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翻开漫漫中国历史的长卷,眼前浮现出一个个的枭雄,勇士,仁人,智士,个个文韬武略,气宇不凡。有的思想敏锐,有的目光深远,有的才高八斗,有的侠肝义胆,令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如此生动活泼,他们的经典话语也如此鲜明,张显其独特的个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那一声为人权的呐喊,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空,在中国今天的大地上,依然那样振聋发聩,余音缭绕;“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无不显现曹操一代枭雄的本色;还有一位伟人,他纵横捭阖,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谈笑间,掷出一句经典名言:“知识越多越反动”,令世人瞠目结舌,令无数英雄折腰。
在古今中外五千年,从孔子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无不充满对知识的崇敬。毛主席那诗人的浪漫情怀,那“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霸道,那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帝王气质,那“一步到共产主义”的神奇,注定了他的思想就是一个异类,一个颠倒乾坤的人。
言归正传,当我们听到“知识越多越反动”,下意识地只是笑笑,但是当我们用哲学的观点去分析和探讨的时候,就会发现,在那个指鹿为马的年代,知识越多越反动是必然的。为什么呢?先要引入一个概念,什么叫真理?说起真理,人人都耳熟能详,但是,我发现在中国,明白和理解这两字的人很少很少。翻开马列主义哲学,他告诉我们,真理就是主观认识和客观一致,真理分为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通俗点解释,相对真理就是一句话它不全对,绝对真理就是正确的部分。任何正确的认识都是相对真理,但是又可能会包含部分绝对真理。通俗地说,就是一个认识能说对一部分内容,但是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说对的部分可能会变错。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说:水是液体。它说对了,但只是相对真理,因为在零下的时候,水结冰是固体,真理就变谬论了。马克思认为,没有绝对的真理,任何认识都是相对真理,但其中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不太好理解吗?还可以看看实证主义哲学和否证主义哲学,他们对真理的理解也是相差不大。
说了半天,似乎太深奥了,那我用老百姓的话来解释什么是真理。就是四个字: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几乎每个人都耳熟能详,没想到它就是真理。大音希声,大象希形,大道至简啊!我本人并不认同马列主义,但是马列主义主要是建立在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基础上的,这些哲学基础还是有很多真理的。我们的毛主席真的认真学习马列了吗?上课打瞌睡没有啊?如果真是辨证主义者,怎么会提出“毛泽东思想永远正确”?这不是形而上学吗?如果真是唯物主义者,怎么会欣然接受“毛主席一句话顶一万句“?这不是唯心主义吗?如果真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又怎么会听着”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而安然入睡?这不是资产阶级唯心史观吗?如果透过重重迷雾,透过层层面纱,我们不难发现,毛主席一贯标榜自己是个无产阶级的辨证唯物主义者,但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者!
跑题了,言归正传。分析“知识越多越反动“,我们不难发现,在毛主席的内心世界里真理的标准:真理就是老子,老子就是真理!不管你说得对不对,跟我一致就是对,跟我不一致就是错。毛主席长年奔走于草莽和江湖,脑子里真理有限,谬论不少;知识越多的人,相对来说了解的真理越多;但是真理和谬论必然不一致。于是毛主席必然会觉得怎么知识多的人老跟我不一致?老子就是真理,真理就是老子!你知识越多越反动!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事实证明是真理,但是和毛主席的“英雄妈妈论“不一致,马寅初同志知识越多越反动;张志新说的全是实话,但是和毛主席的”文化大革命就是好“不一致,张志新同志知识越多越反动。在一个言论自由的社会里,对的可以说,错的那不也可以说?对错本来就是相对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没有永远正确!只有那四个字:实事求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是那样偶然,又是那样必然,一个假恶丑的社会,必然会走向灭亡;一个追求真善美的社会,必然焕发蓬勃生机。有的人想退隐田园当农夫,但是人们把它刻在心里;有的人想万岁,万万岁,可惜人民把他骂在嘴里;有的人说:知识就是力量,这股力量是越来越强大;有的人说:知识越多越反动,他转眼就淹没在历史的嘲笑声里。哈哈哈......
------------------------------------------------
参考资料 :
"与这种文化形态对农民的顶礼膜拜截然相反,它必然会鄙薄、贬低知识,排斥和打击知识分子。对此,毛泽东有过一句让世人醍醐灌顶的名言:“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文革”中有过“臭老九”的排队,和“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说法,致使几代知识分子如履薄冰,自感来历肮脏,罪孽深重……"
http://www.bookhome.net/jishi/other1/cj1958.html
" 毛泽东认为,知识越多越反动,故当时的知识分子被贬斥为 “ 臭老九 ” ,对某些人文知识分子的 “ 重视 ” ,是因为他们可以为毛泽东的大批判效力。"
http://fzs.cupl.edu.cn/scholar/0004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