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宋徽宗pk崇祯

(2007-07-07 15:36:36) 下一个
宋徽宗可怜不幸做君王   在位期间,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发给道士俸禄。在位期间,爆发方腊、宋江等领导的民变。宣和二年(1120年),遣使与金朝订立盟约,夹攻辽国。宣和七年,金军南下攻宋。他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与钦宗一同被金兵俘掳。后被押往北边囚禁,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在位二十六年。其治国无能,但艺术才能颇高。书法称「瘦金体」,传世画作有《芙蓉锦鸡》、《池塘晚秋》等,并能诗词。宋徽宗是个出色的画家,书法家,书画收藏鉴赏家等等,这是没有争议的。


但是,北宋的灭亡和明朝灭亡类似,皇帝自然责任最大,都亡国了,这样的皇帝还能叫圣明么?


非常有趣的是,宋徽宗和崇祯都指责他的臣子误国,他们说的有道理么?

我认为,非常有道理。

关于崇祯,见我的“我为崇祯辩护”


关于宋徽宗,情况类似,宋朝有些臣子贪心不足,在和金联合灭辽后,又屡次违反和金的条约。但是,儒教史官很少提宋朝的背信弃义,很少提其中宋朝臣子在其中的作用,或者大骂皇帝昏庸,或者捏造几个奸臣,或者指责金朝野蛮,非常的无耻。

在金并打来时,皇帝本可以南迁的,但是,这些儒教弟子要讲“骨气”, 当时,有个叫李纲(?)的吧?这些有骨气的大臣是祸首,但是,却被儒教史官捧为忠臣。就如林则徐是挑起鸦片战争的祸首,后来被捧为民族英雄类似。非常荒唐。 



------------
辽金两朝都曾哀求过宋朝,宋朝真的很强么?
摘要:本文是关于岳飞和秦桧的争论,帖子比较长,主要内容有宋金农民起义的性质,金太祖也是个国际和平主义者,宋金冲突的几个史料,北宋亡于“战”而非“和”,南宋也是亡于“战”而非“和”,关于岳飞北伐的神话。

一。金太祖也是个国际和平主义者
金太祖(1068年—1123年)名阿骨打。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金的建立者,善射骑,力大过人。辽天庆四年,率2500人起兵叛辽,破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南)。萧嗣先率7000精兵集结于出河店,阿骨打率兵3700乘夜奔袭,渡混同江(今松花江),大败辽军。天庆五年(1115年)正月,阿骨打在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称帝,建立大金,年号收国,改名完颜旻。是年九月攻占黄龙府城(今吉林农安)。天辅四年(1120年),与宋朝订攻辽计划,攻陷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天辅六年(1122年),取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是年年底,攻陷燕京(今北京)。天辅七年(1123年)八月返金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附近)途中病逝。 2003年9月5日,北京市文物局发表:1980年代在北京市西南郊外的九龙山的金朝陵墓,证实是完颜阿骨打的石棺、遗骨及装饰物。

阿骨打对宋相当和善。《靖康稗史笺证》中记录其二子完颜宗望曾说过:“太祖止我伐宋,言犹在耳”。《靖康稗史笺证》之四:‘皇子谓:“太祖止我伐宋,言犹在耳,皇帝仰体此意,故令我懑自便。”’ 当宋以“海上之盟”求燕京(今北京西南)及西京(今山西大同)地,金国大臣左企弓(张觉叛金时被杀)曾劝阿骨打不要归还“燕云十六州”,但阿骨打还是如约归还了“燕云十六州”中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其中景州虽在长城之内,但并不属于石敬瑭割给辽的燕云十六州之一。易州是辽统和七年(989年)夺自宋,也不算作十六州之一。莫、瀛两州早已收复,为北宋河间府所治。《金史·左企弓传》:‘太祖既定燕,从初约,以与宋人。企弓献诗,略曰:“君王莫听捐燕议,一寸山河一寸金。”太祖不听。’ 今河北遵化,此为金之景州,并非宋之同名景州,宋之景州在今衡水市景县,今河北保定市易县. 《辽史·地理志四》:‘统和七年攻克之,升高阳军。’  这样一来,山西、河北太行山(后明在此建内长城)以内的燕、涿、檀、顺、蓟、莫、瀛七州都已经归还宋,而太行山以外的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云九州当时辽金尚在争夺,金太祖也无法归还。

和阿骨打生前相处时间较长的几个年长儿子,如长子完颜宗干、二子完颜宗望、四子完颜宗弼都积极推行儒家文化,这对以后金国的影响很大,金出了大量的诗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阿骨打的喜好。阿骨打也满有趣的,又是一个国际和平主义者。实际上,亚洲都是儒家文化圈。金的文明水平不比宋差的,只是人们总是吹捧宋朝,金似乎不属于中国的朝代一样。金宋两朝对比,非常有意思,都不完美。金对外强横,内部却争夺皇位而乱;宋对外软弱,内部却超级稳定。南宋错就错在后来不应该联合蒙古攻击金,毕竟,金的文化和宋更加类似,两者更加和谐。


二。宋金冲突的几个史料
《金史·列传第八》 挞懒、宗隽唱议以齐地与宋,完颜宗宪(1108年—大定六年1166年), 廷争折之,当时不用其言,其后宗弼复取河南、陕西地,如宗宪策。熙宗从容谓之曰:“响以河南、陕西地与宋人,卿以为不当与,今复取之,是犹用卿言也。卿识虑深远,自今以往,其尽言无隐。”宗宪拜谢,遂摄门下侍郎。

《金史·列传第十五》 天眷元年,挞懒、宗磐执议以河南之地割赐宋,诏遣张通古等奉使江南。明年,宋主遣端明殿学士韩肖胄奉表谢,遣王伦等乞归父丧及母韦氏兄弟。 宗弼兼总其事,遂议南伐。太师宗干以下皆曰:“构蒙再造之恩,不思报德,妄自鸱张,祈求无厌,今若不取,后恐难图。”上曰:“彼将谓我不能奄有河南之地。且都元帅久在方面,深究利害,宜即举兵讨之。”遂命元帅府复河南疆土,诏中外。 宗弼由黎阳趋汴,右监军撒离喝出河中趋陕西。宋岳飞、韩世忠分据河南州郡要害,复出兵涉河东,驻岚、石、保德之境,以相牵制。宗弼遣孔彦舟下汴、郑两州,王伯龙取陈州,李成取洛阳,自率众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宗弼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河南平,时天眷三年也。上使使劳问宗弼以下将士,凡有功军士三千,并加忠勇校尉。攻岚、石、保德皆克之。


《金史·列传第十五》(完颜)昌,本名挞懒,穆宗子。天会四年八月,复伐宋。闰月,宗翰、宗望军皆至汴州。挞懒、阿里刮破宋兵二万于杞,覆其三营,获京东路都总管胡直孺及其二子与南路都统制隋师元及其三将,遂克拱州,降宁陵,破睢阳,下亳州。 宋二帝已降,大军北还,挞懒为元帅左监军,徇地山东,取密州。 初,宋人既诛张邦昌,太宗诏诸将复求如邦昌者立之,或举折可求,挞懒力举刘豫。豫立为帝,号大齐。豫为帝数年,无尺寸功,遂废豫为蜀王。挞懒与右副元帅宗弼俱在河南,宋使王伦求河南、陕西地于挞懒。明年,挞懒朝京师,倡议以废齐旧地与宋,熙宗命群臣议,会东京留守宗隽来朝,与挞懒合力,宗干等争之不能得。宗隽曰:“我以地与宋,宋必德我。”宗宪折之日:“我俘宋人父兄,怨非一日。若复资以土地,是助仇也,何德之有。勿与便。”挞懒弟勖亦以为不可。既退,挞懒责勖曰:“他人尚有从我者,汝乃异议乎。”勖曰:“苟利国家,岂敢私邪。”是时,太宗长子宗磐为宰相,位在宗干上,挞懒、宗隽附之,竟执议以河南、陕西地与宋。张通古为诏谕江南使。 宗弼为都元帅,再定河南、陕西。伐宋渡淮,宋康王乞和,遂称臣,画淮为界,乃罢兵。

这些史料提供了北宋灭亡的线索,此外,也谈到了岳飞的北伐,岳飞说自己北伐有多少多少战果,而金国也声称自己胜利,还大大的赏赐了参战的将士,非常有趣。但是,却有两个疑团,为什么金还给了宋土地,后来又收回,甚至把北宋消灭?为什么完颜昌(挞懒)参加了讨伐北宋的战争?背后的故事是这样的。



三。北宋亡于“战”而非“和”

宋金对辽国夹攻密约,金国攻陷辽国的中京(内蒙古宁城),童贯急统军北上,分两路进攻。宋军突然采取军事行动,对燕京是一个晴天霹雳,他们再没有想到一向卑躬屈膝的宋国,会在朋友背上插上刀子。耶律淳陷于腹背受敌的危境,他派人晋见童贯说:“女真叛变作乱,贵国也应对它厌恶。如果贪图眼前小利,捐弃百年友谊,去交结豺狼,只会种下将来无穷祸根,尚请贵国考虑。” 童贯不听辽的劝告,继续督军前进。辽军只好迎战,宋兵团两路大军,同时溃败。 辽国“怨军”司令官郭药师,向宋国投降,献上两州土地。这对宋是一个鼓励,宋徽宗(1082年10月─1135年)赵佶命童贯作第二次北伐。萧皇后(辽穆宗皇后)派遣使节韩昉晋见童贯,奉上降表,请求念及119年敦睦的邦交,不再进攻,辽国愿降为臣属,永为屏藩。童贯一口拒绝,把韩昉叱出帐外,韩昉在庭院中哀号说:“辽宋两国,和好百年。盟约誓书,字字俱在。你能欺国,不能欺天。”痛哭而去。童贯在叱走韩昉后,即对燕京奇袭,在辽军迎战下几乎全军覆没,被辽军追击到芦沟桥, 宋军将近二十万人,被敌人的铁骑冲刺,死伤殆尽,死体盈路。辽军作歌传唱。讥刺宋国的无心与无能。以如此使人失笑的兵力,竟敢毁盟挑战,再一次说明世界上确实有不自量力这回事。

金国接到宋军溃败的消息,也大吃一惊,他们固然知道宋军衰弱,但不知道衰弱到这种地步,皇帝完颜阿骨打既知宋军不能在古北口(北京密云东北)会师,放弃古北口,径从居庸关(北京昌平)南下,进攻燕京。那些把宋军打得落花流水的契丹兵团,跟金军一经接战, 即被击溃,燕京陷落。 这种尴尬的情况下,宋依然派遣使者向金索取燕云十六州, 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不顾众大臣的反对,还给五州给宋朝。两国遂于1123年签订友好和约。 无论如何,宋总算站在胜利的一边, 收复了丧失188年之久的领土。赵佶成为宋的救星,童贯被封为王爵, 全国狂欢庆祝。

但是,宋朝贪心不足,1123年,南京(即平州,河北卢龙)留守长官张觉举州向宋帝国归降。马植再度提出警告说:“盟约刚刚签定,不准招降纳叛,绝不可以不遵守。”赵佶立即把马植贬官五级。 金国一举手之间,就把南京夺回,张觉逃入宋帝国,请求庇护。在金帝国严厉压力下,赵佶虎头蛇尾,只好杀掉张觉,把人头送还。而金军不久就在张觉档案中,搜查出赵佶的诏书。恰好金军向宋军华北军区司令官(河北燕山府路兼河东路宣抚使)潭稹,按和约索取二十万石军粮。谭稹拒绝 说:“马植算什么东西,他承诺的,怎么能算数。”这样,宋朝两次违背宋金和约,先是宋朝收留反叛的将领张觉,现在又有谭稹违背和约。,金对宋的战争开始,原来得到的土地丢了。

赵佶不甘心,企图耍阴谋诡计引起金国的覆亡。第一、赵桓写了一封密函给金国大将耶律余,耶律余原是辽国大将,被耶律延禧所逼,于1121年降金,请耶律余发动兵变。第二、赵桓再写一封密函给远在西方天涯的辽帝耶律大石,对过去叛盟的事表示歉意,要求恢复百年来的传统友谊,对金帝国夹击。最精彩的是,赵桓竟把如此重要,能引起千万人死亡的秘密文件,交给金帝国派到开封催缴欠款的使节萧仲恭,用重贿请他转交给耶律余。在意料中的, 萧仲恭回国后立刻就把密函呈出。而派往西方辽国的使节也在边界被金国的巡逻队捉住。金国震怒,对宋开战,北宋灭亡。本来,宋金联合灭辽,之后,金给了宋部分国土,结局很完美。但是,宋的皇帝和爱国贼们自不量力,收留辽的残余将领,又联合辽打金,北宋灭亡在爱国贼手里。宋对辽和金数次背信,而现在儒教信徒却嘲笑人家是蛮夷,野蛮,儒教信徒只会通过这种手法来掩饰自己的罪恶。



四 。农民起义
金有农民起义,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就一定心向南宋,就如同南宋的众多起义并非一定是农民要反宋投金一样。古代是家天下,宋朝是赵家的,金是完颜家的,并没有明确的国或者民族观念。国家和民族都是近代从西方哪里学来的玩意。宋朝士大夫和地主阶层的贪婪,宋朝的主要收入都跑到这些人手里了,而百姓却苦不堪言。加上严重的土地兼并,宋朝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最多的一个。两宋期间有记载的农民起义,从宋太祖乾德三年(963年)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到宋朝末年(1275年)最后一次农民起义,宋朝前后300余年中经历了433次农民起义,其中230次发生在北宋,203次发生在南宋,平均一年就有1.4次。农民起义“一年多似一年,一伙强似一伙。”著名的起义有:993年,王小波、李顺在四川青城起义,提出“均贫富”口号;第二年,占领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控制四川部分地区,坚持斗争到995年春,最后失败。 李顺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12月 青城 。1119年,宋江在北方领导人民起义,起义军在河北、山东、河南一带沉重打击了北宋军队,由于北宋统治阶级残酷镇压,1121年夏,起义军失败。 1120年,方腊在浙江睦州起义。起义连破浙江、安徽、江西一带六州五十二县,杀死贪官污吏。后由于粮食和武器缺乏,退到睦州青溪县的岩洞,最后失败。 以上是北宋的,再看南宋 。 钟相、杨肷1130年2月在湖南洞庭湖一带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建立“大楚”政权,1135年6月杨肷被俘,惨遭杀害,起义失败,岳飞的主要战绩就是通过镇压农民起义获得的。


五 。岳飞北伐的神话
整个事件是这样的,金国无意灭南宋,更不希望和南宋战争,于是在南宋和金国之间扶持了刘豫的伪齐政权,作为缓冲。后来,金国对刘豫不满,伪齐消失。 伪齐政权的版图怎么办呢?金国有个国际和平主义者顽颜昌,主张把伪齐政权的版图送给南宋,以促进和维持国际和平友好,顽颜昌真的这样做了,于是,金宋缔结友好条约,河南等地划归了南宋。顽颜昌的行为在过去和现在都是出格的,在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罕见的。金国当然有反对这种“金”奸卖国行为,此人就是金兀术,他杀了顽颜昌这个“金”奸,向宋朝开战,要把送出的土地夺回来。宋金之战开始。 古代,北方军队野战强于南方,南方最好的办法是守城,据城而战。宋高宗当然不希望把吃进去的便宜肥肉吐出去,宋高宗的战略就是防守战,无疑,高宗是正确的。但是,岳飞向来我行我素,先是不听命令援助友军,之后,不顾高宗命令要孤军北伐,结果失败。 南宋把河南等地又还给了金国。也就是说,整个战争是国际和平主义者顽颜昌惹起来的,战争的结局南宋并没有吃亏,把便宜土地还给了金国,如此而已。但是,儒教学者们却歪曲历史,把岳飞无限夸大神话,把高宗说成个卖国贼似的,儒教学者们也鲜有人赞美一下国际和平主义者顽颜昌。

(一)。朱仙镇大捷
朱仙镇大捷,大破金兀术,差点就攻陷开封汴梁;经邓广铭考证,根本不存在。在岳飞一生的战绩中,有无朱仙镇一役是多少年来史学界所困扰的一个问题,邓广铭先生在《岳飞传》(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中对此作了详尽考证,他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王自中所撰《郢州忠烈行祠记》,对岳飞的事功备极推崇,其所叙岳飞的战绩就没有朱仙镇一役”,然而岳珂编写的《鄂王行实编年》却在岳飞的奏提战报所述诸战役之外,添出朱仙镇的这次大捷的故事,这是岳珂为了提高他的先祖的威望而虚构出来的,因此,邓广铭在写《岳飞传》时就没有采用这条材料。什么500破10万,什么12道金牌(实际只有两道),都是编造的。

朱仙镇大捷是假的,岳飞北伐的最大战斗就剩下郾城大捷和颍昌大捷,但这里面也有水分,可以证明的战绩:岳飞军杀金军只有500人,而金兵总人数在10万到20万之间,岳飞军自己损失多少却没有提,扣除岳飞军队占领各个空城的兵力,岳飞实际北伐的军力只有几万人,而且,岳飞的粮草被金军截断,又没有友军支援,只是岳飞在后撤的时候,友军刘琦救了岳飞一命。


(二)。岳飞不救淮西  
王次翁的《叙纪》中说: 绍兴辛酉,虏人有饮马大江之谋。大将张俊、韩世忠欲先事深入,惟岳飞驻兵淮西不肯动。 以亲札趣其行者凡十有七,飞偃蹇如故。最后又降亲札曰:“社稷存亡,在卿此举。”飞奉诏移军 三十里而止。上始有诛飞意。



(三)。郾城大捷
郾城之战发生在七月八日。《鄂国金佗稡编》卷16岳飞捷奏:   
  
  今月初八日,探得有番贼酋首四太子、龙虎、盖天大王、韩将军亲领马军一万五千余骑,例各鲜明衣甲,取径路,离郾城县北二十余里。寻遣发背嵬、游奕马军,自申时后,与贼战斗。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贼手拽厮劈。鏖战数十合,杀死贼兵满野,不计其数。至天色昏黑,方始贼兵退,那夺到马二百余匹,委获大捷。   
  
  疑点:此战没有例入中兴著名战役中。岳飞没提自己的伤亡数字,杀金兵无数却只得到马二百余匹。也就是说,岳飞军最多也是小胜。


(四)。颍昌大捷
岳飞报王贵颍昌捷奏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河南、北诸路招讨使臣岳飞状奏: 今月十五日,据本司中军统制、提举一行事务王贵申:“依准指挥,统率诸军人马,於颍昌府屯驻。今月十四日辰时以来,有番贼四太子、镇国大王、并昭武大将军韩常及番贼万户四人,亲领番兵马军三万余骑,直抵穎昌府西门外摆列。 贵遂令踏白军统制董先、选锋军副统制胡清守城。贵亲统中军、游奕军人马,并机宜岳云将带到背嵬军出城迎战。自辰时至午时,血战数十合,当阵杀死万户一人,千户五人。贼兵横尸满野,约五百余人,重伤番贼不知数目。其夺到战马、金、鼓、旗、枪、器甲等不计其数,见行根刷,续具数目供申次。委是大获胜捷。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联系到颍昌的后路(临颍)被断,史称“后断不得合”,和郑州的联系也被切断(长葛),王贵已经被金军从岳飞集团中分割出来了。在郾城的一面岳飞慌不迭地叫淮宁的张宪赶回来打通和王贵的联系(十三日杨再兴也想打通和颍昌的联系,不幸阵亡),一面急递顺昌的刘锜请求支援。 这几天岳飞的日子绝对不好过,绝对不是大家吹嘘的从胜利走向胜利。颍昌之战,王贵杀敌五百,自己伤亡多少,没有任何战报说明,应当是有刻意隐瞒之嫌。从“人成血人、马成血马”看,王贵所部伤亡也应该不会小了。 王贵的胜利,就是金军暂时撤兵了, 金军本来就没有攻城的打算,只是列阵城外,这就叫击退敌军,当然,也可以说是胜利了。尤其是张宪把临颖收复了,给王贵军留下了撤退的通道。可是,张宪再也不敢离开临颖了,一旦临颖,被金军占领,王贵军怕撤都撤不回来了。
  
  岳飞在郾城的兵力本不弱于宗弼,可是他已经飞章向刘奇告急了,这又如何解释呢?这充分说明了一点,就是岳飞对金军的部署并不清楚,也不知道宗弼有多少兵力. 相反,宗弼对敌我形势了如指掌,他很清楚岳飞的主力在颍昌,突袭郾城不克后,他在临颍驻扎,割断了郾城与颍昌之间的联系,这样就把张宪主力从颍昌调出来了,然后他歼灭杨再兴的小部队后,再乘虚奔袭颍昌,妙招!张宪已从颖昌南下赶到临颖,如果宗弼再去攻打郾城的岳飞,这不明摆着要腹背受敌吗?宗弼没那么弱智,他选择了抄张宪的老巢颖昌,这才是避实击虚的妙招啊!
    郾城和颖昌两番大战,张宪的主力都没赶上,光在路上瞎跑,这就是宗弼的用兵之妙. 就这样,王贵-颍昌,张宪-临颖,岳飞-郾城,三兄弟丫成前后一百里的一条线上了。 这样好,保证了大家能够撤退。 可韩昌还蹲在长葛,郑州的刘政已经是回不来了,给金军活活地捉住了,他的部队哪去了?不是全歼了,就是逃散了。反正岳家军史书上是不能留污点的。
    张宪离开淮宁,淮宁的部队少了,淮宁的长官,防守也不要了,吓得抹腿跑了回来,岳飞肚子都气破了。 岳飞的日子不好过。 岳飞之所以要杀王贵,是王贵有畏敌之罪,同时,岳飞一肚子火。 更有趣的是,岳飞说十四日颍昌打胜了,可《金史》说十四日宗弼也向金庭报捷。


(五)。岳飞无力再战,险遭覆灭
 《宋史》卷高宗本纪中有如下记载:(岳飞)“奉诏班师,遂自郾城还,军皆溃,金人追之不及。颖昌、蔡、郑诸州皆复为金有。”
  
  《宋史》卷四七三《秦桧传》:「时张俊克毫州,王胜克海州,岳飞克郾城,几获兀术,(王俊)战胜于长安,韩世忠胜于咖口镇,诸将所向皆奏捷,而桧力主班师。 九月,诏飞还行在,存中还镇江,光世还池州,琦还太平。飞军闻诏,旗靡辙乱,飞口×不能合,于是淮宁、蔡、郑复为金人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七,亦载:「(壬戊)是日,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自郾城班师。飞既得京西诸郡,会诏书不许深入,其下请还,飞亦以为不可留。然 恐金人邀其后,乃宣言进兵深入,逮敌已远,始传令回军。军士应时皆南乡,旃靡辙乱,飞望之,口怯不能合,良久,曰:『岂非天乎!』金人闻飞弃颖昌去,遣骑 追之。时飞之将梁兴渡河,趋绛州,统制官赵秉渊知淮宁府,飞还至蔡州,命统制官李山、史贵以兵援之,遂遣诸将还武昌。飞以亲兵二千,自顺昌渡惟,赴行在。 于是颖昌、淮宁、蔡、郑诸州皆复为金人所取,议者惜之。
  
  《三朝北盟会编》卷205《淮西从军记》说:
  飞方至陈州,而俊已定宿、毫,遂还寿春,引兵南渡而归。金人探知,于是并力以御,飞兵不能支,几败,告急于锜。锜为出兵牵制,抵太康,金人乃退,飞军得还。

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7载:   
  (乙卯)湖北、京西宣抚司都统制王贵、统制官姚政及金人战于颍昌府,败之。初,岳飞以重兵驻颍昌,欲为久驻之计。会张俊自毫州南归,金人谍知飞军孤无援,于是并兵以御飞。飞不能支吾,告急于淮北宣抚判官刘锜。锜遣统制官雷仲出兵牵制,抵太康县。是役也,飞将官杨再兴、王兰、高林皆战死。获再兴之尸,焚之,得箭镞二升。会天大雨,溪涧皆溢,敌骑不得前,官军乃还。

《金史.王伯龙传》中就记载“军渡采石,击败岳飞、刘立、路尚等兵,获刍粮数百万计。”  
  
  《宋朝南渡十将传》卷1《刘锜传》说:
  自闰六月至七月,世忠取海州,俊取毫州、宿州,飞取蔡州、陈州,京东、西响应。岳飞军屯颍昌,别军屯郾城,兵断不得合。遣骁将杨再兴击贼,不利,再兴战殁。飞以急告锜,或言:“当言于朝,而后发兵。”锜曰:“皆王事也,待报则无及矣。”遂往助之,即遣别将雷仲、柳倪直趋太康县。诸将曰:“贼在沙河,而诣太康,非路也。”锜曰:“第如言,我军至太康,彼必退矣。”其夜,军至太康,虏果解去。
  
  
  上述记载说明,当时的岳飞军队处境险恶之极,粮草被断,根本不是岳飞孙子所说的岳飞差点打到黄龙府,被高宗昭回而功亏一篑。岳飞撤兵是因为自己认为不得不撤退,“飞亦以为不可留”,刘琦救了岳飞,高宗和秦桧救了岳飞.


六。金国对宋朝的哀求
金哀宗,姓名完颜守绪(1198年-1234年),金国第九位皇帝(1224年—1234年在位),女真名宁甲速。哀宗在位10年,国破后自缢而死,终年36岁。哀宗本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鼓励农业生产,与西夏修好,进行内部改革,铲除奸佞,重用抗蒙名将,收复了不少土地,使金国呈现出一片全新的景象。可是此时的蒙古势不可当,正大四年(1227年)灭西夏后即全力伐金,在天兴元年(1232年)的三峰山之战中,金军主力溃败,金国灭亡之势已不可免。蒙军进围汴京,守军奋力抵抗,当年“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哀宗在十二月离开汴京,北渡黄河,后奔归德(今河南商丘),最后来到蔡州(今河南汝南),然蒙古大将史天泽一路紧追不舍,在蒲城歼灭了完颜白撒的八万精兵。

如同北宋背叛辽国一样,南宋也背叛了金国,和蒙古联合消灭金国。天兴二年(1233年)八月,蒙古召宋兵攻破唐州(今河南唐河),哀宗欲派使者向宋人说:“蒙古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我,我亡必及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宋人不许。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宋蒙联军攻破蔡州,哀宗不愿做亡国之君,便把皇位传给统帅完颜承麟,自己在蔡州幽兰轩上吊自尽。末帝完颜承麟闻知哀宗死讯,“率群臣入哭,谥曰哀宗”,“哭奠未毕,城溃。”末帝同日死于乱军中,金亡。宋人找到哀宗遗骨,带回首都临安告太庙。历史有的时候真的很好玩,辽金都曾经苦求过背叛的宋朝,宋朝都是不肯,结果,儒家程度很高的辽金没了,北宋和南宋也随之消失,莫非上天要宋朝成全蒙古族人统一中国?


七。南宋也是亡于“战”而非“和”
南宋的灭亡和北宋灭亡类似,不是因为“和”,而是因为“战”,谢太后直接派人向蒙古伯颜乞和,愿降为属国。谢太后直接派人向蒙古的伯颜乞和,愿降为属国。怕颜接受了,蒙古最初的目的并不一定要消灭宋朝,只不过要求宋帝国像安南王国和高丽王国一样,作一个臣服的外藩。可是,当蒙古使节廉希贤一行前往临安(浙江杭州)谈判,走到独松关(浙江安吉南)时,却被一位爱国心强烈的守将杀掉。这已经使事态恶化,谢太后在惊恐中,急再第二次派特使,向伯颜解释误会,保证严惩那个守将。伯颜于是第二次派出使节张羽,走到平江(江苏苏州), 又被另一位爱国心强烈的守将杀掉。伯颜怒不可遏,他发现他面对的是一个不可理喻而又狡狯凶恶的野蛮部落,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他的军队前进。蒙古兵团在毫无抵抗的情形下,进抵临安(浙江杭州)。宋政府已经瓦解,包括宰相在内的当权官员,以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