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意日三国同盟缔结前后日方经纬简介 八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007-04-25 10:16:44) 下一个
英法,尤其是英国的对德绥靖政策以1938年9月30日签订的慕尼黑协定为标志,到达顶点。张伯伦首相回到伦敦后发表了这是“和平保障”的讲话。英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关系,也在1938年1月16日的共同声明的基础上(英国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意大利从内战中的西班牙撤走“义勇军”)保持相对友好。但是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德国吞并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成立亲德政权,斯洛伐克(于10月7日)等地区成立自治政权,波兰和保加利亚等也趁机挑起边界纠纷,派兵进驻捷克斯洛伐克领土,捷克斯洛伐克被分解的命运已经注定。在北非,意大利和法国关系恶化,1938年意大利废除了1935年1月7日签订的法意协定。1939年2月2日在意大利外长奇阿诺对里宾特洛甫的说明中,除英法军事同盟(流言广泛)外,就列举了法国的战争倾向以及美国军备增强为理由。同英国的关系也因为西班牙内战等问题无法达成进一步共识,2月以后再度走向对立。

这种情况下,捷克斯洛伐克解体。3月14日,斯洛伐克宣布自治,15日同德国签订协议,请求德国保护,德军开始进驻。本来以慕尼黑协定为“和平保障”的英法自然大受刺激,对德关系再度紧张。为了对抗德意,两国采取了和苏联接近的政策。早在39年1月初,意大利就表示了希望于1月底签订三国军事同盟的意向,由于日本方面迟迟没有明确态度而未能签订。欧洲局势的紧张使得意大利已经无法再拖延。3月6日,奇阿诺外长的日记中就写下了日本距离遥远,神经过敏,意见多变,真的能参与欧洲政治等疑问。此后的交涉中由于日方关于参战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答复,墨索里尼甚至做出了日本的参加与其有利不如说有害的思考。德意双方历经磋商后,1939年5月7日里宾特洛甫访问意大利时双方决定强化德意轴心(已经无法等待日本),并通过电话中得到了希特勒可以公布的批准。

5月22日,德意友好同盟条约正式签署,即所谓的“钢铁同盟”。在此期间的4月份,德国承认意大利的地中海特别地位,意大利吞并了阿尔巴尼亚。德意吞并欧洲系列国家,始终担心英法尤其是英国的反应,为此在欧洲,地中海,远东分散英国的注意力一直是德国外交努力的方向。然而日本始终不肯在苏联方面松口,希望将英法排除在对抗范围之外,三国同盟始终无法实现而变成了德意轴心,也只能说是合乎情理的结局。

与此同时,德日交涉仍在继续。1939年5月初,根据里宾特洛甫的要求,日本驻德外交官员同德国外交部的条约局长高斯协商后,关于秘密了解事项(仅在苏联单独或者协同第三国攻击缔约国的情况下,承担兵力援助义务)达成了初步协议,被称为高斯方案。高斯方案一共提出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的细节已经难以查证,唯一清楚的是关于德国方面提出的发动战争的条件,陆军主张接受,海军(以及外务省)主张删除。第二个方案措辞有所缓和,仍然回避苏联不参战情况下一旦战争爆发,日本参战义务问题。但是从种种迹象看,第二个方案似乎没有给予考虑,日本内部讨论的仍然是较强硬的第一个方案。5月6日下午两点,坂垣陆相前往有田外相官邸为此商谈,中途连休息吃饭都没有一直商谈到晚上9点半,仍没有达成一致。同时坂垣又亲自拜访了海相藏相进行劝说,仍然不能说服(大家接受高斯第一方案)。5月7日的五相会议上尽管平沼首相全面支持陆军方面,陆相同外相海相的对立仍然不能消除。此后经过和陆海军统帅部交换意见后,5月15日的五相会议上总结了陆军海军方面的对立点,对于武力援助的适用范围进行了

1 仅仅针对苏联;
2 英法加入苏联方面(39年4月后,为了对抗德国独霸欧洲的企图,英法开始同苏联方面接触);
3 苏联加入英法方面;
4 仅仅是英法,

海军对此的意见一向是,1,2的情况下无法回避战争义务问题,3的情况下尽量回避,4则应该回避。然而此时,海军承认了3也无法回避战争义务问题,4则应该绝对反对。陆军原来的意见是四种情况下均无条件参加,此时改变为4的情况下承担义务,但是保留行动。日本判断,德意和英法之间爆发战争可能性已经相当大,因此具体采取何种方式参战的问题已经不容回避。陆海军的尖锐对立,就是在这个问题激化的情况下爆发。面对海军方面的质疑,陆军列举了以下原因作为积极参战的理由,

1,可以改变英美的对华援助政策。海军方面的意见,加入三国同盟后为了牵制日本,英美将强化对蒋援助,并有可能通过苏联力图拖延“支那事变”的解决;
2,可以促使中国改变抗日容共政策。海军方面的意见,判断英法苏美将强化对华援助,适得其反;
3,签订协议后,面临英美的经济压力可以从德意取得物资援助。海军判断,无法期待大规模的援助;
4,中国新政府(汪伪政府)树立后,可以从德意获得援助。海军认为,这个问题无关紧要。

显然,和陆军方面“签订协议后日本得利巨大”的看法相反,海军方面认为和付出的代价相比,得到的利益微不足道。

这里简单谈一点赵括对于陆军提出的四个问题的看法。很显然,后面两个是凑数,前面两个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核心问题。而这两个核心问题,全都是涉及到侵华战争的问题。如果把谈论的范围扩大一点,对于日本和各国而言,双方的关系是否良好,仅仅是第二位的问题,第一位的问题是关系是否重要。而恰恰在这个第一位的问题上,公平地讲,日本同德意远隔万里,互不接壤,既没有因为侵华战争引起的巨额财政负担问题(1939年日本财政收入1/4被用为为军费支出,12月31 德国驻日本大使给柏林的报告中声称由于侵华战争,日本已经出现粮食和其他物资供应困难,物价飞涨,预计阿倍内阁将在1月中旬前倒台等等),贸易额也无法同英美相比,也没有战略物资的输入问题(几乎全部由英美及其势力范围输入)。日本同德意之间外交关系的重要性和中英美苏相比,毫无疑问无法同日而语。反过来,德意的根本利益在欧洲,也不可能因为一个万里之外的,对于欧洲局势影响不大的“盟国”就忽视英法苏联等欧洲大国的存在。因此在日本同德意交涉途中,双方都受到种种牵制,同床异梦甚至各自拆台,毫不奇怪。日本和德国是以防共协定开始的外交合作,到目前为止这个合作在日本方面基本上还是“实心”的,在德(意)方面早就成了挂羊头卖狗肉,对抗目标指向了英法。不久后的8月23日,在诺门坎战役期间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两年后的41年,当德国真的把矛头对准苏联的时候,日本却又对准了英美。其间曲折仍然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说到底不过是双方利益不同,表面上的同床拧不过实际上的异梦而已。

言归正传,日本方面陆海军几番争辩后,终于在5月19日一致同意“德意同英法等苏联以外的国家爆发战争的情况下,当然要站在德意一边,但是不能无条件地负担武力援助的义务。因此对英法战争的情况下具体采取什么措施要看情况而定”。然而具体措施,仍然没有定论。

5月20日五相会议上,关于德意和英法之间可能爆发的战争问题,外相有田,陆相坂垣,海相米内再起纷争。有田表示应当取消大岛浩对里宾特洛甫做出的无条件参战表态,坂垣认为这将显得日本没有诚意表示反对,米内则认为正面取消有困难,不妨采取策略从侧面取消。面对三方的各执己见,平沼首相也无法决断,仅仅决定在不包括苏联的欧洲战争中不应该无条件负担武力义务,对外的训令则委托给首相/外相起草。这个训令含糊地表示“不包括苏联的情况下日本是否参战将视情况而定”,不但引起军方(陆海军)不满,也遭到大岛浩本人的反对。5月22日大岛浩电报东京,表明自己的看法,认为这将徒然导致德国对日本的不满。同时5月 20日,日本驻意大利大使白鸟敏夫也电告东京,表示对政府不满,认为这种方案在德意方面失去意义,难以被对方接受。同时白鸟敏夫表示日本的拖延将导致德意外交政策的转变,可能促使德意达成和英法甚至(卑职屡次提及过的)苏联方面的妥协,无论哪种情况都对日本不利。

这里顺便评论一下白鸟敏夫其人。此人作为日本少壮派外交官的代表,确实有一定的真才实学。33年当时他在外务省任职,已经小有名气,被少壮派推举希望能够被任命为外务次官。但是因为观点“另类”,被外放瑞典担任公使。为此当时担任外务次官的有田八郎辞职表示抗议,也跑到荷兰担任公使,不惜自降身份,二人那时堪称莫逆之交。此后白鸟敏夫历任欧洲外交官,对欧洲局势尤其是苏德之间的关系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例如此后的7月间曾电告东京“已经有把握确定德国将同苏联结盟”,堪称老谋深算。然而东京外陆海三方面争论不休,他的准确判断也终无用武之地。

尽管收到了白鸟大岛大使的反对意见,东京仍在为措辞问题争论不休。比如陆海军有关部门于5月27,28日举行会议,一共探讨了14个小时,仍然无法达成一致。28日,只能首先就达成一致的部分提出了备忘录。在此基础上,6月3日的五相会议加入了首相外相的修正意见后5日被正式决定,向白鸟大岛两大使发出训令电报,内容冗长。然而在没有苏联参加,欧洲爆发战争情况下日本是否参战的核心问题上,却没有明确意见。实际上这个训令不过是国内各方意见的妥协,缺乏明确意见,外交上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尽管日本内部对此屡次争辩煞费苦心,当然被德意方面拒绝。6月16日里宾特洛甫在和大岛浩的会谈中表示如果接受日本的种种“保留”,德国也不得不做出自己的保留,那么德日交涉完全失去意义,成为肥皂剧,以及其他不满。大岛在这个会谈后认为要么日本放弃种种“保留”,要么中断对德交涉,提出其他方案已经没有意义。在此期间,5月12日同苏联爆发诺门坎之战,6月14日同英国爆发天津租界危机(8月21日,交涉决裂),7月 26日美国突然宣布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白鸟敏夫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天津租界危机必将导致英方报复,类似事件将频发,“应该明白对英国改善关系基本上无望”,同时如果欧洲局势照此发展“已经有把握确定苏德将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希望东京迅速决断。坂垣也提出为了迅速解决诺门坎之战,希望立刻同德国签订协议。8月8日,五相会议再度召开时坂垣强硬主张迅速同德意签订协议,然而鉴于同英美关系迅速恶化,一旦同英法苏美开展80%的任务将由海军承担,“没有胜算”的回答下自然无法决断。

在这种情况下,8月21日德国突然通告日本,苏德将在8月23日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虽然是对日本的强烈刺激,对于这种喋喋不休又没有尽头的争论,何尝又不是一种解脱。8月28日,平沼内阁总辞职。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为标志,德日之间的所谓同盟已经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