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没有明成祖就没有大清朝

(2007-05-17 12:27:15) 下一个
没有明成祖就没有大清朝

明成祖朱棣,1360~1424, 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洪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死去。太子朱标的儿子继位,即建文帝。建文帝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朱棣对典籍的整理也比较重视,编修了《永乐大典》。永乐时由于国家支出过大,赋役征派繁重,使有些地区发生了农民流亡与起义,十八年山东发生的唐赛儿起义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支。八年至二十二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但基本是未见敌踪,无法巩固占领的地区。

朱棣对建文帝的旧臣,残酷***,大肆株连,其残暴,创下了中国皇帝之最,叹息方孝孺等一干忠臣良将被无端妄杀。明朝二祖,几乎杀尽了有骨气的文人,国家也多出奸佞黍辈了。朱棣的惨无人道的大***,对明一代士人心理上的伤害不容低估,明朝士人中所常见的狭隘易怒、好争、无节操、不作为、好财等等一系列心态的形成,与朱棣的所作所为是有很大关联的。明朝后期也有几个皇帝试图补救,但都收效甚微,而且到了英宗,还出了于谦那样的冤狱。虽然封建王朝做忠臣总是很难、很苦,但像明朝需要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却是从来没有过的。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煤山上吊前,居然说,一句“君非亡国之君,臣尽亡国之臣”,让人完全丧失了对他的好感。再联想起他永乐老祖宗的所作所为,不是很讽刺吗?倒也有几分报应的味道。此外,明成祖仅仅因为宫女与太监的配对就杀了二千多宫女,残忍旷世无匹。古代只有“连诛九族”,他竟将方孝儒“连诛十族”,何等残忍!朱元璋虽然残忍,但他所作所为全是为保住自家龙脉,对朱家直传子孙却仁慈得很,朱棣完全是为自己一个人,人类的自私天性在他身上淋漓尽致地展现。纵观中国甚至世界三千年政治史, 黑暗 的时候居多。另人感到欣慰的是,即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依然有一批又一批的不畏强权,为了心中所望的中国人,一次又一次挑战,虽然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一样的结局,付出的都是最大的代价,死亡。或许这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经久不熄的原因。

为什么说没有明成祖就没有大清朝呢?两个方面,重用宦官与削藩。建文帝宫内的太监在朱棣篡位过程中,帮了很大的忙。“帝御内臣甚严,皆怨望。”建文帝严防太监干政,并且严惩冒皇帝名义出外勒索的宦官头目,使得太监充满怨毒,纷纷派人到朱棣处示好,告之“金陵空虚”,建议燕军“乘间疾进”。最后,朱棣得坐帝位。另一方面,朱棣残杀方孝儒十族,伤尽了天下读书人的心,无人愿意为朱棣孝名。这样,朱棣大用太监,李兴充当前往暹罗的国使,马靖镇甘肃,马骐镇交趾。特别是永乐十八年,明祖又开设专由太监负责的东厂,恢复朱元璋本已废除的锦衣卫,厂卫之祸。宦官于是拥有了出使、专征、监军、坐镇、刺探等诸多大权。明朝出名的大太监有,王振、刘瑾、魏忠贤等等。

明成祖一生不忘他是篡位者,为了别人提防别人来干他干的事,进行实行削藩。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王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周、齐、代、岷诸王再次遭到削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辽王护卫。朱棣七年,在女真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削藩是有副作用的,这导致东北无强兵守卫,虽然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但却用女真族太监亦失哈掌管大权。太监贪财重货,经常骚扰女真各部,这种压迫,刺激女真各部相互联合,到明朝中后期,奴儿干都司不过是一空名,满族越来越强大,直到最后把明朝推翻。

明成祖不但对建文帝的旧臣残杀,更对其家属迫害, 这些无辜的女子都被刺了字,在教坊司被人任意糟踏。 铁铉的两个女儿也被发往教坊司为娼,曾经各赋诗一首,交给铁铉往日的一个同官。

其长女诗云:
  教坊脂粉洗铅华,一片闲心对落花。
  旧曲听来犹有恨,故园归去已无家。
  云环半挽临妆镜,两泪空流湿络纱。
  今日相逢白司马,樽前重与诉琵琶。
  
  其次女诗云:
  骨肉相残产业荒,一身何忍去归娼!
  泪垂玉筋辞官舍,步就金莲入教坊。
  览镜自伶倾国色,向人休学倚门妆。
  春来雨露宽如海,嫁得刘郎胜阮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都市红尘 回复 悄悄话 这贴写的不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