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晚清太监杀人案真相

(2007-06-12 00:19:33) 下一个
晚清太监杀人案真相

看到一个文章,题目是“慈禧太后徇私情 刑部尚书杀太监 ”,觉得文章内容不和情理,在对慈禧丑化。本文试图回归薛允升和慈禧的历史原貌,内容来自【清史稿。 薛允升 传】。

薛允升(1820~1901),陕西长安县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主管刑部。 除了30年均在刑部,他还担任过山东布政使等职务,并且机智的剿灭过盗匪。薛允升几乎是个全才,他当过刑部侍郎,也在礼、兵、工三部任职,其中在兵部时间较长。因为他出色的表现,最后,在光绪十九年(1893年)成了刑部尚书,次年就是甲午战争。

成了刑部尚书的薛允升,在法律上不断精进,本人廉洁,成功的处理了很多大案要案,为不少冤屈者平了反。

晚清最耻辱的时刻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给了日本,当时中国无论海军陆军都强于日本,中国经济和人口等综合实力更比日本强大。战前,清朝光绪帝非常有信心,海外媒体也普遍看好中国,甚至在中国黄海海战失败后,依然有英国媒体认为中国最后是胜利者。但是,让国人和整个世界震惊的是,中国败了,日本当然欣喜若狂,这就有点象一个体育比赛,日本这个黑马出人意料的夺得冠军,日本不但得到了其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殖民地台湾,还获得大量赔款,日本从此真正起飞。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因为中国有一个大灾星,他就是李鸿章,当时他是中国方面的军事指挥,光绪管不了他,所谓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李鸿章在日本有产业,所以他根本就不想和日本真的打,用评价体育比赛的术语,就是他在打假球,证据很多,比如战前资敌,把中国的上好煤炭给日本,翰林院奏参李鸿章:"米、煤资敌,释放日本奸细。甲午战争前日本向中国购买大米和煤炭,开战后部下建议停止供货,李鸿章认为"订货在失和之先",命令继续供货" 以示信用"。3万吨煤炭和3000石大米照常运送日本。他的儿子有个日本老婆,他的女婿掌管军械局,日本在中国的间谍被抓住了,李鸿章把他们释放,战争时期,他的海军竟然用训练弹,而大量的上好的各种开花弹却躺在仓库里面不用。战败了,他又私自签署历史上最耻辱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并且赔偿巨款。这个当时人人喊打的人物,今天却被相当多的人视为外交家。

甲午战争:李鸿章在日本有产业

军机处档册中,相关文件已经发表。1932年故宫博物院编印《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991年中华书局出版《中国近代史资料续编·甲午战争》第3册。黄海战后,翰林院联名奏参李鸿章"有银数百万两,寄存日本茶山煤矿公司,其子在日本各岛开设洋行三所。"

二月二十七日,四品衔户科掌印给事中洪良品奏:《李鸿章父子在日拥有资本、条约请交王、大臣等公议折》。当日呈慈禧太后。

三月二十九日,京畿道监察御史刘心源奏:《汉奸把持和约要挟太甚切勿遽允折》

四月初四日,都察院代奏:《吏部主事鲍心增等陈逆臣李经方叛父卖国请乾纲速断条陈》(有吏、礼、兵、刑、工部司官12人), )、《工部主事喻兆蕃、内阁中书杨锐、刑部主事吴思让、吏部主事洪嘉与、户部主事吕道象为烛奸防患条陈》

四月初六日,江南道监察御史钟德祥奏:《和议要挟不堪请力辟邪说折》

四月初七日,山东巡抚李秉衡奏:《李经方阴鸷险狠请勿假以事权片》

四月初八日(5月2日),翰林院侍读学士准良奏:《李鸿章辜恩负国请饬廷臣会议罪状折》

甲午战争的次年,也就是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中国的大灾星李鸿章再次出卖中国的国家利益,他当然因此得到了不少钱财,为此,签订了中俄密约,主要内容:“如果日本侵占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领土,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 缔约国一方未征得另一方同意,不得与敌方签订和约; 战争期间,中国所有口岸均对俄国军舰开放; 为使俄国便于运输军队,中国允许俄国通过黑龙江、吉林修筑一条铁路至海参崴。铁路的修筑和经营,交华俄道胜银行承办; 无论战时或平时,俄国皆可在此路运送军队和军需物资; 本约自铁路合同批准之日起,有效期15年,期满前双方可商议是否续约”。 从此,中国东北三省逐渐变为沙俄的势力范围。

也是在1896年,北京出了一件奇闻,太监李苌材和张受山等人到戏园看戏,和人发生争执,打起来了,维持制安的人来抓人,这些太监又和兵勇打在一处,最后,一个兵勇被杀,另一个受伤。此事闹的京城尽人皆知,怎么处理呢?在交代处理结果之前,再交代一下当时的背景。

光绪十四年(1888年)大婚,第二年亲政,也就是说,他从这时起是中国的真正皇帝,一切他说了算,慈禧在他结婚后退出了权力中心,也就是说,1894年甲午战争的一切,都是光绪指挥,而不是慈禧,直到1898年的“百日维新”失败,他才丢失权力。期间,光绪和慈禧之间也有权力斗争。

回到太监杀人案,谁杀人谁偿命,但是,开始却判李苌材和张爱山两人“斩立决”,这不大符合情理,因为只有一人被太监张爱山所杀。大太监李莲英向慈禧述说此事,慈禧说,“伤人致死、按律问拟”,因此,判杀人致死的张爱山“斩立决”,改判领头闹事并杀人致残的李苌材“监候斩,秋后处决”。

这个结果是合理的,但是,有人却说: 薛允升一意孤行,给自己埋下了祸根。薛允升在天津的一个侄子有不法行为,被人盯上并抓住了把柄,于是慈禧以薛允升“不知避嫌”为理由,将他由刑部尚书连贬三级调用。万般无奈之下,为求保命,薛允升以多病不适为借口辞官归隐。

慈禧真这样报复 薛允升了么?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后来义和团运动的时候,慈禧再次重用薛允升,根本不存在薛允升性命危险的事。清史稿这样记载:“二十六年,拳祸作,两宫幸西安。允升赴行在,复起用(薛允升)刑部侍郎,寻授尚书。以老辞,不允。二十七年,回銮,从驾至河南。病卒,恤如制。”,也就是说,慈禧根本不是一个徇私情的人。而且,到底是谁让薛允升丢了官也大可怀疑。

清史稿这样记载:【太监李苌材、张受山构众击杀捕者,严旨付部议。允升言:“李苌材等一案,既非谋故斗杀,不得援此语为符合。且我朝家法严,宦寺倍治罪。此次从严惩治,不能仰体哀矜之意,已愧于心;倘复迁就定谳,并置初奉谕旨于不顾,则负疚益深。夫立法本以惩恶,而法外亦可施仁。皇上果欲肃清辇毂,裁仰阉宦,则仍依原奏办理。若以为过严,或诛首而宥从,自在皇上权衡至当,非臣等所敢定拟也。”疏上,仍敕部议罪。其时莲英遍嘱要人求末减,允升不为动。复奏请处斩张受山,至李苌材伤人未死,量减为斩监候,从之。二十三年,其从子济关说通贿,御史张仲□、给事中蒋式芬先后论劾,允升坐不远嫌,镌三级,贬授宗人府府丞。次年,谢病归。 】

这个过程看,是光绪开始要严办,但最后却只杀了一个太监,薛允升是按法律行事的,但却得罪了光绪而不是慈禧。所以,因为他儿子导致其官位连降三级的背后指使者只能是光绪,绝不可能是慈禧,当时有决定权给他降级的也是光绪。光绪为了他的维新,以各种借口开除了不少的老臣,其中包括光绪自己的老师翁同和,薛允升也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而某些人借此丑化慈僖,抬高光绪,实在是颠倒黑白。

薛允升是一个伟大的法律学家,他的著作有,汉律辑存六卷、汉律决事比四卷、唐明律合编四十卷、服制备考四卷、读例存疑五十四卷。这些书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被日本等国家翻译出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