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解密:清帝国在GDP比日本高9倍时是怎样战败的

(2007-06-14 13:14:22) 下一个

解密:清帝国在GDP比日本高9倍时是怎样战败的

【左宗棠】pk【李鸿章】,一比吓一跳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湖南湘阴人。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安徽合肥人。


【左宗棠】屡试不第,但继续遍读群书,钻研兵法。典型的自学成材。
【李鸿章】二十四岁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科班出身。


【左宗棠】参与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1862年从太常卿升任浙江巡抚。1862年组成中法混合军和扩充中英混合军与太平军作战,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并升任闽浙总督。1864年攻陷杭州,并因功受封一等恪靖伯。
【李鸿章】咸丰三年(1853年)投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湘军,与太平军作战,投曾营有诗:“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1860年,李鸿章编成淮军。


【左宗棠】1866年在福州马尾办船厂,创办求是堂艺局,培养海军人才。同年任陕甘总督,其间创办兰州制造局。后创办甘肃织呢总局,是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
【李鸿章】1870年任直隶总督,后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手握兵权,位高权重,有人说他“坐镇北洋,遥执朝政”。筹办北洋舰队,创办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唐胥铁路、开平矿务局等。


【左宗棠】1867年授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定“先捻后回”方略,次年平定捻军。1875年5月奉命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定“缓进急战”方略,指挥刘锦棠、金顺诸军讨伐阿古柏、白彦虎,次年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并为新疆建省开发等预作规划。1885年9月病故于福州。
【李鸿章】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以陆海军优势兵力败给日本,中国投入巨资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战后又是割让台湾、澎湖及辽东半岛,又是赔偿离谱的二万万两白银。次年又私签订自出卖中国东北的《中俄密约》,至少得到俄国300万卢布(约合190万美元)中的170.25万卢布。


收复新疆与甲午战争

【左宗棠】左宗棠说,西北“自撤藩□,则我退寸而寇进尺”,意思是英、俄必将得寸进尺,步步渗透。丢失了新疆,这块土地就会成为英国或者沙俄国的侵华大本营,中国中国西北再无重要的关卡可守卫,为了对付随之而来的西方军事压力,中国西北边防军不但不能削减,反而不得不增加。此外,丢了新疆,国内民心尽丧,而列强的侵略野心会受到鼓励。
【李鸿章】李鸿章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他的意思是把新疆放弃,把这些钱用来建设他的北洋海军,他还提出个理由,就是从乾隆年间平定新疆一百多年以来,清朝不但不能从新疆有所收益,还要每年给新疆数百万两饷银,现在征讨,又要竭尽天下的财力去赡养大军西征,因此,最好是依从英国人提出的条件,允许阿古柏政权独立,只要阿古柏政权向清朝称臣入贡就够了。

此事发生在光绪元年(1875年),最后,光绪皇帝(1871--1908年)和摄政的西太后认同了左宗棠的观点,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全权节制三军,择机出塞平叛新疆。光绪当时还是个5岁的小孩子,因此,是慈禧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

这场争论看出李鸿章是一个卖国贼。首先,放弃西北的国土给英俄,这是不可原谅的,其次,他要把放弃西北的钱用来建设他的北洋海军,以增强他的个人实力,不要以为北洋海军是清朝的,而是李鸿章的“私人军队”,他并不听从清朝皇帝的调遣,而是消极避战,战争打起来了,李鸿章的海军连最好的开花弹都不带,而是用训练弹和日本打“假仗”,最后被败给日本,之后更是签订离谱的卖国条约,注意,签订条约本身不一定是卖国,但是离谱的条约就是卖国无疑,真希望当时北洋海军的指挥者是左宗棠,遗憾的是当时左宗棠不在人世了,真是“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

为什么说好人不长命,祸害贻千年?

按佛教的因果报应说,这不是胡扯吗?但是,各类宗教都有掩饰其过错的本事,比如,佛教信徒会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这是骗人的,没有所谓的轮回报应一说,按“好人不长命,祸害贻千年”的逻辑,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大家知道世界是丛林规则,依报应说,这个世界就有大量的动物灭绝。因此,这个说法不成立,30万南京冤魂没有恶报,李鸿章被很多学术界和媒体大肆夸赞。事实是,很多好人多灾多难,英年早逝,而恶人确活的很好,因为好人要背负很多责任,比如家庭的责任和国家的重担,如此忧心忧国,能不早死么?坏蛋就不一样了,他只为了自己,什么老婆国家,只要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可以出卖的,坏蛋没有责任感,有也是伪装的,所以他们活的长,别人骂他,他也没有愧疚感的。

回到左宗棠收复新疆,因为故事还没有完。左宗棠的战略是先安定攻打新疆回族部落,“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战术是,“俄虽国大兵强,难与角力,然苟相安无事,固以度外置之。至理喻势禁皆穷,自有不得已而用兵之日,如果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统以能将,岂必不能转弱为强,至此劳师袭远之寇乎?” ,意思是俄国虽然强大,中国又有劳师袭远的弊端,但是,只要军队纪律严明,将领出色,还是可以战而胜之的。可见,当时中国和俄国的实力比的差别,而甲午战争的形式却刚好相反,但是,左宗棠胜利了,而李鸿章惨败。惊人的对比,惊人的结果。李鸿章的军队正是军纪不整,将领无能或者怕死,才败给了实力较弱的日本。

左宗棠严格执行其战略战术,先后收复乌鲁木齐和吐鲁番。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坏蛋又出场了,李鸿章鼓动慈禧,朝廷发出命令,“廷臣聚议,西征耗费巨款,今乌城、吐鲁番既得,可以休兵。”,这是错误的,左宗棠立即给朝廷解释,摄政的慈禧认同了左宗棠的说法,让其继续新疆收复战,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新疆收复,伟载,左宗棠,壮哉,左宗棠!要知道,左宗棠可是面对有英国和俄国两大势力支持的叛乱分子,难度比甲午战争大多了,而且,左宗棠是劳师远征,甲午战争是在自己家门口打的。

最后,说一下对左宗棠的矛盾评价,新疆各地的很多村镇建立了左公祠,烧香礼拜。同时,不少回族人却叫左宗棠为“左屠夫”。

这是为什么?

因为陕甘回变是回族人发起的,当地的回族人引进了一个新教派,属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不同派别发生冲突,又把矛盾指向其他民族的人,据统计,杀了其他民族的人有上千万,左宗棠带领湘军镇压这些叛乱,同时,对这些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回民也进行报复性的杀戮,因此,才有“左屠夫”的称号。这不很公平,因为事件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回民发起的,还依赖英国和俄国搞独立,左宗棠的湘军该怎么办?任其杀戮和独立么?

非常遗憾的是,回族学者对此事大肆歪曲,包括大历史学家白寿彝(1909─2000年),他是1929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攻读中国哲学史专业,毕业后一度协助顾颉刚先生的工作。他在1999年主编了《中国通史》,这本书影响非常大,评价奇高,“一部空前的巨著,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界的压轴之作……它时间跨度最大,从远古时代一直到1949年,内容最丰富、最全面,几乎无所不包,是真正的通史。”江泽民贺信中指出:“您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已,勤于研究,可谓老骥伏枥,壮心未已。”


但是,就是这本《中国通史》,把陕甘回民叛乱描写成抗击清朝民族压迫的正义战争,不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回民首先对其他民族杀戮上千万,不提其依赖英国和俄国搞独立,这完全是颠倒黑白。他逝世后,其他回族学者继续歪曲历史,比如张承志(1948年-),回族著名作家,他的著作有《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北方的河》、《黑骏马》、《心灵史》、《金牧场》等小说。

回族学者的负面评价是不成立的,因此,左宗棠是中国真正的民族英雄,清朝的重臣胡林翼说,左氏横览九州,才智超群,必成大器。在19世纪70和80年代力排李鸿章等朝廷重臣昏庸之议,抬棺西行,收复新疆。清朝廷认为左宗棠是国家栋梁,谥号“文襄”,意思是襄赞国家。

【左宗棠】抗击俄国和英国而收复新疆,被清朝人公认为民族英雄。
【李鸿章】因为甲午战败和私自受贿而签订卖国条约,被清朝人公认为卖国贼。

【左宗棠】作为民族英雄,从清朝到现在没有改变。但现在,学术界和网上对他的研究很少。
【李鸿章】现在有不少人不再把他视做卖国贼,而是伟大的“外交家”,学术界和媒体对其翻案的文章热闹非常,单是《李鸿章传》至少有四本之多。


附:

左宗棠的万言奏章中的几段白话译文:

1、“新疆的面积很大.占全国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非常重要。依我说,凡是祖国的领土,一寸土地也不能轻意让给外国人,不要说这六分之一的广大肥田沃土了。”

2、“有人说人家有洋枪洋饱,咱们打不过人家。我以为只要整军精武,严明纪律,精求枪炮,发扬敢打敢拼的传统.必然可以转弱为强.打败这两个劳师远征的敌人。”

3、“新疆与西北各省,乃是华夏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他还能好好地生活么?也许李少荃(鸿章)不要四肢还可以活着……”(李鸿章曾比喻新疆是四肢,丧失了于元气无伤,而海防是心腹,丧失了会死。)

4、“李少荃说‘新疆各城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这种说法实在是数典忘祖!早在周、秦、汉、唐时代.已有西北,并有了隶属关系。纵观历朝各代,每当国家衰亡时,总是最先丢失西北,为了保住东南,结果导致全民族的灾难。因此,只有保住西北,才可控制东南;光想保住东南,不但保不住东南,势必最后连西北都失掉。”

5、“由于清高宗乾隆皇帝平定了西北叛乱,削平了准噶尔部,兼定了回部,并且开新疆,立军府第一系列措施之后,才使关内一百多年来‘无烽燧之警’,老百性过着安稳日子。这么巨大的功勋伟绩,李少荃却视而不见,不知是何居心?”

6、“新疆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到处是土肥泉甘,物产殷阜,绝不是李少荃所说的‘数千里之旷地’。历朝历代,每当国家衰弱时刻,总会有一些目光短浅的人提出要放弃新疆这块宝地。当年乾隆皇帝出兵时,也有人反对,说是得不偿失,说什么,取之虽不劳,而守之或太费’。那时龚自珍曾痛斥这些人是‘浅见愚识’,是一些‘下里鄙生’,……”

-----------------------------------

    1936年底中国陆军220万人,世界第一;日本陆军25万人,世界第八。半年以后,世界第一几乎亡于世界第八。再往前翻。英法联军1860年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英军一万八千,法军七千二百。区区二万五千人长驱直入一泱泱大国首都杀人放火,迫使其皇帝天不亮仓皇出逃,恐怕在世界战争史上也算一项记录。 1900年,英、法、德、俄、美、日、奥、意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国家倒是不少,拼凑起来的兵力却不足两万。虽然京畿一带清军不下十几万,义和团拳民兵更有五六十万之众,仍然无法阻止北京陷落和赔款四万万五千万两。 以二万人索取四万万五千万两白银,或许是世界战争史上又一项记录。 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的28.7%,大大高于英国GDP所占5.2%和日本GDP所占3.1%的份额。结果甲午一战,中国惨败。2005年中国GDP总量达22257亿美元,只有日本的一半。海军力量目前日本排在第二位,中国第三。中国若不动核武的话,真能打赢吗
  
  中日经济军事实力有差别也就罢了,在老道看来,差距最大的只怕在“认真”二字上,日本人什么事都做得认认真真,日本产品的质量就是日本人认真地体现。可在中国大陆,较真的人常常被人看作“死性”,“二傻子”。在平民百姓里也就罢了,可现在糟糕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上层也开始“失真”。明显的例子是最近丘成桐斥责北京大学作假骗取国家科研经费。就算邱教授说的不对,北大不回应,或者堂堂正正的回应也都不错,糟糕的是北大居然改掉其网页,以图抹掉其作假的证据。但北大改了自己的网页,却改不了教育部的网页,硬是让人家纠出几个假海龟教授来。北大号称是中国第一大学。历史上确有不少铁骨铮铮的校长,如马演初无论如何就不说假话。那时中国虽穷,但知识分子脊梁犹在。让人觉得希望犹在。但现在中国第一高校校长带头造假,那可是糟糕之极。知识分子号称是国家的脊梁,若脊梁是假的,那怎么得了。做生意时造些假货骗骗钱问题还不大,可打起仗来,那是实对实地硬碰,怎么做得了假。看看当年大清帝国在GDP比日本高9倍时是怎样战败的。
  
  首先是慈禧太后不认真执行既定国策,原定用于海军的军费拨去建圆明园。结果上行下效,军舰不认真保养,章程规定的船制与保养也形同虚设。结果战时后果严重。致远、靖远二舰水密门橡皮年久破烂。一直末加整修,致使两舰在海战时中炮后速即沉没。舰队训练中更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每次演习打靶,总是"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驶,码数已知,放固易中",空给观者以威力强大的假相,博得官爵利禄的实惠。最后发展到1894年大阅海军时,定、镇两艘铁甲舰主炮的战时用弹仅存三枚(定远一枚,镇远两枚),只有练习用弹"库藏尚丰"。直至北洋舰队覆灭,定、镇二舰到底有几枚主炮战时用弹,人人讳莫如深。如此巨大的疏忽,北洋海军大口径火炮方面的优势立成乌有。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海战中二舰之主炮在绝大部分时间内,一直在用练习弹与敌舰作战。
  
  造假风气盛行的结果导致谎报军情,严重加剧了对局势的错误判断。1895年2月,鱼雷艇管带王平驾艇带头出逃,至烟台后先谎称丁汝昌令其率军冲出,再谎称威海已失。陆路援兵得讯,撤销了对威海的增援。成为威海防卫战失败的直接原因。  
  
  小时读书的时候,听说“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认真二字,但各位看看现在的官儿们有多少较真的?科研本是追求真理的工作,结果也造起价来,据调查中国大陆60%博士论文涉抄袭造假,以至于Science Nature的杂志评委拒审中国大陆来的论文。科研经济军事落后都没关系,迟早可以赶上来,但若知识精英“失真”,那可就完了,假货充斥的话,真的就立不起来。

----------

英国海战史学家揭开甲午战争的真相

关于甲午战争,流传著各种谎言,比如清朝给海军的钱不够,没买新舰艇,没有买最好的开好弹,清朝实力不如日本,等等。英国海战史学家揭穿了这些谎言,他说:“大东沟海战的结果是双方对海战理论无知的产物:假如日本多了解一些海战理论,就根本不敢挑战实力更强,拥有坚不可摧铁甲舰的北洋舰队;而假如北洋舰队多了解一下海战理论,又怎么可能在拥有大舰巨炮的情况下仍然以0:5的悬殊“比分”惨败呢?”。下面我就来看看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吧。

梁启超称,自马江败后,“群臣竞奏请练海军,备款3000万……颐和园工程大起,举所筹之款,尽数以充土木之用”,见《饮冰室合集·文集》第二册,第40页,这个说法,与海军经费筹集的一般规律相差太远。海署除维持海军及年拨100万两充东北练饷外,要在光绪十四至二十年中另外筹款2000万两或3000万两(即平均每年另筹300至400万两)是不可能的。梁启超文章目的在于鼓动反对慈禧,言过其实,不能据作信史。 梁启超制造了很多谎言,戊戌变法,康有为为了掩盖“围园杀后”的计谋,逃到日本后软禁王照,并与梁启超一同篡改谭嗣同的“狱中题壁”诗。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就是在附会梁启超的谎言。

从光绪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起,慈禧常驻颐和园,说明规模初具。可是工程仍在继续,并开始筹备慈禧六十寿诞庆典,海军衙门经费继续挪用于园工。是年二月十六日奕匡片称:“查颐和园自开工以来,每岁暂由海军内腾挪30万两拨给工程处应用,复将各省督抚认筹海军巨款260万陆续解津发存生息,所得息银专归工用。……惟每年拨工之款原属无多,各省认筹银两亦非一时所能解齐。钦工紧要,需款益急,思维至再,只有腾挪新捐暂作权宜之计。所有工程用款即由新海防捐输项下暂行挪垫,一俟津存生息集有成效,陆续提解臣衙门分别归款”。八月二十五日,奕匡、福锟奏:“此次奉报出使经费197万两款内,已于本年四月间准总理衙门咨开奏准,暂行借拨颐和园工程银100万两,由津生息项下按年尽数归还”,见《洋务运动》(三)。

特别指出,挪用于颐和园工程的,是海军衙门经费,而非北洋海防协饷,而且已经归还。

就海军经费方面来讲,清政府投入海军的经费一点也不比当时日本投入的少!北洋水师从1861年筹建到1888年成军27年间,清政府一共投入海军经费一亿两白银,每年合计300万两,占年度财政的4%──10%。日本政府从1868年到1894年3月26年间共向海军拨款9亿日元,折合成白银才6000万两,每年合计白银230万两,相当于同期清政府对海军投入的60%!

丁汝昌战前提出在主要舰船上配置速射炮,需银六十万两。李鸿章声称无款。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战败,他才上奏前筹海军巨款分储各处情况:“汇丰银行存银一百零七万两千九百两;德华银行存银四十四万两;怡和洋行存银五十五万九千六百两 ;开平矿务局领存五十二万七千五百两;总计二百六十万两。”无款的海军和藏款的李鸿章形成了多么矛盾的对照。

直到大战爆发前,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质量上看,北洋舰队的装备北洋舰队都不比日本联合舰队差!北洋舰队的装甲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日本联合舰队。当时,北洋水师与联合舰队铁甲舰方面的数量比是6:1,中国遥遥领先;非铁甲舰方面,8:9,日本略胜一筹。定远号、镇远号的护甲厚14寸,即使是经远号、来远号的护甲厚也达9.5寸。日本方面,即使威力最大的“三景号”舰,也缺乏北洋舰队这样较大规模的装甲防护。而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综合了英国“英伟勒息白”号和德国“萨克森”号铁甲舰的长处设计而成,各装12英寸大炮4门,装甲厚度达14寸,堪称当时亚洲最令人生畏的铁甲堡式铁甲军舰,在世界也处于领先水平。就火炮而言,无论大口径火炮,还是小口径火炮,北洋舰队均占优势。200毫米以上大口径的火炮,北洋舰队与联合舰队的比例是26:11,我方遥遥领先;小口径火炮方面,北洋舰队与联合舰队的比例是92:50!只有中口径火炮方面,日本稍稍领先,中日比例是209:141!就平均船速说,日舰每小时比我舰快1.44节,优势似乎不像人们形容得那么大。清朝政府正是基于这种力量对比,才毅然对日宣战.

但问题是李鸿章根本不想打,要保船,战争中如果用了威力最大的开花弹,只"定远"、"镇远"二舰就可以消灭日本舰队,甚至可以说,把中国和日本的舰队全部灭掉,根本不必要再买什么新舰艇。流行的观点是清朝如何腐败,如何不给钱买好弹药,把罪名都加在慈僖头上,现在把这些谎言都揭穿吧。


在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频繁出现炮弹击中日舰不炸的现象,而且弹药不足。在丰岛海战中,济远舰用150毫米口径火炮发射炮弹,击中日舰速度最快的吉野号右舷,击毁舢板数只,穿透钢甲,击坏其发电机,坠入机舱的防护钢板上,然后又转入机舱里。可是,由于炮弹的质量差,里面未装炸药,所以击中而不爆炸,使吉野侥幸免于沉没。在黄海海战中,吉野号又中弹不少,但终未遭到毁灭性打击。当时在镇远舰上协助作战的美国人麦吉芬(Paul W. Bamford,1860-1897,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毕业)认为,吉野号能逃脱,是因为所中炮弹只是穿甲弹,参见J.L. Rawlinson,China's Struggle for Naval Development 1839-1895,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pp.184.。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发射的炮弹有的弹药中“实有泥沙”,有的引信中“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


  不仅舰炮发射的炮弹不炸,海岸炮台发射的炮弹也不爆炸。据日方记载,清军旅顺口炮台发射的炮弹,“虽其响轰轰,但我兵因之死伤者甚少,之所以如此,无他,海岸诸炮台发射敌之大口径炮弹,其弹中大半填装以大豆或土砂故也”,参见孙克复、关捷:《甲午中日陆战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32页。

  这些现象表明,击中不炸,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发射的炮弹本身就是未装炸药的实心穿甲弹,只能穿透船体装甲,不可能爆炸;二是发射的穿甲爆破弹装药有问题,装填煤灰、土沙之类。这样的炮弹显然不适宜于与拥有速射炮的日舰激战,只适于平时演习打靶之用。

  据一位细心的观察家统计,在定远和镇远发射的197枚12英寸(305毫米)口径炮弹中,半数是固体弹,不是爆破弹,参见J.L. Rawlinson,China's Struggle for Naval Development 1839-1895,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pp.184。战至最后,定远、镇远弹药告竭,分别仅余12英寸口径钢铁弹3发、2发,参见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36-139、343、152、164页。

  为什么北洋海军在战争爆发后,还把那么多不适合实战、只适于演习用的实心穿甲弹和装药不合格的穿甲爆破弹装载在军舰上?为什么不全部换上最具威力的开花弹?

  1991年初,烟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的苏小东先生与海军有关部门,在北京琉璃厂中国书店购得直隶候补道徐建寅的《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禀后附有《北洋海军各员优劣单》、《北洋海军各船大炮及存船各种弹子数目清折》、《北洋海军存库备用各种大炮弹子数目清折》,揭开了这个秘密。 参见:苏小东:《甲午年徐建寅奉旨查验北洋海军考察》,见戚其章、王如绘主编《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甲午战争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26-527页。

  根据徐建寅的统计数字,参加过黄海大战的定远、镇远、靖远、来远、济远、广丙7舰的存舰存库炮弹,仅开花弹一项即达3431枚。其中,供305毫米口径炮使用的炮弹有403枚,210毫米口径炮弹952枚,150毫米口径炮弹1237枚,120毫米口径炮弹362枚,6英寸口径炮弹477枚。黄海海战后,又拨给北洋海军360枚开花弹,其中305毫米口径炮弹160枚,210、150毫米口径炮弹各100枚。

  显然,在3431枚开花弹中,有3071枚早在黄海海战前就已拨给北洋海军。“至于这批开花弹为什么没有用于黄海海战,惟一的解释就是它们当时根本不在舰上,而是一直被存放在旅顺、威海基地的弹药库里。由此可见,造成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弹药不足的责任不在机器局,也不在军械局,而在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身上。”在中日双方开战后,丁汝昌执行李鸿章“保船制敌”的方针,消极避战,“仍心存侥幸,出海护航时竟然连弹药都没有带足,致使北洋海军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与日本舰队进行了一场长达5个小时的海上会战,结果极大地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也加重了损失的程度”。

  此外,北洋海军各主力舰都设有鱼雷管3-4具,但是,在黄海海战中,并没有对日舰实施鱼雷攻击。丁汝昌在汇报战况时,也只字未题已方发射鱼雷,而只说日舰对经远和致远发动鱼雷攻击。看起来,正象大批开花弹不在舰上一样,购舰时就配备好的大批鱼雷在战争爆发后也一直躺在基地的仓库里。

  至于弹药中装填沙土、煤灰和大豆之类,影响炮弹爆炸,原因在于天津军械局的办事员被日军收买,充当了日军的间谍,故意破坏。 李鸿章和他的亲属们在日本间谍被抓住了,却释放了他们。联想到丰岛海战,方伯谦逃跑时先打白旗再挂日旗,方的日本旗是哪里来的?是否战前就受了日本的收买?

总之,英国人的评论是正确的,英国海战史学家评价:“大东沟海战的结果是双方对海战理论无知的产物:假如日本多了解一些海战理论,就根本不敢挑战实力更强,拥有坚不可摧铁甲舰的北洋舰队;而假如北洋舰队多了解一下海战理论,又怎么可能在拥有大舰巨炮的情况下仍然以0:5的悬殊“比分”惨败呢?”

导致战败的原因是太平天国运动,其以基督教名义开始的邪教组织,对中国造成了惨重破坏,文物毁坏无数,人口死亡上亿,也同时削弱了清朝对地方的控制,军队各自为战,也就是私兵。当然,也不全是这样,比如左宗堂就是爱国者,他收复了新疆,还有赵尔丰扩大了西藏的版图。但遗憾的是李鸿章即不是左宗堂,也不是赵尔丰,李鸿章始终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国家,他的海军没了,但他的陆军却大致保存下来了,他的实力还在,后来,在八国联军入侵时,他凭借这些实力差点当了中国的第一任总统,遗憾的是光绪和慈僖命大没死,他的美梦破灭了。

但是,一个李鸿章倒下去了,千百个李鸿章站起来了。袁世凯成功让清朝和平退位,更多的“李鸿章”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战斗,这就是波澜壮阔的民国时代,日本入侵了,继续内斗,只有百团大战时除外。民国50年的结果,从清朝晚期可以制造万吨轮船,到50年代的一穷二白。中国和日本的差距不断扩大。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依旧在制造甲午的谎言,在散布谎言.
-----------
太平天国将中国推向深渊(图文)


过去我们只知道太平天国是农民起义,但没人告诉我们它给中国人带来了多大的灾难。据《中国人口史》统计的南方七省人口死亡数字:

江苏战前4471万人,死亡1679万,比例37.5%。浙江战前3027万人,死亡1630万,比例53.8%。安徽战前3738.6万人,死亡17

00万,比例45.5%。福建战前1621万人,死亡449万,比例27.7%。江西战前2428万,死亡1172万,比例48.3%。湖北战前2218.7万人,死亡500万,比例22.5%。湖南战前2180.9万人人,死亡200万,比例9.2%。以上7省战前19687.3万人,死亡7330万,比例37.2%。如加上广东、山东、陕西等省死亡人口更多。

清朝末年,除以上七省死亡7330万,西部回民战争引起的云南、陕西、甘肃和新疆死亡多达2200万。光绪大灾造成的陕西、山西、河南、直隶、山东五省人口死亡2290万。以上合计死亡人口11840万。如果加上未统计省份,总数不会少于1.2亿人。战前的1851年中国人口总数为4.36亿,死亡人口占战前人口的24.7%。

大屠杀。常州6天死亡5万人。苏州城被屠十之二三,自杀十之二三,然后是瘟疫流行,人口去半。苏州府战前有人口654.3万,战后仅余229万,损失425万。

浙江杭州府,一次受屠14万人。贼围城三月,粮尽,民饿死者约六七十万人。城破后又遇屠杀和瘟疫。鱼池积尸,两岸皆平。据中国人口史统计,杭州府战前有人口372万人,战后仅余72万,人口损失80.6%。富春江以南地区人口损失率约为60%,江北的幸存者只有5%。江南地区从宋朝开始,一直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但太平天国起义后,整个江南全面破败。只剩一座南京城作为天京。

戴逸研究,太平天国起义前20年的 1830年(起义发生在1851年)前,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29%,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西欧五国的GDP总和占29%,与中国持平。太平天国40年后的1900年,中国的GDP只占世界的6%。这一数据能看出,太平天国让中国从一个经济大国变成极贫弱的国家。今天,我们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仍然达不到太平天国前。

太平天国有动摇清朝的作用,但是以死亡1.2亿人,让中国经济全面崩溃为代价的。此后,列强更视中国软弱可欺。

太平天国后直接导致清军事改制,地方军开始取代中央军。非但如此,太平天国对中国富饶的南方大面积的摧毁,中国在太平天国前,GDP 名列前茅,而太平天国之后,中国在世界GDP 领先的地位才开始下降,并被西方超过。太平天国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打击是无法估量的。太平天国让中国经济崩溃,政治无法统一,军事上各自为战。甲午战争是太平天国后三十多年了,“地方军阀割据”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更严重,当时的海军和陆军,各派互相见死不救,各派都试图“保护自己的实力”。

而日本,尽管日本维新皇军和幕军打了一阵子,但最后,日本国家小,建立的体制是比清朝更专制的“军国主义”,有点类似当年的“解放军”,步调完全一致。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清朝失败的根源。

简单说,甲午战争,清朝败给日本,是因为中国人的窝里斗。

同样的,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灭亡,也是因为窝里斗。太平天国初期的六年中,太平军死亡约四千,但在1856年,韦昌辉杀杨秀清及亲信6千余人,之后,相互屠杀,共死亡两万人。接下来,石达开来天京惩罚韦昌辉,太平天国互相残杀十几万人。

实力大减,四分五裂的太平天国,只剩下灭亡一途, 1864年曾国藩率湘军攻入“天京”后,进行大屠杀,南京最多有百万人,到1889年,光绪登基时,南京也还不到50万! 曾国藩这个儒教名人,因此有了“曾剃头”的外号。现在,曾国藩大有被平反之势。

中国人的窝里斗没有停止在太平天国和清朝。

民国期间继续内斗,以至于外蒙丢失,实在可惜可恨,要知道,当时的俄国不再是铁板一块,俄国在进行“革命换代”,外蒙因此没有俄国的靠山,而向当时的民国求援。如果当时孙文不搞二次革命,三次革命,民国当时团结一致,不但可以保住外蒙,甚至可以收复部分在俄国的领土。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内斗,柏杨先生认为是儒教惹的祸,我非常赞同。


找不到太平天国有什么革命气息。农民造反,除洪仁玕等少数不能决定大局的人之外,对新的文明毫无所知,革什么命?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最需要安定的环境去进行改革、发展经济的时候,却发生了十几年的战乱。主战场是经济最发达的江浙和长江流域。左宗棠在行军中看到"浙中光景已是草昧以前世界。"(《致李鸿章》同治二年四月初十)1875年,战争结束12年了,郭嵩焘仍向皇帝报告:"江浙财赋之邦,经乱已十余年,而土田之开垦无多,或七八成,或仅及五六成。皖南积尸填塞山谷,至今未尽收掩,田卒污莱不能辟,人民离散不能归(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破坏如此之大,恢复艰难,改革更谈不上。


洪秀全有邪教的味道
洪秀全并不是向西方学习的先进的中国人。他信基督教,如果仅作为个人的一种信仰或精神寄托,那就同任何正常的宗教信仰一样,是应该尊重的个人选择。可是,洪秀全对基督教本身没有做过认真的研究,没有领会它的精华,学了点皮毛,便将这个皮毛跟中国传统的民间迷信以及落后的中世纪思想结合起来,改变为非驴非马的一个宗教。最近,有人撰文指出洪秀全、太平军那一套有邪教的味道;我认为不无道理。认真看一看洪秀全现存的十几万字的文章和歌谣,整体上我看不出有什么先进"。


西方的真理,人们一般理解为自由、民主、科学以及人权这些观念,洪秀全在所谓「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一点也没有注意到,而且对这些观念是坚决排斥的。他的《天父诗》说得清清楚楚;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妇女"硬颈不听教","起眼看丈夫","讲话极大声","有喙不应声","面情不欢喜","眼左望右望"都"该打"!(104、39页,广东人民出版社)中世纪「三纲」那一套,完全保留下来。你看他像不像学习西方的先进人物?


「正统派」的太平天国研究者,拿着洪秀全对洪仁玕《资政新篇》的表态说,你看,他对洪仁玕学习西方,主张发展资本主义那一套主张都是肯定的。洪秀全确实在《资政新编》上加了好些"此策是也"的批语,表明他最少在表面上有接受这类思想的雅量。这应该肯定。

但不是说要听其言,观其行吗?他光说不练。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实行过洪仁玕的主张。这不能都推到环境不许可。例如,劝他"自今以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这一类建议不过对专制略有牵制,与民主、自由尚距十万八千里,且是历史上开明专制君主奉行已久的东西,他也置若罔闻。同时,洪仁玕参与朝政的时间很短,到后来根本不起作用。

太平天国真正实行的,是跟《资政新篇》完全相反的东西。洪秀全自己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反动纲领,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逆历史潮流而动。经济上它主张绝对平均主义,个人不能有任何私有财产,收入完全要归入"圣库";一无可取。政治制度层面,它要实行完全军事化的中世纪专制主义。在底层,老百姓的劳动、经济收入、教育、思想信仰及其他日常生活和种种纠纷,一律听从官员的严格监管、专断和安排。清政府的官员很少,帝力不及之处,人民仍有较大活动空间。按太平天国那一套,把人紧紧箍住,可不得了。发点牢骚,被人听到打小报告,立即斩首的记录屡见不鲜。至于中上层的政治建构,名字上有点古怪,实质与历代专制王朝没什么差别。这些都是很荒唐的东西。


洪秀全这个人文化程度很低,知识面很窄。他宣扬自己上天见到上帝,到了天上,人家用轿子抬他,"两旁无数娇娥美女迎接,主目不邪视",上帝教他"两脚要八字排开"!这些胡说八道表明一个农村青年的最大想像力,不过如此。他文化程度不高,秀才考不上,作为一个有野心的人另找出路,但又没有什么才能,所以他的思维跟历代的那些草莽英雄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另外,他心胸特别狭窄,很多疑,那些跟他一块起事的人,一个一个被他消灭。


假如洪秀全真有一点历史上那些开国君主的气魄,太平天国或许不会有那么悲惨的结局。历代草莽英雄,有一些人胸怀宽广,讲义气,很有气魄。比如刘邦,后来也屠杀功臣,但在造反的时候,还是能够团结各种各样的人物。洪秀全远远还没有达到成功的境地,就已经开始屠杀功臣了。前期的太平军,全部工作是杨秀清在主持。杨是很能干的人,但有野心,洪秀全妒忌他,结果引发了天京互相残杀的悲剧。屠杀功臣,洪秀全的罪恶是非常大的,整个太平军的事业都断送在他手上了。



罗尔纲对太平天国几乎全盘肯定,有点走火入魔了。他把洪秀全作为一个革命领袖加以吹捧,是与四九年以后当时很多知识分子一样,力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考虑问题。但是,不少号称马克思信徒的人,往往没有认真去读马克思的书,片面地认为凡是革命、凡是农民战争就应该肯定。当然,对一个老历史学家,不应苛求。


史学界对洪秀全的肯定评价,似乎也不完全是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比如罗尔纲,他对太平天国的研究应该早在20世纪的二十年代末就开始了,那时,他应该还没有接受马克思的理论 与辛亥革命前后反清的革命情意结有所关连 对太平天国的肯定,是不是当时革命党思潮的一个反映辛亥革命前后,有一种思潮,认为对反清反满的社会运动,都应该肯定。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之前,就请人写太平天国史。这是民族方面的考虑,是汉人反满。另一方面,也从革命这个角度来考虑,两个方面都有。而到了四九年以后,就更厉害了。反满的一面,不强调了,但是革命的一面,阶级的一面,份量大大加重了。


把一个社会运动贴上革命的标签之后,就忽视了对它消极面的研究,甚至把一些很负面的东西,也当作是很正面的东西?如果把学术研究意识形态化以后,在研究时你只要找到一两句话,再尽量夸大,得出的结论往往很可笑。比如,洪秀全说「天地之间人为贵」。有人便说洪秀全有人的解放的启蒙思想。其实,洪秀全的「人为贵」,是与「三纲」结合在一起的,根本不是从人的解放的角度来谈人。何况这种思想儒家早就有了:"天地之性,人为贵",这是《孝经·圣治道第九》中的话。



洪秀全是一个基本上应该否定的人物。但是,他是不是有几句话说得对的?这个可以慢慢想,慢慢考虑。而在基本方面,这个人是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东西。在洪秀全身上,找不到什么可以作为后人典范的东西。无论政治理想,还是道德人格,都一无可取。有人还写什么论洪秀全哲学思想之类的文章。一个既愚昧又野心勃勃的乡下八股佬,哪里有什么哲学思想?屎里觅道!


马克思开始时对太平天国是有所肯定的,但是后来,当他了解更多情况后,他把太平天国形容为东中国魔鬼的表现,是一种很腐朽很反动的一种势力。
"马克思学派对太平天国的否定,最早和最彻底的来自马克思本人。这场战争的初期,马克思曾满腔热情地赞颂太平天国。他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
随着时间推移,这位大思想家极其悲愤地作出新的论断:'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in Persona(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中国记事》1862年)

也就是说,在马老大爷看来,清廷与太平天国不过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他原认为是"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这种局面是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曾国藩·马克思·毛泽东》,收入拙著《路标与灵魂的拷问》广东人民出版社)马克思的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因为到后期,太平天国的所作所为,已经清楚显示跟清帝国是没有什么差别了。实行专制主义。一般老百姓,不论男女,不可以正常结合,但是洪秀全以及他身边那些文武官员却可以拥有几十个乃至更多女人。在太平天国的制度下,是按地位高低来分配老婆数目的。洪秀全到后来根本不理朝政,荒淫无度,中国历史上最昏庸的皇帝也不过如此而已!


革命的也好,不革命的也好,都要很客观地研究它。到现在,还有人说中国近代史要以「三大革命」为纲,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义和团叫革命?根本不是嘛,排外,见到洋鬼子就杀,甚至中国人学一点外国的东西,进过洋学堂,都杀。铁路拆掉,电线剪掉,那个叫革命吗?我怎么也想不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bukitsugei 回复 悄悄话 好!学习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