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公主的由来。 公主一词起于春秋战国时代,周朝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不主持婚礼的,叫同姓的诸侯主婚。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一般称“公”,“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 从汉朝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皇帝的姊姊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为大长公主。
唐朝公主与和亲对唐朝的影响,促进了唐朝和周围国家的和平和友好,减少了 战争,加强了唐朝的稳定。唐朝公主和亲,外加丰厚的嫁妆,这些本来是古代战争的一个重要目的,也就是说,吐蕃和回纥不要通过战争就可以得到战争才能得到的东西,因此,在和唐朝实力差别不大的时候,和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 美丽的公主、丰厚的嫁妆,只会让吐蕃等满足一时,当双方力量不平衡,一方居强者地位时,就会丢弃所谓的“和亲”,纵兵劫掠。
因此,我个人反对唐朝公主的和亲政策。 这对哪个公主是残酷的,不说哪个时候,就说现在,除了旅游,有几个人愿意到边疆工作学习的?而且,这 种政治婚姻多半没什么感情的,对哪个女孩太不人道了。其中的金城公主尤其悲惨,生了个王子赤松德赞,却让没有生育的大妃子纳朗嫉妒,把公主的婴儿抢走,并说这个男孩是她生的,而不是金城公主,金城公主最后因伤心压抑而早早逝世。
不过,唐朝有个有趣的现像,和我们今天的人想象的不同,唐朝士族并不愿娶公主为妻,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时门第观念非常严重,唐朝李家并非当时的高门望族族,其他门第瞧不起李唐,此其一。唐朝的公主有的过于淫荡嚣张,此其二。公主毕竟是公主,有了公主的男人就失去了一定的自由,此其三。李唐皇室有很大的鲜卑血统,此其四。其中,以前两点为最重要,请看记载:
《旧唐书》卷一四七《杜佑传》附《杜□传》:“令宰臣于卿士家选尚文雅之士可居清列者。初于文学后进中选择,皆辞疾不应“。
“时玄宗欲令尚主,果未之知也,忽笔谓二人曰:’娶妇得公主,甚可畏也。’迥质与华相顾,未谕其言。俄顷有中使至,谓果曰:’上以玉真公主早岁好道,欲降于先生。’果大笑,竟不承诏,二人方悟向来之言。“
再回到唐朝的和亲政策。政治是有实力决定的,过去这样,现在这样,将来还是这样。文成公主、金 城公主入藏,并没有改变两国的实质关系,唐和吐蕃总的说来是敌对的,实力相当才会因所谓的和亲而“友好”。在双方实力相差比较大的时候,一方则要更重要的土地,顺便获得女人 和财物。于是,出现了七世纪中期吐蕃控制西域,并且夺取河西走廊,八世纪中期 攻陷唐朝首都长安。有趣的是,有人拿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为证,说西藏在唐代就属于中国版图,并且画在版图上,这是错误的。会盟碑强调的是双方永远和好,就象弃隶缩赞赞普向唐玄宗说的双方“和同为一家”, 就象是一家人一样,实际上是两家人,也就是说,会盟碑正好证明了吐蕃是一个独立国家。还有人甚至把和亲政策提高到决定民族关系的程度,这也太夸张了。我认为,关键还是要提高自己的实力才是正路。说到底,只有实力是真实的。我要是唐朝的皇帝,我就不会和亲,而是把女孩给唐朝自己的能臣,把自己变得更强大。
赞美一下曹操,曹操以地方割据政权的力量从匈奴手中要回蔡文姬,而大一 统的汉朝和唐朝为什么不可以呢?中国的历史把汉唐美化的太厉害了,而曹操这样的英雄人物却被忽视,直到毛泽东命令郭末若为曹操平反。
下面说说主题,为什么从唐朝的外交看出盛唐是意淫出来的。
首先,把美丽的公主和大量嫁妆给吐蕃,这本身就是一种示弱,如果盛唐真的那么强,就会象消灭被天灾削弱的东突厥一样,把吐蕃纳入版图好了,可以一劳永逸。
其次,通常说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给吐蕃带去了文明,比如佛教,好象是唐朝在文化输出。其实,吐蕃的佛教并非来自唐朝,唐朝和吐蕃的佛教都是各自派人到印度求经得到的,唐朝派出的是唐三藏,而松赞干布派的大臣是土弥桑布扎(thon-mi sam-bho-Ta)到印度求经,并创制藏文,初译佛经。这里说明一下,唐朝并没有宣
扬的哪样开放,唐朝的高曾玄奘西行去印度,冒犯了当时不准出国的严格禁令,但后来李世民没有追究他偷渡的罪名。
最后,也是最搞笑的是,为了突出唐朝的强盛,把唐朝的“示弱”吹成了“示恩”,以下有多个版本,这是其中之一。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去求亲,唐太宗五难使臣,解决方式是这样的。1.木头分出根部和梢头。将圆木投进水中,浮起的是上部,下沉的是根部。 2.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把它们的母子关系找出来。将小马与母亲分开,饿几天后,放入母马栏后,小马会自己找到自己的母亲。3.燕麦分陈旧。让年岁不同的羊选分好年份的燕麦。最小的羊会先吃最新打的燕麦,以此类推。 4.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一颗有九曲孔道的明珠。使臣将线绑在蚂蚁腰上,在孔的另一端涂蜂蜜,蚂蚁去吃蜂蜜就将线带过去了。 5.猜公主。公主本身喜欢吃蜂蜜,体味也最香,其他侍女身上没有味道。
文成公主下嫁后三十年,670,吐蕃进攻唐朝,唐的西域四镇全失,唐朝大将薛仁贵反击,但被吐蕃击败,全军覆没,只剩下薛仁贵和少数将领逃回。678年唐朝李敬玄再次反击,又是全军覆没,副统帅刘审礼被吐蕃生擒。692年,唐朝王孝杰先是收复西域,之后,在696年王孝杰也被吐蕃攻击败。
唐朝盛世有文字记载,说唐朝当时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被很多历史学家相信,真是这样么?夜不闭户还有点可能,但路不拾遗就太过份了,这是难以想象的,人有自私的黑暗的一面,难道当时的唐朝都修佛成了成果?或者是唐朝人的思想境界非常高,盛唐跑步进入了共产主义?因此,或者唐朝篡改了历史书,或者唐朝当时搞了文字狱,把描写唐朝坏事的书全毁了,或者是宋朝等古代的文人作假,或者共产主义在盛唐真的出现过,呵呵~~~~~~
吐蕃文献中的唐蕃战争
敦煌出土的吐蕃文《编年史》记载了吐蕃赞普的主要活动和重大战事。现在转引如下:
《编年史》第十条:至羊年(高宗显庆四年,659年),赞普驻于乍之鹿园。大论东赞驻吐谷浑。达延莽布支于乌海东如与唐廷苏定方交战,达延战死,且以八万败于一千。
第二十一条:马年(高宗咸亨元年,670年),赞普驻沃塘。于吉玛阔(大非川)击毙众多唐人。
第四十六条:羊年(武后天册万岁元年,695年),……大论钦陵赴吐谷浑,于达拉甲都尔(素罗汗山唐人坟,在今甘肃临洮界),与唐将王尚书(王孝杰)作战,杀死许多唐人。
第四十九条:至狗年(武后圣历元年,698年),……大论钦陵引兵至大小宗喀,生擒唐大将都护使。
第五十一条:至鼠年(武后久视元年,700年),……秋,赞普出巡,领兵至河州
第五十二条:至牛年(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夏,赞普驻色尔夏,后领兵至松州 洮州……冬,赞普驻尺孜(宫)。春末,领兵至松州,洮州。
第六十五条:至虎年(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冬,……*达焉与大论乞力徐二人引兵至美相军(临洮军),复返回。
第七十一条:猴年(玄宗开元八年,702年),……攻陷唐城堡索格藏。
第七十八条:兔年(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夏……攻陷唐城堡瓜州新城(晋昌)。
第八十条:蛇年(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论悉颊桑董匝卜等于木垒久垒作战,击毙许多唐人。冬,行宫驻于扎玛尔之乌园。唐使者李总管前来致礼。
第九十二条:蛇年(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夏,赞普以政务出巡。攻陷唐城堡达化县(今青海尖扎县)……冬……斜索决反攻,收复铁刃城(石堡城)。
第一百零一条:至鸡年(玄宗天宝四年,745年),赞普行宫驻于羊卓之夷塘。唐将马将军(马灵察)领郭域(俱位)之唐哨兵至,甥吐谷浑王与论莽布支二人攻打挤巴城。唐廷援军开赴挤巴城宾棍大堡,唐军大部被击毙。
第一百零四条:至羊年(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论泣藏与尚息东赞二人攻陷洮州城。重建马重木(堡)。
第一百零五条:至猴年(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论泣藏,尚息东赞,阁罗凤三人所率军旅陷雟州,孜吉以下地区尽皆臣服。
第一百零六条:至鸡年(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冬……大论囊热尔等攻陷唐之大宗喀和制胜军二城。
第一百零七条:至狗年(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论泣藏与悉颊藏达囊等领兵开赴坚城凉州方面。
第一百零八条:至猪年(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论泣藏与尚息东赞 尚赞摩三人攻陷小宗喀。
第一百一十条:至牛年(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冬,……论悉颊藏等攻陷邦木果与交河县两坚城。尚息东赞攻陷松州与桑噶尔两地。
第一百一十一条:至虎年(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季冬,唐王薨,新王立,以向(蕃地)贡奉丝绸和土地等为不宜而毁约。尚结息与尚息东赞等越凤林铁桥,率大军攻克临洮军 成州 河州等众多唐廷城堡。尚结息返回吐蕃本土。尚结息 论达扎(马重英),尚息东赞 尚赞婆等引兵至京师,陷京师,唐王出逃,另立新唐王。大军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