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意日三国同盟缔结前后日方经纬简介 二 防共协定的扩大问题

(2007-04-18 23:22:09) 下一个
日本政府签订日德防共协定的过程就表明,一方面日本希望能够打破自九一八以来的外交孤立局面,一方面又在极力避免激化尤其是和苏英的矛盾。协定签订前后,日本同时在对最为重视的日英关系进行调整。早在7月24日内部会议上,日本就做出了尽量劝说英国共同签订防共协定的决定。当时外务省对于劝说德国以外的欧洲各国加入防共协定,抱有一定的乐观。这个乐观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36年7月的共产国际大会上通过的声明,对英美也多有批判,英美对此当然有反应。尤其是美国,以共产国际声明是对其内政的干涉,正式提出抗议。但是这种一厢情愿的乐观态度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日本驻英国大使吉田茂就认为日英之间达成协议绝非轻而易举的事情。

总而言之,日英之间关于这件事上的交涉毫无进展。九一八以来英日在对华问题上各方面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大,纺织品市场上成为最大竞争对手,各方面积怨已深,达成协议自然困难重重。在日本能够采取切实步骤缓和对英关系前,日英之间没有进一步发展关系的余地。同时,英国虽然整体上政治态度反共,苏联作为欧洲大国的地位是无法忽视的。这方面同样一直反共的法国,也在35年和苏联签订了合作协议(多半是为了对付意大利)。因此日本虽然规定了在签订防共协定的同时,致力于改善英日关系的外交方针,外务省的欧亚局昭和十一年(1936)年度报告中表示了悲观的预测,以下为报告大意:

我们虽然认可政府当局对于改善对英关系的必要性,36年6月吉田大使赴任后也进行了一系列努力,日英关系有好转迹象。但是同年10月发生了基隆事件,11 月日德签订反共协定,对于英国方面对日气氛造成恶劣影响。迅速圆满的解决基隆事件,以及解除英方对于日德协定的误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中国问题,通商问题等日英之间的相关问题,采取积极对英关系改善的方针。

和日本的期待相反,日德签订防共协议反而引起了英国对两国的警戒心,毫无“亲善”的气氛。通过防共协定改善日本被孤立的国际地位,至少在英国方面,碰了个钉子。

英国以外,日本试图拉入防共协定的国家,多少有点意外的是荷兰。1936年10月根据日本驻荷兰公使山口严的请求,外务省发出了要山口去同荷兰进行防共协定交涉的训令。10月12日山口拜访了荷兰外长,提出荷兰在亚洲拥有广大殖民地,其属地中有大量中国人居住,荷兰对于中国的报道,尤其是日本对中国的敏感态度等等,这个敏感时期希望荷兰能够特别注意到对中国的报道口径。同时,提出了签订防共协定的要求。

山口特别强调,现在东亚的赤化运动已经不是从前可以比拟的,对此威胁有切肤之痛的日本提出签订防共协定的要求,理所当然。荷兰外长并没有答应日本的要求,仅仅表示可以对此进行情报交换。24日,山口再度拜访荷兰外长,旧事重提。荷兰外长对此的态度,防共应该尽量限制在荷属领地,山口则坚持要包括荷兰本国。 25日,返回荷兰的荷兰兰印政厅东亚局长拜访了山口,双方商谈的结果,关于镇压“赤化”的意见及情报达成了一致。到此为止,日本对荷兰交涉基本上顺利,很大的原因在于荷兰也需要利用日本进行镇压民族独立的运动。印尼共产党于1902年建立,印尼国民党于1927年建立,以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为基础的各种政治团体也在活动,并与1939年结成了大印尼党。荷兰所谓的加入防共协定,不过是利用这个名义镇压当时的民族独立运动。当然,日本之所以选择了荷兰作为“防共”的伙伴,真实意图也不过是看中了荷属殖民地的丰富资源。

尽管如此,荷兰对于正式签订防共协定表现相当犹豫,最终表示防共协定的政治色彩过于浓厚,没有签订的意向。同时,荷兰表示不可能采取和德国一致的外交策略。到此为止,日本对荷兰的签订协议的工作也宣告失败。荷兰所提出的所谓情报交换等,对日本失去意义,日方也没有答应。同时日本对比利时也进行了签订协议的劝告工作,但是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在欧洲,铁杆反共的国家倒是有一个,就是墨索里尼为首脑的意大利。滑稽的是,尽管日本意大利之间关系良好,日本最初预计意大利和法国,苏联等均为死敌,他的加入会导致日本外交上更加困难,并没有接触的意愿。而意大利之所以和主动找到德日协商,也不是因为反共,而是因为埃塞俄比亚。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导致国联制裁,同时和地中海各国尤其是英国关系恶化,为了强化自己的地位,采取了和德日接近的政策。日德签订协议前的11月18日,意大利外长奇阿诺就对日本驻意大利大使杉村阳太郎表示,自从他担任外长以来意大利对苏联一直采取强硬外交路线,这一点希特勒也有所了解。听说德日之间正为反苏进行协调即将签订协议,意大利和日本之间签订同样协议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杉村大使表示日本愿意和任何国家进行防共的合作,但是日德两国之间即使能够达成协议,也没有军事意义,这点和意大利不同(西班牙内战,一开始左右双方就得到了共产国际和意大利的支持,其他国家至少在初期表示了中立)。双方达成一直,现阶段的话题限定于日本在埃塞俄比亚,意大利在满洲国设立领事馆,事实上承认各自对中国东北和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此后杉村大使报告东京,请求探讨和意大利签订防共协定的可能性,以及签订什么样的防共协定。

到此为止,大致可以看出在日方看来,这个防共协定的本质是什么了。说到底,和防共本身并没有100%的联系,而是日本打破外交孤立,保证物资输入的一个手段。这个协定在日方看来,并非一个道义上,或者意识形态上的对抗,仍然是利益上的合纵连横。36年11月25日日德正式签订防共协议后,得到了墨索里尼和意大利外长奇阿诺的热烈祝贺,同时又表示希望能够和德日签订类似协议。12月2日,日本和意大利首先表示,日本撤销在埃塞俄比亚的公使馆,设立领事馆,意大利在满洲国设立领事馆,表示了事实上互相承认侵吞他国领土。但是当意大利以日德防共协定的第二条,“缔约国对由于共产国际的破坏工作而造成国内安宁的第三国,采取防卫措施,并共同劝说加入本协定;”为由询问日本的态度时,杉村大使以尚无迫切需要,有需要时另行探讨,首先签订文化经济方面协定,然后再商谈政治协定回答。实际上,这并非杉村本人的意见,而是日本有田外相“避免话题过于深入”的指示。

37年初,日本历经政府更迭,6月4日第一次近卫内阁成立,广田弘毅再度出任外相。4月,杉村被选任命为驻法大使,5月13日在他的欢送会上意大利外长奇阿诺再度作了意日两国文化经济关系顺利发展,应该进一步发展政治关系的发言,杉村同样进行了回避。第一次近卫内阁成立后外交上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对英关系,日本自然不愿意这个时候和意大利签订可能招致节外生枝的协定。

日本新任驻意大利大使预计在7月底到达罗马赴任,在此之前爆发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扩大。7月22日,英国外相伊登在下院就表示这个时候不适合进行英日交涉。7月28日,发生英国驻华大使车辆遭到日本飞机射击事件。中国也以日本违反种种国际协议向国联提出申诉,这种情况下“日英关系的调整近乎绝望”。 7月底日本驻意大利新任大使崛田带来了广田的新建议。同时,崛田本人认为,意大利与苏联并不接壤,距离遥远,签订反共协定意义有限,不如以牵制英国为前提考虑签订性质不同的协议。这个协议,当缔约国之一和其他国家发生战争时,另一方保持中立,或者共同协商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显然,这种协议本身已经超出了反共的范畴。

日本陆军对此非常热心,认为应当尽快促成日本意大利签订协定。同时意大利和英国也有矛盾,类似的协定应该不难达成。外务省考虑了对英关系后,认为可以和意大利签订同德国签订的类似协议,但是不包括秘密附属协定。与此同时,担任德国驻英大使的里宾特洛甫也认为德意日有共同签订协议的必要,亲自奔赴罗马劝说墨索里尼,奇阿诺外长和崛内大使,37年11月6日就意大利加入日德防共协定达成了协议。出于对英国关系的考虑,日本对于意大利的加入多少有点反对,但是根据日德协议无法拒绝,同时意大利的反苏反英立场也符合日本的利益。为了表示对意大利的尊重,意大利以发起国的地位加入了日德防共协议。

关于将日德防共协定扩大到第三国的努力,英荷上失败后,以卢沟桥事变为契机在意大利方面得以实现。新签订的三国协议,在措词上比原协议更加强烈。37年 11月,德国已经在公然扩军备战,挑战凡尔赛体制;意大利侵吞了埃塞俄比亚,日本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到卢沟桥事变,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回顾这个协定的签订历程,已经可以看出,所谓的防共协定不过是口实。三国这个时候签订协议,毫无疑问是对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体制的公然挑战。同时,这个协定的本质仍然是利益,这给后来三国之间的合作已经投下了阴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