戎狄”的政策,与晋国东北地区的西戎无终国修好,用大量物产换取西戎土地,这和西方殖民者用财务换取澳洲,美洲土著地盘的手法类似。不想,这种“不平等条约”反获得了蒙昧西戎的支持,晋国欢欢喜喜又捞了一把。此外,晋悼公对内减轻服役制度,着力发展经济,对外联合吴国遏制楚国,连续三次率领诸侯攻打郑国,迫使楚军为这一盟友反复奔命,史称:“三驾服楚”。晋悼公虽然只有短暂的29年生命,但就其应对西戎,南蛮的成功战略来看,他不愧是华夏诸君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此外,还有一支强大的西戎名叫陆浑,又名阴戎,因其原住地有九州之名,故称九州之戎——这个名字倒很狂妄。他们在南迁后,直接威胁到周天子,晋楚争霸时期,他们夹在晋楚之间,纠集一群附庸趁衅作乱。前525年,晋国看准时机,动用武力战胜陆浑,陆浑酋长逃亡楚国,他的附属则全部归顺晋国。就这样,晋国通过丰富多变的手段完全吞并了九州之戎,并大修城池,建立都市,仿佛当年西方人在美洲建立白人的城市那样。

随着华夏文化的传播和中国军队的武力打击,西戎多数退出了历史舞台。战国时代,伊洛一带的西戎渐渐为韩,魏所灭,豫北,豫南的西戎或归楚国,或亡于齐,鲁。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还存在着乌孙和塞种人,大月氏后来竟称起了王,并南下印度,建立了贵霜王朝,一度和罗马,大汉,波斯并列强邦。当然,那都是后话了。

比较幸运的是羌人爱剑。秦厉公时,有羌人叫爱剑的,在战争中被秦军俘虏,后找准机会侥幸逃回了河湟,西戎中很少有这种大难不死的人,一时间,爱剑竟被捧做天神保佑的圣人 ,并被推选做首领。当时河湟地区五谷不生,禽兽横行,爱剑就教授大家农业知识,随着收获的开始,爱剑威信提高了,部落逐渐强盛了起来。两汉以后,河湟地区的羌人便多为爱剑的子孙。

谣传的狼图腾到底要被现存的龙图腾所代替,这是有目共睹的现实,是人类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历史舞台上反复上演的文化戏剧。
 
2007-5-4 12:27    第6楼
六,北疆猎狼
          作者: 冰冷的眼神 来源: 子陵论坛 http://bbs.ziling.com/

北方大地是一块令中国人骄傲而痛心的地方,长城以外,无论是匈奴,鲜卑,还是突厥,蒙古,都先后成为中国最强大,最棘手的敌人。在千年的争战史中,中国有胜利也有失败,胜时耀武扬威,直捣狼巢,败时国破家亡,寸土不存,丰碑与血泪几乎布满了长城每一块巨石。

自春秋以来,北方民族就展现出非同寻常的凶猛,北狄成为最难对付的一支劲敌,战斗力远远超过东夷,西戎和南蛮。《中国通史简编》上讲:“在今河北省境内,有北戎,甲氏,鲜虞,肥,鼓,无终,通称为北狄。”“狄”是中原人对北方各个民族的称谓。

春秋时期,狄,戎种族相近,地域不同,因此两者多被混称。北狄本身即源自鬼方和猃狁,乃羌戎中人。战国时期,胡人兴起,匈奴最强,北有丁零,东有东胡,他们亦被称为北狄。胡人大批策马南下,因为气味相投,风俗相通,所以秦、晋一带的赤狄,白狄多有与之混居通婚者。

因此,北狄与胡人存在着密切的血脉联系。他们和西戎一样,多为彪悍野蛮的马上民族,终日以放牧,抢劫为生。当然,华夏人也要他们付出代价,东胡中的奚人,就经常被商政府抓来,披枷带锁充当奴隶,并取名为“奚隶”。

《春秋》一书词义次出现狄的字样,就有攻掠华夏的色彩。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从公元前7世纪中叶到前6世纪末的半个世纪里,六部赤狄最为强大。此外还有鼓,肥,白狄,代狄,北戎,中山,廧咎如氏等等,这些人强悍好战, 人数不少,支系庞杂,仅散居于牺谷一带的戎人就多达100多家。但北狄和西方的高卢人一样,有强大战斗力,无良好凝聚力,一盘散沙,没有形成强大统一的国家,因此,最终被华夏一个个的击破,征服了。秦穆公大战西戎,拓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的原因,就是利用了敌人的一盘散沙。以下文章,便是北狄民族的失败日记,更是华夏诸国的胜利纪录。通过这些纪录你可以清晰的看出:狼图腾理论家们所说的“游牧民族优越论”纯粹是梦话,北狄被华夏击败并同化倒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北狄的一支叫北戎,分布在太行山两侧,长期侵扰华夏。《竹书纪年》记载:“晋人败北戎于汾隰”,描述了华夏国家与之作战的早期状况。

公元前714年,北戎入侵郑国,掳掠财产,屠杀人民。8年后又侵扰齐国,气焰十分嚣张。公元前650年,齐国,许国出兵太行进行反击。早期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的相互消耗。

霸主齐桓公即位后,北狄进攻仍很频繁。管仲进谏说:“华夏各国都是亲戚,有难应彼此援助,满足于安乐是下策,出兵救援才是上策。”公元前661年,霸主齐桓公为援助邢国和燕国,深入到燕山地区讨伐北戎,兵戈直指孤竹,令支。前660年,北狄忽然南下攻卫,转年又突然北进,大破邢国首都。齐国立刻回击,并将邢国迁都至夷仪,勉强保其存在。不久,狄人攻卫,杀卫懿公,华夏震动,宋国前来援助,救出各处百姓五千。齐公子无亏带领五百战车,三千甲士击退狄人,齐国又在楚丘盖了新城,将遭到洗劫的卫国人迁到那里,送牛羊鸡犬三百余,并助其修建宫殿。当时的人感激齐桓公,说:邢国人到了新的首都,如同回到了故土一样。卫国恢复以后,人们忘记了亡国的悲痛。华夏各国就是这样在危难中相互救应。但此役毕竟是狄人占尽上峰,侵占了邢卫旧地。齐桓公终于没有制服这些野蛮的游民。

等到公元前676年晋献公在位时,北狄方才遭到了较大的打击。

献公吞并了17个国家,征服38国,另有12次胜战,可谓一代英雄。 被灭的国家中,韩,虞,虢,霍,杨,焦,滑,魏全是姬姓,狄戎部落也被合并不少。骊戎失败后,晋献公获骊姬。为晋国埋下了可怕的祸根。据说,在出征之前,献公占卜,得到了“胜而不吉”,“戎夏交摔”的结果,此后逐步应验。在骊姬的安排下,晋献公的亲信梁五,东关五上奏说:“狄土广漠,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于是,三位公子申生,重耳,夷吾都被派往外地拓土。前661年,晋献公组建上下两军,为获得诸侯的重视,并达到“仓廪盈,四邻服”的目的,命申生攻打山东皋落氏。当时在太行山两侧,以赤狄为首组成了联盟,号令统一。地处山西省长治县的皋落氏为赤狄中最强的一部。公元前660年,晋太子申生率兵进攻,扫清了通往周室的路线。关于战争的结果,《晋语》只说“尽敌而返”。皋落失败后成批迁徙至东北,一直跑到阳县境内。

太子申生虽然有功,却逃不出骊姬的陷害。于公元前656年被迫自杀。晋国诸公子也被牵连,结果重耳奔狄,夷吾奔梁,骨肉离散。三年后,晋国大将克里猛攻采桑,战果只是“拒之而已,无速狄众”。狄人立即进行报复,双方就这样不断拉锯作战。不幸的事情出现了:公元前650年晋献公去世,晋国内乱爆发,“国先自伐,而后人伐之”,北狄立即出兵占领晋国骊戎地区,灭温邑,与周王天子隔河对峙。晋惠公时代,根本谈不上启土,反遭到了南下北狄的进攻,晋国都城也受到威胁。

前644年,霸主秦穆公以失信为借口讨伐晋国,晋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全军覆灭, 惠公被擒。西北的狄人又找到进攻的机会,攻克临汾市西南的狐厨,昆都随之陷落。这两个地方距离晋国首都仅50里之遥,晋国的危险已是迫在眉睫。

雪上加霜的是:齐国也爆发了内乱,桓公去世后,诸子反目,大打出手。自不量力的宋襄公企图趁机称霸,被渡河的楚军杀得大败,南蛮势力直逼华夏。情势继续恶化,强邦郑国不去“攘夷”,更不“尊王”,反和自己人打了起来。公元前636年,狂妄的郑文公欲攻打滑国,受到周天子的阻拦,文公大脑发热,竟然将周周襄王的使节扣押起来。天子气昏了头,大脑比文公还热,派大夫颓叔邀请赤狄讨伐郑国。大夫富辰力劝谏说:“郑在天子,兄弟也。弃亲即狄,不祥”。襄王根本听不进去。于是赤狄大喜,手捧王命打倒郑国首都百里之外,肆意掠夺财物,残害人民,周襄王也就这样成了汉奸的祖师爷之一。这个狗汉奸竟然还要封豕豺狼,和北狄和亲哩。

北狄哪里满足于现状,他们的下一步计划是挟天子以令华夏。襄王之弟王子带早就垂涎王位,他私通北狄,希望借助外人的势力夺取政权,终于里应外合闹腾了起来。周襄王大败,厚着脸皮逃奔郑国,北狄继续大肆掳掠,周室大夫原伯,富辰,毛伯等人都被活捉。这确实是华夏文明史上一个惨痛的耻辱。就在这个危急时刻,流亡公子,春秋霸主晋文公登上了历史舞台,也踏上了扫荡北狄的战车。

老混帐周襄王外窜以后,孤立无援,只好面向四处大喊“勤王”,西陲霸主秦穆公立刻率大军赶来。此时,晋文公深知“求霸莫如入王尊周”,于是振奋军威,兴兵诛杀王子带,并一鼓作气杀向北狄。在强大的进攻下,昨日还骄横无比的北狄弃甲乱窜,撒腿狂逃,野心也随之破灭。

周王感激涕零,将从北狄手中收复的南阳之地送给晋文公,太行以南全归晋国,文公的霸业建立了。从此以后的百年里,尽是晋霸北方,楚霸江南的局面。

齐桓公去世之后,尸体腐烂六,七十天无人收拾,满是蛆虫。他的那些不争气的儿子争起了王位,四大公子与齐孝公发生火拼。卫国又欲趁乱兼并邢国,总之情况一团糟。。。狄人总希望华夏越乱越好,于是公开支持四公子夺位。公元前640年,狄,齐,邢三方会盟,共同对付卫国,双方讨价还价,徘徊不前,没有达成什么结果。5年后,晋文公的大部队杀来了,一见客星,闻风丧胆,北狄马快,扭头就跑,他们在河济之间的如意算盘完全破灭,只有侥幸脱逃的一部分人还逡巡于宋,曹之间,不时抢点麦子,鸡鸭什么的。

城濮之战,楚国失利,晋国势力更盛,“作三军以御狄”。三年后,又“作五军以御狄”。当晋国国防势力增强的时候,北狄已经不能自控的滑向了衰落。此时,北狄还乱哄哄加剧了窝里斗,因此命运更加不济。正是:华夏连胜,势如破竹,北狄偃旗,一溃千里。

公元前628年,卫国趁北狄内乱挥戈而进,后者被迫求和。

转年文公去世,晋襄公率部与秦激战于崤,俘虏了随军的白狄官兵。

前616年,鲁国公孙得臣又抓获了长狄侨如。

公元前601年,白狄不堪赤狄的压迫,主动和晋国结好,这标志着以赤狄为首的北狄联盟走向瓦解。白狄也成为日后秦,晋两家拉拢的对象。

公元前598年,群狄不想再受赤狄驱使,大多数归顺晋国。

公元前569年,无终部落酋长嘉父送晋悼公虎豹之皮,用货物换土地的和平征服从此开始了。

公元前530年,晋讨伐鲜虞,打进昔阳,灭北狄“肥”。

公元前527年,荀吴帅师再次征讨鲜虞,灭北狄“鼓”。

此外,另一支赤狄潞氏成为最强大的集团。他们推举了自己的君长,号称潞子。为了和横扫狄戎的晋国交好,潞子婴儿迎娶了晋景公的姐姐。但晋国不会因一次联姻而放弃扩张的。公元前594年,潞氏的执政舒谋逆,刺伤婴儿,杀其夫人,使晋国找到了出兵的理由。不久,晋国兴兵讨伐,俘获酋长焚如,消灭了潞氏政权,晋景公将“狄臣千室”赏给了功臣荀林父。其余众将或分其土地,或掳其人口,高高兴兴的向周天子献礼去了。

晋国的勇士们乘胜追击,相继灭掉了甲氏,留吁,铎辰各部。倒霉的赤狄“廧咎如氏”先前不仅受晋国的攻击,还受其它北狄的抢掠。公子重耳流亡期间,就常与白狄国君外出打猎,交情不错。白狄攻打廧咎如,将抢来的两个女子叔隗,季隗分别送与重耳和他的重臣赵衰。到了公元前588年,晋联合卫国攻打廧咎如氏,迫使其一退再退,迁到了太行山东部。卫国收复了新筑和马陵,兴高采烈,大建城墙。

公元前507年,晋国被暂时挫败。北狄鲜虞于平中战胜晋军,大夫观虎被俘。但鲜虞考虑到自己势力不大,怕遭报复,于是沾便宜就派,策马北上数百里,在河北唐县建立了中山国,后来还站在失败的范氏,中行氏一方,参与了晋国大夫的争斗,结果被赵氏,智氏两家大夫打得鼻青脸肿。战国时期,北狄进行了最后的挣扎,曾在浍击败魏国,但连年的退缩还是让北狄或死或散,留下的便逐步被通化为华夏人。公元前414年,中山国君自称“公”,是为武公,爵位高于燕,赵国君的“侯”,引起列国强烈不满。前408年,魏国大将乐羊取道赵国,猛击中山,遭到血气方刚的中山桓公顽强抵抗,三年后,历经苦战的魏军方才攻克灵寿,中山灭亡。


此外,还有一个无终氏(又名代狄),建立了一个小小的代国。这个国家更好收拾。战国伊始,代国国君被赵襄子用美女酒宴所迷惑,死在了伏兵的乱刀之下,代国也轻易的随之灭亡了。

北狄一个个的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北方的草原荒漠却没有出现宁静的气象。新的敌人到来了:林胡,楼烦等胡人开始出没于征尘之中。于是,燕赵之地的英雄好汉成了阻挡他们的第一到屏障: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通过引进新的战术将其击退后,开始修建长城,构造牢固的防线。

赵国大将李牧勇敢出击,大破匈奴十余万骑,保持了边塞十几年的稳定,燕昭王将东胡击溃于千里之外,随之也投入到修建长城的庞大工程中。。。这些炎黄子孙开疆拓土的英雄事迹,我们将在秦汉扩张史中捎带讲述,以将抗击匈奴的事迹连为一体。

狄,戎进攻纪录如下:戎攻打曹国,郑国,齐国各一次,进攻周朝两次,北狄大伐卫国两次,伐温国一次,入侵邢国,齐国,齐国各一次,攻打周天子一次,强大的晋国也被他打了三次。

华夏诸国的进攻为:齐国三次讨伐西戎,鲁国伐一次,虢国虽小,伐戎两次。晋国攻北狄两次,卫国攻北狄一次。。。总之,华夏攻打狄,戎大战九次,狄,戎反打华夏大战十六次,双方敲锣打鼓,喊杀冲撞好不热闹。然而,华夏国家何以取得最终胜利呢?《中国通史简编》说的清楚:“因为华族知道团结,互相援救,”因此“鲁文公以后,晋国霸权巩固,戎狄国开始被消灭。”华夏人于危难之中相互帮助的精神,才使整个民族度过外侵的难关。

如今,我们中国人还能像以往那么团结吗?我不禁想问问那些埋骨北疆的华夏战士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