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欲盖匿张:朱元璋是回族

(2007-06-22 13:42:27) 下一个

欲盖匿张:朱元璋是回族

朱元璋后裔证实其祖先为穆斯林的九大证据(中英对照)

明朝皇族是回族穆斯林

不少人质疑朱元璋或者他儿子朱棣的宗教属性,有的人认为他们是色目人,是正宗的回族穆斯林,而不是“汉人”后来改信伊斯兰教。

有一个来自台湾的中国穆斯林,他姓张,名字教约瑟夫(Yusuf)。 他认为朱元璋或他儿子朱棣是穆斯林,台湾还有其他学者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张先生说,他的祖先娶了明朝的公主,因此,他也算是朱元璋的后裔,也因此了解明朝皇族信仰穆斯林的秘密。

他还提供了令人震惊的证据来支持其观点,这些证据有:

1。朱元璋小的时候,他的家人在饥荒中死亡,朱元璋用白布包裹尸体,而用白布包裹尸体正是穆斯林葬礼特征。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亡者须穿“克凡”(白布殓衣)后土葬。
注:海外著名史学家黎东方博士所着的细说中国历史系列中《细说明朝》记载:“他是贫农家庭的安分守己的子弟,在他十七岁的一年,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旱灾,蝗虫与瘟疫先后降临到他的家乡,濠州钟离县(安徽凤阳),父亲朱世珍,母亲陈氏,大哥朱兴隆,在几天内相继去世,家里的现款极少,买不起三口棺材,更买不起坟地,幸亏有邻居刘家心好,准他和二哥朱兴盛把父母和大哥三人的尸首用白布裹起,埋在刘家坟地的一个角落。”


2。朱元璋最亲近的文臣武将主要是穆斯林组成,因此,明朝是穆斯林开创建立的。

注: 安徽地区有大量的色目人,民间有十回保一朱的说法,分指常遇春、胡大海、冯国勇、冯胜、丁德兴、蓝玉、沐英、华云、李文忠等人。被朱棣篡位后枭首的兵部尚书铁铉就是色目人。在民间文学《大明英烈传》中宣扬他们的武功业绩,形容他们为“刚烈之回民”。

3。朱元璋宣布禁酒令,一次,朱元璋一个亲信的儿子违反了这个条例而被处死。伊斯兰信仰者是严厉禁酒的。


4。朱元璋的皇后是马夫人,她也是穆斯林,她亲自为朱元璋准备所有食物,即使朱元璋成为皇帝后,马皇后依然坚持为朱元璋准备食品。




5。明朝皇族的颜色是绿色,而绿色正是伊斯兰的象征。

6。朱元璋成为皇帝后,他命令在南京建立清真寺,并亲自写了诗词《百字赞》来盛赞伊斯兰和先知穆罕默德,这个至圣《百字赞》意义非常,被穆斯林认为是朱元璋的宣誓(syahada),是朱元璋对伊斯兰信仰的见证。

朱元璋在西安及滇、闽、粤等地区也建立了清真寺。《百字赞》收录于清代刘智著作《天方至圣实录》内,全文如下:“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受授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穷民,拯救患难,洞彻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业,仁覆天下,道冠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
明武宗朱厚照(1506─1521在位)有对各宗教的评论和《御制尊真主事诗》。武宗评论各宗教日:“儒者之学虽可以开物成物,而不足以穷神知化。佛老之学,似类穷神知化而不能复命归真。盖诸教之道各执一偏,唯清真认主之教,深源于正理,此所以乘万世与天壤久也。”《尊真主事诗》日:“一教玄玄诸教迷,其中奥妙少人知,佛是人修人是佛,不尊真主却尊谁?”

按常理,朱元璋的“和尚”经历应该让他对佛教有特别的好感,但是明朝的法律却严厉限制佛教:废除大量的佛教寺院,每县最多保留一座大观寺;逼迫大量的僧尼还俗,并规定男40岁以下,女50岁以下不得出家。 同时,却对当时势力并不太强大的伊斯兰教和回族却采取怀柔政策,敕建了很多清真寺。




7。在明朝,很多穆斯林身居要职,一个明显的证据是郑和督统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目的地是位于阿拉伯的伊斯兰圣地麦加(古代称“天方”),在麦加代替明朝皇族朝圣,因为明朝皇族的穆斯林信仰是个秘密,不能让非穆斯林信徒指导,因此皇帝无法亲自去朝觐(haj )。
注:
(1)哈只(英语:Hajji),是给予曾经前往阿拉伯天方朝圣者,也就是完成五善功:证信、礼拜、天课、斋戒和朝觐之回教徒的尊称。哈只一词阿拉伯语原意为“巡礼人”、“朝圣者”。
(2) 郑和七下南洋途中,在东南亚的传播伊斯兰教,东南亚本来是佛教为主的,但因为明朝而变成了今天的伊斯兰教基地,在世界人口中信徒人数最多。试问:明朝花费了大量的钱财,如果没有皇帝批准,郑和敢在东南亚传播伊斯兰教么?当郑和远航经过东南亚诸国时,每到一地都要与其随从穆斯林马欢、郭崇礼、哈三等举行仪式并宣传伊斯兰教义,并建立华人穆斯林社会区以传播伊斯兰。随着郑和在东南亚对伊斯兰的宣传,使得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伊斯兰迅速地发展起来。 之后,郑和七下南洋的资料被明朝自己销毁。明朝为什么自己销毁?
(3) 《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 《明史·兵志》:“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但是,至今无人能复制可以实际航行的44丈“宝船”,其真实性受到质疑,木材强度有限,过大的船体无法保证水密性,难以做长时间的航行。

8。明朝和穆斯林国家有很好的外交关系。这是因为明朝是穆斯林建立的,明朝皇族是伊斯兰回教信徒。


9。伊斯兰日历在明朝成为官方日历。


除了上述九点外,明朝还有刻有伊斯兰教教义经文的宫廷御用瓷器散落于民间, 在CCTV的鉴宝节目里出现过, 这件珍品得到国家文物专家的鉴定认可。

央视:明朝皇帝是伊斯兰教徒

当时的皇宫里面竟然有刻伊斯兰文的瓷器






波斯旅行家赛义德·阿里·阿克巴尔·哈塔伊于1500游历中国,于1516年在当时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用波斯语写成《中国纪行》一书,作为礼物奉献给土耳其素丹赛利姆一世。该书全面介绍了当时中国社会各方面的状况。作者出于穆斯林的宗教感情,以较多的篇幅着重介绍了明朝王室与伊斯兰教的关系,说:“宫廷内有皇帝专用的清真寺,有宣礼员,主麻日(星期五)皇帝到城外的清真寺做聚礼,以及穆斯林文臣武将对明朝开国的贡献、皇帝对他们的重用等。说:“从皇帝的某些行为看,他已信奉伊斯兰教了,然而由于害怕丧失权力,他不能对此公开宣布。这是因为他的国家风俗和法规所规定的……。”阿里·阿克巴尔的描述是他亲眼所见,与中国民间的传说相吻合。

台湾马明道参照该书及明正史、野史、史学家的评述、回民口碑传说, 对明朝王室的族属和宗教信仰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考证, 于1973年写出《明朝皇家信仰考初稿》一书。 确认朱元璋、马皇后及其家族和亲戚均为回回。 明太祖洪武帝姓朱,名元璋,字国瑞,原名兴宗,生于安徽凤阳县,古称濠州,其周围各县,如定远、寿县、怀远、临淮等为历史上回回聚居区。父名朱世珍,母陈氏,生兄弟四人,元璋排行第四,长兄兴隆,次兄兴盛,三兄兴祖,全家务农,地仅数亩,颇贫寒。凤阳城为一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小城,西门直对东门,两门之间为一长街,将风阳城分为南北两部分,称南城与北城,北城居民几乎全部都是汉民;而南城居民全部为回民,其中绝大多数姓朱,有清真寺一所,位于南城中央偏西。朱元璋生于南城朱姓群内,按常理推,朱元璋应为回回。1935年,马明道先生随其兄马宏道先生(1899一1968)到凤阳考察访问,当时所见所闻和当地回民父老所说与上述情况相符。

周有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员,他说: 辽、金、元、明、清这五代的1000年,都是外族打进中原来加以统治的。 其中辽、金、元、清是外族,大家都是同意的, 明朝是不是外族呢? 现在新的考证说明太祖朱元璋不是汉族而是回族,这已经证明了。

白寿彝主要著作有《回族人物志》、《中国通史》等,是著名历史学家。在1946年出版的《中国伊斯兰史纲要》一书中,有条脚注提到过“父老相传,明太祖原是回回;建文帝的出走,系赴天方朝觐。又颇有人相信,武宗也信教(指伊斯兰教)”(《民族宗教论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12页)。



附1:

Syahada

In the name of God the most Gracious and the most Merciful, Try to pronounce this:"Ash-ha-du-al La-illa-ha-ill-lal-llah, Wa-ash-ha-du-anna Mu-ham-madar Rasul-lal-llah"
Meaning:There is no other God except Allah and Muhammad is the mesenger of Allah

To be a muslim is easy, just pronounce this syahada after you have purified
yourself. Then learn and follow the five pillars of Islam.
1. Pronouncing the Syahada
2. Praying five times a day (Fajar, Zuhur, Asar, Maghrib and Isha)
3. Fasting in the month of Ramadan
4. Giving alms to the poor and needy (Zakat)
5. Performing pilgrimage to Mecca for those who are capable


附2:

Many people question the identity of the first Ming emperor, Zhu Yuanzhang or Hongwu Emperor. Some claim that he was a Muslim of Semitic (Semu) origin.

Yusuf Chang, a Chinese Muslim from Taiwan, was one of those who made this claim. He claimed that his ancestor had married a Ming princess and thus he was a descendant of Zhu Yuanzhang and knows the secrets of the Islamic religion of the Ming royal family.

He presented many startling evidences to support his claim. They are:

1. When Zhu Yuanzhang was young, his family perished in a famine and he buried them by wrapping them in white clothes. Wrapping the dead in white cloth is a Muslim custom.

2. Zhu Yuanzhang's closest associates were Muslims. Thus, the Ming dynasty was founded by Muslims.

3. Zhu Yuanzhang passed a strict law forbidding 'wine'. Once he had the son of his close associate killed for breaking the law. 'Wine' is strictly forbidden in Islam.

4. Empress Ma (Zhu's consort) was a Muslim. She had personally cook all the meals for Zhu, even after he had become the Emperor.

5. The royal colour of the Ming dynasty was green, the colour which symbolizes Islam.

6. Zhu Yuanzhang ordered the building of a mosque in Nanjing after he ascended the throne and he personally wrote a poem praising Islam and the Prophet Muhammad. This poem is seen by Muslims as the 'syahada' the testimony of
Zhu's faith in Islam.

7. Many Muslims rose to high ranks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One good example was Admiral Zheng He. Admiral Zheng He's fleet sailed to Mecca, Arabia and performed the 'haj'. Yusuf Chang claims that Zheng He was sent by the Ming emperor to perform the 'haj' on his behalf because the emperor was not able to do so as he wanted to keep his religion a secret among the non-Muslim masses. This practice is allowed in Islam.

8. The Ming dynasty established good ties with many Muslim countries. This is because the Ming dynasty is MUSLIM and the religion of the Ming royal family is ISLAM.

9 The Islamic Calendar was made the official calendar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附3:
The Hajj is the Pilgrimage to Mecca in Islam. Every able-bodied Muslim who can afford to do so is obliged to make the pilgrimage to Mecca at least once in his or her lifetime, additional trips being recommended.



[QUOTE][i]最初由 宰予 发布[/i]
[B]有點懷疑『糊辣醋腰子』是豬腰子做的,于是上网查。要找的答案没找到,卻發現對洪武爺同一天的早餐的描寫:『邱先生又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同一天的朱元璋早餐菜谱:羊肉炒、煎烂拖韭鹅、[B]猪肉[/B]炒黄菜……』([url]http://www.jsgs.gov.cn/Page/NewsDetail.aspx?NewsID=46919[/url]) [/B][/QUOTE]

1。你的报导原文:

您的位置: 首 页>>税务文化>>文史博览>>正文
大明皇帝朱元璋单日菜谱首次披露
www.jsgs.gov.cn     2004年08月30日 09:09:01   编辑:金冈  来源: 江苏国税网


  中新江苏网南京8月26日电:“胡椒醋鲜虾、烧鹅、羊头蹄、鹅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角儿、丝鹅粉汤、三鲜汤、绿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豆汤、泡茶。”看着这张菜单,您一定会胃口大开。可是您也许不知道,这竟是洪武十七年(1384年)6月某天,明太祖朱元璋的午餐菜谱。

  昨天,来宁参加第10届明史学术讨论会的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邱仲麟先生首次公开了他从明人笔记中发现的这张菜单,并且向记者详细描绘了大明皇帝的餐桌文化。

  菜多规矩更多

  “这些菜吃到嘴真的不容易。”邱先生说,在明代直接负责皇帝一日三餐的是光禄寺、尚膳监和尚食局3个机构。光禄寺负责采买,尚膳监专门给皇帝做菜,尚食局则是专门伺候皇帝吃饭的。

  根据明代人所著《宫廷睹记》记载,每天早上,光禄寺都将草拟好的菜单交给皇帝过目,通过后转交尚膳监精心烹调,然后由尚食局的太监宫女们伺候皇帝用餐。“采买和烹调的繁复就不用说了。”邱先生说,“单是尚食局伺候用餐就有许多规矩。”

  到了吃饭时间,皇帝易服洗手坐定之后,就开始由太监们传膳,传膳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每道菜出来,要盖上一层黄绢后放在食盒里,盒上撑着一把曲柄黄伞,伞上周匝挂着数十个金铃,太监将食盒顶在头上,叮叮当当鱼贯而入。这覆绢、撑伞、挂铃铛都有讲究,原来上菜的这一路上,绿树成荫,鸟雀啾啾,面对这色香味俱全的珍馐,保不准会有胆大妄为的鸟雀冲下来先尝为快,万一它们排出的污物落到菜里,那可更了不得。因此太监们想出这么个法子,保证菜肴不受“打扰”。

  到皇帝面前,太监们跪进食物,此时还必须用领巾将口鼻掩好,以免呼出的气息影响菜肴。菜上齐了,就由皇帝亲点菜肴,太监夹而进之。

  那么,这张菜单上的菜朱元璋是按照什么次序吃的呢?邱先生说,大致是先吃“胡椒醋鲜虾、烧鹅、羊头蹄”等喜欢的荤菜,中间配以香米饭;吃完后再尝“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角儿”这些面食;然后喝一点“丝鹅粉汤、三鲜汤”;接下来就着“椒末羊肉和蒜酪”吃“绿豆棋子面”;最后再喝点“豆汤”来杯“泡茶”,一顿午餐才算结束。吃完后,朱元璋照例要钦点宫里的某个地方,走走看看,消化一下。这时被点到处的太监宫女们将十分高兴,因为皇帝只动了一点点的佳肴会悉数赏给他们享用。

  “粗菜”制度俱名而已

  听了邱先生的讲述,记者禁不住再次琢磨起这张皇帝菜单来。当看到“绿豆棋子面”时记者产生了疑问。邱先生告诉记者,“棋子面”在农书《齐民要术》中有记载,有点像今天的宽面条,是当时农村老百姓最普通的食物。

  这种“乡间鄙夫”的粗菜如何上了皇帝的餐桌呢?原来,每顿必有粗菜乃是出身贫寒的朱元璋立下的规矩,是为了让后来的皇帝们“知外间辛苦”。本意是好,可是后来的子孙们并没有都这么做。比如崇祯皇帝吃青菜,先将青菜放在生鹅肚子里,放上水闷煮,然后拿出来用酒洗干净,再用麻油等佐料调制而成。这种粗菜比普通御膳更繁复,吃在嘴里当然起不到警示作用。

  更有公开欺骗朱元璋在天之灵的。明宪宗吃饭时有一道粗菜是豆腐,可是这豆腐不是由黄豆制成,而是用百种鸟的脑子酿成,一盘这样的豆腐,需要近千只鸟脑,令人咋舌。

  御膳美食饱受批评

  朱元璋吃这么一顿饭要花多少钱呢?明末进士孙承泽在《天府广记》中记载,崇祯十五年(1642年)3月,光禄寺统计崇祯皇帝御膳每天花费36两白银。崇祯吃饭在明朝皇帝中是比较节省的,对比猜测,朱元璋的这顿午饭大概要花上10两银子左右。

  不过,皇帝们自以为的人间美味,却得不到当时美食家的肯定。许多明朝美食家认为,皇帝吃的菜,“以燔炙厚为胜”,菜色单调粗糙,口味太重,营养搭配不合理。对此,邱先生并不认同,他说,这些批评之士都是生活在江南的“专家”,习惯清爽的南菜,对以江淮和北方菜为主的御膳评论有失偏颇。

  邱先生又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同一天的朱元璋早餐菜谱:羊肉炒、煎烂拖韭鹅、猪肉炒黄菜……“谁能说这由12道菜组成的早餐不是天下珍馐呢?”
----------

2。早于你的报导原文:
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4-08/26/content_749530.htm
朱元璋午餐约花10两银子 吃椒末羊肉
 
金羊网 2004-08-26 09:40:55 
www.ycwb.com

  单日菜谱首次披露,一顿午饭约花10两银子


  新快报讯 据《南京日报》今日报道,“胡椒醋鲜虾、烧鹅、燌羊头蹄、鹅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角儿、丝鹅粉汤、三鲜汤、绿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豆汤、泡茶”看着这张菜单,您一定会胃口大开。可是您也许不知道,这竟是洪武十七年(1384年)6月某天,明太祖朱元璋的午餐菜谱。

  昨天,来宁参加第10届明史学术讨论会的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邱仲麟先生首次公开了他从明人笔记中发现的这张菜单,并且向记者详细描绘了大明皇帝的餐桌文化。

  那么,这张菜单上的菜朱元璋是按照什么次序吃的呢?邱先生说,大致是先吃“胡椒醋鲜虾、烧鹅、燌羊头蹄”等喜欢的荤菜,中间配以香米饭;吃完后再尝“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角儿”这些面食;然后喝一点“丝鹅粉汤、三鲜汤”;接下来就着“椒末羊肉和蒜酪”吃“绿豆棋子面”;最后再喝点“豆汤”来杯“泡茶”,一顿午餐才算结束。吃完后,朱元璋照例要钦点宫里的某个地方,走走看看,消化一下。这时被点到处的太监宫女们将十分高兴,因为皇帝只动了一点点的佳肴会悉数赏给他们享用。

  朱元璋吃这么一顿饭要花多少钱呢?明末进士孙承泽在《天府广记》中记载,崇祯十五年(1642年)3月,光禄寺统计崇祯皇帝御膳每天花费36两白银。崇祯吃饭在明朝皇帝中是比较节省的,对比猜测,朱元璋的这顿午饭大概要花上10两银子左右。

                                       (金陵/编制)
 ============

 
我的评论:
1。朱元璋午餐的报导是在8月26日,给出所有午餐菜谱
2。单日菜谱的报导是8月30日,用省略好代替新闻价值高的“早餐”

为什么“早餐”用省略号?
1。文中没有任何解释
2。自称是“新华社”稿件,这样的报导符合新华社的稿件标准么?
3。质疑:单日菜谱是在午餐的报导基础上伪造出来的。


此外,

1。海外史学家黎东方的《细说明朝》,在国内出版发行时候,“经作者同意”被上海科技出版社(?)改编。一个《细说明朝》,又不是细说民国,更不是细说新中国,为什么要“改编”?
改编的结果,不是白布下葬,而是旧衣服裹起

2。“周有光 , 现在新的考证说明太祖朱元璋不是汉族而是回族,这已经证明了”。  
 这个报导在中华读书报首发,但是,在这个网站,相关文章已经被删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