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对隋唐历史的影响
建立北魏的鲜卑族和后来的蒙古族都属于东胡,两民族的语言有共同的祖源。鲜卑族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麓的鲜卑山。蒙古史权威、原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韩儒林先生说:“据近代学者研究,鲜卑为蒙古族。”
早在东汉和帝时,汉大将窦宪击败匈奴,鲜卑乘虚占领匈奴旧地,十多万户匈奴人自号鲜卑,加入鲜卑族,同时也把匈奴的文化和原始崇拜带入鲜卑族,因此,鲜卑族又是东胡与匈奴的融合民族。鲜卑拓跋部极为凶悍,但是鲜卑的文化极其落后,连文字也没有。然而,他们有蒙古草原狼一样凶猛的性格和智慧的头脑,具有超凡的军事才能,是五胡中最卓绝的一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简直就像头神狼王,神武异常。他居然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依靠凶猛的鲜卑骑兵,扫平群狼,统一了北部中国。在中国历史西周以后,开创了第一个由草原民族建立的强悍有作为的朝代。
更有意思的是,鲜卑拓跋像蒙古草原狼一样爱动脑子极善学习,他们对汉文化极为痴迷,又一次表现出游牧民族在文化和制度上开拓进取、勤奋学习的民族性格。在冯太后和孝文帝时期,大力倡导全民族学习汉文化并与汉族通婚,几乎达到全盘汉化的程度。后来百万鲜卑迁都洛阳以后,完全使用汉语汉服汉制度,甚至将鲜卑姓改为汉性,例如将皇族拓跋氏改为长孙氏。让南朝汉人来使,一时分不清是到了胡国还是到了汉国。
鲜卑统治北中国长达140多年,这次草原民族对华夏农耕民族的输血和混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所谓输血和混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以后在游牧精神和性格上对农耕民族的深刻影响。所谓“输血”,也就是游牧精神的输入;二是种族混血杂交,增强民族杂交优势,增加新性格人群的数量。“五胡入中华”造成中原大地巨大战乱,洛阳焚毁,血沃中原,十室九空,人口锐减。战乱又造成华夏民族第一次规模巨大的民族大迁徙。据史料记载,中州,也就是中原,大约有六七成的汉人逃往江南,这又进一步地减少了北中国的汉族人口。此后源源不断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尤其是鲜卑族,便填补了空荡荡的中原和荒凉的洛阳。《中国通史简编》说:“照江统《徙戎论》所说,关中人口百余万,氐羌和鲜卑等族约占半数。”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到洛阳时,就迁来鲜卑文武百官和军队,连同他们的家属和奴仆,总数不下100万人。为了学习汉文化和增加人口,鲜卑统治集团亲自带头实行鼓励鲜汉通婚的政策。由于居于统治地位的游牧民族获得了财产和权力上的优势,就可以广泛地通婚纳妾多生子女,使得游牧民族在种族人口繁殖上也取得超过汉族人口增长的优势。因而,经过十六国和整个北朝长达260多年的民族输血和杂交混血,北中国实际上已成为游牧民族与汉族在数量上大致相当的民族混合地区,尤其以鲜卑族的数量和影响为最大。客观地说,没有这一次长期广泛的输血和混血,就不会有后来伟大的隋唐。
公元581年,北周大丞相杨坚废掉周静帝,篡夺鲜卑北周王朝而建立隋朝,他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因此,隋朝实际上是建立在鲜卑国家的基础之上的。中原民族实际上是由鲜卑民族等游牧民族和汉族所组成的混合民族。又由于杨坚篡周建隋,所以鲜卑北周的统治集团也基本上被保留下来。隋朝朝廷充满鲜卑族官员,连隋文帝的独孤皇后都是鲜卑人,独孤皇后是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女儿。因此,从隋朝的国家政权的组成和民族的构成上说,鲜卑族的比重极大。从民族成份上讲,隋朝是鲜卑族和汉族共同创造的伟大朝代。
隋炀帝本人就是一个汉族与鲜卑族的混血帝王。他的生母文献独孤皇后,是一个连隋文帝都惧怕的鲜卑悍妇。独孤皇后的家族连她自己在内,先后出过三位皇后和一位皇太后。她的姐姐是北周周明帝的皇后,她的大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她的从姐妹是唐朝唐高祖李渊的生母。她的鲜卑家族性格刚勇,势力强大,深刻影响了北周、大隋和大唐三个朝代。她在皇宫,后宫不敢给隋文帝送嫔妃,她还敢于杀掉隋文帝看中的女人。在隋文帝时期,中原民族性格强健,文化发达。
中国人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大唐朝,实际上也是鲜卑族和汉族共同创造的一个伟大王朝,是草原狼性格和华夏文明精粹的伟大结晶,达到了古代华夏文明之巅。就像“汉承秦制”那样,唐朝是唐承隋制。李唐王朝继承了隋朝皇族,尤其是隋皇族女系母统的强悍鲜卑性格。从性格血统上,李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和初期君主都是胡化了的汉人和鲜卑贵族女性的混血儿。唐高祖李渊的生母、皇后、一个儿媳均为鲜卑人。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生母和皇后是鲜卑人,唐高宗李治的曾祖母、祖母和生母是鲜卑人,而李渊的生母就是大名鼎鼎隋朝独孤皇后的从姐妹。几代连续杂交混血,几代鲜卑家族狼性格的持久影响和熏陶,使李唐家族血统里的汉血比例降到四分之一以下,因此在性格上取得非同寻常的杂交优势。太宗李世民尤为突出,他的骁勇凶猛顽强的狼性性格堪称中国帝王之最。甚至,李家也出过李世民的太子承乾那种学胡语,吃胡食,仰慕突厥狼头军旗、想解发回草原当突厥人的极端例子。后来太子承乾被唐太宗废掉。这个极端例子也证明,李唐家族中的草原民族血统和及其影响极重极深。
汉唐这两个历史上齐名的大朝代,为什么会出现“环肥燕瘦”截然相反的审美标准的呢?原因就在于唐朝皇族与历代华夏朝代的民族血统不同。唐朝“以胖为美”,深刻地反映了李唐王朝鲜卑族的血统和印记。蒙古人以胖为美,被牧民公认为美人的蒙古女人绝大多数是丰满女人。而鲜卑族和蒙古族是两个有着亲缘关系的蒙古草原游牧民族。鲜卑族一定是把狼图腾和“以胖为美”的审美标准,一同传给蒙古族了。唐朝“以胖为美”,恰恰又从民族意识的一个审美层面上证明唐朝之所以那么强悍伟大的性格根源。汉人一直回避唐朝的游牧精神和草原血统,实际上汉人很不情愿把中国最伟大朝代的大半功绩记在草原民族的功劳簿上
----------
嘎仙洞发现的人类石器生活遗存与拓跋魏发祥地在大兴安岭的说法毫无共同之处,完全不相吻合。(2)《魏书》以嘎仙洞为“国家先帝旧墟石室”的说法,应该是由乌洛侯居民关于当地嘎仙洞的神话传说故事附会而成。(3)《礼志》所记载的相关内容对原始档案进行了一连串的窜改,从而掩盖了事实本来的真相。(4)拓跋鲜卑自酋帅推寅(推演)到诘汾共历十代酋长,一直活动于鄂尔多斯高原,既扩大了地盘,又兼并了一些部落,从而积蓄了力量,可知鄂尔多斯高原才是拓跋魏真正的发祥地。(5)拓跋鲜卑本为“西部鲜卑”的一个部落,先祖曾为匈奴奴隶部落,脱离匈奴后先是驻牧于河西走廊,后东进“河东西”之地,尔后扩展至鄂尔多斯高原。
--------
关于拓跋鲜卑的起源史学界有不同观点 |
----
鲜卑拓跋部的起源
拓跋鲜卑最初居住在蒙古草原的东北角,习惯上称为“北部鲜卑”。在蒙古草原东南部发展起来的鲜卑人,东汉桓灵时曾建立以檀石槐为首的部落大联盟,习惯上称为“东部鲜卑”。这两支鲜卑人群同源于东胡,考古学证明他们在文化上具有相近的特征。
拓跋人中世世代代流传着关于他们祖先生活的传说:“相传从前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其中一个名叫昌意。昌意的小儿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黄帝是以土德做天下王的,‘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以后世世做这里的首领,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到始均做头领的时候,还做过尧舜的官。总经六十七代,至成帝拓跋毛,‘统国十三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先人们畜牧迁徙,射猎为业,风俗淳朴,教化简易,不用文字,遇事刻木纪契。事情年代久远,好多都记不清了,祖祖辈辈这么流传下来的。”拓跋人把自己说成轩辕黄帝之后,跻身于华夏之列,正象匈奴人自封为夏后氏之裔一样,反映了他们进入中原以后正在与汉人融合的现实以及向往汉族历史文明的心理。世界上任何民族都经过传说记史的阶级,抛去美饰自诩的成分,拓跋人这个古老的传说大致反映了他们祖先生活的真实。
拓跋鲜卑的原始居住地,北魏太武帝以前,拓跋人中已经没有人确知在何处,只根据传说中的模糊记忆知道在北方遥远的大鲜卑山。太平真君四年(443年),远道来朝贡的乌洛侯国使者带来一个重大的消息。《魏书•乌洛侯国传》记载:
世祖真君四年来朝,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室有神灵,民多祈请。世祖遣中书侍郎李敞告祭焉,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
李敞的祝文存在《魏书•礼志》中,共123字。近代学者根据这一历史线索,曾努力推断探寻鲜卑石室的地理位置,长期无公认结果。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文物管理站从1979年开始,经过几年的反复调查,1980年7月30日终于在大兴安岭北段的嘎仙洞内找到了太平真君四年的石刻祝文,从而证实了大鲜卑山即大兴安岭,嘎仙洞即拓跋鲜卑先世的旧墟石室,这里就是拓跋鲜卑的原始发源地。
嘎仙洞是一个天然山洞,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北角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地当大兴安岭北段顶巅的东麓,属嫩江西岸支流甘河上源。地理座标为北纬50°38',东经123°38',海拔520米左右。嘎仙洞在一道高达百米、巍然陡立的花岗岩峭壁上,洞口朝南偏西。洞内南北长92米,东西宽28米,穹顶最高处20多米,面积2000平方米,宏伟有如大厅,可容纳数千人。石刻祝文在距洞口15米的西侧石壁上,高与视平线齐。刻辞为竖行,共19行201字,汉字魏书,古朴苍然。全文如下:
==================
李世民是鲜卑人,大唐是鲜卑建立的,鲜卑与汉人都是唐人,是现代汉族的祖先。
先纠正一下包河网友的逻辑小错误。
他说: 原来,鲜卑人和汉人都是炎黄子孙。利用商丘黎民采用的血统论,鲜卑人和汉人来自于相同的血统。鲜卑人就是汉人。所以李世民是汉人。
'都是'这个词,有两层意思。 一是 is element of or is subset of, 二是 is identical with.
若取第一义,说鲜卑人和汉人都是炎黄子孙,则鲜卑人并不一定是汉人,汉人也并不一定是鲜卑人。该证明不能证明李世民就是汉人。
若取第二义,说鲜卑人和汉人都是炎黄子孙,则鲜卑人就是汉人,汉人就是鲜卑人。既可以证明李世民是汉人,也可以证明李世民是鲜卑人。该证明无意义。
这个命题,就象有半杯子水,既不满杯又不空杯。看你从哪个角度看。 同样,李世民一般公认是混血儿,既不是汉人又不是鲜卑人,或者既是汉人又是鲜卑人。就看你从哪个角度看。 而这样模糊胡汉差别,不正是大唐所要推行的胡汉一家的国策吗?
要说李世民是鲜卑人,可以从几个方面讲。
先从血统关系讲。美国上世纪初种族主义泛滥时,一个黑白混血儿,除非只剩下十六分之一黑人血统或更少,不能算白人。若按此说来,李世民应该是鲜卑人:
李重耳是李熙的父亲, 北魏弘农太守,妻族不可考。
李熙是李天锡的父亲, 武川金门镇将,妻族不可考。
李天锡是李虎的父亲, 北魏的幢主,娶鲜卑女。
李虎是李昞的父亲, 娶北魏鲜卑女。
李昞是李渊的父亲, 娶北魏鲜卑独孤氏女。
李渊是李世民的父亲, 娶北魏皇族鲜卑长孙氏女。
李世民是李治的父亲, 娶长孙皇后。
可见,即使其祖李熙为汉人,李世民的血管中,也只流着十六分之一汉人血统。已经算是个比较纯正的鲜卑人。
况且,李熙为北魏六镇的武川金门镇将,是北魏鲜卑人的军事重地。高欢高洋建北齐,宇文泰宇文觉建北周,都依靠六镇军事力量。隋唐皇室,起于北周八大柱国,也可溯源于六镇的武川军阀集团。武川为六镇之重,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北齐高洋为了获得汉人支持,重用汉人,立汉女为后,生高殷。560年高殷继位,使鲜卑人大为震动,于是联合高氏皇族发动宫廷政变,杀杨愔废高殷。很难想象,在当时胡汉冲突,鲜卑军事人才济济的六镇,特别是武川镇,由汉人来统领胡人军事。
其实,李熙很可能就是鲜卑人。陈寅恪等老先生考证,李世民先世也有可能为太行山以东燕北赵郡李氏。有人进一步认为,其出于太行山五大望族中的鲜卑汉姓李氏。果如此,李世民是百分之百的鲜卑人无疑。
然而,从宗谱关系讲。据旧唐书记载,李唐皇室的先世为陇西狄道人,认其先祖为五胡十六国之一西凉国主李暠。自李熙起,定居于代北武川。其世系如下:
李暠是李歆的父亲, 西凉开国君主。
李歆是李重耳的父亲, 西凉后主。
李重耳是李熙的父亲, 北魏的弘农太守, 弘农治所在今河南省灵宝。
李熙是李天锡的父亲, 李熙定居武川。金门镇将,镇守武川。
宇文泰领武川军阀集团到关陇,建立北周府兵制。李渊自称祖居关陇,是西凉王李暠的后代,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来西魏以前,李渊以太行山东的李姓一门为望族,而自西魏宇文泰以关中为根据地建国,由此就硬性规定了关陇李姓为望族。
更有甚者,唐朝建立后,唐高祖追崇上古皋陶氏为德明帝,老子李耳为圣祖玄元帝,西凉李暠为兴圣帝。其先祖可信度,可见一斑。
另外一事,就在李渊起兵后不久,隋骠骑将军阴世师杀李渊幼子李智云,并查出了李家五代前祖宗的下葬之所,统统掘坟暴骨。李渊攻破长安,斩阴世师。却不杀他的女儿和幼子阴弘智。而且,李世民还娶了阴氏之女,后又尊其为“四夫人”中的德妃。这很可能说明,阴世师掏的祖坟,并非李家真正的祖坟。
还有,李白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说来和李世民同宗同辈。李白为其子取名“波利”,为突厥语狼。突厥民族以狼为图腾。李白并通突厥语,曾有突厥使者到,李白为唐太宗通省。李白很有可能带突厥血统。这至少说明,假若李白和李世民同宗,则陇西狄道的李氏,汉人血统不纯。李世民胡人的成分将更多。但假若他们不同宗,李世民的先祖,就不是陇西狄道的李氏。汉人成分将更值得怀疑。
从文化上讲,李世民的鲜卑因素,非常明显。他本人娶鲜卑人为后。他死后, 陪葬习俗为胡俗。在中国所有帝陵中,只有李世民的昭陵里有战马石刻。葛承雍先生用突阙语解开了沉寂千年的李世民留下的唐昭陵六骏之谜。此外,李世民、武则天与李治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乱伦。但在胡人的风俗中有父死子娶母为妻的习俗。
最后,必须申明一下。汉代的汉人,与现代的汉族,已有很大的不同内涵。自南北朝北魏起,鲜卑人以国族的身份,主动地融入汉文化。奉南朝东晋为正统。然后,历经西魏,北周(灭北齐),隋(灭南陈)唐,与北方的和南渡的汉人,共同建立了一个融合胡汉的强大的皇朝。鲜卑人的主体,与汉代汉人的主体消亡,两者构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实体,即构成唐人的主体。而唐人则成为现代汉族的直接祖先。汉代汉人的一小部分,移至辽东朝鲜,另一部分,移至交沚。鲜卑的其它部分,或融入党项,吐蕃,契丹,女真,蒙古。据称,现代锡伯族,为其直接后裔。
---------
鲜卑人和汉人同源
感谢鲜卑贺葛氏指出我前文中的逻辑小错误。我的本意是想说鲜卑人和汉人同源,都是炎黄子孙,在人种上并无不同。北朝时期鲜卑人和汉人的溶合,其本质是鲜卑人回归华夏文明。理由是:(1)在这溶合过程中,汉人占绝大多数,汉人是溶剂,鲜卑人是溶质。(2)由于汉文化是强势文化,其结果只能是鲜卑人用汗字,讲汉语,学习汉人的礼仪,。。。。(3)溶合的结果是鲜卑人消失了,鲜卑文化消失了,鲜卑文化对华夏文明几乎不再有任何影响。
关于李世民身上的生物学特征,你没有考虑到那些鲜卑女子身上的汉人血统。比如李世民的母亲独孤氏的母亲是汉人。所以你算出来的数是不可靠的。
本人想要强调的是,北朝是汉文化的大倒退,但促进了汉人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溶合。这种溶合对形成当今的中化文明是有益的。
汉族不但是血缘的融合体,也是文化上的融合体
中国汉族其实就是无民族,少数民族才是有民族的民族。说的好听点,汉族是各个
民族融合的产物,说的难听点汉族就是杂种。在中国,汉族是一群不知,忘记了本
民族,或者被本民族抛弃的集合体。关于汉族是各个民族血缘的融合体的帖子很多,
也是大部分人的共识,近代科学也揭示了汉人和北方各少数民族血缘很接近 而和南
方人很远,我在此就不多说了。
汉族不但是血缘的融合体,也是文化上的融合体。理智的汉人承认是血缘的融合体
的很多。但承认是文化上的融合体的很少,固执地认为华夏文化是汉人独创。其实
这是极端错误的。各民族融入汉族的过程中也带了了自己的文化,我只想从文化最
简单的表现,衣 食 言举己个例证。
儒家的鼻祖孔子是东夷人,可能不是真正的汉人,这也是为什么韩国人说孔子是韩
国人。秦废弃了周朝各诸侯国的汉字,汉族现在用的是秦国的汉字,而秦赵共主 是
西北游牧民的后代。胡服骑射 说的是汉人学习胡人穿裤子,但汉人给裤子开了个洞,
所以早期的汉服是开裆的,这有出土文物为证。激进汉人常常乐道的”非我族人其
心必异 其实是鲜卑唐王朝对汉人的政策,所以才有鲜卑唐王朝的重要大臣都有胡人
担任。近代大家说的普通话是满洲的官话,也就是满族人说的汉话,和古汉话已经
很不同,而满族人又是鲜卑人的后裔分枝。唐宋绘画中的人物根本不像现代汉人反
而很像蒙古人,这是否强烈暗示了古汉人和蒙古人的血缘联系呢?被大江南北喜欢
的火锅就是征战的蒙古人的饮食方式。
汉族文化不但来源于已融入汉族的各民族,也部分来源于没有融入汉族的其他民族。
日本的大和民族对现代汉语有极大的影响。现代汉语的名词的40% 是近100年从日本
引进。如法律,哲学,干部,陆军,理论,半导体到最近的料理,写真都来自日本,
有趣的是日本将这些名词逆向输出中国之后,开始逐步淘汰这些"生硬"的单词,取
而代之的是日本式英文 法文 德文单词。而汉族文化受西方的影响大家都知我就不
多说了。
正因为汉族是各民族血缘及文化上的融合体。理智的汉人对应然保持民族特色的各
少数民族持尊敬的态度。因为汉人知道他们有这些民族的血缘及文化。像本坛一些
妖魔化,谩骂少数民族的激进汉人实质是混蛋,并且是大混蛋,因为他们是在骂自
己的祖宗!
本坛很盛行"假汉人"理论,认为他们是冒充汉人反汉人的"南蛮" 本人并不完全赞
成,但觉得也有道理。不是吗,骂北方少数民族所谓激进汉人都是这些人。原来他
们是"马来血统的南蛮",根本不是汉人,所以自然不忌讳骂和汉人有血缘关系的北
方各族。真可谓一箭三雕:即挑起了汉蒙满矛盾,近室操戈,渔翁得利,又有利于
建立"真汉人被蒙满杀光南蛮才是汉人"的理论。也可通过反蒙满得到汉人的认同,
何乐不为呢!呵呵
李世民是鲜卑人,大唐是鲜卑建立的,鲜卑与汉人都是唐人,是
现代汉族的祖先。
先纠正一下包河网友的逻辑小错误。
他说: 原来,鲜卑人和汉人都是炎黄子孙。利用商丘黎民采用的血统论,鲜卑人和
汉人来自于相同的血统。鲜卑人就是汉人。所以李世民是汉人。
'都是'这个词,有两层意思。 一是 is element of or is subset of, 二是 is identical
with.
若取第一义,说鲜卑人和汉人都是炎黄子孙,则鲜卑人并不一定是汉人,汉人也并
不一定是鲜卑人。该证明不能证明李世民就是汉人。
若取第二义,说鲜卑人和汉人都是炎黄子孙,则鲜卑人就是汉人,汉人就是鲜卑人。
既可以证明李世民是汉人,也可以证明李世民是鲜卑人。该证明无意义。
这个命题,就象有半杯子水,既不满杯又不空杯。看你从哪个角度看。 同样,李世
民一般公认是混血儿,既不是汉人又不是鲜卑人,或者既是汉人又是鲜卑人。就看
你从哪个角度看。 而这样模糊胡汉差别,不正是大唐所要推行的胡汉一家的国策吗?
要说李世民是鲜卑人,可以从几个方面讲。
先从血统关系讲。美国上世纪初种族主义泛滥时,一个黑白混血儿,除非只剩下十
六分之一黑人血统或更少,不能算白人。若按此说来,李世民应该是鲜卑人:
李重耳是李熙的父亲, 北魏弘农太守,妻族不可考。
李熙是李天锡的父亲, 武川金门镇将,妻族不可考。
李天锡是李虎的父亲, 北魏的幢主,娶鲜卑女。
李虎是李_的父亲, 娶北魏鲜卑女。
李_是李渊的父亲, 娶北魏鲜卑独孤氏女。
李渊是李世民的父亲, 娶北魏皇族鲜卑长孙氏女。
李世民是李治的父亲, 娶长孙皇后。
可见,即使其祖李熙为汉人,李世民的血管中,也只流着十六分之一汉人血统。已
经算是个比较纯正的鲜卑人。
况且,李熙为北魏六镇的武川金门镇将,是北魏鲜卑人的军事重地。高欢高洋建北
齐,宇文泰宇文觉建北周,都依靠六镇军事力量。隋唐皇室,起于北周八大柱国,
也可溯源于六镇的武川军阀集团。武川为六镇之重,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北齐高
洋为了获得汉人支持,重用汉人,立汉女为后,生高殷。560年高殷继位,使鲜卑人
大为震动,于是联合高氏皇族发动宫廷政变,杀杨□废高殷。很难想象,在当时胡
汉冲突,鲜卑军事人才济济的六镇,特别是武川镇,由汉人来统领胡人军事。
其实,李熙很可能就是鲜卑人。陈寅恪等老先生考证,李世民先世也有可能为太行
山以东燕北赵郡李氏。有人进一步认为,其出于太行山五大望族中的鲜卑汉姓李氏。
果如此,李世民是百分之百的鲜卑人无疑。
然而,从宗谱关系讲。据旧唐书记载,李唐皇室的先世为陇西狄道人,认其先祖为
五胡十六国之一西凉国主李□。自李熙起,定居于代北武川。其世系如下:
李□是李歆的父亲, 西凉开国君主。
李歆是李重耳的父亲, 西凉后主。
李重耳是李熙的父亲, 北魏的弘农太守, 弘农治所在今河南省灵宝。
李熙是李天锡的父亲, 李熙定居武川。金门镇将,镇守武川。
宇文泰领武川军阀集团到关陇,建立北周府兵制。李渊自称祖居关陇,是西凉王李
□的后代,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来西魏以前,李渊以太行山东的李姓一门为
望族,而自西魏宇文泰以关中为根据地建国,由此就硬性规定了关陇李姓为望族。
更有甚者,唐朝建立后,唐高祖追崇上古皋陶氏为德明帝,老子李耳为圣祖玄元帝,
西凉李□为兴圣帝。其先祖可信度,可见一斑。
另外一事,就在李渊起兵后不久,隋骠骑将军阴世师杀李渊幼子李智云,并查出了
李家五代前祖宗的下葬之所,统统掘坟暴骨。李渊攻破长安,斩阴世师。却不杀他
的女儿和幼子阴弘智。而且,李世民还娶了阴氏之女,后又尊其为“四夫人”中的
德妃。这很可能说明,阴世师掏的祖坟,并非李家真正的祖坟。
还有,李白是西凉武昭王李□的九世孙。说来和李世民同宗同辈。李白为其子取名
“波利”,为突厥语狼。突厥民族以狼为图腾。李白并通突厥语,曾有突厥使者到,
李白为唐太宗通省。李白很有可能带突厥血统。这至少说明,假若李白和李世民同
宗,则陇西狄道的李氏,汉人血统不纯。李世民胡人的成分将更多。但假若他们不
同宗,李世民的先祖,就不是陇西狄道的李氏。汉人成分将更值得怀疑。
从文化上讲,李世民的鲜卑因素,非常明显。他本人娶鲜卑人为后。他死后, 陪葬
习俗为胡俗。在中国所有帝陵中,只有李世民的昭陵里有战马石刻。葛承雍先生用
突阙语解开了沉寂千年的李世民留下的唐昭陵六骏之谜。此外,李世民、武则天与
李治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乱伦。但在胡人的风俗中有父死子娶母为妻的习俗。
最后,必须申明一下。汉代的汉人,与现代的汉族,已有很大的不同内涵。自南北
朝北魏起,鲜卑人以国族的身份,主动地融入汉文化。奉南朝东晋为正统。然后,
历经西魏,北周(灭北齐),隋(灭南陈)唐,与北方的和南渡的汉人,共同建立
了一个融合胡汉的强大的皇朝。鲜卑人的主体,与汉代汉人的主体消亡,两者构成
了一个新的民族实体,即构成唐人的主体。而唐人则成为现代汉族的直接祖先。汉
代汉人的一小部分,移至辽东朝鲜,另一部分,移至交□。鲜卑的其它部分,或融
入党项,吐蕃,契丹,女真,蒙古。据称,现代锡伯族,为其直接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