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没有曹操,早就不知道几人称帝!

(2007-05-28 18:50:02) 下一个

没有曹操,早就不知道几人称帝!

 

曹操在真实的历史里是什么地位?和董卓,斯大林这样的人比吗?

曹操维护的是不是全国性和平和大局?没有曹操,汉室还在哪呢?没有曹操,谁来统一北部2/3中国地区?谁来恢复主要经济地区的生产?

岳飞在战争里的性质,和刘备一样?

陈胜吴广起义反对的是暴政,刘备孙权之流反的是什么?别告诉我是"暴政",至少这个"暴政",代表的是汉朝中央政权.

努尔哈赤不起兵,照样没太平,不说少数民族反明,就连明朝自己内部也没消停.

苏联卫国战争和三国分裂的内战,到底哪点有可比性,我不知道.

或者说在你眼里,弱小反抗强大的,就一定是对的?只要是弱小对强大,就是一个性质?

最早的是刘焉,说明了什么?正好说明了"正统主义"的虚伪.且不要忘了刘焉的儿子是被谁给夺了江山的.

刘备早历史上几易其主,其所作所为是为了"统一汉室"?

1,他有什么资格代表"汉室"来统一?其无大义,也无实力.更无声望.

2,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才是真正的大一统战争.而且三分天下有其二,刘备和孙权,且不说根本没能力打倒曹操.而且其双方还内斗没完,到底是"统一汉室".还是"武装割据",明眼人一看便知.想想刘备是怎么死的?

3,董卓作乱时,是谁站出来冒着生命危险刺杀董卓的?董卓火烧洛阳后,又是谁单旅追击,几乎丧命的?皇帝逃出长安后,又是谁迎接保护他的?天下的伪帝一大堆,又是谁去讨伐的?是谁最后没忍住,到底还是漏了狐狸尾巴当上皇帝了?

没有曹操,早就不知道几人称帝!早就不知道汉室被扔到哪个茅房里了!

还有,汉朝早已经腐烂不堪,民不聊生,这样的国家,没有资格要求人民的忠诚和自己的延续.

天下,是万民的天下,不是皇帝的天下.曹操是顺应了民意,而不是什么"管家".无论他称帝与否,平定乱世的真英雄,唯曹公能当之无愧!
 
老百姓愿意跟谁?你是从哪里知道历史上的老百姓愿意跟着刘备比曹操的多的呢?<三国演义>?

1,刘备照样扔下过老百姓逃命,不止一次.

2,曹操在官渡之战时也为了避免百姓被袁绍报复而把白马,延津的百姓迁入许昌附近安置.

3,曹操爱护百姓的地方,在荆州,汉中,乌巢,合肥,北方边境等地,都有大量的行为.

4,如果拿曹操曾经屠杀过百姓来说他没有正义性的话,那么刘备,孙权之流的作为,从根本上对抗合法的中央政府,导致内战不断,更无正义性可言.

5,最先实行"屯田"的是曹操,最早恢复生产的是曹操.最先,最能给人民以安定希望的,是曹操.这点,谁也比不了.

6,政府效率,社会风气最廉洁,最公正的地方是曹操阵营,且不说他本身就有大义名分.
 
刘焉的行为不能说明"正统主义"的虚伪吗?

他是不是"汉室宗亲"?如果他没有这个身份,他可能拥有这样的身份和地位来获得权势,并割据吗?

刘备,是不是也给自己找了个这样的身份?没有这样的身份,他能打进中央吗?能合理的拥有荆州,益州吗?能有对抗曹操的名分吗?可他最后的行为破坏没破坏他的遮羞布?
 
当时的汉朝中央政府还没灭亡,中国还是"汉朝".这个朝廷就代表了中国的"大义".

这是由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长期制度决定的.在当时的条件下拥护"大义"就能获得"声望,当然,更多的声望来自武功和合理的内政措施.
最能表明的一点,曹操阵营的人才远比其他两个多的多,投奔他的也比其他两个多的多,好的多.除了曹操的"任人唯贤"外,"中央政府"这个金字招牌就是最大的原因.比如很多实际上拥护汉朝的知识分子都来投靠曹操.而不是"汉室宗亲"的刘备.

这也是"实力"的良好基础,因为"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才是真正的霸者之路.远比"三分天下""割据河北"高明的多的多.
 
,曹操拥有合法的中央政权代表身份,且统治了大半个中国,给绝大多数的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希望.请问这,算不算正义?

赤壁的真正原因,是"疫病流行",和三国演义里的神话是两回事.曹操与其说是输给东吴(没刘备什么事),不如说败给自然.

至于赤壁之后,"四越乌巢",数次讨伐东吴,西蜀.平定西北.北伐边疆.东征辽东,是不是统一战争?

蜀的北伐,不是为了割据?他有什么名分,什么实力,什么声望,什么大义去破坏北方的和平?结果也是屡战屡败.

至于刘备伐吴,即使是在<三国演义>里,好象也提到过蜀内部的不同而且"正确"的声音吧?
刘备的所作所为又怎样?是真的把统一放在第一位了么?(且不说他根本没资格代表"统一")

刘备吞并东吴是为了统一北方?这倒是个不错的遮羞布,不过刘备即使是在三国演义里,也没说过这话
 
讨伐伪帝,是谁发起的?组织者是谁?

我前面提过的,"董卓作乱时,是谁站出来冒着生命危险刺杀董卓的?董卓火烧洛阳后,又是谁单旅追击,几乎丧命的?皇帝逃出长安后,又是谁迎接保护他的?天下的伪帝一大堆,又是谁去讨伐的?是谁最后没忍住,到底还是漏了狐狸尾巴当上皇帝了?"
这些,你又如何回答?
 
“这样的国家,没有资格要求人民的忠诚和自己的延续”偶到想起美国总统的一句话“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应该问你为国家做了什  么?”国家有难,却抛弃自己的责任而高举所谓的“正义大旗”,让偶想起了汪精卫!

笑话,美国总统多了,说的不止这么一句话吧?美国宪法里是如何界定人民与国家的关系的呢?

还有,你要搞清楚我的那句话是什么含义,再来解释,国家和人民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方负了另一方,那他就该承担主要责任,而不是毫无道理的要求别人去承担自己的错误.

汉朝, 对人民负责的唯一方式,就是灭亡.

这和卖国者,是两回事.
 
:“天下,是万民的天下,不是皇帝的天下.曹操是顺应了民意”你居然能要求几千年前的人有超越时空的思想,真是不简单呀!当时还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你居然把资本主义时期出现的思想强按在曹操身上,无限拔高他~

曹操是英雄没错,可标榜他是那个时代的救世主,偶可就不敢苟同!

我要求曹操有超越时空的思想了么?

请问人民最大的要求是不是和平安定的生活,是不是政府相对的廉洁奉公?曹操做到没做到?这是不是顺应了民意?人民想要获得土地,他给没给?这是不是顺应了民意?人民想要较小的赋税,他给没给?这是不是顺应了民意?

请问哪里把资本主义思想安在他身上了?

这个世界原本就没有救世主.曹操是三国时代的唯一的真英雄,远非其他打着各类旗号的割据者可比的
 
 
三国志又如何?
http://book.cqzg.cn/htmpage/3/1322/content/23.htm

刘备先侍公孙瓒,后侍陶谦.再投曹操,后投袁绍,又投刘表.再又投孙权.这都是事实吧?

曹公呢?
http://book.cqzg.cn/htmpage/3/1322/content/37.htm

刘备人品比曹操好在哪了?治理乱世要人品呢?还是要智谋?

这还是抛开能力不说的.要再加上能力,刘备就更没法比了.
 
再看看曹公:
http://www.eqie.com/b9/a3589.htm
http://www.haotushu.com/book/129272/

无论是哪方面,刘备之流都没有资格和曹操相提并论.

用人唯贤,寒门并举,屯田耕植,尊奉天子.治军严明.谋略无双.捍卫统一,打击外敌入侵.即使临死时也有"分香卖履"之人性化的动作.这就是曹操,三国时代唯一的真英雄.
 
 
 
1,杨修被杀,到底是因为曹操嫉妒他的才能,还是因为他很不聪明的地卷入了曹家继承人之争中,并且对曹操认定的继承人有威胁的?曹操阵营里,比杨修有本事的多的多了吧?

荀氏叔侄,是货真价实的"拥汉派"吧?

2,要说都不缺吗?刘备阵营里派阀分化严重,老臣派,荆州派,益州派,互相倾轧,从没停止过.
至于孙家,豪强地主构成的集团,到了后期,不得不以滥杀来维护统治了.
而曹操阵营.从来只有代表寒门的"曹派"和代表贵族的"汉派".曹丕登基后的"九品官人法",就是向"汉派"妥协的产物.

3,抛开屯田不说,曹操也一样是个英雄.

4,笑,那个皇帝从一登基开始就从来没治理国家,对国家从来没有任何贡献,凭什么想要实权?就因为他是个皇帝?要我说,曹操给他留条活命就是看的起他了.

放他在董卓,李雀那,他还敢"衣袋诏"吗?连个屁都不敢放! 献帝这样的人,就是典型的给脸不要.

5,治军严明,是时代的要求.但当时第一的,只有"用兵仿若孙吴"的曹操当之无愧.

6,谋略无双,呵呵,如果拿三国演义来解释的话,不如直接拿神话来说好了.

7,捍卫统一和武装割据完全是两回事,除了曹操外,其他人,既无实力,也无大义,就好象地方分裂势力要"统一"中国一样可笑.

8,打击外敌,不是曹操的专利,但他生平,一直在做,算做功绩,不过分吧?

9,白帝城托孤?呵呵,这和"分香卖履",把女性当成平等的人来看待,是两个概念吧?刘备死的时候,允许他的妻妾改嫁了么?曹操死时没有托孤?
 
 
杀杨修,荀氏叔侄是为什么,我已经解释了,不再重复.至于刘备,他照样杀过自己手下的,对他不满的人.

比起曹操生平仅有的几次屠杀劣迹起来,他到底是安抚的多,还是屠杀的多?

徐州是因为仇恨蒙蔽了理智.这确实是罪行.
但官渡是因为军事的需要.无可厚非.

至于曹操的军令,出处在哪?又实行过几次?是威吓的作用大,还是实际运用的多?
 
 
曹操算得上是盗墓贼的祖师爷。
如果这么说的话,那么三国时期,基本上所有的(除了战乱较少的荆州,益州,汉中等地)的军阀,都吃过死人肉,算不算野蛮人的祖先?
 
我没给曹操做什么美化.只不过把他的事迹列出来而已.当然,比如他的徐州屠杀,我也承认.这确实是暴行.

但作为三国时期的英雄,同时代,基本上没有可以和他相提并论的人物.刘备,如果生在和平时期的帝王之家,也许是个好皇帝.但与曹操做对手,他只能甘拜下风.
 
赤壁之战的原因和三国演义里的根本是两回事,曹军是由于"疫病流行"(血吸虫病).才不得不撤退的,这点在三国志里也有记载的.

宛城确实是惨败,败给了贾诩的智谋,也败给了曹操自己的骄傲自大.
但曹操对此也是深刻检讨.这并不能说明曹操的军事能力,就不是三国第一了.从来没有谁不败的.至少曹操还能反败为胜,不像刘备,袁绍等人,经不起失败.
 
曹魏没有争权夺利的派阀争斗?三国时候除了蜀汉,魏吴两国都是三番四次爆发武装政变,相比之下,倒是蜀汉的政局最为安定。
曹操阵营内部当然有矛盾,我早说过了,最主要的,是拥曹派与拥汉派的斗争.是由于政治目标不一样而产生的斗争.而其他两个阵营,大多是由于一己私利为主的斗争.

蜀国没有政变和起义?比魏更安定?我觉得这是个笑话.
 
 
 
在曹操活着的时候,曹操阵营内不是拥护汉朝派和拥护曹魏派的争斗?在我推荐的<曹操全传>里,写的很清楚.

而且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对于曹操与其阵营内部潜伏的"拥汉反曹派"的关系.都描写的很明白的.

九品官制,就是为了平议拥汉派的不满才颁布的.因为拥汉派大多是豪门出身.而拥曹派大多是寒门出身.所以后来才有了"寒门无上品"之说.

至于司马家族,那是汉朝已经灭了,魏国已经建立之后的事情了.其性质属于夺权.在曹操和曹丕时期,是不可想象的.这是由于"君子之泽,三代而斩"的缘故.

蜀汉与少数民族的战争,其内部益州派和荆州派的倾轧.都是有明文记载的.

至于政变,孟达投敌,张飞的死.孟获与南方蜀国将领的联合作乱.不知道算不算
 
 
 
曹操是暴政?呵呵,这可真是罗贯中的忠实支持者了.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曹操的暴政",能够使北方人口,经济得以增长吗?能够拥有足以匹敌两家敌人的实力吗?

所谓的起义,实际上是屯田的农民不满军事化的管理制度所导致的,而曹操为了恢复生产,曾经多次下令减赋,减税,在灾荒年,甚至对重灾区全免也是经常.其本人也有如"割发代首"和"私放役民"的事迹,我不明白这哪里有所谓"暴政"可言.

一个分香卖履,将在古代没什么地位的女人当成平等的"人"来看待的人,一个在正义颠覆的时刻站出来拼了性命
刺杀元凶的人,一个首先尽散家资,募集义兵的人,即使曾经有过罪行,也不代表就应该全面否定他,至少我看不出他哪里有什么"暴君"的特质.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就如同别人对他的评价一样"遗臭流芳本一身
 
 
至于关羽北伐
1,不是什么"人民蜂起响应",能叫的上名的,只有"候音"一个,还因为关羽反映迟钝,没有支援,而被曹仁消灭.
2,关羽失败的真正原因,不是什么东吴背后下刀子,实际上在各个资料里,都能证明,东吴事实上是中立者,导致他投向曹操的,正是关羽自身的"刚愎自用""傲上""自大轻敌"这种性格特征.

曹操在汉中的失败,应该说是他的年龄和体力的衰退限制了他的进取心.他和刘晔的对话,就能看的出来
 
 
我把曹操吹到天上去了?我说的那些曹操的事,哪些不是事实?
我看不是我在吹捧曹操(我也根本没必要这么干,因为对我来说没什么利益可言),而是传统文化里对曹操贬损,污蔑的太过分了,把一个大英雄硬是说成了"奸雄".而且这样的错误思想,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中国人.

其根源就是汉朝是刘姓的天下,所以刘备就是正统的继承者和保卫者,而曹操就是篡位者.这样荒谬的"正统主义"思想.
 
包含地区如何,请看这个:http://pic.tiexue.net/picinfo_6870.html

请你告诉我,哪里能说明关羽的影响是大范围了?请在地图上给我标明个地区我看看.
 
 
"而且史书记载,曹魏政权对农民征收的赋税,占到了农民年收入的六成左右,这不是暴政是啥?"

好象有断章取义之嫌吧?曹操这个赋税的征收对象,是谁?
请看这个:http://www.eduhelp.com.cn/history/yhcq/gds/05030061.htm

请问免费提供土地,工具,种子,还只收6成的赋税,基本上只要肯劳动,就能活命.而且屯田(民)者,是不用再承担其他徭役的.http://www.zuowenw.com/Article/200601/88813.shtml 这叫哪门子暴政?
比起汉朝末期的情况来,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吧?这是进步呢?还是退步?

我之前所说的那些曹操减赋的情况,是不是事实?
屯田制度这项"暴政制度",对中国的恢复起了什么作用?
 
谁也没想讨论关羽,一个虚幻的神话传说,没什么好讨论的.

一直在争论的,历史一直争议极大,就是曹操.

现在该是把不属于曹操的帽子给他拿掉的时候了.该还他一个清白了
 
 
老百姓喜欢刘备,不是因为刘备有皇族血统,而是因为刘备待人仁义,爱民如子,知人善任,急公好义,而不是像曹操那样滥杀无辜!有些人说刘备是收买人心,如果谁能像刘备那样不抛弃跟随自己的老百姓,宁可打败仗也 ...
你之所以会有那种印象,<三国演义>的神化功不可末.

刘备确实是有点收拢人心的本领,但他的伎俩终究只是"小义".他的所作所为既不能打败曹操,也不能结束乱世,给人民以和平和安定.最后更是在汉献帝还没死的情况下自己当上了皇帝.充分说明了他的"仁义"的本来目的是什么.事实上就是分裂.就是割据.

曹操的"奉天子以讨不庭,蓄耕植以储军资"才是真正的"大义".历史上无数正统主义者骂曹操,但也掩盖不了曹操只当"周文王"的事实.终其一生,也是以"汉朝大臣"的身份在作战的.

历史是没有假设的,刘备不但没有打败曹操的实力,更是为了割据的目的和一己私利而与孙权开战,落得个自取其辱的下场.可见在他的心里,所谓维护汉朝,到底是真还是假.

这还是抛开腐烂不堪的汉朝到底有没有挽救的价值这一大前提不说的.
 
 
 
若说曹操有过屠杀的劣迹不假,这是罪行,但不足以掩盖曹操依然代表了真正的正义和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现实.依然掩盖不了他是三国最伟大的英雄.

而且也掩盖不了,与其屠杀相比的,其更多的爱护人民,爱惜民力的事实.不要忘记,三国结束时,魏国有多少人口,蜀又有多少.这实实在在的事实,是无可辩驳的.

至于所谓"刘备不抛弃人民",那不过是个神话而已.

在徐州,在汝南.刘备不止一次抛下人民自己逃命,更有甚者,连家眷,兄弟都扔下了.这也是事实.

刘备之所以能有那么高的地位.固然其自身有一些亮点.但远不足以与曹操相提并论.其主要原因是:
1,正统主义很有市场.
2,罗贯中这个腐儒功劳不小.
 
国志貌似我很早就贴出来了吧?
这是刘备的:http://book.cqzg.cn/htmpage/3/1322/content/23.htm

这是曹操的:http://book.cqzg.cn/htmpage/3/1322/content/37.htm

 
 
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九州春秋曰:备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世语曰:备屯樊城,刘表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伪如厕,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乘浮渡河,中流而追者至,以表意谢之,曰:“何去之速乎!”孙盛曰:此不然之言。备时羁旅,客主势殊,若有此变,岂敢晏然终表之世而无衅故乎?此皆世俗妄说,非事实也。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十二年,曹公北征乌丸,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汉晋春秋曰:曹公自柳城还,表谓备曰:“不用君言,故为失此大会。”备曰:“今天下分裂,日寻干戈,事会之来,岂有终极乎?若能应之於后者,则此未足为恨也。”曹公南征表,会表卒,英雄记曰:表病,上备领荆州刺史。魏书曰:表病笃,讬国於备,顾谓曰:“我兒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备曰:“诸子自贤,君其忧病。”或劝备宜从表言,备曰:“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臣松之以为表夫妻素爱琮,舍適立庶,情计久定,无缘临终举荆州以授备,此亦不然之言。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孔衍汉魏春秋曰: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乃呼部曲议。或劝备劫将琮及荆州吏士径南到江陵,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典略曰:备过辞表墓,遂涕泣而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习凿齿曰: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偪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看清楚,是《三国志》!正史!而不是《三国演义》
 
 
刘备有没有扔下过人民逃命?关羽是如何归顺曹操的?
有没有背叛过厚待他的曹操?
他是不是在献帝活着的时候就自立为帝了?如果是为了维护汉朝,为什么曹丕没杀献帝这么明显的事实他看不见?这是不是割据?
 
 
后为高唐尉,迁为令。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

刘备最初只是公孙攒的部下.然后继承了陶谦的基业,被吕布所破,没错吧?
然后投奔了曹操,被曹操厚待,却又反叛.杀了曹操的太守,又被击败,扔下了兄弟逃命去了,没错吧?
然后投奔了袁绍.领兵去曹操后方骚扰,又被击败,没错吧?
最后投奔了刘表.防守新野,没错吧?
刘表死后,刘表势力投靠曹操,刘备又投奔了孙权,没错吧?
 
 
客人?客人能有带兵出战的权力和义务吗?他带出去拦截袁术的是谁的军队?然后又杀了谁的部下抢了谁的领地?
扔下人民逃命,没有过?关羽投降曹操那一仗,刘备大人干什么去了?徐州的人民带上了么?
刘备受袁绍之命与刘辟联合以汝南为据点,在曹操后方骚扰,被打跑了,管汝南的人民了吗
 
 
 
第三,刘备称帝的时候,,曹丕已经称帝一年了,东汉已经正式灭亡,刘备不称帝,怎么以“恢复汉室”的旗号对抗曹魏?名不正则言不顺,不称帝,那就等同于是曹魏朝廷的臣子。

呵呵,这就有点奇怪了,刘备领受"衣带诏"之事.不是编出来的吧?汉献帝也还没被曹丕宰了吧?
那么他"恢复汉室".到底是为了谁恢复?他刘备有什么身份足够继承汉朝的?是汉献帝有这个意思,还是汉室没有其他比他学院血缘更近的宗亲了?

不称帝就名不正?呵呵,这是历来的正统主义者常用的说法了.

请问打着重新恢复献帝的帝位,光复汉室这样的旗号,算不算"名正言顺"?
刘备自从背叛了曹操后,谁会把他,又因为什么把他当成"魏国的臣下"?
 
要是刘备不自立当皇帝,那么或许我还能对他有一点尊重.至少是把自己说出来的话坚持到底了.

可惜,终究还是没藏住狐狸尾巴."仁义""汉室宗亲""光复汉室"说了那么一大堆,最后和那些要当皇帝的人一样,还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不顾人民的死活.

既然要当皇帝,不如干脆直接说出来,至少还有点英雄的志气.象陈胜吴广一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不失为一个真心英雄.
要是真的一心为公,那就和曹操一样,说到做到,一辈子不当皇帝,哪怕是再好再多的机会摆在面前.

象刘备这样言行不一之人.也许也是个英雄,但对他这种行为我只有有鄙视.也不配和曹操相提并论.
不过这点,他倒是和他的祖先刘邦,那个流氓出身的人,有一拼.如果他们真的有血缘关系的话
 
 
 
1,我没有忽略吧?袁绍攻公孙瓒,先主与田楷东屯齐。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于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

2,那个可真是笑死人.首先,汉献帝对国家有无尺寸之功?他有什么资格说曹操是奸臣?汉朝是谁维护的?
其次,曹操待刘备如同上宾.并给予他领兵权,这样的信任换来的只有背叛和阴谋,是不是?
再次,袁绍的领地里没有"豫州"这块地方,刘备是为什么才去,也不用我说,到底是"客人",还是"收留"?

3,刘宗才是刘表的法定继承人.刘备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给自己找个掩盖而已.

4,刘备兵微将寡,实际上根本没有力量对付曹操.谈判结盟是要双方最起码有对等的实力和基础的.这到底是结盟,还是投奔.我不用解释.

至于刘备所谓"人格魅力",就如同我说的,有点收买人心的手段,可惜最后漏出了尾巴
 
 
1,呵呵,不是编出来的吧?衣带诏的意思,是要刘备,董承之流,恢复"刘姓的天下",还是恢复"刘协的天下"呢?刘备大人记性不好?

2,刘备要恢复的是"刘姓皇朝的地位",而不是"刘协的帝位"?那么他效忠的圣上,到底是谁?是几十年后的自己不成?
既然刘协没死,那么在他眼里,曹魏是不是个"伪政权"?刘协是不是蒙难的"陛下"?
 
 
 
,原来刘备不称帝,"汉朝就会完蛋"?

1,汉朝的正统皇帝只是被废,没死.汉朝如果要恢复,也有合法合理的继承者,就是那个前汉献帝.
2,汉朝腐烂不堪,到了汉献帝这已经是民不聊生,早就该灭亡了.
3,既然是恢复汉室,又接受了皇帝的诏书,那么前后的言行就根本对不上了.

我倒想看看,刘备如果真的能统一中国,他如何面对还活着的"前汉献帝
 
 
曹丕称帝之时,三足鼎立之势已然完全形成。刘备是作为刘姓皇族中唯一硕果仅存的与曹魏相对抗的势力,在那个时候,汉朝皇室里有谁的威望和号召力高过刘备?

请问"皇?quot;这个身份的持有者,其号召力比刘备小吗?算不算最正统的?

再次强调,刘备不是曹操的家臣,谈不上背叛,况且刘备反对曹操是有圣旨作为凭据。

是么?曹操待刘备是怎样的?信任不信任?如果不信任,那么为什么允许他带兵出征?连家眷都带上?刘备回报给曹操的是什么?不是背叛?
还是说,因为有那个什么狗P"圣旨".刘备的背叛就是合理的?原来真的是"天大地大皇命最大"?

再请问,那个皇帝自从登基以来,对国家有过什么功绩?他有什么资格说曹操是奸臣?他有什么资格要曹操交出权力?他还记的他的小命是谁救的吗?就因为他是个皇帝,所以他就是合理的?

要我说,曹操给那个连狗都不如的献帝留条命,已经是看的起他了.
如果换了是我,天天让他跳钢管舞来取乐.
 
 
,没有曹操,"汉朝"早就不知道在哪座荒山上死掉了.而汉朝的地盘,早就不是汉朝的皇帝说了算的了,如果没有曹操,那个皇帝连自己的肚子都吃不饱!


曹操将汉献帝弄到许昌之后,独揽大权,威福自专

我可以明白的告诉你,曹操这么做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那是谁的军队?!那个皇帝的命,是谁救回来的?
汉献帝治理过国家么?他有什么资格要求权力?换成是其他人,哪个会把权力交给他?不是曹操,他有命活到那时候么?换做是西谅军阀,他敢放个P吗?

至于你说"曹操军队屠杀百姓是家常便饭",请你告诉我,在徐州之后,还有过哪个?!
 
曹操反董卓,是为了大义!当时的天下,正义颠覆,国家混乱.曹操是舍了命去刺杀董卓的.这点没错吧?

刘备反曹操是为了什么?为了恢复皇帝的权力?我笑死了!原来曹操辛苦建立起来的比较和平的局面,乃至千万百姓的生命,都比不了一个皇帝?

如果真的那么执著,那么为什么我没看到刘备刺杀曹操呢?青梅煮酒是个好机会吧?其他的机会也多的是吧?是没曹操那个胆量,惜命呢?还是实际上为了自己打算盘呢?
 
曹操和刘备出身不同?所以曹操才比刘备实力强的么?

原来如此?!那么为什么"四世三公"的袁大人,被曹操给日了?
原来曹操的"阉丑遗祸"的身份,也算好?

曹操强大的唯一原因就是:"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这才是他真正伟大的地方!也是他比其他人强的多的地方.
他身边聚集的人才,远比其他两国好的多,也多的多,就是最好的证据
 
 
原来衣带诏已经扔到脑后了,曾经对皇上的"效忠"也忘了.原来刘协不当皇帝,刘备就可以当了.原因是为了恢复"汉室"!还真是"刘姓天下"呀!
 

曹魏军的军令:“围而降者,屠”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死者为大,入土为安,身为一个政治家,却拿古人的墓葬来作为军资来源,甚至还专门设置一个“摸金校尉”的官职,这种行径,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因为曹操有过这么个"军令",所以就能推测出他"屠杀百姓是家常便饭"?请问证据呢?曹操马塌麦田,割发代首的事迹,为什么不说呢?

至于说所谓盗墓.呵呵,我早就说过了,真正的历史上,因为连年战乱和饥荒.中国除了益州,荆州,汉中一些比较和平的地方外,基本都吃过死人肉.这又做何解释呢?

在那么一个乱世时期,真的能"死者入土为安"么?生者的生命和尊严又能得到保障么?

曹操统一2/3中国,给人民带来和平和希望.这样的伟大的功绩,和绝大部分人民的要求乃至正义,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事实,也是刘备,孙权之流,永远比拟不了的.
 
不执行?请问有谁会将自己"枪毙"的?你要找的是非人类的圣人么?其他的诸侯会这么干么?

笑话,曹操统一北方多少年了?统一了中国多少地方和人口了?这些地方有没有和平与安定?刘备,孙权集团有没有打倒曹操的实力?他们谁代表了"大义"?

一个地方割据势力,妄图统一中国,才是真正的痴人说梦.
 
 
,曹操虚伪?请问其他哪个诸侯,会这么做?会因为自己触犯了自己制定的法律而哪怕是象征性的惩罚自己?

孙刘没有?呵呵,又开始断章取义了吧?我前面没说过"战乱较少的益州,荆州,汉中等地"吗?你可真聪明!专拿那些地方说事,呵呵.又拿别人当傻瓜了?

吃死人是不道德行为吗?还真是大儒的见解呀!那么请问,饿死是道德的行为吗?

至于那个"三分天下有其二",是怎么编出来的呢?事实到底又是如何?你这个学者难道不清楚?

单单是地盘大?那里生活的人民不是中国人?他们的要求不算正义的?
再请乱世里的人民最想要的是什么?是不是和平?曹操给没给他们和平,土地,希望?这是不是正义?

刘备,孙权之流抗拒统一,给中国的,又是什么?
 
汉献帝当然忍受不了,他想要在他看来是名正言顺应该归他的权力.这就是内在的祸根.董承等曹操阵营内部的野心家要利用皇帝的名声,来达到取代曹操的目的.这就是外在的祸根!

实际上他根本没资格要求任何权力,他的命都是曹操救回来的.
汉献帝有治理国家的实力么?他有扫灭割据力量的实力么?他有驾御那些野心家的实力么?权力会真的回到他手里么?他有了权力又能真正的为人民带来和平与稳定么?

没有曹操,中国的灾难只会更大,而不是更小!

至于杀皇帝的妃子,那是该杀!不但不知恩图报,还恩将仇报.这样的人不该杀?!给那个皇帝留条命就算是客气了!

"荀式叔侄对曹操不可谓不忠心耿耿吧",你不觉得这句话很可笑么?他们根本就是想借助曹操的力量来恢复汉室而已.他们真正忠诚的不是曹操,而汉朝朝廷.所以他们该死.因为汉朝该灭.

曹操是汉贼?呵呵,没有这个"汉贼",恐怕汉朝会提前几年灭亡,没有这个"汉贼".恐怕那个属狗的皇帝早就死在不知道哪座荒山上了.没有这个"汉贼",天下早就不知道有几个"朝廷"并立了.没有这个"汉贼",天下的老百姓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不再吃死人肉!

那些把"汉朝"当成正统的,把皇帝当成"正统"的,妄图复辟汉朝的,才是真正的汉贼!
 
 
 
汉朝凭什么要求恢复自己的权力?汉室凭什么要求恢复自己的地位?他配么?!

曹操带给了战乱中的人民以和平和稳定,使中国人不会再象蝗虫一样死去!这就是正义!
曹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完整!这就是正义!

没有曹操,中国的灾难只会更大,而不是更小!

没有曹操,谁去消灭袁绍,马腾,刘表,张鲁等割据力量?
汉朝皇帝?不要笑死我,从他的所作所为,就更看出他到底是把天下,人民放在第一位,还是自己的权位放在第一位
 
 
为了恢复腐烂不堪的所谓"汉室".就把人民拖入更大规模,更长时间的战乱中去,这就是汉贼!

如果其始作俑者是那个汉朝皇帝和他的支持者,那么他们,就是汉贼.就如同卖官贪污的灵帝一样,是祸国殃民的汉贼.就该杀!
 
 
 
"天下为公"是什么意思?

当一个朝廷,政府本身的作为已经腐烂不堪了,还死抓着权力不放,导致民不聊生,那么他就是国贼,他就该灭亡,他被杀,被推翻,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你是1700年前的人么?你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待历史呢?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虽然从来变成现实过,但总不至于没人提吧?总不代表这不是正确的吧?

笑,请问一个政治家,要看不要看他的能力?无论军事也好,政治也好,经济也好,文学也好,刘备哪点比的上他?

你又是如何得知刘备那种人的选票就会比曹操多的呢?你去做过实验吗?

那些在曹操的统治下,从流亡到安定,从饥饿到吃饱饭的人,是不是中国绝大多数的人口?他们会去投刘备?!

还有,战争,就是最大的屠杀.引起和延长这场战争,才是最大的罪恶!
 
 
 
,正统主义本身就是罪恶!就因为这种思想,人类犯下过无数的暴行!
其次,"君为轻"这是古人的杰出智慧之一.虽然从来没变成过现实,但从这种思想中,我们也能知道所谓"王权至上"到底正确与否,到底代表了谁的利益!

再次,历史是没有假设的.没有曹操,你以为"刻玺于北方"的袁绍,"称帝于淮南"的袁术."坐拥荆襄"的刘表.西川的刘章.汉中的张鲁,西北的马腾.会那么乖乖交权?那他们可真是太可爱了!
 
 
造反和安定的生活的,比例是多少,你知道吗?造反的里面是那些拥护汉朝的逆贼多?还是人民多?

三国结束时,晋朝的人口是多少,蜀汉的又是多少?
 
 
历史有假设么?因为要给刘协表现的机会,所以要曹操交出权力就是正确的?如果他不行呢?谁来收拾残局?中国怎么办?就因为一个皇帝?!

至于刘备,他的军事能力,能扫灭割据力量么?不是我瞧不起他.他的事迹都摆在那了.

再次,你以为当皇帝是过家家?刘协不成了,就交给刘备?只怕到时候又是一个乱世吧!人民该怎么办?!
 
 
黄巾起义前,汉朝全国人口为6000万左右,而西晋统一中国时,统计全国人口,只有约600万,其中益州(蜀汉故地)约为九十二万。
之所以西晋末年会发生“五胡乱华”的事件,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中原地区人口锐减,导致羌、氐、匈奴、鲜卑等族内迁,而恰好西晋政权在民族问题上处理得极其失败,激化了民族矛盾,导致少数民族纷纷起来反抗西晋。而中原人口的锐减,是这一事件的起因。
 
 
 
知道民主是什么含义吗?允许反对权威,正统的声音存在,就是民主的表现之一.
各种不同的声音可以并存,就是民主.

倒霉的是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中国从来没有"君为轻'过!所以倒霉的从来都是老百姓!就因为你这样的担心一直存在,所以中国的君为轻从来没站稳过!从来都被质疑中,从来都不相信老百姓的智力!

文景之治是因为王权至上,所以汉末的"王权至上"就是合理的了?就维护了秩序了?那么黄斤军是为什么起事?你不觉得这样的类比纯粹是生搬硬套么?

笑,"主上"?我请问你,谁能保证那个汉献帝不是个昏君?你能么?为了证明他的表现,所以就要把权力交给他?就要冒着刚刚建立起来的和平再次丧失的危险?

到底是皇帝大?还是国家大?
 
 
 
 
三国时期人口- -
                                       


自汉桓帝、汉灵帝以来,天灾人祸不断,旱灾、水灾、瘟疫、暴动、少数民族叛乱,导致东汉的人口、户数大量减少。汉桓帝时期,比较大的灾祸有“建和元年春二月,荆、扬二州人多饿死”、“永兴元年秋七月,郡国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饥穷,流冗道路,至有数十万户,冀州尤甚”、“延熙九年春三月,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①;汉灵帝时期,“建宁三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②,更有著名的“黄巾之乱”,其余小规模的天灾、少数民族叛乱或入侵,就不计其数了。司隶、豫州、冀州是东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方,司隶人口约三百万、豫州人口约六百万,冀州人口约五百七十万,占东汉人口约五千多万的四分之一强③,但仅上述延熙九年的饥荒,司隶、豫州就饿死三四百万,其他原因导致户数的丧失,就更难以计算了。

  自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虽然镇压了主要的几支黄巾军,但黑山、青兖黄巾等余部尚散布各地,随之而来的是凉州汉羌各族的暴动,又不断对司隶进行袭扰。汉灵帝无力处置,又在几年后病死,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然而,统治阶层内部在对最高统治权的争夺中两败俱伤,引来了另一个权力的觊觎者董卓。

  董卓对治理国家无甚才能,但在破坏上却有着惊人的能力。“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人情崩恐,不保朝夕。及何后葬,开文陵,卓悉取藏中珍物。又奸乱公主,妻略宫人,虐刑滥罚,睚眦必死,群僚内外莫能自固。卓尝遣军至阳城,时人会于社下,悉令就斩之,驾其车重,载其妇女,以头系车辕,歌呼而还。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收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虚、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故货贱物贵,谷石数万。又钱无轮郭文章,不便人用。”

  在面对关东州郡的联合讨伐下,董卓竟然“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以至于“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④,到汉献帝入关时,加上迁徙而来的人口三辅户口也不过才数十万,人口户数的丧失,可见一斑。

  紧接着的军阀混战,更是人口迅速丧失的根源。

  首先是饥荒,连军队都不能保证粮食供应,老百姓就只有活活饿死了,甚至人吃人。“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⑤曹操与吕布争夺兖州时,“蝗虫起,百姓大饿”、“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曹操也不得不“罢吏兵新募者”以节约粮食⑥。

  其次是战乱,曹操征徐州,“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⑦。李傕等在关中,“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颈⑧。

  再次,战争对于作为强壮劳动力的战士的摧残,也到了无所复加的地步。麹义与乌桓、鲜卑“合兵十万”进攻公孙瓒,由于粮食缺乏和战斗损失,在撤退时只有“余众数千人”⑨。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袁绍战败,“余众伪降,曹操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⑩

  自汉桓帝时开始持续到汉灵帝时长达四十余年的天灾人祸,以及随之而来二十余年的长期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减损。以至于曹操拿到冀州的户口簿,发现“可得三十万众”,惊喜的称之为“大州”①,实际上这个户口统计的年份甚是可疑,自董卓之乱直至曹操平定冀州,这段时间冀州长期陷入战乱,毫无可能进行人口统计,这个户口的统计当在汉灵帝末。况且“可得三十万众”,按照壮年男子(从23岁到56岁都在服兵役的年龄之内)与老弱妇孺的比例,整个冀州的人口也已锐减到一百多万,远远低于五十多年前的五百七十万。

  北方战乱不断,并不代表南方就是世外桃源。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都镇压过反对自己的大规模叛乱;荆州的刘表除了与袁术争夺南阳之外,还镇压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叛乱;而扬州的刘繇被孙策赶到豫章,孙策又马不停蹄的降服诸郡,当相比而言还算战乱最轻的地域。远在绝域的交州,倒是一片繁荣景象。

  赤壁之战后,荆州经过大规模的战乱,人口迅速减少,经济遭到破坏,所以庞统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②。刘备在平定益州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抵抗不大,所以益州的人口损失和经济损失也不是很大。孙权主要的活动是平定山越,以其“羸者充户,强者补兵”③,以及骚扰淮南,俘虏人口,江东及交州基本上没有战争的创痕。

  迄于三国初期,人口才有了相关记载。但我所述三国时期户口数,仅是一般民户在国家户籍上登记而见于历史记载的户口数。由于当时有许多人不向国家登记户口,一些特殊身份的人也不编入一般民户的户籍,所以一般来说,国家户籍上的户口数要少于或远远少于实际所有的户口数。但国家的赋役和兵役都是他们承担,对于我下面将要论述的各国兵力是主体与枝叶的关系,所以我并不将脱籍的人口计算在内,只计算国家所能控制的人口。

  关于曹魏的户口,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户口缺乏记载。在魏明帝时杜恕说“奄有十州之地,而承丧乱之弊,计其户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陈群则说“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蒋济也说“今虽有十二州,至于民数,不过汉时一大郡”,三人异口同辞强调人口寡少,即使按照杜恕的说法,东汉时豫州人口约六百万、冀州人口约五百七十万,魏国早期人口并不会达到或者超过这个数字。西晋时人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记载:“景元四年(263),与蜀通计民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人。”杜佑在《通典·食货·历代盛衰户口》记载与此略同,仅口数作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那么魏国的人口应为魏氏唯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

  关于蜀的户口,史籍中也有前期和后期两个数字。《晋书·地理志》记载:章武元年“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景耀六年蜀国灭亡时的人口,王隐在《蜀记》中记载“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吴的户口,难以考查。《晋书·地理志》说:“孙权赤乌五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四十万。”《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晋阳秋》记载吴国灭亡时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以上两组户口统计数字大致相同,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怀疑,吴自赤乌五年以后,再没有进行过户口统计工作,所以王濬在灭吴时所得的户口数,仍然是三十八年的统计数字。

  根据上述数据,魏、蜀、吴三国末期时的总数是户一百四十六万六千四百二十三,口七百六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不包括官吏和军队)。《续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户口数是“户九百六十九万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万二百二十户”,《晋书·地理志》则记载为“户一千六十七万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三国的户、口数大约相当于东汉最高户、口数的七分之一弱。

  西晋的户口数,《晋志·地理志》记载太康元年时,“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与前面统计的三国户口总数相比,户多近一百万,口多近八百五十万。由于这时晋刚刚灭掉吴国,所以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应是在原魏、蜀境内。魏、蜀的户口是魏灭蜀那年的统计数字,距离太康元年只有十七年。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增加户近一百万、口八百多万,应当归结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西晋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有利于人口的自然增殖。

  其次,推行轻徭薄赋,经济的发展使部分脱籍人口想要稳定,这样就必须重新入籍。

  在《三国志·陈群传》裴注中记载:“按《晋太康三年地记》,晋户有三百七十七万,吴、蜀不能居半。”这与《晋书·地理志》所载太康元年的户数相比,两年内西晋的户数激增一百三十多万户,超过太康元年的户数一半有余。这显然不能归因于人口的自然增殖,而是与太康元年开始推行的占田令有直接关系。因为既要在全国范围推行占田制,就必然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户口、财产登记工作,编制新的户籍,脱离户籍的人为了取得土地的合法所有权,就必须得重新向国家登记户口。再,魏晋时期封建依附关系有很大发展,门阀大族既占有不少合法的荫户,也占有数量更多的非法隐户,如在颁布占田制的前几年,中山王司马陆就曾占有簿籍不挂的隐户和冒牌荫户七百多户。西晋占田令中规定品官荫户的数额为一至十五户,这是比较低的,推行这种荫户制,可以把官员大族拥有的一部分依附农民转变成国家的编户。太康三年国家编户的激增,主要应是这次与推行占田制联系在一起的检括户口、整理户籍的结果。太康三年国家有三百七十七万户,如每户平均以五口计,则那时国家控制的人口大约可达到一千八百八十五万人左右④。

中原人口都哪去了?曹操统一中国是不是正义?!
 
 
 
汉朝当然是刘氏家族的私有财产了。最基本的政治常识知道么?国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部族国家-王朝国家-民族国家。
王朝国家的性质,就是“主权在君”,只有到了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理念的成熟,“主权在民”的民族国家才代替王朝国家成为现代国家的基本形态。跑到1800年前去谈虾米“主权在民”,好笑啊!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汉朝,文景之治时,就是好的,武帝北伐匈奴,维护了国家统一,就是好的.

到了东汉末年,上昏下贪,那就是坏的,就活该灭亡!

2,汉末时期有"和平局面"?这是什么"和平"?人民能生活吗?黄巾军是为什么造反的?!

再请问你,恢复汉朝的统治,那些割据势力会自动消亡吗?没有曹操,谁去消灭他们?

那个皇帝和他身边的人,到底是要恢复"和平局面",还是恢复"皇帝的权力"?

曹操代表中央政权,代表了大多数人民的和平要求,这就是正义!刘备以"汉室宗亲"这正统破旗为幌子,抗拒统一,导致战乱延长,就是逆贼.

因为,汉朝,应该灭亡.

3,笑,我说的曹魏的正义,是来自他的继承者灭了其他两国么?还是因为他代表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代表了多数
 
 
 
"忠",那也要看忠诚于什么,忠诚于谁.

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忠诚.

把国家等同于皇帝,人民的利益等同于皇帝的利益,那叫"愚忠",如果再是造成了恶果,或者根本是假的,那就是逆贼.

更何况,曹操是个英雄,决非什么"奸臣",因为汉朝原本就是汉朝人民的汉朝,而不是皇帝的私有财产!

汉朝早已经腐烂,早已经辜负了人民,他活该灭亡!

曹操到死也自己当皇帝,这就是说明他到底是忠,还是奸.要知道,他要想废了汉,那不过是"红炉之上一点雪"而已.

他消灭的,都是割据,分裂中国,汉朝的势力!
 
 
 
 
正史中,曹操没有刺杀过董卓。
是么?正史没有写他刺杀董卓.不过他不接受董卓的邀请反而起兵聚义,讨伐董卓没错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