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陈庆之究竟如何出名的?

(2007-07-05 19:22:10) 下一个

陈庆之究竟如何出名的?

 

陈庆之到底有多强


//时势造英雄,陈庆之是被历史埋没的一代名将。要不是田中芳树的《奔波》《银河英雄传说》,也许我一辈子也不了解他的事纪。//

为何了解本国历史还需要外国小说做启蒙?今天田中写了一个陈庆之你就迷上了陈庆之.明天山本写了一个斛律光你也一定迷上斛律光,你还有没有判断能力?陈庆之不过一将尔,比他高的人多的是.

《梁史》确切的说不是一部史书,更像一部神话小说。陈庆之的战绩可是很有水分,荣阳城之战陈庆之3000人胜20万是怎么打的,双方是对阵,不是偷袭或者用计,冷兵器时代真是挺难以想像的。

陈击败的只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而已,而且数据可能夸大.尔朱荣还大破葛荣呢,怎么不给他吹吹,儿朱又不是神了,该是金刚菩萨之类了?估计魏兵之所以大溃败是因为尔朱杀掉了太多人失掉了人心,大家更同情被迫害逃走的元颢,阵前退走,真正尔朱立足站稳之后,陈也就被他击退逃走了.陈化装成和尚逃跑想来有点搞笑.


当时战乱200来年,名将辈出,陈庆之那个级别的一抓一大把,南北朝名将辈出,很多都是那种亲自披挂上阵的强人!陈算二流。韦孝宽,韦睿,黑獭,高欢,窦泰,斛律光,高敖曹,就是兰陵王这个小帅哥也有两把刷子。
  
当时北魏崩溃,陈趁乱北伐,取得一定战果那是应该的,后来全军覆没自己化装成和尚单身逃回,似乎也不大英雄。
   要说以少胜多,陈比昆阳城下的汉光武如何?要说孤军远征,似乎比也不上恒温灭蜀。
   中国历史著作那么丰富,哪怕看个大概,也不至于出现这种跟这洋鬼子后面瞎起哄的怪事。


陈至少有三点可以肯定:1,爱兵而能得士兵死力。2,骑兵战斗力机动力极强,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故能每每击溃敌军。3,心够狠,屠城杀人不眨眼,说什么“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天穆之众,并是仇雠。我等才有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
  树立起了军威,敌闻风丧胆。五十多岁死去,也谥了个武侯,可能就是孔明说的杀孽太重的缘故吧。
  
陈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萧衍着实古怪),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很了不起了。高欢宇文泰尔朱荣我承认都很厉害


陈庆之算什么?单是梁朝的韦睿就强过他.趁北魏六镇之乱进的洛阳,结果被洛阳士人一顿羞辱,乖乖的跑回了南方,从此喜穿胡服,敬佩北人.


杨元慎与陈庆之有过一场关于南人北人的辩论,非常精彩,杨元慎大胜
陈庆之到洛阳后,他的朋友张景仁(以前是由南方投奔到北魏的)设宴款待,陪坐的有司农萧彪(也是由南方投奔到北魏的),中大夫杨元慎(北方氏族),给事中大夫王咰(北方氏族),场面甚是热闹,席中,陈庆之借着酒醉,首先挑衅说:"你们魏朝虽然强盛,但仍然是五胡之一,正朔相承,当在大江之左,所以真正有资格拥有传国玉玺的,应该是我们梁朝."这话事关正统大义,身为北人的杨元慎哪里受得了这番挑衅?当即正色道:"你们江左,偏居一隅,,地多湿热,攒育虫蚁,蛙呀龟呀同穴,人啊鸟啊同群,短发之君,谈得上什么堂堂相貌?纹身之民,羸弱的体质简直不堪一击,,整天浮于三江,划于五湖,哪里懂得礼乐宪章?上慢下暴,君臣违礼,弑父辱母,见逆人伦,至于说的话语,闽楚土言,杂以华音,乱哄哄一片,听起来简直是活受罪.而我们大魏,承膺天命,定鼎嵩洛,五山为镇,四海为家,移风易俗之典,与五帝而并迹,礼乐宪章之盛,凌百王而独高,.你们这些鱼鳖之徒,慕义来奔,饮我大魏池水,食人大魏稻粮,不但不深谢皇恩,反而出口如此不逊,岂有此理?"这一顿抢白,势如大江之水,纵横奔发,使陈庆之等人"杜口流汗,含声不言",羞愧不如.
回到南方后开始重视北人,喜穿胡服,当是受此影响.

《洛阳伽蓝记》,五卷,作于东魏武定五年(547),如卷二记中原氏族杨元慎故意说能治陈庆之(南朝梁将领,当时在洛阳)的病时的情景:“元慎即口里含水直喷陈庆之,厉声喝斥曰:‘吴人之鬼,住居建康,小作冠帽,短制衣裳。自呼阿依,语则阿傍。菰稗为饭,茗饮作浆。呷啜?羹,唼嗍蟹黄。手把荳蔲,口嚼槟榔……’庆之伏枕曰:‘杨君见辱深矣!’自此后,吴儿更不敢解语。”

 

 

    陈庆之究竟如何出名的?
    历史上对陈庆之记载最详细的就是唐贞观时大臣姚思廉所撰的《梁书》,用三
  千多字记载了陈庆之的生平。在《梁书》里面,陈庆之仿佛天神下凡,多次打出不
  可思议的战绩,比如两千破两万、二百破十五万、七千破七万、七千破二十万、七
  千破三十万,等等等。后来《梁书》曾一度失传,到了北宋由唐宋八打架之一的曾
  巩出资翻印流传至今。
    《梁书》是二十四史里很不起眼的一本史书,辗转到了近代,伟大的日本作家
  田中芳树(请大家跟我做一姿势,立定站好,双手凭空向东方一抱拳)拿《梁书》
  陈庆之的生平为蓝本创作了一部非常好的历史小说《奔流》。在大师的笔下,一位
  身穿白袍的神仙哥哥跃然纸上,出现在我们面前,使人们对南北朝历史有了新的认
  识。
    前段时间有人转贴了《犹记白马啸西风》这篇以陈庆之为蓝本的历史传记,原
  作者叶笑雪MM还亲临偶们论坛做了指导。
    滴答...滴答...
    “胃!你的面部表情怎么有些扭曲?”重炮筒子在一旁吆喝。
    “呵呵,不好意思,提起了MM就有些走神,下面言归正传。”俺擦着满地的哈
  喇子接着说。
    如果仅仅按照《梁书》的记载,陈庆之不光是南北朝第一名将,而且还是中国
  第一名将,简直可以算上世界第一名将。那么是什么理由使得国人没有对这段历史
  大加渲染呢?健忘症?
    非也,虽然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中国的历史上武将的第一名却比文
  人第一名难排的多。因为《梁书》里的陈庆之是片面的陈庆之,是神化的陈庆之,
  是违背客观规律的陈庆之。
    让我们先从和南北朝有关的史书说起。
    二十四史和南北朝有关的的史书最多,共九本,他们是《宋书》、《南齐书》
  、《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
  ,再加上两边兼顾的《资治通鉴》,正好凑个整数。这里,我们先把《资治通鉴》
  排除掉。因为《资治通鉴》基本上是把《南史》和《北史》的内容综合而成。(这
  里无意贬低《资治通鉴》的地位,事实上,我个人认为《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
  最伟大的史书,超过《史记》。因为《资治通鉴》是编年史,编撰起来成本巨大,
  能把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一年年列出来,而且每个细微处都凸显匠心,可谓工业化
  大生产的雏形)其次,把陈庆之所在朝代无关的几本书也去除,那么只剩下《梁书
  》、《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而《南史》《北史
  》又是综合了上述的内容,《周书》里没有和陈庆之事件有关的人物,也一一去掉
  。那么只剩下《梁书》、《魏书》、《北齐书》三本。
    《梁书》作者是唐贞观的姚思廉,《魏书》是北齐时的魏收,《北齐书》唐初
  比姚思廉晚的李百药。
    如果让我来总结一下南北朝时期的史书的特点的话,就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褒
  扬己方人才,贬低对方人物,
    首先说《魏书》,《魏书》长时间里被人称呼为“秽书”而受到批判,但《魏
  书》的真实度要高的很。因为魏收写《魏书》的时候很多人都还健在,魏收就放出
  话来说:“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把和自己
  关系好的伙计大肆表扬,关系孬的就大泼污水。结果有人不满托齐文帝高洋劝魏收
  重作《魏书》,魏收重写三遍方成此稿让大家都满意。平心而论《魏书》确实有口
  臭的毛病,比如说东晋皇帝是野种、汉人都是岛夷、投奔西魏的武将都是蠢材等等
  ,而且确实是对北方武将大肆褒奖。但极少假造历史,尤其是在重成三遍的情况下
  。
    《北齐书》,很普通的一本史书,对北齐人物都加以不同程度的吹捧。(不过
  对高欢的评价确实中肯)
    现在到了给《梁书》泼污水的时候。俺认为姚思廉对南朝人物的吹捧是南北朝
  九本史书里最严重的。陈庆之还不是吹的最厉害的,吹的最厉害的那位大家都认识
  ,不喜欢历史的也肯定听说过,就是《陈书》里的陈后主陈叔宝。他的杰作就是千
  古绝唱《玉树流光照后庭》。陈叔宝作为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最荒唐的皇帝之一,在
  姚思廉的《陈书》里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历史罕见的有道明君,他仁慈进取、照顾老
  人(大赦天下。在位文武及孝悌力田为父后者,并赐爵一级。孤老鳏寡不能自存者
  ,赐谷人五斛、帛二匹)崇尚农桑、休养生息(阳和在节,膏泽润下,宜展春耨,
  以望秋坻。其有新辟塍畎,进垦蒿莱,广袤勿得度量,征租悉皆停免)积极遴选人
  才,虚心纳言进谏(卿士文武众司,若有智周政术,心练治体,救民俗之疾苦,辩
  禁网之疏密者,各进忠谠,无所隐讳。朕将虚己听受,择善而行)管制宗教、整顿
  文化(僧尼道士,挟邪左道,不依经律,民间淫祀妖书诸珍怪事,详为条制,并皆
  禁绝。)推行民族平等、积极外交政策、(夷狄吾民,斯事一也,保任在外者,并
  赐衣粮,颁之酒食,遂其乡路,所之阻远,便发遣船仗卫送,必令安达。)勤俭节
  约,法律宽松(朕临御区宇,抚育黔黎,方欲康济浇薄,蠲省繁费,奢僭乖衷,实
  宜防断。在事百僚,辩断庶务,必去取平允,无得便公害民,为己声绩,妨紊政道
  。)谦虚谨慎、推行礼法(宣尼诞膺上哲,体资至圣,祖述宪章之典,并天地而合
  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集人类所有美德于一身。
    两个字以蔽之:“胡扯”。陈后主如果有上面一半的优点隋朝也不会一边倒的
  统一全国了。
    那么这样一位作者笔下的陈庆之会有几分真实呢?
    让我们把书本翻到《梁书*列传第二十六*陈庆之》。
    陈庆之是江苏宜兴人。(好象紫砂壶就是那儿产的。当然如果当地领导人有头
  脑地话建议举办陈庆之节,必定会带来若干眼球。至于陈庆之是否值得如此立项,
  可参见《三国演义》。历史上有没有周仓这个人物都很难说,但并不妨碍全国到处
  给周仓立像。我打赌现在世界上庙里拜周仓的像不少于五百尊,那摸田中芳树先生
  的大作多少也有些号召力吧)他出身寒门,年轻时曾担任梁武帝萧衍的文书官,因
  围棋下的好而得到萧衍的赏识。当然武将的战斗力和棋艺没有必然联系,所以我们
  把进度条直接拉到陈庆之担任武威将军开始。
    陈庆之的作战A是击溃了元延明的两万军队。元延明是文成帝拓拔浚的儿子,
  以文才简朴著称,元彧是疏族,因聪明可比三国名臣荀彧而改名。后来因北魏内乱
  两人都投靠南梁。两人和陈庆之作战的记录仅现于《梁书》,且算陈庆之得胜。
    作战B击溃元昭十五万军队。十五万数目不小,《魏书》中北魏从来没有和梁
  在涡阳交战。此外如果没看错的话常山王应该叫元邵。北魏没有叫王纬或元纬的人
  。
    作战C俘虏丘大千。丘大千没有带兵七万的权力。
    作战D俘虏元晖业。没有说带多少人,姑且算陈庆之俘获两万。
    作战E俘虏杨昱等。此时北魏四面楚歌,尔朱荣在河北对付葛荣,洛阳一带没
  有兵力,不是二十余万。元天穆在山东对付邢杲,不可能成为《梁书》中的主力带
  着二十多万人进攻陈庆之,并在失败后单人逃跑。杨昱从未担任左仆射,更没七万
  军队。
    作战F击溃元天穆。元天穆从未单独回洛阳进攻陈庆之。奇怪的是在《梁书》
  作战E中已说元天穆单骑逃跑,又从哪儿变出来四万军队,并只剩下十几骑兵回去
  ?难道作战E中二十多万人打不过陈庆之用四万就打得过了?
    作战G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没意义,后面会说。
    作战H十一败尔朱荣。《魏书》中版本不一样。陈庆之从来没渡到黄河以北迎
  战号称百万的尔朱荣军队。
    作战I斩僧强。《魏书》没记载(这是废话)
    作战J连败娄起、是云宝,孙腾、侯进、尧雄、司马恭。《北齐书》中陈庆之
  惨败,还丢了地盘。
    作战K败侯景。应该是互有胜负。
  
    上次把陈庆之的战史总结成了十次战争,下面我们选择出主要的部分加以详细
  分析。
    作战A不用说了,这种小仗毫无意义。此外关于陈庆之的关中侯这个职务,应
  该说是一种象征性的荣誉称号。(比如二战时候的“苏联英雄”勋章)没有什么俸
  禄的。最滥的时候曾一次加封两千多。
    作战B,《魏书》北魏没有和梁在涡阳交战,这个也不好说谁对谁错。姑且算
  陈庆之消灭了十五万。
    作战C和D是一块的。简单一想丘大千的兵力就知道根本不可能。元晖业亲王作
  为四征将军的级别才带两万军队。后面名将侯景才有七万军队指挥,丘大千是什么
  人物,能带七万军队?
    作战E到H,陈庆之战争生涯中最离奇的地方就在攻入洛阳败尔朱荣战役,我们
  把他联系起来看。作战E就是入洛一战。
    说到入洛一战,让我们先从北魏王朝的历史开始谈起。
    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部落创立的,一百年里都是作为一个异类的国家存在,基
  本没有融合到中国文化圈里。而这一切都被一位伟大的君主改革家拓跋宏所改变。
  (北魏改革也是单列的一篇独立文章)拓跋宏改革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之
  一,他的一个成绩就是促成了北魏的灭亡。因改革所造成的无数弊端,导致四下里
  暴动此起彼伏,同时北魏也有个极其不光彩的记录那就是历史上的叛乱次数排名中
  国各朝代第一。而陈庆之入洛的公元529年正是北魏民变最高潮和最剧烈的时候。
  北魏又连续数场极其惨烈的宫廷政变,基本上消耗了全部的实力,朝廷所能控制的
  地盘只有洛阳周围方圆三百里巴掌大小的地盘,最要命的是已经没有直属中央的军
  队——全部落到了各路大小军阀的手里。
    既然大家的主要敌人是变民,那么区区七千人的陈庆之军谁也没放在眼里,任
  由他趁虚径进,突袭洛阳。
    其时尔朱荣刚破葛荣,囤兵在上党到邺城一线发呆。而元天穆则整顿主力准备
  进攻盘踞济南的邢杲。(这里有个十分尴尬的趣事。《资治通鉴》是综合了《梁书
  》和《魏书》的记载而成,按照《魏书》的记载,元天穆是在四月份进攻济南的邢
  杲,五月份陈庆之入洛,北魏皇帝逃跑,等元天穆灭邢杲回来时发现找不到窝就去
  投奔尔朱荣。而《梁书》则记载元天穆作为主力一直在洛阳防御陈庆之的进攻,然
  后单骑逃跑。《资治通鉴》则上半部分取的《魏书》,元天穆去进攻邢杲,下半部
  分取自《梁书》,元天穆回来安排洛阳的防御体系。于是元天穆灭邢杲所花的时间
  怎么凑也凑不出来了。最后《资治通鉴》断定:元天穆是四月份在洛阳召集参谋商
  量如何对付邢杲,商量完后马上发兵济南,抓紧时间讨平之,马上回头赶到洛阳挨
  陈庆之的揍,中间花了不到一月...莫非元天穆的部队是天兵不成?)洛阳城附近
  没几个有战斗力的,更没听说哪个有二十多万军队(从528年5月到陈庆之529年5月
  入洛前一年时间里北魏活跃中的叛乱就有官员高乾、变民刘举、变民万俟丑奴、变
  民葛荣、变民续灵珍、官员羊侃、官员彭乐师、变民韩楼、变民邢杲、官员元颢等
  等,北魏如果有一点兵力也早就拿出来对付叛乱了)。只好狼狈逃跑。至于作战F
  上面说了没有道理。  作战G的问题也是我一直不明白的一个命题。大家是否认
  为中国的名将和著名战役大都集中在唐前?比如什么什么之战,似乎在隋朝以后就
  极少听说了。我发现历史上的战争以唐作为分界点,唐以前的作战双方大都喜欢集
  中兵力搞上一两次决战,而唐后就开始有了持久战的行为。比如曹操进攻东吴不是
  多路出击,同时突破,非得集中在赤壁和孙权对峙进行决战,打赢了东吴就不推自
  倒,输了只好灰溜溜滚蛋。谁能对这种现象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所以,对于陈庆之的作战G,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这三十二城,四十七战
  都是对付的非主力。因为这个时候北魏把兵力都收缩起来集中一点,准备来点什么
  动作。再说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连胜也没什么希奇,东汉名将耿弇曾连平郡四十
  六,屠城三百,全部得胜。(注意陈庆之仅仅是平的“城”,类似于要塞,比我们
  现在的城市要小的多。比如后面陈庆之镇守的北中郎城,不会大于一个村庄)原因
  都在于:对付的不是主力。顺便说个小bug,那个是荥阳,位于河南洛阳和郑州之
  间的陇海线上,有的史书写作荣阳是错误的。
    下面到了关键一点作战H中陈庆之的十一败尔朱荣,可以说,即使从作战A到作
  战G都是虚构的,陈庆之能以七千兵力连败三十多万军队的尔朱荣十一次的话,他
  也是无可争议的天下第一名将。不光是他,无论哪个能用二百步兵在一万骑兵的铁
  蹄下来回走上十一次的话,也可以参选天下第一名将。
    那么我们来看两个不同版本的洛阳防御战。首先是《梁书》的,见《梁书》列
  传第二十六 陈庆之:
  魏天柱将军尔硃荣、右仆射尔硃世隆、大都督元天穆、骠骑将军尔硃吐没儿、荣长
  史高欢、鲜卑、芮芮,勒众号百万,挟魏主元子攸来攻颢。颢据洛阳六十五日,凡
  所得城,一时反叛。庆之渡河守北中郎城,三日中十有一战,伤杀甚众。荣将退,
  时有刘助者,善天文,乃谓荣曰:“不出十日,河南大定。”荣乃缚木为筏,济自
  硖石,与颢战于河桥,颢大败,走至临颍,遇贼被擒,洛阳陷。庆之马步数千,结
  阵东反,荣亲自来追,值蒿高山水洪溢,军人死散。庆之乃落须发为沙门,间行至
  豫州,豫州人程道雍等潜送出汝阴。至都,仍以功除右卫将军,封永兴县侯,邑一
  千五百户。
    第二个版本来自《魏书》,见《魏书》列传第六十二 尔朱荣:
    建义初,北海王元颢南奔萧衍,衍乃立为魏主,资以兵将。时邢杲寇乱三齐,
  与颢应接。朝廷以颢孤弱,不以为虑。永安三年春,诏大将军元天穆先平齐地,然
  后回师征颢。颢以大军未还,乘虚径进,既陷梁国,鼓行而西,荥阳、虎牢并皆不
  守。五月,车驾出幸河北。事出不虞,天下改望。荣闻之,即时驰传,朝行宫于上
  党之长子,行其部分。舆驾于是南辕,荣为前驱,旬日之间,兵马大集,资粮器仗
  ,继踵而至。天穆既平邢杲,亦渡河以会车驾。颢都督宗正珍孙、河内太守元袭固
  守不降,荣攻而克之,斩珍孙、元袭以徇。帝幸河内城。荣与颢相持于河上,颢令
  都督安丰王延明缘河据守。荣既未有舟船,不得即渡,议欲还北,更图后举。黄门
  郎杨侃、高道穆等并谓大军若还,失天下之望,固执以为不可。语在侃等传。属马
  渚诸杨云有小船数艘,求为乡导,荣乃令都督尔朱兆等率精骑夜济,登岸奋击。颢
  子领军将军冠受率马步五千拒战,兆大破之,临陈擒冠受。延明闻冠受见擒,遂自
  逃散,颢便率麾下南奔。事在其传。
    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个版本的不同,《梁书》里说尔朱荣集结了号称百万的军
  队在黄河以北准备进攻黄河以南的洛阳。陈庆之作为偏师渡到黄河以北把守要塞。
  三天内连续击败尔朱荣十一次,后来尔朱荣就扎木筏渡河击败元颢。这样洛阳就失
  守了,陈庆之不得不带领数千军队向东撤退。半路上遭到蒿山发洪水,陈庆之就化
  装成和尚安然逃回。
    而《魏书》则说尔朱荣集结重兵在黄河以北,结果没有船无法渡河只好撤退,
  为下属劝止。这时寻访到当地人有几艘小船,尔朱荣就派精兵连夜渡河,击破元颢
  ,攻陷了洛阳。
    那么着两个版本究竟哪个更真实一些?我个人认为《魏书》的可信程度更高。
  
    《梁书》版主要问题有三点。首先,高欢不能出现在武将名单里。因为此时的
  高欢刚刚出道,不过一长史,还是元天穆的部将,是没有资格单列的。就连参战的
  高欢死对头贺拔三兄弟的军衔都远高于高欢。就象希特勒曾参与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绝不能说希特勒指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梁书》这样说有拉大旗做
  虎皮的嫌疑。第二,芮芮(就是柔然)从来没有参与北魏对南朝的作战,这和如果
  发生台海战争中国绝对不会邀请日本支援作战的道理一样。第三个是最关键的,陈
  庆之不可能渡到黄河以北迎战号称百万的尔朱荣军队。因为这样做的话后面就有大
  BUG,当洛阳失陷陈庆之沿着黄河北岸向东撤退的时候,他是如何被黄河南岸蒿山
  暴发的洪水冲溃的?如果说陈庆之军渡过黄河来接受嵩山的洪水的话,那么他是如
  何在尔朱荣掌握了黄河的控制权的情况下带着数千人回来的?难道尔朱荣三十余万
  军队就眼睁睁看着陈庆之几千人摇着船渡河?
    所以我认为不妨看作陈庆之军死守黄河南岸不许尔朱荣渡河,尔朱荣连渡若干
  次都宣告失败...而且这个时候元颢手头得有点兵力,否则不会让陈庆之作为奇兵
  去守黄河北岸。那无疑是向尔朱荣宣告“主力都跑黄河北岸去了,洛阳城仅我一人
  ,快来抓我重重有赏!”
  
    作战I俺不管。
    作战J的争议也很大。这回我们看另一本史书:《北齐书》列传第十二 尧雄:
  (魏收写《魏书》的时候尧雄仍然健在,不入传)
  (尧雄是代理豫州刺史,州城设于悬瓠)梁将李洪芝、王当伯袭破平乡城,侵扰州
  境。雄设伏要击,生擒洪芝、当伯等,俘获甚众。梁司州刺史陈庆之复率众逼州城
  ,雄出与战,所向披靡,身被二创,壮气益厉,庆之败,弃辎重走。后庆之复围南
  荆州,雄曰:“白苟堆,梁之北面重镇,因其空虚,攻之必克,彼若闻难,荆围自
  解,此所谓机不可失也。”遂率众攻之,庆之果弃荆州来。未至,雄陷其城,擒梁
  镇将苟元广,兵二千人。梁以元庆和为魏王,侵扰南城。雄率众讨之,大破庆和于
  南顿。寻与行台侯景破梁楚城。豫州民上书,更乞雄为刺史,复行豫州事。
    再看《梁书》列传第二十六 陈庆之:
    中大通二年,除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余
  并如故。庆之至镇,遂围悬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
  行台孙腾、大都督侯进、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
  水陆转运,江湖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高祖每嘉劳之
  。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这里我们发现在《梁书》是陈庆之手下败将的尧雄,到了《北齐书》中就屡破
  陈庆之。(不是一次)而且陈庆之还中了尧雄的声东击西计。这两个哪个更真实一
  些?
    其实推理一下就应该是《北齐书》更真实。因为以《梁书》里陈庆之的牛劲,
  又连败北魏六将,为何一寸土地都没有抢到,(陈庆之的职务是南、北司、西豫、
  豫四州刺史兼大都督,而南梁并没有南、北司、西豫、豫四州,所以抢地盘的任务
  最重要,否则岂不是光杆司令?但实际上陈庆之从来没有攻占豫州州城悬瓠,意味
  着他从来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战果,他原来那赫赫有名的攻城技术到哪里去了呢
  ?按照《北齐书》的记载,陈庆之战败,被逐出了豫州)难道是陈庆之当了大官,
  打仗的本事反到不如从前了?
    作战K也不多说了,胜败乃兵家常事,没什么可惊讶的。
    看到这里,不知道各位对陈庆之又如何看待。
    当然《魏书》的缺点也很严重,但是没有对比看不出毛病,应该说《梁书》和
  《魏书》都有信口开河的地方。可在陈庆之的问题上,俺认为梁书开的河过于离谱
  。而且《魏书》一百多万字,《梁书》只有二十几万字。陈庆之事迹发生后三十年
  就有了《魏书》,而一百年后才有《梁书》,哪一个可靠性更大呢?
    关于一些疑问,有人说了:“你说的这个假那个假,可是《资治通鉴》上都有
  记载啊。”诶对了,资治通鉴上记载就对了。因为资治通鉴上是综合了《梁书》《
  魏书》《北齐书》三方面的观点,三个字概括就是和稀泥,所以都少不了。
    接着我们来统计一下《梁书》里陈庆之的战果:
  A元延明 二万 一鼓便溃。
  B元昭 十五万 遂大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
  C丘大千 七万 大千乃降。
  D元晖业 二万 生擒晖业,
  E杨昱等 三十余万 大破之,鲁安于阵乞降,元天穆、尔硃吐没儿单骑获免。
  F元天穆、四万 庆之随方掩袭,并皆降款。天穆与十余骑北渡河。
  G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
  H尔朱荣 号百万 三日中十有一战,伤杀甚众。
  I僧强  三万  传其首
  J娄起、是云宝,孙腾、侯进、尧雄、司马恭 皆破
  K侯景 七万  庆之已击破景。景弃辎重走
    让我们来算算陈庆之到底消灭了多少敌人:
  A,一鼓便溃。看来是全灭,两万。
  B,大奔溃,斩获略尽,看来也差不多,十五万。
  C,都投降了,七万。
  D,生擒,那就是两万。
  E,都单人逃跑,姑且算二十万吧。
  F,只逃跑了十余骑兵,四万。
  G,假设攻破一城杀一千,一仗杀一千,折合折合就是八万。
  H,都号百万了,那么,一战杀一万也不算什么“伤杀甚众”吧。十一万。
  I,讨平了?三万。
  J,连破北魏六大将,一人一万吧,共六万。
  K,敌人丢弃辎重雪夜逃跑,大冷天把绵袄帐篷都扔了,算上冻死的,假设消灭了
  两万吧。
    那么加起来一算,陈庆之总共消灭了大约八十万人。而陈庆之的战斗生涯不过
  十五年,主要战果仅集中在两三年里。
    请告诉我北魏总共多少人?上面说了,北魏历史上民变最多,公元530年左右
  ,北魏总人口也就是一千万人上下。刨去500万女子,200万儿童、老人,200万官
  吏、变民、和无缘被陈庆之临幸的士兵,北魏能正常调动打南朝的部队拼上死命也
  绝对不超过一百万,(要知道当年拓跋焘举全国之力征南不过征召了六十万军队,
  而且500年到529年作为历史上频率最高的反叛时代之一,北魏没有一年发生过少于
  五次的混乱,总得要减点人吧)陈庆之两三年里消灭了北魏八十万成年男性,那北
  魏还打什么仗?
    历史不是用嘴就可以写的,他有着自己的客观规律,或者称为常理。对于《梁
  书》里对陈庆之的记载,这里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虚报战绩”。
    当然写就本文并不是说陈庆之就是个大草包,事实上陈庆之无论是胆量还是战
  绩都是南朝一等一的。《梁书》最后也说,陈庆之“战胜攻取,盖颇、牧、卫、霍
  之亚欤。”不妨称为次于廉颇李牧卫青霍去病的名将,这也许是一个比较恰当的定
  位。而按照刚才总结出来的规律,《梁书》里的东东都要扣一级来看。我们认为陈
  庆之是次于次于廉颇李牧卫青霍去病的名将的武将。
    最后让我给个南北朝最能打的TOP10的话,我会选:(请没有好ID的筒子赶快
  抢注,一人一个就好,不要乱了章法)
    北朝的六人:
  韦孝宽,北周武将,败死高欢可算最大的战绩。(其实有很多战绩,七十二岁才死
  阿,不知道有多少人倒霉)
  斛律光,北齐武将,和韦孝宽打了个平手。不只是一个人说他是军事天才。
  拓跋焘,魏太武帝,本身就是很厉害的武将。战绩参见《五胡录》。
  尔朱荣,这个不好说,姑且算秀容武将吧。战绩不必多说。
  宇文泰,北周武帝,有人说此人主要靠诡计,战斗力平平,但偶还是把他排在前面
  。否则北周的统一就没道理了。
  高欢,北齐神武帝,野心与悲壮并存的偶像,哇,偶像,俺地偶像阿...
    这六人相邻之间很难分清高下,不过第六名高欢可是惨败在第一名韦孝宽手下
  ,此所谓“量变到质变”也。
    而南朝的则是
  刘裕,宋武帝 排南北朝NO1应该是无可争议吧。(其实按道理刘裕都不算南北朝
  人)
  檀道济,宋武将,有万里长城之称呼。
  韦睿,梁武将,没听说过?此人指挥南朝军队打赢了几乎是南北朝时南朝唯一的大
  胜仗。《奔流》中以一名近似先知的老者出现。
  陈庆之,梁武将,本文的主人公。
    某认为后三人里面更难排出高下,那么陈庆之姑且算南朝并列的第二。但陈庆
  之竟然为北朝尧雄多次打败。而尧雄绝对排不上北朝战斗力TOP10,尧雄也不是没
  打过败仗,为尔朱兆的部将时就被高欢所败,后来的战绩都平平无奇。那么就是说
  :南朝的第二名,连进不去北朝TOP10的北朝武将都打不过,南朝的战斗力可见一
  斑。所以俺在选南北朝TOP10的时候选北六南四就是给南朝很大面子,(《五胡录
  》武将TOP10里北七南三,晋朝武将都是硬碰硬打出来的,而到了《南北朝》里不
  得不照顾南方武将几票)否则就会出现一边倒地除了第一名刘裕外后九名都是北朝
  武将...(比如薛安都、杨大眼、斛律光他老爸、贺拔三兄弟、侯莫陈悦、侯景、
  高昂、慕容绍宗、独孤信、宇文邕、尉迟迥等都是合适的候补人选)
    回过头来看,南北朝不过一百五十年左右,在中国可信史上占约1/20,就算南
  北朝出的武将能力超群占了中国名将录的十分之一的话,陈庆之也绝对进不了中国
  名将录的TOP100。确切估个数的话,两三百名之间差不多。这就是我的回答,大家
  满意了摸?

冉闵和陈庆之,都是乱世汉族将星

毛泽东晚年点的24史,梁书, 陈庆之传里,有遥想当年,横扫千军如卷席,的空发感想,而不是对同时期的梁武帝的中肯评价,起码这件事上逻辑思考能力没有太退化

 

田中大神是在1985年开始创作《银英传》的。
  而在数年后他所撰写的〈中国武将列传〉中并未收入“陈庆之”
  并且田中大神在〈奔流红尘〉的后记中也说过,他以前不幸忽略了“陈庆之”这号超级武将的事。这说明“杨威利”的原型并不是“陈庆之”了。事实上“杨威利”的原型是谁的争论从1995年就开始了。直到至今也没有定论。

 

 

陈庆之不过是吹嘘出来的,况且以他的本事,尚不到那个地步,只是可笑有些人听风就是雨,,还说自己是什么味酸,,历史是无情的,好好读读历史,不要看几本小说,几篇帖子就在这里说什么不是人是神的话,,丢人是自己的事。误人是最可恶的事。这个陈庆之真的没什么本事,要证据的话,就是读读原书,那个时代,,无英雄,徒使竖子成名而

 

田中也是按照《资治通鉴》、《梁史》写的,其中并无夸大。陈到底怎么样,与日本人根本无关。

陈庆之谥号为武候,应该是够强的一个人。
  
  在《陈庆之到底有多强》作战J分析有错误:
  陈的职务是“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是司州刺史在司州是有地盘的,在豫州才是抢地盘的任务。而况《北齐史》中也说陈是司州刺史,北齐那边并没有出现一个司州刺史。
  北齐史中一直是梁来攻击,被魏打败的记录,陈庆之可谓是屡败屡战,穷兵黩武。与《梁史》中罢兵开垦很不一样。如果陈打仗真这么惨,为什么“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湖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高祖每嘉劳之。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没,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进号仁威将军。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赈给,多所全济。州民李升等八百人表请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
  ===================
  作战K中,陈庆之在打败候景后,居然还为豫州开仓赈给。这个豫州归谁的,倒是可考虑。
  楚州应该和楚城有关吧。在作战K中,楚州是梁的,那么作战J中,两方都称自己在楚城大胜,对照作战K时楚的归属,当然魏是输家,陈赢了。

 

 

田中是个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当然了解得比普通中国人多了。中国人中,研究日本历史的学者,也一定会比大多数人更了解日本历史。毕竟普通人看过几本历史书啊?
  
  但是田中作为一个学者,盲从历史,不进行分析,就信口开河的态度,是不像一个学者的。也就算是一个中国历史的fans吧。
  
  鄙视某些见了日本人就没有脊梁骨的人。

 

我看有些人就是那一点小情绪,因为陈的事迹为一个日本人所称赞过(可是就是毛泽东也为之称道),这个日本人还写了一本叫《奔流》的书,影响不小,于是他们就大发FQ之慨,以为爱国的很,可怜的是这些人读的书估计还没有这个被他们鄙视的日本人1%多(FQ的一大特点是凡是日本的东西都强烈反对,不分黑白),也写不一部拿的出手的作品,除了嘴巴硬以外,再没其他本事
  
  很多日本的学者,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很多中国学者都比不上,一些人不是努力去弥补缺陷,把水平赶上去,反倒是如同当年义和团一样的态度,以为这样就爱国,以为这样就有民族尊严了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碁,
  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
  赏。从平建邺,稍爲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
    普通中,魏徐州刺史元法僧于彭城求入内附,以庆之爲武
  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隽率诸军应接。还除宣猛将军、文德
  主帅,仍率军送豫章王综入镇徐州。魏遣安丰王元延明、临淮
  王元彧率衆十万来拒。延明先遣其别将丘大千观兵近境,庆之
  击破之。后豫章王弃军奔魏,庆之乃斩关夜退,军士获全。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
  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
  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转东宫直合。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
  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
  不足爲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
  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
  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
  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
  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
  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仲宗壮其计,乃从之 。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
  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
  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衆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
  嘉焉,手诏慰勉之。
    大通初,魏北海王元颢来降,武帝以庆之爲假节、飙勇将
  军,送颢还北。颢于涣水即魏帝号,授庆之前军大都督。自銍
  县进,遂至睢阳。魏将丘大千有衆七万,分筑九垒以拒。庆之
  自旦至申,攻陷其三,大千乃降。
    时魏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庶子二万人来救梁、宋,进屯考
  城。庆之攻陷其城,禽晖业,仍趣大梁。颢进庆之徐州刺史、
  武都郡王,仍率衆而西。
    魏左仆射杨昱等率御仗羽林宗子庶子衆七万据荥阳拒颢,
  兵强城固,魏将元天穆大军复将至,先遣其骠骑将军尔朱兆、
  骑将鲁安等援杨昱,又遣右仆射尔朱世隆、西荆州刺史王罴据
  虎牢。时荥阳未拔,士衆皆恐。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衆曰:
  “我等才有七千,贼衆四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须平
  其城垒。”一鼓悉使登城,壮士东阳宋景休、义兴鱼天湣踰堞
  而入,遂克之。俄而魏阵外合,庆之率精兵三千大破之。鲁安
  于阵乞降,天穆、兆单骑获免。进赴虎牢,尔朱世隆弃城走。
  魏孝庄出居河北。其临淮王彧、安丰王延明率百僚备法驾迎颢
  入洛阳宫,御前殿,改元大赦。颢以庆之爲车骑大将军。
    魏上党王元天穆又攻拔大梁,分遣王老生、费穆据虎牢,
  刁宣、刁双入梁、宋,庆之随方掩袭,并降,天穆与十馀骑北
  度河。庆之麾下悉着白袍,所向披靡。先是洛中谣曰:“名军
  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自发銍县至洛阳,十四旬平
  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
    初,魏庄帝单骑度河,宫卫嫔侍无改于常。颢既得志,荒
  于酒色,不复视事,与安丰、临淮计将背梁,以时事未安,且
  资庆之力用。庆之心知之,乃说颢曰:“今远来至此,未伏尚
  多,宜啓天子,更请精兵;并勒诸州有南人没此者,悉须部送。”
    颢欲从之,元延明说颢曰:“庆之兵不出数千,已自难制,
  今更增其衆,宁肯爲用?魏之宗社,于斯而灭。”颢由是疑庆
  之,乃密啓武帝停军。洛下南人不出一万,魏人十倍。军副马
  佛念言于庆之曰:“勋高不赏,震主身危,二事既有,将军岂
  得无虑?今将军威震中原,声动河塞,屠颢据洛,则千载一时。”
  庆之不从。颢前以庆之爲徐州刺史,因求之镇,颢心惮之,
  遂不遣。
    魏将尔朱荣、尔朱世隆、元天穆、尔朱兆等衆号百万,挟
  魏帝来攻颢。颢据洛阳六十五日,凡所得城一时归魏,庆之度
  河守北中郎城。三日十一战,伤杀甚衆。荣将退还,时有善天
  文人刘灵助谓荣曰:“不出十日,河南大定。”荣乃爲伐济自
  硖石,与颢战于河桥。颢大败,走至临潁被禽,洛阳复入魏。
  庆之马步数千结阵东反,荣亲自来追,军人死散。庆之乃落须
  发爲沙门,间行至豫州,州人程道雍等潜送出汝阴。至都,仍
  以功除右卫将军,封永兴侯。
    出爲北兖州刺史、都督缘淮诸军事。会有祅贼沙门僧强自
  称爲帝,土豪蔡伯宠起兵应之,攻陷北徐州。诏庆之讨焉。庆
  之斩伯宠、僧强,传其首。
    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庆之至镇,遂
  围县瓠,破魏潁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
  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
  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
  廪充实。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
  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
  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升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
  焉。五年卒,諡曰武。
    庆之性祗慎,每奉诏敕,必洗沐拜受。俭素不衣纨绮,不
  好丝竹。射不穿劄,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长
  子昭嗣。
  
  梁世寒门达者唯庆之与俞药,药初爲武帝左右,帝谓曰:
  “俞氏无先贤,世人云‘俞钱’,非君子所宜,改姓喻。”药
  曰:“当令姓自于臣。”历位云旗将军,安州刺史。
    庆之第五子昕字君章,七岁能骑射。十二随父入洛,遇疾
  还都,诣鸿胪卿朱异。异访北间事,昕聚土画城,指麾分别,
  异甚奇之。
    庆之在县瓠,魏骁将尧雄子宝乐特爲敢勇,求单骑校战,
  昕跃马直趣宝乐,雄即溃散。后爲临川太守。
    太清二年,侯景围历阳,敕召昕还。昕啓云:“采石急须
  重镇,王质水军轻弱,恐虏必济。”乃板昕爲云骑将军代质,
  未及下渚,景已度江,爲景所禽。令收集部曲将用之,昕誓而
  不许。景使其仪同范桃棒严禁之,昕因说桃棒令率所领归降,
  袭杀王伟、宋子仙。桃棒许之。遂立盟射城中,遣昕夜缒而入。
  武帝大喜,敕即受降。简文迟疑,累日不决。外事泄,昕弗之
  知,犹依期而下。景邀得之,逼昕令更射书城中,云“桃棒且
  轻将数十人先入”。景欲裹甲随之。昕不从,遂见害。
    少弟暄,学不师受,文才俊逸。尤嗜酒,无节操,遍历王
  公门,沈湎喧譊,过差非度。其兄子秀常忧之,致书于暄友人
  何胥,冀以讽谏。暄闻之,与秀书曰:
    旦见汝书与孝典,陈吾饮酒过差。吾有此好五十馀年,昔
  吴国张长公亦称耽嗜,吾见张时,伊已六十,自言引满大胜少
  年时。吾今所进亦多于往日。老而弥笃,唯吾与张季舒耳。吾
  方与此子交欢于地下,汝欲夭吾所志邪?昔阮咸、阮籍同游竹
  林,宣子不闻斯言。王湛能玄言巧骑,武子呼爲痴叔。何陈留
  之风不嗣,太原之气岿然,翻成可怪!
    吾既寂漠当世,朽病残年,産不异于顔原,名未动于卿相,
  若不日饮醇酒,复欲安归?汝以饮酒爲非,吾以不饮酒爲过。
  昔周伯仁度江唯三日醒,吾不以爲少;郑康成一饮三百杯,吾
  不以爲多。然洪醉之后,有得有失。成冢养之志,是其得也;
  使次公之狂,是其失也。吾常譬酒之犹水,亦可以济舟,亦可
  以覆舟。故江谘议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
  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美哉江公,
  可与共论酒矣。汝惊吾墯马侍中之门,陷池武陵之第,遍布朝
  野,自言焦悚。“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吾生平所愿,
  身没之后,题吾墓云“陈故酒徒陈君之神道”。若斯志意,岂
  避南征之不复,贾谊之恸哭者哉。何水曹眼不识杯铛,吾口不
  离瓢杓,汝甯与何同日而醒,与吾同日而醉乎?政言其醒可及,
  其醉不可及也。速营糟丘,吾将老焉。尔无多言,非尔所及。
    暄以落魄不爲中正所品,久不得调。陈天康中,徐陵爲吏
  部尚书,精简人物,缙绅之士皆向慕焉。暄以玉帽簪插髻,红
  丝布裹头,袍拂踝,靴至膝,不陈爵里,直上陵坐。陵不之识,
  命吏持下。暄徐步而出,举止自若,竟无怍容。作书谤陵,陵
  甚病之。
    后主之在东宫,引爲学士。及即位,迁通直散骑常侍,与
  义阳王叔达、尚书孔范、度支尚书袁权、侍中王瑳、金紫光禄
  大夫陈褒、御史中丞沈瓘、散骑常侍王仪等恒入禁中陪侍游宴,
  谓爲狎客。暄素通脱,以俳优自居,文章谐谬,语言不节,后
  主甚亲昵而轻侮之。尝倒县于梁,临之以刃,命使作赋,仍限
  以晷刻。暄援笔即成,不以爲病,而傲弄转甚。后主稍不能容,
  后遂搏艾爲帽,加于其首,火以爇之,然及于发,垂泣求哀,
  声闻于外而弗之释。会卫尉卿柳庄在坐,遽起拨之,拜谢曰:
  “陈暄无罪,臣恐陛下有翫人之失,辄矫赦之。造次之愆,伏
  待刑宪。”后主素重庄,意稍解,敕引暄出,命庄就坐。经数
  日,暄发悸而死。

 

 

蒙古人,100万之众,10万之兵,横扫天下。在中原打来打去的有什么好说的。

 

起初知道陈庆之的确是因为看了<奔流>的缘故.
  为了想详细点知道那段历史,还翻阅了<梁书><资治通鉴><魏晋南北朝史>这些史书.

 

 

列传 陈庆之兰钦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高祖东下平建鄴,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除奉朝请。普通中,魏徐州刺史元法僧于彭城求入内附,以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诸军应接。还,除宣猛将军、文德主帅,仍率军二千,送豫章王综入镇徐州。魏遣安豊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众二万来拒,屯据陟□。延明先遣其别将丘大千筑垒浔梁,观兵近境。庆之进薄其垒,一鼓便溃。后豫章王弃军奔魏,众皆溃散,诸将莫能制止。庆之乃斩关夜退,军士得全。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转东宫直阁,赐爵关中侯。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以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兵法所谓以逸待劳,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出其不意,必无不败之理。且闻虏所据营,林木甚盛,必不夜出。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乃还与诸将连营而进,据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欲退师。庆之杖节军门曰:「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衔枚夜出,陷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纬乞降。所余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而攻之,遂大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降城中男女三万余口。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硃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大通初,魏北海王元颢以本朝大乱,自拔来降,求立为魏主。高祖纳之,以庆之为假节、飚勇将军,送元颢还北。颢于涣水即魏帝号,授庆之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发自铚县,进拔荥城,遂至睢阳。魏将丘大千有众七万,分筑九城以相拒。庆之攻之,自旦至申,陷其三垒,大千乃降。时魏征东将军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庶子二万人来救梁、宋,进屯考城,城四面萦水,守备严固。庆之命浮水筑垒,攻陷其城,生擒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仍趋大梁,望旗归款。颢进庆之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仍率众而西。
  
    魏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将军元显恭率御仗羽林宗子庶子众凡七万,据荥阳拒颢。兵既精强,城又险固,庆之攻未能拔。魏将元天穆大军复将至,先遣其骠骑将军尔硃吐没儿领胡骑五千,骑将鲁安领夏州步骑九千,援杨昱;又遣右仆射尔硃世隆、西荆州刺史王罴骑一万,据虎牢。天穆、吐没儿前后继至,旗鼓相望。时荥阳未拔,士众皆恐,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众曰:「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天穆之众,并是仇雠。我等才有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一鼓悉使登城,壮士东阳宋景休、义兴鱼天愍逾堞而入,遂克之。俄而魏阵外合,庆之率骑三千背城逆战,大破之,鲁安于阵乞降,元天穆、尔硃吐没儿单骑获免。收荥阳储实,牛马谷帛不可胜计。进赴虎牢,尔硃世隆弃城走。魏主元子攸惧,奔并州。其临淮王元彧、安豊王元延明率百僚,封府库,备法驾,奉迎颢入洛阳宫,御前殿,改元大赦。颢以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魏大将军上党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众四万,攻陷大梁,分遣老生、费穆兵二万,据虎牢,刁宣、刁双入梁、宋,庆之随方掩袭,并皆降款。天穆与十余骑北渡河。高祖复赐手诏称美焉。庆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自发铚县至于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
  
    初,元子攸止单骑奔走,宫卫嫔侍无改于常。颢既得志,荒于酒色,乃日夜宴乐,不复视事。与安豊、临淮共立奸计,将背朝恩,绝宾贡之礼;直以时事未安,且资庆之之力用,外同内异,言多忌刻。庆之心知之,亦密为其计。乃说颢曰:「今远来至此,未伏尚多,若人知虚实,方更连兵,而安不忘危,须预为其策。宜启天子,更请精兵;并勒诸州,有南人没此者,悉须部送。」颢欲从之,元延明说颢曰:「陈庆之兵不出数千,已自难制;今增其众,宁肯复为用乎?权柄一去,动转听人,魏之宗社,于斯而灭。」颢由是致疑,稍成疏贰。虑庆之密启,乃表高祖曰:「河北、河南一时已定,唯尔硃荣尚敢跋扈,臣与庆之自能擒讨。今州郡新服,正须绥抚,不宜更复加兵,摇动百姓。」高祖遂诏众军皆停界首。洛下南人不出一万,羌夷十倍,军副马佛念言于庆之曰:「功高不赏,震主身危,二事既有,将军岂得无虑?自古以来,废昏立明,扶危定难,鲜有得终。今将军威震中原,声动河塞,屠颢据洛,则千载一时也。」庆之不从。颢前以庆之为徐州刺史,因固求之镇。颢心惮之,遂不遣。乃曰:「主上以洛阳之地全相任委,忽闻舍此朝寄,欲往彭城,谓君遽取富贵,不为国计,手敕频仍,恐成仆责。」庆之不敢复言。
  
    魏天柱将军尔硃荣、右仆射尔硃世隆、大都督元天穆、骠骑将军尔硃吐没儿、荣长史高欢、鲜卑、芮芮,勒众号百万,挟魏主元子攸来攻颢。颢据洛阳六十五日,凡所得城,一时反叛。庆之渡河守北中郎城,三日中十有一战,伤杀甚众。荣将退,时有刘助者,善天文,乃谓荣曰:「不出十日,河南大定。」荣乃缚木为筏,济自硖石,与颢战于河桥,颢大败,走至临颍,遇贼被擒,洛阳陷。庆之马步数千,结阵东反,荣亲自来追,值蒿高山水洪溢,军人死散。庆之乃落须发为沙门,间行至豫州,豫州人程道雍等潜送出汝阴。至都,仍以功除右卫将军,封永兴县侯,邑一千五百户。
  
    出为持节、都督缘淮诸军事、奋武将军、北兗州刺史。会有妖贼沙门僧强自称为帝,土豪蔡伯龙起兵应之。僧强颇知幻术,更相扇惑,众至三万,攻陷北徐州,济阴太守杨起文弃城走,钟离太守单希宝见害,使庆之讨焉。车驾幸白下,临饯谓庆之曰:「江、淮兵劲,其锋难当,卿可以策制之,不宜决战。」庆之受命而行。曾未浃辰,斩伯龙、僧强,传其首。
  
    中大通二年,除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余并如故。庆之至镇,遂围悬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大都督侯进、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湖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高祖每嘉劳之。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没,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进号仁威将军。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赈给,多所全济。州民李升等八百人表请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鼓吹一部。谥曰武。敕义兴郡发五百丁会丧。
  
    庆之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长子昭嗣。
  
    第五子昕,字君章。七岁能骑射。十二随父入洛,于路遇疾,还京师。诣鸿胪卿硃异,异访北间形势,昕聚土画地,指麾分别,异甚奇之。大同四年,为邵陵王常侍、文德主帅、右卫仗主,敕遣助防义阳。魏豫州刺史尧雄,北间骁将,兄子宝乐,特为敢勇。庆之围悬瓠,雄来赴其难,宝乐求单骑校战,昕跃马直趣宝乐,雄即散溃,仍陷溱城。六年,除威远将军、小岘城主,以公事免。十年,妖贼王勤宗起于巴山郡,以昕为宣猛将军,假节讨焉。勤宗平,除阴陵戍主、北谯太守,以疾不之官。又除骠骑外兵,俄为临川太守。太清二年,侯景围历阳,敕召昕还,昕启云:「采石急须重镇,王质水军轻弱,恐虑不济。」乃板昕为云骑将军,代质,未及下渚,景已渡江,仍遣率所领游防城外,不得入守。欲奔京口,乃为景所擒。景见昕殷勤,因留极饮,曰:「我至此得卿,余人无能为也。」令昕收集部曲,将用之,昕誓而不许。景使其仪同范桃棒严禁之,昕因说桃棒令率所领归降,袭杀王伟、宋子仙为信。桃棒许之,遂盟约,射启城中,遣昕夜缒而入。高祖大喜,敕即受降,太宗迟疑累日不决,外事发泄,昕弗之知,犹依期而下。景邀得之,乃逼昕令更射书城中,云「桃棒且轻将数十人先入。」景欲裹甲随之。昕既不肯为书,期以必死,遂为景所害,时年三十三。
  
    兰钦,字休明,中昌魏人也。父子云,天监中,军功官至云麾将军,冀州刺史。钦幼而果决,篸捷过人。随父北征,授东宫直阁。大通元年,攻魏萧城,拔之。仍破彭城别将郊仲,进攻拟山城,破其大都督刘属众二十万。进攻笼城,获马千余匹。又破其大将柴集及襄城太守高宣、别将范思念、郑承宗等。仍攻厥固、张龙、子城,未拔,魏彭城守将杨目遣子孝邕率轻兵来援,钦逆击走之。又破谯州刺史刘海游,还拔厥固,收其家口。杨目又遣都督范思念、别将曹龙牙数万众来援,钦与战,于阵斩龙牙,传首京师。
  
    又假钦节,都督衡州三郡兵,讨桂阳、阳山、始兴叛蛮,至即平破之。封安怀县男,邑五百户。又破天漆蛮帅晚时得。会衡州刺史元庆和为桂阳人严容所围,遣使告急,钦往应援,破容罗溪,于是长乐诸洞一时平荡。又密敕钦向魏兴,经南郑,属魏将托跋胜寇襄阳,仍敕赴援。除持节、督南梁、南、北秦、沙四州诸军事、光烈将军、平西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增封五百户,进爵为侯。破通生,擒行台元子礼、大将薛俊、张菩萨,魏梁州刺史元罗遂降,梁、汉底定。进号智武将军,增封二千户。俄改授持节、都督衡、桂二州诸军事、衡州刺史。未及述职,魏遣都督董绍、张献攻围南郑,梁州刺史杜怀瑶请救。钦率所领援之,大破绍、献于高桥城,斩首三千余,绍、献奔退,追入斜谷,斩获略尽。西魏相宇文黑泰致马二千匹,请结邻好。诏加散骑常侍,进号仁威将军,增封五百户,仍令述职。
  
    经广州,因破俚帅陈文彻兄弟,并擒之。至衡州,进号平南将军,改封曲江县公,增邑五百户。在州有惠政,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德,诏许焉。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寻改授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广州刺史。既至任所,前刺史南安侯密遣厨人置药于食,钦中毒而卒,时年四十二。诏赠侍中、中卫将军,鼓吹一部。
  
    子夏礼,侯景至历阳,率其部曲邀击景,兵败死之。
  
    史臣曰:陈庆之、兰钦俱有将略,战胜攻取,盖颇、牧、卫、霍之亚欤。庆之警悟,早侍高祖,既预旧恩,加之谨肃,蝉冕组珮,亦一世之荣矣。
  
  
  
  
  <<梁书>>卷六十一
  
  列传第五十一
  
  陈伯之陈庆之兰钦
  
    陈伯之,济阴睢陵人也。年十三四,好着獭皮冠,带刺刀,候邻里稻熟,辄偷刈之。尝爲田主所见,呵之曰:「楚子莫动!」伯之曰:「君稻幸多,取一担何苦。」田主将执之。因拔刀而进,曰:「楚子定何如!」田主皆反走,徐担稻而归。及年长,在锺离数爲劫盗,尝授面觇人船,船人斫之,获其左耳。后随乡人车骑将军王广之,广之爱其勇,每夜卧下榻,征伐常将自随。频以战功,累迁骠骑司马,封鱼复县伯。
  
    梁武起兵,东昏假伯之节,督前驱诸军事、豫州刺史,转江州,据寻阳以拒梁武。郢城平,武帝使说伯之,即以爲江州刺史。子武牙爲徐州刺史。伯之虽受命,犹怀两端。帝及其犹豫逼之,伯之退保南湖,然后归附,与衆军俱下。建康城未平,每降人出,伯之辄唤与耳语。帝疑其复怀翻覆,会东昏将郑伯伦降,帝使过伯之,谓曰:「城中甚忿卿,欲遣信诱卿,须卿降,当生割卿手脚。卿若不降,复欲遣刺客杀卿。」伯之大惧,自是无异志矣。城平,封丰城县公,遣之镇。
  
    伯之不识书,及还江州,得文牒辞讼,唯作大诺而已。有事,典签传口语,与夺决于主者。
  
    伯之与豫章人邓缮、永兴人戴承忠并有旧,缮经藏伯之息免祸,伯之尤德之。及在州,用缮爲别驾,承忠爲记室参军。河南褚緭,都下之薄行者,武帝即位,频造尚书范云。云不好緭,坚拒之。緭益怒,私语所知曰:「建武以后,草泽底下悉成贵人,吾何罪而见弃。今天下草创,丧乱未可知。陈伯之拥强兵在江州,非代来臣,有自疑之意。且复荧惑守南斗,讵非爲我出?今者一行,事若无成,入魏,何减作河南郡。」于是投伯之书佐王思穆事之,大见亲狎。及伯之乡人朱龙符爲长流参军,并乘伯之愚闇,恣行奸险。
  
    伯之子武牙时爲直合将军,武帝手疏龙符罪亲付武牙,武牙封示伯之。帝又遣代江州别驾邓缮,伯之并不受命,曰:「龙符健儿,邓缮在事有绩。台所遣别驾,请以爲中从事。」缮于是日夜说伯之云:「台家府库空竭,无复器仗,三仓无米。此万世一时,机不可失。」緭、承忠等每赞成之。伯之谓缮:「今段啓卿,若复不得,便与卿共下。」使反,武帝敕部内一郡处缮。伯之于是集府州佐史,谓曰:「奉齐建安王教,率江北义勇十万已次六合,见使以江州见力运粮速下。我荷明帝厚恩,誓以死报。」使緭诈爲萧宝寅书以示僚佐,于听事前爲坛,杀牲以盟。伯之先歃,长史以下次第歃。緭说伯之:「今举大事,宜引人望。程元冲不与人同心;临川内史王观,僧虔之孙,人身不恶,可召爲长史,以代元冲。」伯之从之,仍以緭爲寻阳太守,承忠辅义将军,龙符豫州刺史。
  
    豫章太守郑伯伦起郡兵拒守。程元冲既失职,于家合率数百人,使伯之典签吕孝通、戴元则爲内应。伯之每旦常作伎,日晡辄卧,左右仗身皆休息。元冲因其解弛,从北门入,径至听事前。伯之闻叫,自率出荡。元冲力不能敌,走逃庐山。
  
    伯之遣使还报武牙兄弟,武牙等走盱眙,盱眙人徐文安、庄兴绍、张显明邀击之,不能禁,反见杀。武帝遣王茂讨伯之,败走,间道亡命出江北,与子武牙及褚緭俱入魏。魏以伯之爲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淮南诸军事、平南将军、光禄大夫、曲江县侯。天监四年,诏太尉临川王巨集北侵,巨集命记室丘迟私与之书曰:
  
    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爲世出。弃燕雀之毛羽,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时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爲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蹶,以至于此。
  
    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此将军之所知,非假仆一二谈也。昔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倳刃于爱子,汉主不以爲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代。夫迷涂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堂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当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腼顔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号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况僞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县首藳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鹦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恨。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方吊人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伯之得书,乃于寿阳拥衆八千归降。武牙爲魏人所杀。伯之既至,以爲平北将军、西豫州刺史、永新县侯。未之任。复爲骁骑将军,又爲太中大夫。久之,卒于家。其子犹有在魏者。
  
    褚緭在魏,魏人欲用之。魏元会,緭戏爲诗曰:「帽上着笼冠,緭上着朱衣,不知是今是,不知非昔非。」魏人怒,出爲始平太守。日日行猎,堕马而死。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碁,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爲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
  
    普通中,魏徐州刺史元法僧于彭城求入内附,以庆之爲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隽率诸军应接。还除宣猛将军、文德主帅,仍率军送豫章王综入镇徐州。魏遣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衆十万来拒。延明先遣其别将丘大千观兵近境,庆之击破之。后豫章王弃军奔魏,庆之乃斩关夜退,军士获全。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转东宫直合。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爲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衆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大通初,魏北海王元颢来降,武帝以庆之爲假节、飙勇将军,送颢还北。颢于涣水即魏帝号,授庆之前军大都督。自銍县进,遂至睢阳。魏将丘大千有衆七万,分筑九垒以拒。庆之自旦至申,攻陷其三,大千乃降。
  
    时魏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庶子二万人来救梁、宋,进屯考城。庆之攻陷其城,禽晖业,仍趣大梁。颢进庆之徐州刺史、武都郡王,仍率衆而西。
  
    魏左仆射杨昱等率御仗羽林宗子庶子衆七万据荥阳拒颢,兵强城固,魏将元天穆大军复将至,先遣其骠骑将军尔朱兆、骑将鲁安等援杨昱,又遣右仆射尔朱世隆、西荆州刺史王罴据虎牢。时荥阳未拔,士衆皆恐。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衆曰:「我等才有七千,贼衆四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须平其城垒。」一鼓悉使登城,壮士东阳宋景休、义兴鱼天湣踰堞而入,遂克之。俄而魏阵外合,庆之率精兵三千大破之。鲁安于阵乞降,天穆、兆单骑获免。进赴虎牢,尔朱世隆弃城走。魏孝庄出居河北。其临淮王彧、安丰王延明率百僚备法驾迎颢入洛阳宫,御前殿,改元大赦。颢以庆之爲车骑大将军。
  
    魏上党王元天穆又攻拔大梁,分遣王老生、费穆据虎牢,刁宣、刁双入梁、宋,庆之随方掩袭,并降,天穆与十馀骑北度河。庆之麾下悉着白袍,所向披靡。先是洛中谣曰:「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自发銍县至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
  
    初,魏庄帝单骑度河,宫卫嫔侍无改于常。颢既得志,荒于酒色,不复视事,与安丰、临淮计将背梁,以时事未安,且资庆之力用。庆之心知之,乃说颢曰:「今远来至此,未伏尚多,宜啓天子,更请精兵;并勒诸州有南人没此者,悉须部送。」
  
    颢欲从之,元延明说颢曰:「庆之兵不出数千,已自难制,今更增其衆,宁肯爲用?魏之宗社,于斯而灭。」颢由是疑庆之,乃密啓武帝停军。洛下南人不出一万,魏人十倍。军副马佛念言于庆之曰:「勋高不赏,震主身危,二事既有,将军岂得无虑?今将军威震中原,声动河塞,屠颢据洛,则千载一时。」庆之不从。颢前以庆之爲徐州刺史,因求之镇,颢心惮之,遂不遣。
  
    魏将尔朱荣、尔朱世隆、元天穆、尔朱兆等衆号百万,挟魏帝来攻颢。颢据洛阳六十五日,凡所得城一时归魏,庆之度河守北中郎城。三日十一战,伤杀甚衆。荣将退还,时有善天文人刘灵助谓荣曰:「不出十日,河南大定。」荣乃爲伐济自硖石,与颢战于河桥。颢大败,走至临潁被禽,洛阳复入魏。庆之马步数千结阵东反,荣亲自来追,军人死散。庆之乃落须发爲沙门,间行至豫州,州人程道雍等潜送出汝阴。至都,仍以功除右卫将军,封永兴侯。
  
    出爲北兖州刺史、都督缘淮诸军事。会有祅贼沙门僧强自称爲帝,土豪蔡伯宠起兵应之,攻陷北徐州。诏庆之讨焉。庆之斩伯宠、僧强,传其首。
  
    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潁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升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諡曰武。
  
    庆之性祗慎,每奉诏敕,必洗沐拜受。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劄,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长子昭嗣。
  
    梁世寒门达者唯庆之与俞药,药初爲武帝左右,帝谓曰:「俞氏无先贤,世人云‘俞钱‘,非君子所宜,改姓喻。」药曰:「当令姓自于臣。」历位云旗将军,安州刺史。
  
    庆之第五子昕字君章,七岁能骑射。十二随父入洛,遇疾还都,诣鸿胪卿朱异。异访北间事,昕聚土画城,指麾分别,异甚奇之。
  
    庆之在县瓠,魏骁将尧雄子宝乐特爲敢勇,求单骑校战,昕跃马直趣宝乐,雄即溃散。后爲临川太守。
  
    太清二年,侯景围历阳,敕召昕还。昕啓云:「采石急须重镇,王质水军轻弱,恐虏必济。」乃板昕爲云骑将军代质,未及下渚,景已度江,爲景所禽。令收集部曲将用之,昕誓而不许。景使其仪同范桃棒严禁之,昕因说桃棒令率所领归降,袭杀王伟、宋子仙。桃棒许之。遂立盟射城中,遣昕夜缒而入。武帝大喜,敕即受降。简文迟疑,累日不决。外事泄,昕弗之知,犹依期而下。景邀得之,逼昕令更射书城中,云「桃棒且轻将数十人先入」。景欲裹甲随之。昕不从,遂见害。
  
    少弟暄,学不师受,文才俊逸。尤嗜酒,无节操,遍历王公门,沈湎喧譊,过差非度。其兄子秀常忧之,致书于暄友人何胥,冀以讽谏。暄闻之,与秀书曰:
  
    旦见汝书与孝典,陈吾饮酒过差。吾有此好五十馀年,昔吴国张长公亦称耽嗜,吾见张时,伊已六十,自言引满大胜少年时。吾今所进亦多于往日。老而弥笃,唯吾与张季舒耳。吾方与此子交欢于地下,汝欲夭吾所志邪?昔阮咸、阮籍同游竹林,宣子不闻斯言。王湛能玄言巧骑,武子呼爲痴叔。何陈留之风不嗣,太原之气岿然,翻成可怪!
  
    吾既寂漠当世,朽病残年,産不异于顔原,名未动于卿相,若不日饮醇酒,复欲安归?汝以饮酒爲非,吾以不饮酒爲过。昔周伯仁度江唯三日醒,吾不以爲少;郑康成一饮三百杯,吾不以爲多。然洪醉之后,有得有失。成冢养之志,是其得也;使次公之狂,是其失也。吾常譬酒之犹水,亦可以济舟,亦可以覆舟。故江谘议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美哉江公,可与共论酒矣。汝惊吾墯马侍中之门,陷池武陵之第,遍布朝野,自言焦悚。「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吾生平所愿,身没之后,题吾墓云「陈故酒徒陈君之神道」。若斯志意,岂避南征之不复,贾谊之恸哭者哉。何水曹眼不识杯铛,吾口不离瓢杓,汝甯与何同日而醒,与吾同日而醉乎?政言其醒可及,其醉不可及也。速营糟丘,吾将老焉。尔无多言,非尔所及。
  
    暄以落魄不爲中正所品,久不得调。陈天康中,徐陵爲吏部尚书,精简人物,缙绅之士皆向慕焉。暄以玉帽簪插髻,红丝布裹头,袍拂踝,靴至膝,不陈爵里,直上陵坐。陵不之识,命吏持下。暄徐步而出,举止自若,竟无怍容。作书谤陵,陵甚病之。
  
    后主之在东宫,引爲学士。及即位,迁通直散骑常侍,与义阳王叔达、尚书孔范、度支尚书袁权、侍中王瑳、金紫光禄大夫陈褒、御史中丞沈瓘、散骑常侍王仪等恒入禁中陪侍游宴,谓爲狎客。暄素通脱,以俳优自居,文章谐谬,语言不节,后主甚亲昵而轻侮之。尝倒县于梁,临之以刃,命使作赋,仍限以晷刻。暄援笔即成,不以爲病,而傲弄转甚。后主稍不能容,后遂搏艾爲帽,加于其首,火以爇之,然及于发,垂泣求哀,声闻于外而弗之释。会卫尉卿柳庄在坐,遽起拨之,拜谢曰:「陈暄无罪,臣恐陛下有翫人之失,辄矫赦之。造次之愆,伏待刑宪。」后主素重庄,意稍解,敕引暄出,命庄就坐。经数日,暄发悸而死。
  
    兰钦字休明,中昌魏人也。幼而果决,趫捷过人。宋末随父子云在洛阳,恒于市骑橐驼。后子云还南,梁天监中以军功至冀州刺史。钦兼文德主帅,征南中五郡诸洞反者,所至皆平。
  
    钦有谋略,勇决善战,步行日二百里,勇武过人。善抚驭,得人死力。以军功封安怀县男。累迁都督、梁南秦二州刺史,进爵爲侯。
  
    征梁、汉,事平,进号智武将军。改授都督、衡州刺史。未及述职,会西魏攻围南郑,梁州刺史杜怀宝来请救,钦乃大破魏军,追入斜谷,斩获略尽。魏相安定公遣致马二千疋,请结邻好。钦百日之中再破魏军,威振邻国。诏加散骑常侍,仍令述职。
  
    经广州,因破俚帅陈文彻兄弟,并禽之。至衡州,进号平南将军,改封曲江县公。在州有惠政,吏人诣阙请立碑颂德,诏许焉。
  
    后爲广州刺史。前刺史新渝侯映之薨,南安侯恬权行州事,冀得即真。及闻钦至岭,原货厨人,涂刀以毒,削瓜进之,钦及爱妾俱死。帝闻大怒,槛车收恬,削爵土。
  
    钦子夏礼,侯景至历阳,率其部曲邀景,兵败死之。
  
    论曰:陈伯之虽轻狡爲心,而勇劲自立,其累至爵位,盖有由焉。及丧乱既平,去就不已,卒得其死,亦爲幸哉。庆之初同燕雀之游,终怀鸿鹄之志,及乎一见任委,长驱伊、洛。前无强阵,攻靡坚城,虽南风不竞,晚致倾覆,其所克捷,亦足称之。兰钦战有先鸣,位非虚受,终逢鸩毒,唯命也夫。
  
  
  
  
  还有《梁书》中的卷三本纪第三 武帝下
  
  
  梁书卷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二
  
  裴邃子之礼兄子之高之平之横夏侯亶弟夔鱼弘韦放
  
  梁书卷三十九 列传第三十三
  
  元法僧子景隆景仲元树子贞元愿达王神念杨华羊侃子鹍羊鸦仁
  
  梁书卷第四十一
  
  列传第三十五  王规刘?宗懔王承褚翔萧介从父兄洽褚球刘孺弟览遵刘潜弟孝胜孝威孝先殷芸萧几
  
  
  梁书卷第四十六
  
  列传第四十  胡僧祐徐文盛杜掞兄岸弟幼安兄子龛阴子春
  
  
  <<陳書>>中的卷八
  
  列传第二  杜僧明周文育子宝安侯安都
  
  帝纪第十二 孝静纪 列传第四十六
  
  杨播 列传第八十六
  
  岛夷萧道成岛夷萧衍
  
  第二十卷  列传第十二
  
  张琼斛律羌举尧雄宋显王则慕容绍宗
  
  薛修义叱列平步大汗萨慕容俨
  
  <<周书>>中的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四
  
  周惠达冯景杨宽兄穆俭柳庆子机
  
  卷七 梁本纪中第七 卷二十六 列传第十六 袁湛
  
  卷五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 梁武帝诸子
  
  卷五十五
  
  列传第四十五
  
  王茂曹景宗席阐文夏侯详吉士瞻蔡道恭杨公则邓元起张惠绍冯道根康绚昌义之
  
  卷六十四 列传第五十四
  
  江子一胡僧佑徐文盛阴子春杜崱王琳张彪
  
  卷六十六
  
  列传第五十六
  
  杜僧明周文育侯瑱侯安都欧阳頠黄法奭淳于量章昭达吴明彻
  
  
  卷七十一
  
  列传第六十一  儒林
  
  伏曼容何佟之严植之司马筠卞华崔灵恩孔佥卢广沈峻孔子驱皇侃沈洙戚衮郑灼全缓张讥顾越沈不害王元规
  
  还有北魏史卷五
  
  魏本纪第五
  
  北魏史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五
  
  屈遵张蒲谷浑曾孙楷公孙表张济李先贾彝窦瑾李?
  
  北魏史卷四十一
  
  列传第二十九
  
    杨播子侃播弟椿椿子昱椿弟津津子遁逸谧谧弟愔燕子献郑颐杨敷子素孙玄感素弟约约从叔异敷叔父宽宽子文恩纪
  
  中都有关于陈庆之的史迹

 

 

毛泽东的称赞又能证明什么?毛打仗行,但历史研究水平我看还不如很多网友呢!

 

很多人不相信陈庆之的军事才华,是因为整个南北朝一直是北强南弱的局面。北魏一直对南朝是军事进攻态势,钟离之战便是如此。但是陈庆之以七千人进驻洛阳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的确在北伐过程中会就地补充兵力,但与北魏整个国家军事实力相比,人数上有什么优势?鲜卑骑兵战力远在梁之上,况人数占优势,但最后陈庆之所部为山洪所灭,而非北魏所灭,请问陈庆之若非将才,岂不早就成了魏之阶下囚?陈庆之只不过与名将传统形象不符合而已。

 

别光看南史,要和北史对照看
  你就会发现,南北史很多只能当小说看...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是中国的传统 被老外夸上几句身价,稻草也能变黄金----这就叫隔山打牛
跟四大发明一个道理 中国人跟着老外起哄,还骂老外不实在。。。。

 

 

疑点主要有如下几个
    一:其人战绩实在了不起,可是这些战绩只在梁史上有,别家史书偶有提及,也远没有这么夸张,这好比德法大战,法国人号称有人以七千破三十万,连战连胜,可是德国方面连这个人都很少提起,难免就让人质疑。
    二:其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然终其一生,未收复尺寸之地,未免匪夷所思。
    三:这样一个“名将”,又与皇帝关系良好,然终其一生,也只做到一个地方的长官,似乎有点不可思议。
    
    当时南北方对立,史实破乱,单看一家之言,似不足信,且他一生最辉煌的不过于北伐之战,最后孤身一人逃脱,无论中间的过程有多精彩,也不能让人觉得他用兵如神

 

 

关于南北史的可靠性问题,
  前人多以南朝史籍为准,而轻北朝史籍。
  独今朝出于民族政策之政治目的。。。

 

 

说魏收的人品如何,魏的人品如何与他治史有甚关系?与他的作品又有甚关系?再说《魏书》里有关大鲜卑山的记载,多少年来都被认为是无稽之谈,可是上个世纪真考古学者还真就发现了大鲜卑山,魏收治史功力可见一般。别忘了,《魏书》重修了三遍,修书之时部分该书记载的人还在人世。
  
  再说说阁下推崇的南朝史书,特别是《粱书》,该书作者姚思廉后来后著《陈书》,里面对陈后主的评价,几乎无一处是实。若陈后主真有姚思廉说的那么好,隋朝又是如何一鼓荡平南陈的?要知道杨坚是以外戚身份用阴柔之术得到天下的,非马上天子,南陈在陈后主这么英明的君主治理下怎么表现的如此不堪?莫非隋军都是内裤外穿的超人?要知道即使以蒙古人之强,忽必烈之能也要历十余年才能灭掉走下坡路的南宋,南陈有陈后主这样“英明君主”怎么抵抗如此微弱?
  
  假若魏收人品不堪,作品低劣,那么刻画英明君主陈后主的姚思廉的作品只能算下九流了。
  
  更别提魏收算是当时人(东魏、北齐时期),而姚思廉是将近百年后的唐朝人。
  
  严谨?魏收至少还有一个大鲜卑山来证明他的严谨,姚思廉治史靠什么来证明其严谨?靠阁下的嘴巴?
  
  阁下又说本朝太祖点评过陈庆之,言下之意,不言而明。但是我很纳闷,太祖被人评了那么多“家”,可有一个是历史学家?太祖能化历史知识为己用,为今用的本事我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近代中国也没看见谁超越他。但是若说他在历史专业方面的成就,恐怕给陈寅恪老先生提鞋都不配,他对陈庆之的了解也绝不会有上面几位朋友引用的网文作者全面,因此他对陈庆之的点评算不得什么,更不用拿太祖的点评出来以壮自己的声势。

 

 

看南北朝的战争,总觉得有些搞笑,他们动不动就歼敌几十万,稍微一不留神,就是几十万人的大对决,这个时候中国有多少人口可供他们这样挥霍啊!想想三国时候,曹操和袁绍俩加一块才10万左右,赤壁曹操多少人不知道,东吴才三五万,夷陵,蜀吴一块估计也只有10万左右,中间过渡的不稳定时间又短的晋朝能够增加多少人口啊?

 

 

 

 所谓“鲜卑石室”只不过是平反魏书中对鲜卑祖源的可靠性罢了。
  你以偏概全就能指魏书中的所有?
  “魏收作色,秽史扬名”是假的?
  《魏书》一开始就被人称为“秽史”是假的?
  《魏书》历来为人所诟病处在于其矫饰之过,但作为研究北魏历史的重要著作,仍有其不容忽视的价值。原因无它,独此尔!
  
  张者着嘴皮就放气。
  这是《齐书》中对陈后主的评叙:
  
  史臣曰:后主昔在储宫,早标令德,及南面继业,实允天人之望矣。至于礼乐刑政,咸遵故典,加以深弘六艺,广辟四门,是以待诏之徒,争趋金马,稽古之秀,云集石渠。且梯山航海,朝贡者往往岁至矣。自魏正始、晋中朝以来,贵臣虽有识治者,皆以文学相处,罕关庶务,朝章大典,方参议焉。文案簿领,咸委小吏,浸以成俗,迄至于陈。后主因循,未遑改革,故施文庆、沈客卿之徒,专掌军国要务,奸黠左道,以裒刻为功,自取身荣,不存国计。是以朝经堕废,祸生邻国。斯亦运钟百六,鼎玉迁变,非唯人事不昌,盖天意然也。
  
  《齐书》陈后主传全文在: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chensu/cs_006.htm
  那一点如尔所言!
  
  司马温公的《资治通鉴》不知道你看了多少,北朝史籍有南朝史籍引用的多?
  李延寿作《南史》《北史》本来就因北朝史书多有不可信而切之。
  如果北朝史书很精准,李延寿还修南北史作甚?
  要知道,李延寿曾经称赞《魏书》“追踪班、马,婉而有则,繁而不芜,持论序言,钩沉致远”。
  姚思廉所著的主要问题在于为尊者讳,这也算是史学传统了,不过其间微言大意,也算是春秋笔法了。
  
  前人多以南朝史籍为准,而轻北朝史籍的前人有:
  唐朝刘知几的《史通》,《史通》的可靠性可在《南北史》之上。
  赵翼的《二十二史劄記》,《二十二史考论》中,是北朝史籍的指疑远多过南朝史籍。

 

陈庆之能进洛阳,两个原因,一个是北魏正闹内乱,大的军阀之间打来打去,谁都没把他当主要对手,被他乘虚而入。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后面有元颢帝。他入洛阳目的是送元颢帝即位的,不是帮梁朝扩张地盘来的,这就使战争的性质大大发生了变化——不是南北朝的争霸战,而是北魏内部的政治斗争了。那地方官员和将领在阻挡陈庆之时都会留个心眼——要是元颢的帝位做的稳呢?那谁要是抵抗的越坚决,以后谁就将是最大的叛贼逆臣。北魏谁坐皇帝,管他们什么事呀,反正怎么也轮不到他们,只要祸不及自身就可以了。当然不抵抗是不行的——那是卖国。抵抗太激烈也是不好的——那可能就是叛贼。正因为地方官员和守将的这种态度,遂成就庆之一世英名。但真正要想掌实权的朱尔荣一来,立刻就撑不住了,就是占了洛阳都撑不住,这是实力摆在那里。
   其它的史实都可能有真有假,前面我的估计也可能是以小人之心揣摩北魏的守将了,但有一个肯定是真的,那就是他是一个人化妆回来的,被洪水淹了??嵩山附近那条河一下子突然发那么大的水?洪水就怎么这么长眼,只冲小兵,不淹大将?还是只他一个人会水,别人都不会?一个人殿后?真是其它人都上了船,他一个人孤伶伶站岸边殿后?如果真是一个人,那敌军千把人冲上来他挡得住吗?这也太假了吧?要记得一点:就他一个人,有且仅有他一个人回来的!!!
  
  在什么情况下才可能一个人回来,那就是当部队还有战斗力得时候,还没有被击溃得时候,还能抵抗得时候,瞒着自己得手下,偷偷换装,扔下他自己“百战百胜”得白袍队,趁夜单身急走!这时候脱身得成功几率才是最大的,当然对部队的损失也是最大的。因为一下子主将不见了。大家都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了。那他什么时候走掉的,也许在洛阳就偷偷跑掉了
  有的网友发言说现在的人怎么这么喜欢诋毁英雄,我们不是要诋毁英雄,我们是要加入客观的分析,不要盲目的崇拜和制造英雄。这样的历史和人物传记才有借鉴意义。否则只能用来单纯的激发汉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了。民众只有激情而缺少理性是好事吗?

 

七千白袍勇士怎么让我想起古希腊的底比斯圣军:转战33年,战绩辉煌,300人击败几万大军。  圣军都是一对对同性恋人组成

 

 

在称庆之北伐军队之中,有一个人叫做杨忠,直阁将军,陈庆之攻涡阳的时候也是直阁将军。陈庆之兵败之后,扬忠被尔朱度律收留,他最后投奔宇文泰,为北周柱国将军之一,他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隋文帝杨坚. 由于杨忠曾为梁将,后来又在兵败之后被梁国收留,终生对梁国十分友好,甚至他孙子杨广娶萧衍玄孙女为后,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萧后.

 

北魏军队基本上是一些没有什么战斗力的乌合之众,强盗集团。陈庆之还不砍瓜切菜一般  候景南归时不过800人,那南朝该算什么?

 

 

 

 

 不消说入洛阳的战绩。
    夺取寿春的战绩就足够了。
    为了这个淮南最重要也最坚固的城市,萧衍在10年前,动员军民20万人,2年时间修筑工程量惊人的浮山堰企图靠水攻夺取寿春,结果是大坝2次崩溃死伤无数。寿春稳如泰山。
    10年后,寿春在陈庆之的兵威之下屈服,淮南周遍52城不战而降。够分量不够?
  
  
  ===========================================================
  
  又吹,陈庆之不过踩着前人肩膀而已
  
  [七年夏,淮堰水盛,寿阳城将没,高祖复遣北道军元树帅彭宝孙、陈庆之等稍进,亶帅湛僧智、鱼弘、张澄等通清流涧,将入淮、肥。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自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粱军还不是靠得当年伤亡惨重换来的"淮堰水盛,寿阳城几没"^_^所谓贪天之功,以为己有啊^_^当年修了浮山堰,寿春都块到水底了.没想到南朝腐败到家,修得出来大坝,守不住大坝.^_^陈庆之这次还是多亏了北魏民变的光,要不能这么轻松?

 

 

 

 

另外一个同时代的英雄,尔朱荣却无人提及.我先将尔朱荣的事迹列出来,大家看看他的军事才能到底怎么样.
    
    第一,生擒葛荣,以七千骑兵大包抄迂回,此役与二战时,德军闪击法国的战术相似.
    
    河北贼葛荣率众将向洛阳,众号百万。大将军尔朱荣之卒精骑七千,马皆有副,倍道兼行,东出滏口。葛荣自邺以北列阵数十里,箕张而进。荣潜军山谷为奇兵,分督将已上三人为一处,处有数百骑,令所在扬尘鼓噪,使贼不测多少。又以人马逼战,刀不如棒,密勒军士各赍棒一枚,置于马侧。不听斩级,以棒棒之而已,虑沸腾逐北。乃分命壮勇所当冲突,号令严明,将士同奋。荣身自陷阵,出於贼後,表里合击,大破之,於阵擒葛荣。
    
    第二,击败陈庆之,重夺京城洛阳
    
    戊辰,荣命车骑将军尔硃兆与大都督贺拔胜缚材为筏,自马渚西硖石夜渡,袭击颢子领军将军冠受,擒之;安丰王延明之众闻之,大溃。颢失据,帅麾下数百骑南走,陈庆之收步骑数千,结陈东还,颢所得诸城,一时复降于魏。尔硃荣自追陈庆之,会嵩高水涨,庆之军士死散略尽,乃削须发为沙门,间行出汝阴,还建康,犹以功除右卫将军,封永兴县侯。
    
    第三,剿灭葛荣余党,韩娄叛乱,虽然尔朱荣没有亲自出兵,但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见尔朱荣用兵之神。
    
    魏尔硃荣使大都督尖山侯渊讨韩楼于蓟,配卒甚少,骑止七百。或以为言,荣曰:“侯渊临机设变,是其所长;若总大众,未必能用。今以此众击此贼,必能取之。”渊遂广张军声,多设供具,亲帅数百骑深入楼境。去蓟百馀里,值贼帅陈周马步万馀,渊潜伏以乘其背,大破之,虏其卒五千馀人。寻还其马仗,纵令入城,左右谏曰:“既获贼众,何为复资遣之?”渊曰:“我兵既少,不可力战,须为奇计以离间之,乃可克也。”渊度其已至,遂帅骑夜进,昧旦,叩其城门。韩楼果疑降卒为渊内应,遂走;追擒之,幽州平。以渊为平州刺史,镇范阳。知
    
    第四,击败万俟丑奴,在在这支千人西征的队伍中,就包含了三位未来创建北周的宇文泰、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后来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扬忠也加入这支军队。可是这支军队面对的是屡战屡胜的万俟丑奴。尔朱荣知人善任,可见一斑。
    天光初行,唯配军士千人,发洛阳以西路次民马以给之。时赤水蜀贼断路,诏侍中杨侃先行慰谕,并税其马,蜀持疑不下。军至潼关,天光不敢进,岳曰:“蜀贼鼠窃,公尚迟疑,若遇大敌,将何以战!”天光曰:“今日之事,一以相委。”岳遂进击蜀于渭北,破之,获马二千匹。简其壮健以充军士,又税民马合万馀匹。以军士尚少,淹留未进。荣怒,遣骑兵参军刘贵乘驿至军中责天光,杖之一百,以军士二千人益之。
    
    万俟丑奴既败,自泾、豳以西至灵州,贼党皆降于魏,唯所署行台万俟道洛帅众六千逃入山中,不降。时高平大旱,尔硃天光以马乏草,退屯城东五十里,遣都督长孙邪利帅二百人行原州事以镇之。道洛潜与城民通谋,掩袭邪利,并其所部皆杀之。天光帅诸军赴之,道洛出战而败,帅其众西入牵屯山,据险自守。尔硃荣以天光失邪利,不获道洛,复遣使杖之一百。以诏书黜天光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降爵为侯。斋
    
    研究尔朱荣之后,不得不承认,
    
    尔朱荣是一个绝世的军事天才。北魏末年,天下大乱,尔朱荣出世之后,只用两年时间便讨平几乎所有叛乱,除了对陈庆之那次双方势均力敌,其他几次战役,尔朱荣都是凭借精锐骑兵、先进战术,凭借数千士兵击溃数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敌军。在这一点上,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人做到。
    
    尔朱荣,而且开创了隋唐盛世的鼻祖。尔朱荣起兵之后,不断收揽人才,高欢、宇文泰、隋文帝杨坚之父扬忠,唐高祖之祖李虎,都被尔朱荣收揽,在帐下听令并成长起来。这四个人都是后来北周、北齐、隋、唐的父祖。后来隋文帝和李世民并非白手起家,都是在父祖的荫护下才开创大业的。
    
  可惜尔朱荣被糊涂的孝庄帝元子悠刺杀于明光殿,可怜、可叹.
  
    网友们对陈庆之评价那么高,却对尔朱荣视而不见,不能不让人觉得,现在的网友内心深处还是抱着狭隘的汉民族主义想法。

 

 

对于尔朱荣的事迹,好象没有人听说谁有疑问,陈庆之的功业<梁史>和<北史>记载差异很大,在北齐的时候就有争议了.
  
  世上本无汉人,自从汉高祖刘邦被封于汉中,才有了汉族,汉人本就是一个大混血,如果李世民是汉人,尔朱荣也应该汉人.不管怎么讲,陈庆之都是尔朱荣的手下败将.

 

太祖评陈庆之 好比咱们评萧峰 一句真他妈的牛罢了 没在乎真假
  
  以前粗看24史 喜看战乱 多读南北朝事 不觉有陈庆之
  
  姚思廉估计和田中一样 都是意淫高手 不过水平比田中高多了
  
  说句心里话 看了银英以后
  
  田中所有作品中和军事或历史有关的章节一概跳过不看 太他妈的垃
  
  圾了
  
  杨威利和赖因哈特的军事水平 连排叉子都赶不上

 

 

 

 陈庆之打得是不错,不过确是趁人家内乱占了大便宜,他打洛阳杨什么使劲守了一下,结果梁军S了几百号,打下以后陈手下人发脾气说一路没S人,到这S几百,非要杀杨。好么,原来这么一路打下来居然兵不血刃,这叫什么仗。跟抗日战争里那个板什么四郎似的,趁中国内乱也这么一路打下来,难道也算名将?
  何况南梁之前打北荆州,如此兵力优势加上王罴粮绝,打了如此久不下,最后闹个灰头土脸,牛去哪了?就是因为你这是来侵略的,人家当然跟你拼了,这要是带上元颢来复国,你看王罴还怎么守。
  要论打,就得在大家神完气足的状态下打才公平,老陈跟北边也只是互有胜负而已,跟贺拔兄弟差不多。别说北边,就算论南朝,陈庆之满打满算也只能排第三,刘裕在谁能排第一?那可是个真英雄

 

 

就算同时代陈庆之也不是最强,进前三都勉强,韦睿,尔朱荣都不在其下
  要说被埋没,我觉得真正被埋没的是--刑峦,能在双方强势对峙的形势下,两次进攻硬碰硬大获全胜,毕竟钟离也好涡阳也好都是防御作战中的胜利。刑峦在淮河汉中连续出击拓地千里,打得南梁够惨的,以至于钟离大胜后萧衍还念念不忘想用这次夺回来的地皮换回被刑峦打下来的淮北失地,别忘了,那时候南梁诸牛人可全健在。

 

 

 

很多人以魏收当世人,而梁思廉唐朝人来说事。
  可惜的是,北魏在当时是征服王朝,就拓跋魏事而言,
  都要为尊者讳,看看历代征服王朝的德性,可性者何?
  
  而姚思廉已经所处在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隋,唐),
  这样的环境之下,岂可与之同?
  而且姚思廉个人品行操守,怕是要比这网上放气之辈正直的多,
  隋季彰华夷之别,倡重复汉统。
  其后李延寿著《南史》《北史》时,
  已经明显是有唐代政治上四海一家的考虑了。
  就是如此,再其后刘知几《史通》又重新站在华夷的立场了。

 

汉桓帝永寿二年156

1,067.7960

5,647.6856

5.29

1.73%

 续汉书 -郡国志五
[吴大帝赤乌五年]242

53.2

240.0000

 

 

 晋书-地理志
[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

28.0000

94.0000

3.36

 

 通典-食货七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

66.3423

443.2881

6.68

 

--晋书-地理志
[魏主奂咸熙二年]265

94.0000

537.0000

5.71

 

  
[ 吴主皓天纪四年]280

52.3000

200.0000

3.82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

245.9840

1,616.3863

6.57

-1.00%

 晋书-地理志
[前燕幽帝建熙十一年]370

245.8669

998.7935

4.06

 

 十六国春秋-前秦录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

906870

4685501

5.17

 

 通典-食货七
[魏孝明帝正光年间]525

500.0000

3,200.0000

6.40

 

  
[北齐幼主承光元年]577

303.2528

2,000.6880

6.60

 

--通典-食货七
[陈后主禎明三年]589

50.0000

200.0000

4.00

 

 通典-食货七
隋文帝开皇年间600

 

4,450.0000

 

0.32%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

890.7536

4,601.9956

5.17

0.37%

 通典-食货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