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出兵越南,越南首鼠两端
(2007-06-05 13:18:22)
下一个
明朝出兵越南,理由倒是冠冕堂皇:“吊伐”,出兵之前,明朝的的策略是“罪人既得,即择立陈氏子孙贤者抚治一方,班师告庙,以次定功。”当然明朝实际也是为了安定自己的南方边陲。几百年以来两国间的摩擦不断,越南统治者首鼠两端,早就失去了中国的信任,无论陈朝恢复与否,征服越南都是中国的希望。
中国史书说越南的士绅一千一百多人联名上书安南总兵张辅,请大明对越南进行直接统治:“惟陈氏子孙向被黎贼歼灭已尽,无有遗类,莫可继承。安南本古中国之地,其后沦弃,溺于夷俗,不闻礼义之教,幸逢圣朝扫平逆孽,军民老少得睹中华衣冠之盛,不胜庆幸,咸愿复古郡县,庶几渐革夷风,永沾圣化。”而以安南明军统帅张辅为首的明军将领,因为在对安南的军事行动得到了当地某些士绅欢迎而产生了骄奢的情绪,他们直接认为在安南实行直接统治是可行的,纵有反叛也能轻而易举地弹压下来。再说他们也想为国家开疆拓土青史留名。随后,张辅等明军将领也随之上书永乐,希望在越南“必合开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以总率郡县,抚揖兵民。”但是,后来的事实说明明朝太自信了,不管入侵者有多先进、仁慈,哪一个国家的人民是甘愿做亡国奴的?写这一段我尤其迟疑,不敢不慎。
此时的大明,重复安南的呼声可谓大势所趋,胡朝既灭,陈氏继承人死了,群臣纷纷“复以开设三司及郡县为请。”自以为可以顺水推舟把它纳入天朝直接统治。虽然解缙等少数官员极力反对,但他们绝无法与朝野主流对抗。而永乐本人也是个以武功着称的皇帝,对于领土的开拓自然是不遗余力,再说,他极有可能也想借此来扩大在统治阶级中的威望,以尽快平息靖难之役所带来的负面后果。于是永乐六年明朝诏告天下,改越南为交阯,设三司:以都督佥事吕毅掌都司事,尚书黄福兼掌布、按二司事。次年于其地设交都指挥使司、交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交等处提刑按察使司。黄福负责处理安南政务。而英国公张辅则执掌安南军务。
孰料由春至秋,仅历半年,越南复乱。先是明军至越南,陈氏故官号称陈艺宗之子的陈简定因越南平定,不复立陈氏后,心中不服,乘间脱逃至化州,联合强盗邓悉等,自称日南王,国号大越。明朝命沐晟为征夷将军,统云南、贵州、四川军四万人,由云南征讨。沐晟大败,吕毅及参赞尚书刘俊死都战死了!永乐七年,败书才传到中央,想必是沐晟本来还想翻本,但终于全军覆灭了。大明朝廷又发南畿、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广西军四万七千人,由英国公张辅统帅再征之。
陈简定为号称陈艺宗孙的陈季扩所逼,将王位让与陈季扩,自称上皇。张辅将简定槛送京师,至即伏法。再进军追陈季扩等,至冻潮州,生擒季扩党羽范友、陈原卿等二千人,悉数坑死,筑尸为京观。季扩穷蹙,奉表乞降。成祖以师劳日久,姑从所请,谕令季扩为交趾右布政使。季扩阳为受命,阴仍四掠,乃复令张辅往讨。陈季扩出走老挝,都指挥师祐蹑迹穷追,攻破老挝三关,陈季扩及妻妾数人,生絷以归。辅命囚解至京,双双斩首。据《明太宗实录》和永乐《交总志》载,永乐十三年共有交州、北江、谅江、谅山、新安、建昌、镇蛮、奉化、建平、三江、宣化太原清化、义安、新平、顺化、升华等十七府。广威、嘉兴、归化、宁化、演州等直辖州和其他散州计四十七州,一百五十七县。由于升华府地为占婆国所控制,故实际管辖范围约当今越南广南──岘港省以北的地区。
可是,不幸的是,明政府带给交趾的地方官员大多是来自邻近的广西、广东、云南三省低级小吏,素质低下,在内地根本不值一提,他们冒险深入蛮荒,目的只有一个:发财。而在政府之外还有宦官监军马骐,是事实上越南太上皇,他对军政都有干涉大权。对人民施展不堪负荷的勒索,仅孔雀尾一项,每年即要一万只,数目不足时,就对交趾人逮捕拷打,极尽残酷。(明朝喜用宦官作钦差、监军乃至直接让他们负责征税开矿。因为宦官爱财如命,与爱惜名誉的士子出身的官员意趣大不相同,投皇帝所好,此乃明朝最大的弊政。)
1418年清化府俄乐县土豪巡检黎利举行蓝山起义,称平定王,反抗中国明朝的郡县统治,黎利初从陈季扩,充金吾将军,季扩就擒,利归降明军,令为巡检,邑邑不得志。黎利最初集结兵力时,交趾两位参政冯贵、侯保,动员军队征讨,本来可能扑灭,但马骐不愿看到他们胜利,而把精锐部队留着自卫,只拨给他们数百名老弱残兵,结果二人战死,黎利的势力途不能控制。明廷闻警,遣荣昌伯陈智为左参将,助李彬出剿,转战有年,才得削平乱党,惟黎利逃匿老挝,屡捕未获。嗣李彬应召还京,由陈智代任,监军亦另易中官,名叫山寿。山寿贪财好货,与马骐相似。黎利乘间纳贿,潜自老挝遁还宁化州,诈言乞降。山寿得了贿赂,遂替他奏请朝廷,求赦黎利。
黎利自1418到1428转战10年,虽然用计谋击败明军数次,但仍不能和明军抗衡,曾三次逃归至灵山,几次危急(创业艰难)。但屡战屡起,屡次逐退明军。尤其收得阮荐为之出谋划策,更是如虎添。黎利制定军宪,号令整齐,军纪严明,群众敬畏,受到越南大众支持。
1426年,成山侯王通为征夷将军,在交州府应平县宁桥遇伏,死二万余人。一战而败,心胆皆丧,举动乖张,不奉朝命,擅割清化以南地予黎利,尽撤官吏军民还东关。惟清化知州罗通不从,利移兵攻之不下。贼分兵万人围隘留关,百户万琮奋击,乃退。
二年春,黎利犯交州不利,太监黎秘及太尉、司徒、司空等官以下被斩首级万计。黎利破胆奔遁,诸将请乘势追之,王通却逗留三日。黎利知其怯,复立寨浚濠,四出剽掠。黎利以昌江为大军往来要道,发众八万余人来攻,都指挥李任等力拒,杀贼甚众。阅九月,诸将观望不救,黎利惧升大军至,攻益力。夏四月,城陷,李任战死。时黎利围交州久,王通闭城不敢出,黎利觉得纠缠下去局势可能变化,于是致书请和。王通欲许之,集众议,按察使杨时习曰:“奉命讨贼,与之和,而擅退师,何以逃罪!”王通厉声叱之,众不敢言。中国援军安远侯柳升在倒马坡(越南同登),也遇伏,柳升战死,七万余战士全部被杀。
王通惶恐失措,还没有等到呈报中央批准,就向黎利求和,允许退出交趾。黎利接受这个提议,双方筑坛盟誓。黎利也知道王通只是私自求和,所以又向明政府发动政治攻势,用陈朝后裔三世陈暠hào的名义,上奏章给中国皇帝,自称是陈姓王朝的近亲,请求册封。中国刚受到严重挫败,又听到王通私自求和消息,再说中国本是为维护陈氏王朝正统而战,于是皇帝与杨士奇、杨荣等大臣商议后决定放弃,册封陈暠当越南国王,撤销交趾布政使司,惟蹇义、夏原吉以为不可。然帝意已决,廷臣又不敢争。
这个新省回到中国只二十一年,到此再度脱离,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当黎利即将获胜时,非敢立即称帝,对明朝还有后顾之心。看到明朝撤得如此爽快,真是喜出望外。翌年,黎利统一国内,宣德二年(1428)十二月底,废陈暠自立,后胁迫其自尽。越南自己的史书载“顺天元年(1428年)十月,陈暠饮毒卒。”或言“太祖(黎利)密言:我以百战得天下,而暠居大位。暠畏惧,走至古弄隘,太祖令人追杀之,投尸入丛棘中。”可见,黎利为了帝位,玩弄种种手段,掩盖众人。黎利上奏章说陈暠已死,请求改封他自己。中国明知道他在耍花样,但已无力再发动战争,只好册封黎利当越南国王。黎朝,亦称后黎。国号大越,但仍尊奉中国为宗主国,邦交看似更为敦睦,大明好像没吃亏,但实际从此越南上下内心再也不尊重中国了。窃以为用毛泽东批赫鲁晓夫制造古巴导弹事件先是冒险主义后是投降主义倒挺合适的。
------------------------------------
在此,我们暂且先回顾一下中国在将近一千年与越南有关的优秀人物吧。
东汉末期的黄巾等动乱时期,中国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如刘熙、许靖、许慈、袁徽等一代名士还迁移到越南避难。由于他们都是携家带口并且常常是一村人的集团性避难,所以人数众多。大批的中原人士带去了大批中原本土文化,提高了当地的文化水平。这些事迹受到了越南人的称赞。
即使在那样的动乱之中,当时驻越南(交趾、九真)的太守士燮及其两个弟弟仍然奉汉王朝为正朔。「大越史记全书」发言者吴士连对士燮极为称赞,评论道:「我国通诗书,习礼乐,成为文明之邦乃从士王始」。
曾任当地刺史太守的官员,虽有贪官恶吏,但也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那块土地耕耘者。例如贾琮除了采取减轻赋税等措施外,还选派良吏配置到各郡县。于是深受当地民众欢迎。为此还写赞歌颂扬他的德政。
大唐初期在越南设置了交州总管府,624年改称都督府,679年又改为安南都护府。从此交州便正式被称作安南(早在三国时代,吴的孙权就任命吕岱为安南将军)。安南都护府地址在现在的河内。云南的南诏国,经常侵犯唐朝边境。858年以後,还屡次侵犯唐朝国土安南。860年还攻陷了州城,迫使都护败走武州(今广西宜山)。863-866年继续进犯终于占领了河内,段酉迁成了「安南节度使」。
堂堂天下大唐竟然两次败于异族的军队,使得很多将士血洒疆场,这给交趾居民带来极大震惊、耻辱和悲痛,至少此时越南人还是希望中华保护自己。有诗为证:
「不择南荒吏,致我交趾覆。连绵三四年,致我交趾辱。雄雄许昌师,忠武冠其族。去时疾如风,停成川中肉,时有残卒归,千门万户哭。哀声动闾里,怨气满山谷。谁能听鼓声,不忍看金镞。念此堪泪流,悠悠颖川流。」
唐任命名将高骈为安南都互经略招讨使,于866年打败南诏军队,夺回府城,杀段酉迁。唐于该年在安南设立静海军代替都护府,高骈为静海军节度使。高骈为加固多次落入敌手的府城守备,构筑外城。为确保安南和广东间航路的安全进行了许多工事。在任五年间留下的很多功绩直到后世仍为当地居民所称赞,他的遗迹一直保存在河内。
…………
-----------------------------------------------
黎利虽受敕命,其居国则称帝,纪元顺天,效法中国对首都称“京”的习惯建东、西二都,分十三道:“曰山南、京北、山西、海阳、安邦、谅山、太原、,明光、谅化、清华、晙安、顺化、广南。(另一说为东西南北海西五道,各置卫军,设总管掌握军民簿籍)各设承政司、宪察司、总兵使司,拟中国三司。东都在交州府(越南名升龙,今河内),西都在清华府。置百官,仿明制度定爵秩典,为九十三位功臣封候,实行均田法,铸顺天通宝,设学校,以经义、诗赋二科每三年各地举办一次乡试,在京城举办一次会试取士,参加者多达千人,彬彬有华风焉。僭位六年,1433年去世,私谥太祖。现传有《蓝山实录》三卷,学者多认为大都出自阮荐之手。(阮荐又名阮廌(1380~1442)越南诗人。又名黎廌,号抑斋。通汉文,河东省(今河山平省)人,出生于升龙。1407年胡朝抗明失败,阮的父亲阮应龙(飞卿)为明军所俘,押往中国流放,阮送其父到镇南关(今友谊关)后返回东关(今河内)时,被明军逮捕,软禁多年。1418年,他投奔在越南中部清化省兰山地区起义的黎利,为其运筹帷幄,起草文告,黎利称帝(1428)后成为黎朝开国功臣。黎太祖赐他国姓,并封为冠服侯。曾镇压越境内少数民族。黎利死后,阮曾辞官归隐昆山清虚洞,后重被起用。1442年,他受命赴关上时,黎太宗在出巡归途中过其家后夕即暴亡。臣、宦官诬陷阮廌与其妾氏路共谋毒死皇帝,因此被夷三族。黎圣宗时,冤案得到昭雪,阮被追封为金紫荣禄大夫。阮廌的主要作品有《蓝山实录》、《军中词命集》、《抑斋诗集》、《抑斋舆地考》等。他的《国音诗集》收入254首字喃诗,是越南现存最早的一部字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