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谜:李鸿章为什么保护日本间谍?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李鸿章的先祖本姓许,李鸿章的八世祖许迎溪将次子慎所过继给姻亲李心庄。李家到父亲李文安(1801年—1855年),在1838年考取进士。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因此,有人叫他李二先生。大哥李瀚章(1821年—1899年),后来也官至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1835年—1873年),后来也都非富即贵。
李鸿章于1870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地方重臣。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兵权,统领一方,有人甚至称其“坐镇北洋,遥执朝政”。
清季筹办北洋舰队,创办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唐胥铁路、开平矿务局等洋务运动,李鸿章作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均有程度不等的参与。
马关条约1894年甲午一役,北洋舰队覆没。战争中,李鸿章重用了陆军统帅叶志超和水师提督丁汝昌, 淮军近乎李鸿章的私人武装,重要官员均为李鸿章的同乡,叶志超是安徽合肥人,丁汝昌是安徽庐江人。
晚清最耻辱的时刻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给了日本,当时中国无论海军陆军都强于日本,中国经济和人口等综合实力更比日本强大。战前,清朝光绪帝非常有信心,海外媒体也普遍看好中国,甚至在中国黄海海战失败后,依然有英国媒体认为中国最后是胜利者。但是,让国人和整个世界震惊的是,中国败了,日本当然欣喜若狂,这就有点象一个体育比赛,日本这个黑马出人意料的夺得冠军,日本不但得到了其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殖民地台湾,还获得大量赔款,日本从此真正起飞。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因为中国有一个大灾星,他就是李鸿章,当时他是中国方面的军事指挥,光绪管不了他,所谓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李鸿章在日本有产业,所以他根本就不想和日本真的打,用评价体育比赛的术语,就是他在打假球,证据很多,比如战前资敌,把中国的上好煤炭给日本,翰林院奏参李鸿章:"米、煤资敌,释放日本奸细。甲午战争前日本向中国购买大米和煤炭,开战后部下建议停止供货,李鸿章认为"订货在失和之先",命令继续供货" 以示信用"。3万吨煤炭和3000石大米照常运送日本。他的儿子有个日本老婆,他的女婿掌管军械局,日本在中国的间谍被抓住了,李鸿章把他们释放,战争时期,他的海军竟然用训练弹,而大量的上好的各种开花弹却躺在仓库里面不用。战败了,他又私自签署历史上最耻辱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并且赔偿巨款。这个当时人人喊打的人物,今天却被相当多的人视为外交家。
李鸿章对甲午之败这样说:「十年以来,文娱武嬉,酿成此变。平日讲求武备,辄以铺张糜费为疑,至以购械、购船,县为厉禁。一旦有事,明知兵力不敌而淆于群哄,轻于一掷,遂至一发不复收。战绌而后言和,且值都城危急,事机万紧,更非寻常交际可比。兵事甫解,谤书又腾,知我罪我,付之千载……」 。这是在推卸责任, 李鸿章自己就腐败,他的北洋也腐败。甲午战争的产生和李鸿章签定的《天津会议专条》有关,规定“从朝鲜撤出中日双方的一切军队;劝促朝鲜建立自己的军队,中国人和日本人均不得担任教官;将来朝鲜有事,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行知照对方,一俟目的达到,应立即撤回。”《天津会议专条》为日本出兵朝鲜提供了借口,也就说, 李鸿章要为甲午战争的产生负一定的责任。甲午战争之前4年(1890年),北洋海军拥有7艘2000吨位以上的战舰,总吨位达到27000多吨,比当时的日本海军还要强大。 自己实力够强,却保船避战,然后说什么“明知兵力不敌而淆于群哄,轻于一掷”,李鸿章的人格实在不敢恭维。
保护日本间谍的李鸿章和洋人对日本的支持
中国是保船避战,而日本却一直积极准备应战,战争爆发前和爆发时,日本在中国搜集了大量重要情报。 1886年,战前日本在华最庞大的间谍机关乐善堂成立,乐善堂以经营眼药水、书籍、杂货作为掩护,逐步将触角伸向中国各地,相继在北京、长沙、重庆、天津、福州等地建立了众多分支机构,组成了一个遍布中国主要城市的间谍网,把触角伸展到中国的广大农村。1890年,另一个重要间谍机构是日清贸易研究所成立,设在上海英租界内,是以培养“中日贸易人才”为名的间谍训练机构。 日本的驻华使馆武官神尾光臣也是参与者。间谍宗方小太郎因为成绩很大,受到日本天皇的召见,陆军大将本庄繁评价宗方说:“日清战争之时,他密行威海卫军港,详细侦察敌情,对君国作出极大贡献。” 甲午战争爆发不久,清军搜出日军俘虏进攻山东半岛时携带的一张地图,上面村、路、炮台、营房、山、河、井、树都画得十分清楚、详细。对于日本间谍的活动,清朝也进行了反间谍,比如禁止日本人剃发改华装,破获了几起间谍案。
遗憾的是,两国交战之时,仍有清政府官员为谋求个人私利置民族利益于不顾,为日本间谍提供情报或其他帮助。李鸿章的外甥、天津军械局总办张士珩为牟取暴利居然盗卖弹药给日本军队。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通过上海候补道张鸿禄向日本军队出售大米等粮食。李鸿章本人在处理日本间谍的问题上,也明显的袒护,对清军抓获的间谍,李鸿章不仅不杀,还以杀了要赔钱为由,送给他们路费,释放他们回国。 从这些事情上看,李鸿章被称为汉奸和国贼是有道理的。
甲午战争:李鸿章在日本有产业
军机处档册中,相关文件已经发表。1932年故宫博物院编印《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991年中华书局出版《中国近代史资料续编·甲午战争》第3册。黄海战后,翰林院联名奏参李鸿章"有银数百万两,寄存日本茶山煤矿公司,其子在日本各岛开设洋行三所。"
二月二十七日,四品衔户科掌印给事中洪良品奏:《李鸿章父子在日拥有资本、条约请交王、大臣等公议折》。当日呈慈禧太后。
三月二十九日,京畿道监察御史刘心源奏:《汉奸把持和约要挟太甚切勿遽允折》
四月初四日,都察院代奏:《吏部主事鲍心增等陈逆臣李经方叛父卖国请乾纲速断条陈》(有吏、礼、兵、刑、工部司官12人), )、《工部主事喻兆蕃、内阁中书杨锐、刑部主事吴思让、吏部主事洪嘉与、户部主事吕道象为烛奸防患条陈》
四月初六日,江南道监察御史钟德祥奏:《和议要挟不堪请力辟邪说折》
四月初七日,山东巡抚李秉衡奏:《李经方阴鸷险狠请勿假以事权片》
四月初八日(5月2日),翰林院侍读学士准良奏:《李鸿章辜恩负国请饬廷臣会议罪状折》
甲午战争的次年,也就是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中国的大灾星李鸿章再次出卖中国的国家利益,他当然因此得到了不少钱财,为此,签订了中俄密约,主要内容:
“如果日本侵占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领土,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 缔约国一方未征得另一方同意,不得与敌方签订和约; 战争期间,中国所有口岸均对俄国军舰开放; 为使俄国便于运输军队,中国允许俄国通过黑龙江、吉林修筑一条铁路至海参崴。铁路的修筑和经营,交华俄道胜银行承办; 无论战时或平时,俄国皆可在此路运送军队和军需物资; 本约自铁路合同批准之日起,有效期15年,期满前双方可商议是否续约”。
从此,中国东北三省逐渐变为沙俄的势力范围。
沙皇东宫档案资料证明,李鸿章与俄方签订《中俄密约》并受贿确有其事。密约签订后,维特和李鸿章订下私人协议,只要《密约》能够顺利执行,李鸿章便能得到300万卢布(约合190万美元)的酬谢。李鸿章至少拿到了其中的170.25万卢布。
据华俄道胜银行董事长德米特里·乌赫托姆斯基回忆录《对清国战略上的胜利》记载:“《中俄密约》签字后的第二天,财政部办公厅主任罗曼诺夫与乌赫托姆斯基、总办罗启泰在一份向李鸿章付款的协定书上签字。协定书规定,头一个100万卢布在清帝降旨允准修筑中东铁路后付给,第二个100万卢布在签订铁路合同和确定铁路路线后交付,第三个100万卢布则等到铁路工程全部竣工后才支付。这份议定书并没有交给李鸿章本人,而是作为绝密文件由俄国财政部收藏起来。”这笔钱作为一个专项基金存在华俄道盛银行,归财政部总务厅管理支配,名字就叫“李鸿章基金”。华俄道盛银行用微德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巩固俄国在华的经济势力,以便与英国人主要由于实际攫取了海关管理权而在中国占有的极重要地位相抗衡。”
《中俄密约》签署后,俄国支付给李鸿章、李经方父子第一笔,后来又陆续给过两笔,其中一笔是俄国专使吴克托穆亲王到北京交给李鸿章的。据《沙俄财政部档案汇编》(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记载,李鸿章一共接受了沙皇俄国170.25万卢布的贿赂,有李鸿章派人提取款项存条和当日提款的记录。
沙俄一些官员的回忆:“《中俄密约》签字后的第二天,财政部办公厅主任罗曼诺夫与华俄道胜银行董事长乌赫托姆斯基、总办罗启泰在一份向李鸿章付款的协定书上签字。协定书规定,头一个一百万卢布在清帝降旨允准筑路后付给,第二个一百万卢布在签订铁路合同和确定铁路路线后交付,第三个一百万卢布则等到铁路工程全部竣工后才支付。这份议定书并没有交给李鸿章本人,而是作为绝密文件由俄国财政部收藏起来。”(《对清国的战略上的胜利》俄罗斯德米特里·乌赫托姆斯基回忆录)
据《我所知道的李经方——北洋杂闻录》记载,民国时期,由于没有得到俄方许诺的全额款项,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曾抱怨说:“俄国人花小钱办大事,最不讲信义,老爷子为了他们挨了多少骂,最后跟打发要饭的差不多”。 李经方(1855年——1934年9月28日),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子。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年过40仍膝下无子,李经方过继给李鸿章,称之为“大儿”。光绪三年(1877年),李经方与李经述在天津直隶总督衙门读书,以洪汝奎为师,1890年任驻日公使。1895年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为交割台湾全权委员,6月2日偕同翻译卢永铭、陶大均在基隆三貂岭外海的日本轮“西京丸号”上,与日本驻台湾第一任总督桦山资纪签署《交接台湾文据》。文件规定:“‘台湾全岛、澎湖列岛之各海口及各府县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属公物件’,全部交给日本。”桦山资纪曾问李经方为何不上岸,李经方表示台民非常愤慨,怕被暗杀。1905年任清廷商约大臣。1907年出任出使英国大臣。1911年调任邮传部左侍郎,在与洋人极力争取后,由李经方兼任中国第一任邮政总局局长。晚年转向实业,1933年立下遗嘱,明定遗产分配方案,在合肥、巢县、六安州、霍山都有大量田产,1935年去世。
令人费解的是,李鸿章收受此贿之时,中国的普通百姓正在为李鸿章签订的《马关条约》买那二万万两白银的单。
最让人惊诧的是,李鸿章这样一个货真价实的卖国贼却不断得到同情甚至翻案,先是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梁启超对他的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后是现在一些媒体和网络写手,比如南方周末。真正的爱国者左宗棠,无论是历史学界还是网上,都鲜有人研究或者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