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美国学者:蒙古人大屠杀是谎言

(2007-05-15 12:31:59) 下一个
 

美国学者:蒙古人大屠杀是谎言

 

摘要:关于元朝或者蒙古帝国的大屠杀,几乎是海内外历史界和民间的共识,是一个常识问题,但是,这个说法受到考古学家的挑战。秦杀找的遗迹可以找到,而所谓的蒙古人大屠杀的“记载”地址,却没有发现什么大量遗骸。其实,从常识上推测,蒙古人的屠杀百万千万也是谎言,证据是近代的德国和日本用热兵器的数日屠杀,也没那么大的惊人数字。类似的,还有所谓日本人伪造的扬州十日记,屠杀扬州80万,已经被证明是谎言。之所以有类似的谎言流传,是学者在“做”学问,观点先行,再找证据支持其论点。本文涉及到美国人的一本书,蒙古人和满族人朝代的统治差异,儒家文化是中国落后的祸根。不过,杀戮在古代是有的,但却被无限夸大了。

 

正史的二十四史之元史,经常有类似于“宜山县饥疫,死者众,乞以给军积谷二百八十石赈粜,从之。江西行省言,梅州频年水旱,民大饥,命发粟七百石以赈粜”或者“西京饥,敕诸王阿只吉所部就食太原。山东饥,敕益都、济南酒税以十之二收粮”这样的纪录

南宋时期李心传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的纪录,书中类似于“关中兵火之余,户不满万”, “既破两河,赤地千里人烟断,燕京宫室雄丽,为古今之冠,鞑人见之惊畏不敢仰视。既而亦为兵所焚,火月余不灭”或者 “韃靼过关,取所掠山东两河少壮男女数十万。皆杀之”的东西也不少。

类似的纪录也很多,比如说元人贺清权〈成都录〉曰: "城中骸骨一百四十万,城外者不计”,又引元人〈三卯录〉曰:“蜀民就死,率五十人为一聚,以刀悉刺之,乃积其尸,至暮,疑不死,复刺之。" 
 

 

拨开传说的迷雾,还历史真相!

在很多有关蒙古族、蒙古族历史的论坛里,都可以看到某些“有心”人在大肆宣传几百年前蒙古人屠杀和平居民的事情,而且信誓旦旦,有根有据,好象这样的帽子真的扣在蒙古人头上了,而且经历了这几百年,依然摘不下去了。

       而我们的很多人,也受到“国产”史籍或小说、影视等作品的影响,似乎也接受了这个观点——当年的蒙古铁骑,就是杀人如麻,掠夺成性的,极少有人反驳或根本就不想反驳,我自己也曾经这样说过:杀就是杀了,而且那是几百年前的事情,在那个历史时期,很正常。杀就是杀了,谁还想报仇不成?

       前些天看了本美国的蒙古学专家写的书,突然间发现,所谓蒙古人滥杀无辜、嗜杀成性都是不正确的描述——可以称为广泛流传但未经考古学证实的说法(其实就是谎言)。

       该学者研究了蒙古人西征时期中亚的历史,史籍和民间传说。奇怪的是,中亚当地的史籍或传说中均无蒙古人滥杀无辜、嗜杀成性的记载,相反多数都是:“他们(蒙古人)喜欢商人,尤其喜欢交换铁器、珠宝和丝绸……,商人的地位仅居与僧侣之下……受到保护”。

       而俄文或汉文的著述中多数有描写屠城、杀戮、焚烧等章节,而且其手段令人发指。为考证这些著述中的描述,学者们首先是计算了当时中亚的人口和军队数量。得出结论是,按当时正常的人口计算,如果确实存在屠杀的事情,也是很难想象的,平均一个蒙古人要杀掉300——400名当地居民,才可以达到书中描写的“灭绝”的程度,要杀掉300只束缚好的,乖乖的绵羊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俄文或汉文的著述中,常常将当时中亚的人口夸张到正常人口的5倍以上,按比例就是说,一个蒙古骑兵,要杀掉1500——2000人,这太困难了!而且太夸张了,导致其记载如此的不真实!遗憾的是,在此之前没有人去对这些描述进行真正学术意义上的考证!人云亦云!

       经过计算后,学者们决定对当时的一些古迹进行考古学意义上的考察,经过先进的仪器的探测和地形地貌的研究,也没有发现俄文或汉文的著述中的地点,在这些地方“……蒙古人动辄屠杀上百万的和平居民和战俘……”,没有,什么都没发现!要知道,不要说上百万的尸骨,就是同时在一个地点发现几千具尸骨都没有!

        “……他们到来,他们杀戮,他们焚烧,然后他们离去!……”假的!全部是假的,这是对无法战胜的对手的赤裸裸的污蔑!

       那么,这些对蒙古人残暴的描述是从那里来的呢,是什么人要这样描写,为什么要这样描写呢?

       大多数这样的描述来在俄文著述,一部分的著述是在俄人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后(这统治长达400年,是迄今为止俄人唯一被外族统治的经历),为彰显其推翻合法政权的“正义性”,而著述的所谓“蒙古人统治残暴的描写”,这是政治需要。

         而在卫国战争前后,一部分苏联的御用作家,也纂些了很多有关蒙古人,成吉思汗的西征的小说、著作等,大多数情况下,将成吉思汗描写成希特勒式的人物,将蒙古铁骑描写成德国军队的形象,借以鼓励人们英勇抗敌,这是战争需要。

      中国对蒙古统治者的记载非常少,原因是用汉字记载历史的绝大多数人认为蒙古人的统治不是正统的朝代,是耻辱而拒绝记载,而蒙古统治者记载自己的史籍又多是汉人无法辩识、阅读的(巴斯巴文字),因此在明朝占领元的都城后,“……将其焚毁,以绝后患……”了。

      后来为了在学术上与“老大哥”苏联统一,大量引进了俄文的著述,因此在蒙古史的研究上,俄、汉版的著述基本上可以说是不严谨的,甚至是不严肃的!

        蒙古帝国的灭亡,并非由于所谓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等等。实际上当时世界上有4个蒙古汗国,元只是其中之一,农民起义最多可以推翻元,而其他3个汗国也相继垮台。——朱元璋的农民们不会有这样强大的力量的和远见。

       学者们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线索,13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元朝4年换了4个皇帝。而在13世纪初,在当时的安南、爪哇曾大范围的流行鼠疫。根据史料记载,蒙古皇室曾患的疾病的症状,与淋巴腺鼠疫的症状极其相似,这样,就在历史上串起了一个巨大的,由瘟疫造成的灾难:

      13世纪初,在爪哇和安南爆发的鼠疫,经过海上路线到达今福建泉洲,后经陆路辗转到河南、四川、大都,最不幸的是,元朝的皇室也感染了这种使人痛苦的死去的疾病。鼠疫是绝对的商业疾病,通过元朝时期发达的商业路线,扩散到元上都、中亚、印度、俄罗斯,最后达到地中海沿岸并进入西欧!14世纪的时候造成欧洲的所谓“黑死病”的大爆发。这场瘟疫过后,当时的元朝人口,剩下不到一半。中亚受到重创,人口锐减到三分之一。欧洲自不必说,关于“黑死病”的恐怖记载比比皆是!

        这场瘟疫才是直接导致蒙古帝国垮台的原因,因为瘟疫是外来的,是传染性极强的,因此蒙古统治者根据当时的需要,封闭了道路,关闭驿站,关闭城门,禁止人员、货物流通。这是对付大规模的传染病的正确的手段(想想当年的SARS),但是长时间的封锁导致了帝国的经济命脉的崩溃,世界上第一种纸币“钞纸”因为无法兑现而迅速贬值,市场迅速瓦解,军队人心涣散。愚昧的农民为了避免染病而求助于鬼神——焚香聚众,佩带红色布条(红色在汉族的心理中具有独特的辟邪作用),后来发展成聚众闹事,后来所谓的“红巾起义”即源于此。

        4个汗国彼此无法支援,因为各个都自保不暇。

        瘟疫过后,元朝倒台了,但其他3个汗国虽渡过了难关,却元气大伤,再也无力恢复以前四通八达的商道和驿站系统。朱元璋及其继承者在驱赶了外国商人,赶走了传教士等以后,曾经试图恢复元横跨欧亚的商道和驿站,但最终没有成功,就此封闭关卡,颁布禁海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长达500多年的闭关锁国的历史。

      为了重新打通欧洲到亚洲的道路,各国都曾经派使臣、商旅、探险家开辟道路,但由于伊斯兰教的崛起,使所有欧洲的使者都被挡在亚洲的门口了。

      直到有一个叫哥伦布的人,上书给西班牙的皇帝,说:“……臣愿从海上向西去契丹省,若无复还,鞠躬尽瘁而已……”,一年后,一个新的大陆展现在人们视野里,而哥伦布却顽固的说,这是马克波罗描述的印度,那些土人就是“印地安人”。

      而最后一个蒙古可汗,1924年在阿富汗去世,据传是伏龙芝大校将其后人全部处死。

      蒙古国独立后,将成吉思汗家族的后裔,基本上消灭殆尽。

      1960年前后,苏联人在哈喇和林的寺庙中发现了成吉思汗的苏鲁锭,并将其带走,从此后,再也没有发现这个蒙古人的精神旗帜。

 

      蒙古人没有他们描写的杀戮,也不是嗜杀成性的刽子手。他们只是尽可能的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发动的每一次战争,都是正义的、是被迫的…… 再说滥杀者,就是诽谤!有本事,拿出证据来,真正的,考古学上具有学术价值意义的证据——连秦始皇时期被活埋的40万武士的骸骨都找的到,为什么蒙古人杀的上百万人的尸骨就无影无踪?!那些“……据广泛流传而未经证实的说法……”是纯纯粹粹的捏造,是对无法战胜的正义之师的污蔑!

 

与我们最近的两场末世浩劫式的大屠杀,发生在上个世纪初期。

法西斯德国在奥斯维辛建立的集中营:1939年建立,1945年1月27日被苏联军队发现,近6年的时间里,这个近乎疯狂的现代化流水线式的杀人工厂里,共有400万人被杀害。

1937年12月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进行了长达六个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杀,被屠杀总数达30万人以上。

这些都是在飞机、大炮、坦克车、机关枪、毒气等等发明后,而且是有预谋、有计划的进行的真正的、惨无人道的、用尽了现代化手段的屠杀。

         可是,你怎么想象?仅仅凭蒙古铁骑手中的弯刀、弓箭、长矛;甚至当时最先进的投石机就能在几天、几个星期内杀死“几十万、上百万”的人?怎么可能呢?怎么做到的?怎么样的方式?蒙古人都像电影《勇敢的心》里的描述“……七英尺高!瞪个眼睛就能放出闪电,放个屁就能打雷,杀死敌人……?” 这不是纯扯淡吗?

 

统计数据总是有特定用途的,比如每年发布的美国人权状况. "侵华",哈哈,这个民族的死亡人数总是令人触目惊心,总感觉他们把战争中死的士兵都算是手无寸铁惨遭屠杀的普通百姓了.热衷于统计N年前的"民族屈辱史",然后将爱国宣传成全民统一的,唯一的道德,却没有人去统计发布发生在40年前光荣时期的死亡人数.看看网易上网民的评论,能让人或笑掉大牙或晕死过去.对911和校园枪击案,表现得那个幸灾乐祸精神,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网上投票,开展激辩,开博评论,对同样数字的,死得更悲惨的自己的同胞,却装模作样地设了个网上献花的按钮,把所有评论消了个一干二净.

 

 

直接参与奥斯威辛运作的德国管理人员与武装警卫加起来事实上不过几百人而已   蒙古军队一次则是出动几万乃至十几万人 人数就是杀伤力的保障? 那么你所谓的"侵华"战争中,汉人的士兵数目怎么也得超过蒙古人吧?不知道你这个几万,几十万的数字是从哪儿来的,至少现在蒙古国的人口加上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口(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还是不明确的)也就600万,你是不是还有文章可以转载"证明"7个世纪以前的蒙古人妇幼老少都上过战场,每个人屠杀过几万人啊?   实际的战争中不存在哪个国家用了现在国际上认为的杀伤性武器,在人口比例上也没有数据证明哪个民族更占优越性,差别只在于战术和人口素质上.世界历史上的征战无一不是为了本国本民族的利益扩张,发动这种战争的不只是一个蒙古民族,如果把13世纪蒙古人的崛起与纳粹相提并论的话所有强大过的和现在强大的国家都是纳粹当权.象南宋那样积贫羸弱的王朝想不被打败也难.战争中无辜百姓的死亡都被算做是大屠杀的话杀手就是他们自己的皇帝. 扮成怨妇,哭天喊地只能更生动地说明这个民族的奴性.

 

蒙古的事情,已经太久远了,跟德国不一样   不过,这种事情,还是要学德国人,不要学日本人   这种旧账,在具体的数量上面肯定有出入,比如说,事实上可能只杀了一千多万,甚至是只有一两百万。关于纳粹德国的问题,我觉得没有什么讨论的价值,毫无意义!将纳粹德国将蒙古铁骑相提并论,要么是不了解实情(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你不了解实情,肯定是你的问题!)  要么就是别有用心——你认为我的想法不正确,却不能写出自己真正的想法!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
作者:(美)杰克·威泽弗德 著,温海清、姚建根 译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2-1 ISBN:7536674899 字数:250000 印次:1 版次:1 纸张:胶版纸 定价:32 元当当价:17 元节省:15.00 元钻石vip价:17.00 元

当当: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125116
内容提要
几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边境、政治、科技、战争、商业、服饰、艺术、文学、语言、音乐——都留有成吉思汗和他所创立的王国的印记。
本书再现了在世界的一个偏远的角落,一位卓越人物是如何创造了自己的帝国,并以此揭开了现代社会的大幕。成吉思汗并不像从前西方人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冷酷嗜杀的暴君。事实上,他是一个高瞻远瞩的统帅,他的军队带着东方的先进文化和科技进入了还处在黑暗时代的欧洲,并唤起了全球性的人类沉醒。在他的推动和刺激下,欧洲开始了空前的技术、贸易和思想革命。
在一步步登上权力顶峰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发展了自己的战争理论,创造了闪电战和包围战等革命性的进攻战术,先扫平了东亚的抵抗力量,进而从后方击溃了整个伊斯兰世界,最,后,让欧洲陈腐的骑士方阵不堪一击。在他的指挥调度下,蒙古帝国从未一次派出超过10万人的大规模军团,却在25年的时间里征服了比罗马帝国400年征战还要广阔的土地。他建立的帝国边界从西伯利亚直达印度,从越南直达匈牙利,从朝鲜半岛直到巴尔干半岛。蒙古帝国重新勾画了世界版图,把原来相互隔绝的帝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新世界、新时代的到来划定了新的秩序。
作者告诉我们,蒙古人不仅仅是战争中的优秀征服者,他们还具备一种适应进步以及仁爱法则的禀赋。成吉思汗是一位富于创新的领导者,也是第一信在自己征服过的各市地多国家里将法律的力量置于自身权力之上、鼓励宗教自由、创办公立学校、准予外交豁免权、废除酷刑以及开通自由贸易的统治者。他所创建的贸易路线不仅是促进商业发展的通道,而且也促进了思想、技术以及专业知识的交流,并由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作者简介
杰克·威泽弗德,著名蒙元史专家。美国明尼苏达州保罗卡利斯特学 院人类学教授;获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学位,并获蒙古成吉思汗大学人文学科荣誉博士学位。代表作有:《印度缔造者》、《乡根》、《野蛮与文明》以及《金钱简史》。

编辑推荐
欧洲人称其为“世界之鞭”……其实他是名副其实的“人类之王”。世界秩序因他而改变。人类的世界观因他而升华。
——华盛顿邮报
起于灾难而终于卓越,除了耶稣,恐怕再难有人与成吉思汗匹敌。
——哈珀斯杂志
威泽弗德是一个天才演说家……他从自己领悟的深度,成功塑造了成吉思汗的形象。威泽弗德的记述,从利弊两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先沁人心脾的观点。
——出版家周刊
成吉思汗的成就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典范,他把企业追求卓越与员工的忠诚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受到企业家和普通员工的青睐。
——华盛顿邮报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几乎将亚洲全部联合起来,开辟了洲际的通道,便利了中国和波斯的接触,以及基督教和远东的接触。……马可波罗得到了释迦牟尼,北京有了天主教总主教。
——法国东方史学家 格鲁塞
成吉思汗把东西交通大道上的此疆彼界扫除了,把阻碍经济文化交流的堡垒削平了,于是东西方的交往开始频繁,距离开始缩短了。
——著名元史专家 韩儒林
由于有了蒙古人,人类才第一次拥有了世界史,而蒙古人倔强不拔、勇猛无敌的精神和机智敏捷的性格塑造出了伟大的成吉思汗……网络还未出现的七百年以前的蒙古人打通了世界各国的关系,建立了国际关系新秩序。
——韩国前总统 金大中
蒙元史专家威泽弗德并没像以前西方人那样把成吉思汗描绘为一个冷酷嗜血的暴君,而是认为,他统领着自己的军队,把东方的先进文化和科技带到了还处在黑暗时代的欧洲,并唤起了全球性的人类觉醒。对成吉思汗评价如此之高,恐怕是所未有的。历史当然不该是任人随意装扮的小姑娘,但变换视角去看或许能获得新的启示。
——中华读书报

目录
汉译本代序:另一种视角的蒙古史
导言:消逝的征服者
第一部分 统一蒙古:1162-1206
1 一块凝血
2 三河传说
3 可汗之战
第二部分 蒙古人的世界征战:1211-1261
4 唾弃黄金可汗
5 算端与可汗的较量
6 发现欧洲、征服欧洲
7 权力场上的皇后们
第三部分 全球的觉醒:1262-1962
8 忽必烈汗和新蒙古帝国
9 他们的“金光”
10 帝国的影子
结束语 不朽的志吉思汗精神

 

 

 

 

英历史学家否定纳粹大屠杀被判监禁三年



 英国历史学家戴维·欧文因发表否定纳粹大屠杀的言论,20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接受法庭审判,并被判处3年监禁。

  现年67岁的欧文长期研究纳粹第三帝国历史,他毕业于伦敦大学,著有30多部关于二战与纳粹大
屠杀的书籍,并为戈林、戈培尔、凯特尔、隆美尔、赫斯等几乎所有的纳粹高官作传。上世纪70年代,欧文出版了备受唾弃的《希特勒的战争》一书,公开对大屠杀提出质疑。因为多次发表否定纳粹大屠杀的言论,欧文成为英国最受质疑的历史学者。

  欧文为纳粹大屠杀的辩解开脱有三:第一,他声称死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犹太人大部分是死于伤寒,而非系统性的毒气室残杀,且死亡人数也比目前公认的数字要低得多。大屠杀幸存者都有“心理问题”。第二,他认为整个奥斯威辛都是战后好几年才破土兴建,其性质如同游乐场,目的无非是“吸引游客”。第三,他强调希特勒对大屠杀一无所知,因为他当时全力以赴地指挥战争,无暇考虑如何处置犹太人,是希姆莱在完全违背希特勒意志的情况下下令从肉体上消灭这些犹太人,这件事希特勒到1943年才知道。

  由于一贯发表否认纳粹大屠杀的言论,欧文在欧美成了过街老鼠,官司不断。德国、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奥地利都禁止他入境。1992年,德国一个法院判决欧文罚款3400英镑,理由是他公然声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纳粹毒气室只是一个谎言。2000年,在与美国历史教授兼作家达德特的官司中,伦敦高等法院判他败诉,罚款15万英镑,欧文因此破产。

  1989年,欧文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和南部城镇莱奥本两度发表演讲,否认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行为。奥地利法律规定, 任何人都不得公开发表开脱、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或使之合法化的言论。奥地利政府当年就对他发出通缉,并禁止他入境。因此,2005年11月,欧文再度入境奥地利并准备发表演讲时,奥警方将他逮捕,拘押在维也纳一所监狱内,并不许保释。

  在20日的法庭上,检察官指控欧文“不是一个历史学者,而是在篡改历史”,“滥用言论自由的权力”。法官判欧文犯有“种族主义、反犹太和说谎”罪行。德国和波兰等欧洲国家均有反纳粹的法律,但奥地利的相关立法及其执行更为严厉,近年来奥法庭平均每年要对25起有关纳粹的言论做出判决。不知是否是慑于奥地利严厉的法律制裁,欧文21日对采访审判的媒体表示自己已“开始认识到纳粹系统性屠杀犹太人的确是史实”,在法庭上面对法官的问话,欧文表示“我说奥斯维辛没有毒气室的话是错的”。(本报伦敦2月21日电)

 

 

 

 

 

德国:“言论自由”不能抹杀历史

  “欧文案”发生后,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国家,有道德义务对抗欧文所作的那种宣传,关于此事我们不能拿言论自由来辩驳。”有分析认为,默克尔的这番话是有所指的。因为当欧文被判入狱后,很多英国人称奥地利政府压制“言论自由”。相比之下,德国人在这方面的自律更严。据记者了解,1979年,德国联邦法院的一项判决第一次对“言论自由”作出了严格界定。根据这项判决,犹太公民有权基于德国公民权的规定,要求纳粹分子承认对犹太人的迫害;联邦法院还认为,否认“第三帝国”屠杀犹太人的历史,就是对每个受害者的污辱,将给幸存者带来新的伤害。1985年4月,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将否定迫害犹太人的行为判定为对犹太人的侵害,应给予法律的惩处。1994年5月,德国联邦议会加重了“煽动罪”的定罪程度。按照新法,在公开场合宣传、不承认、或者淡化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罪行,可以处以最高5年的监禁。从2005年4月1日起,德国又有了新的法律规定,明文禁止极右翼分子在历史纪念物前游行。此类纪念物包括位于柏林勃兰登堡门旁的大屠杀警世碑等。在执法方面,德国同样毫不手软。1958年就移居加拿大的66岁德国人钦德尔,是个十足的“希特勒迷”。他曾出版了一本名为《我们为什么热爱希特勒》的书,书中的希特勒是个“非常高雅、平和的人”。对此,德国政府于2003年通过“国际通缉令”将他拘捕,并说服加拿大政府于2005年将他遣送回德国。 

 

 

 

 

 

忽必烈治理中原

  忽必烈是睿宗托雷的第四子,蒙哥大汗的弟弟。忽必烈以前辈的赫赫战绩为荣,并鉴其经验与教训,最终完成空前大统一中国之丰功伟业,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享有盛名的开明君主。
  忽必烈还在"潜邸"时,就已结识中原文士,熟悉中原汉地的情况。在他的王府中,聚集了一大批以汉族为主的知识分子,成为忽必烈的幕僚。
  早在窝阔台大汗时期就已投靠蒙古贵族的汉族知识分子窦默和姚枢等先后被忽必烈招聘重用。窦默为忽必烈讲解"三纲五常"、"正心诚意"之说;姚枢为忽必烈讲解儒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忽必烈在和林结识的僧人子聪(后赐名刘秉忠),是一个"于书无所不读"、"论天下事如指掌"的人,由于他博学多能,善于出谋划策,深受忽必烈重视。1250年,他向忽必烈上万言策,提出:"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主张改革当时的弊政,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  1242年,西京怀仁人赵璧也应召到忽必烈左右。赵璧学习蒙古语,为忽必烈译讲《大学衍义》。1244年,赵璧荐引金朝状元王鹗到忽必烈王府,为忽必烈讲《孝经》、《尚书》、《易经》及儒家的政治学和历史,"每夜分,乃罢"。1247年,张文廉被子聪推荐到忽必烈王府,被任为王府书记,"日见信任"。1247年,史天泽的幕僚张德辉被忽必烈召见时,推荐了名士元好问等20余人。
  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遂令忽必烈主管"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从此,一些流落的儒生和地方军阀的门客陆续来到了忽必烈的帐下,大约10年间,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幕僚集团。忽必烈通过幕僚集团争取到了汉人地主、士大夫的支持。他们了解到忽必烈的确举良纳贤,便禁不住造舆论曰:"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前来投靠者络绎不绝(郝经《与宋国两准制置使书》,《陵川集》卷37)。
  在蒙古和金朝的战争中,金朝那些据地自雄的大地主军阀纷纷投靠蒙古。蒙古统治者为了笼络他们以加强自己的实力,一律"因其旧而令官",授与行省、领省、大元帅之类的头衔,让他们世袭管辖原来的地盘,军民兼管。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后,继续采取拉拢和利用地方势力的方针。而一批北方汉族地主武装的头目也对忽必烈忠心耿耿,无论在争夺帝位、铲除政敌,或灭亡南宋的战争中,都立下了显赫的战功,赢得了忽必烈的信用,所以他们都成了忽必烈手下的重要统军将领。
  对于其他各族上层贵族,忽必烈同样采取吸收和利用的政策。不花剌人赛典赤·赡思丁(一名乌马儿),其父苦马鲁丁很早就投靠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征战中亚,赛典赤随从东来,担任宿卫。窝阔台至蒙哥汗时,历任丰、净、云内三州都达鲁花赤;太原、平阳二路达鲁花赤;燕京断事官等职。到忽必烈主管漠南汉地,赛典赤·赡思丁受到了重用。忽必烈即位,他任燕京宣抚使、吏户礼部尚书、大司农卿、中书省平章政事,后出任陕西四川行省平章。40余年,他在仕途上一直扶摇直上。畏兀儿人廉希宪,河西人高智耀,都是接受汉文化较深的少数民族人士,也受到忽必烈的重用。武将阿里海牙(畏吾儿人),忽必烈在"潜邸"时,即任宿卫,后来随忽必烈进攻南宋,屡立战功,任湖广行省左丞相。
  蒙古统治者进军中原,灭了金朝,大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都归属于他们的统治。长期的战祸,使人民伤亡惨重;幸存的百姓,也多已逃亡。农田荒芜,水利失修,生产凋零。如何能使流散的人民安顿下来,恢复生产,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忽必烈主管漠南汉地之后,采取了招抚流亡,禁止妄杀,屯田积粮,整顿财政等一系列措施,初步扭转了危机局面。
  忽必烈首先将自己的封地邢州(今河北邢台)作为试点。在邢州地区重用儒吏,命其"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未出数月,邢州得以大治,"流亡复归",户增十倍(《元史》卷157《张文谦传》)。
  为筹备进攻南宋之军需,忽必烈十分注意屯田积粮,并实行钞法。忽必烈在藩邸时,"极知汉地不台,河南尤甚"。1252年,宋军攻打河南边地,忽必烈请准蒙哥汗在河南设经略司,任命忙哥、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经略使。他们到了河南,对"贪鄙残酷,虐害遗民二十余年"的军阀刘福严加惩处;还有两个横暴的州县官,亦被处以死刑。在河南的兴利除害,深得民心,"境内大治" (《元史》卷155《史天泽传》;《元史》卷146《杨惟中传》)。忽必烈又向蒙哥汗建议在唐州(今河南唐河)、邓州(今河南邓县)等地屯田,并在邓州立屯田万户府,敌至则战,敌退则耕。
  1253年,忽必烈又在陕西凤翔屯田,用盐换取粮食,以供军粮;又立交钞提举司,印发纸钞。同年,蒙哥分赏诸王,忽必烈得到京兆封地,遂"减关中常赋之半" (《元史》卷159《商挺传》)。
  1254年夏,忽必烈驻六盘山,命廉希宪代杨惟中为关西宣抚使,姚枢为劝农使。廉希宪等到任后,"讲求民病,抑强扶弱",颇能注意民间疾苦。他还推荐许衡为京兆提学,教育人才,在郡县建立学校。窝阔台时曾下令不得俘掠儒士为奴,京兆豪强多不奉行。廉希宪下令将俘掠之儒士,一律释放,"悉令著籍为儒" (《元史》卷126《廉希宪传》)。
  1256年,忽必烈又增受怀孟州封地。1260年,忽必烈派幕僚覃澄在当地开渠,引沁水灌溉田土,讲求农桑种植之利,促进了当地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忽必烈对中原地方的治理,为他以后夺取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同时也博得了汉人地主儒生的广泛支持。
  1251年忽必烈刚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后,便把他的藩府南移至金莲川(今滦河上源一带)。1256年春,忽必烈下令在龙岗(今内蒙古正蓝旗北)兴筑新城,营建宫室房舍,3年后建成,是为开平府,作为王府常驻之所。
  开平府地处蒙古草原南缘,地势冲要,既便于与哈剌和林((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额尔德尼召北)的大汗相联系,又有利于对华北、关中汉人地区的就近控制(以上内容主要参照内蒙古社科院历史所《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

 

 

 

 

There is a perfect article wrote by a famous historian. He compares Mongol Empire and USA on the issue of Iraq .

         Genghis Khan: Law and order

How would four of the greatest war leaders in history have handled Iraq ?
By Jack Weatherford, JACK WEATHERFORD teaches anthropology at Macalester College . He is the author of "Genghis Khan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December 29, 2006

IN HIS FINAL televised speech to the Iraqi people in 2003, Saddam Hussein denounced the invading Americans as "the Mongols of this age," a reference to the last time infidels had conquered his country, in 1258. But the comparison isn't very apt ?unlike the Mongols, the Americans don't have the organizational genius of Genghis Khan.

In the 13th century, Temujin ?better known by his title, Genghis Khan ("world leader") ?headed a tribal nation smaller than the workforce of Wal-Mart, yet he conquered and ruled more people than anyone in history. After Genghis Khan's death, his grandson, Hulegu, further expanded the empire, easily conquering most of the Middle East and achieving the Mongols' aim: the establishment of a trade corridor from Korea on the Pacific to Syria on the Mediterranean , one part of their goal of controlling the world.

So that every warrior knew his place within the struggle, Genghis Khan began each campaign with meetings to communicate to his approximately 100,000 soldiers where and why they would fight. The legal justification for the Mongol invasion of Iraq derived from the reluctance of the caliph of Baghdad to control the Shiite Cult of the Assassins, whom the Mongols accused of attempting to kill their khan.

The assassins operated from a series of fortified mountain camps spread from contemporary Afghanistan to Iraq , and the Baghdad invasion did not begin until the Mongols had eradicated the threat from the assassins and destroyed their fortresses. For the final attack on the caliph, the Mongols assembled a coalition of nations, and as their main army invaded Iraq in two columns from the east and the south, their allies approached from the north and west.

Genghis Khan recognized that victory came by conquering people, not land or cities. In contrast to the Americans in 2003, who sought to take the largest cities first in a campaign of shock and awe, the Mongols in 1258 took the smallest settlements first, gradually working toward the capital. Both the Mongols and the Americans used heavy bombardment to topple Baghdad , but whereas the Americans rushed into the capital in a triumphant victory celebration, the Mongols wisely decided not to enter the defeated ?but still dangerous ?city. They ordered the residents to evacuate, and then they sent in Christian and Muslim allies, who seethed with a variety of resentments against the caliph, to expunge any pockets of resistance and secure the capital. The Americans ended up as occupiers; the Mongols pulled strings, watching from camps in the countryside.

The Mongols also immediately executed the caliph and his sons on charges that they spent too much money on their palaces and not enough defending their nation. They killed most members of the court and administration. The Mongols took no prisoners and allowed no torture, but they executed swiftly and efficiently, including the soldiers of the defeated army who, they believed, would be a constant source of future problems if allowed to live. The first several months of a Mongol invasion were bloody, but once the takeover ended, the bloodshed ended.

By contrast, the American military campaign was quick, with comparatively few Iraqi (or coalition) casualties, but the bloodshed has continued for years. Constrained from decisively dispatching enemies of a new Iraq , the United States has allowed Iraqi terrorists to select who lives and who dies, including women and children, in a slow-motion massacre.

And while the violence continues, the U.S. can't come close to establishing a government that rivals what the Mongols achieved. They exercised a genius for speaking to people in terms that they understood. When conquering Muslims, Genghis Khan always announced that Allah willed the Mongol victory as divine punishment; to resist the Mongols was to defy the will of God.

Just as the Mongols perfected the list of who to kill in a conquered land, they knew whom to reward and how to do it. In Baghdad , Hulegu installed a government under Ata Malik Juvaini, a devout Persian Muslim, who governed for most of the next 20 years and whose writings survive as some of the great scholarly works of the Muslim world.

The Mongols spared anyone with a craft, such as carpentry, writing, pottery, weaving or metal working. They fiercely enforced religious freedom, which created an essentially secular state. In Baghdad , they gave many of the caliph's palaces to Mongol allies for more practical uses. They lowered taxes for merchants and eliminated them for religious, medical and educational professionals. They educated women along with men. For all subjects, they instituted harsh laws enforced equally under nearly incorruptible officials.

Fundamentalist Muslims look back at Mongol secularism as a scourge. But, although U.S. rule in Iraq has produced a constant flow of refugees, particularly religious minorities, out of the country, under Mongol rule Christian, Muslim, Jewish and even Buddhist immigrants poured into the newly conquered Iraq to live under the Great Law of Genghis Khan. It was said that during this time a virgin could cross the length of the Mongol Empire with a pot of gold on her head and never be molested.

By the time of the U.S.-led invasion of Iraq , the polit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Mongols had been forgotten, and only the destructive fury of their wars was remembered. Yet under the Mongols ?and the legacy of Genghis Khan ? Iraq enjoyed a century of peace and a renaissance that brought the region to a level of prosperity and cultural sophistication higher than it enjoyed before or after. Any country with a bent for empire could do worse than learn from Genghis Khan.

 

 

蒙古人善于自己打自己,都想做王,结果被满清利用,让蒙古人自己打自己,满人得利。但是当时怎么说也是满清依靠了蒙古的力量,满蒙是基本平起平坐的。所以蒙古人在当时还是很有一点地位的。咋说康熙他奶奶,也是个蒙古人不是?满蒙联姻几百年,满清王朝的一半血统都是蒙古血统。

 

 

蒙古人扩张(不要再用侵略之类的词汇了)之前,中国版图之内存在多少国家,您计算过吗?中亚有多少国家您统计过吗?俄罗斯有多少国家您计算过吗?

         这些国家之间,由于政策、信仰、地域及民族之间的矛盾,互相之间难以调和,导致了商业贸易、文化艺术的交流难以通过国家之间正常渠道进行沟通、交流。就像是冷战时期的东西方一样,“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所有的贸易、文化交流都是民间形式而不是国家行为。“丝绸之路”上的商旅,时断时续,有时甚至几年都不见东西方的客商,被土匪、强盗抢劫的事情不难想象有多少。更不要说路过的这些关卡要征收的税赋和恶吏的敲诈。

         蒙古人创建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广阔的大一统的国家(或可以称为最早的邦联制国家的雏形),摧毁了这些纷繁复杂的各自为政的小国家,在蒙古人统治的区域内,宗教信仰自由,商业贸易自由,人员来往自由——这些做法都符合传统的游牧生活习惯。这种高度的自由化是建立在蒙古人创建的“宪法”——大扎撒的规范下的:只要你不犯法,按政策纳税,就受到保护,就享有高度的自由。

        为了政治、军事上的需要,保持与各个地区的信息沟通,其统治者建立了庞大的难以想象的官道、驿站系统。并赋予商人、旅行者、游僧、外国使臣各种腰牌(最早的签证),可以从驿站获得各种帮助,自由通行于蒙古人统治的各个区域。

        为了鼓励商人和使臣,窝阔台合罕更常常亲自在哈喇和林的市场上,以几倍于原价的金银,购买客商带来的货品,并给予赏赐。由此各地客商云集于蒙古帝国各地。合罕的使者从哈喇和林出发,经巴格达远赴欧洲,拜见了教皇、法国国王、英国国王。而教皇和法国国王的使者也从罗马出发,访问蒙古的皇帝。这样的交流是史无前例的。

         忽必烈汗为了巩固在汉地的统治,更任用汉族官员,鼓励开垦,重启科举,长期免予新恳农耕的赋税,导致南宋的军民成建制的归顺,直接动摇了南宋的经济基础。忽必烈汗在今福建泉洲,大兴土木建立了港口。一方面为了进攻海上的日本,另一方面鼓励海上贸易,沿海仿照驿站模式,建立供给点,直通阿拉伯海,红海,与察合台汗国、术赤汗国通商。最远的建立在非洲沿岸。

         由此,形成了一个空前的统一,贸易繁盛,物质极大的富足的国家。倘若不是被瘟疫摧毁,有什么样的国家或军队,能如此迅速的摧毁这个庞大帝国呢?如果这场瘟疫再晚到几百年,现在的中东、俄罗斯岂不是中国的某个省?

          没有蒙古人的扩张,俄罗斯肯定还是若干的小的公国,甚至不会有现在的统一的俄罗斯民族!中国……,就不说了!

          难怪日本学者说,纵观俄罗斯与中国描写的蒙古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蒙古人最大的遗产,恰恰是现在的俄罗斯和中国。      

         没有蒙古人的扩张,东西方的交流就是一句空话!西方不知有东方的存在,东方也不知西方有国家。对于西方来说,东方就是伊斯兰世界而不知有中国(契丹)。对于东方来说,西方也是伊斯兰世界而不知有欧洲。这个过程被称作:世界的发现。

 

 

 

 

满洲人也是受害者;他们的语言文字几乎就要消失了——这个民族也到了消亡的边缘。

        一个国家的颓势,被归咎于统治这个国家的“少数”民族头上,看似冠冕堂皇,实际上的原因究竟何在?

        “……腐败的满清政府……”??!!

        为什么一个强大到占领了全中国的“少数”民族,在统治国家几百年后,拥有了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人口,接受了更先进的中原文化,却反而衰落了?

        不要光看书,不要听一面之词,仔细观察,多角度考虑!这衰落原因就在“文化”这个骨子里! 这个“文化”自从“罢黩百家,独尊孔儒”和割掉了司马迁的小弟弟后,基本上也被阉割了!历史上几个“少数”民族在入主中原,接受中原文化后,都迅速衰落了!

        其实满洲人还是比较幸运的,毕竟他们下台的时候离现在还不太远,世界也发展到了近代,最多给他们扣个“……腐败、腐朽……”的帽子,还没有人敢凭空把他们的故事发展成“……嗜血成性……”的刽子手!!!

       想想对于倒台后的满清的描写,不难想象出蒙古人走后,这些学了“文化”的“写手”们是如何编写历史的!

 

 

 

 

满洲人并不是受害者,自后金皇太极起在文化上开始首崇儒家,在这个时期东部蒙古与满洲是君臣关系,是满洲人的奴仆并不是早期的同盟关系.康熙时已经出现了满洲贵族为自己家女孩缠足的怪异事件,到了乾隆汉化更为严重,满洲人的老家东北辽宁一半满洲人不会满文满语,而且从北京派到地方的满洲官员普遍认为满文满语比汉文落后,不太重视自己的语言文字,清代中晚期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又将人口过剩的汉人移民到蒙古和满洲地区,而且又不允许蒙古人经商,但却鼓励汉人经商,满洲人还是有消亡蒙古的意图.这种影响是不可能消除了,蒙古人选主子也没有称心如意的.可以看出满洲人为了单一的物质利益,自愿放弃自己祖宗的土地,满文满语和风俗习惯,又没有在宗教和文化上有什么新的见解和发展.满洲人把渔猎民族善于扑捉猎物的这个民族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再把捉到的猎物驯化成自己的忠实的工具.我觉得这就是蒙古人在清代的角色.当满洲人失去了民族特性,蒙古人又被满洲人消耗殆尽时,被汉人推翻也是顺理成章了.还是不要称呼"满清",给满洲人起码的尊重,蒙古人被满洲征服是蒙古人自己造成的,没有满洲人也会被其他民族打败.现在满洲人彻底倒下了,对蒙古人压力太大.
蒙古人的衰败来自于蒙古的内斗,这与其它进入中原的民族不同,因为蒙古有自己的文化体系,但这种体系非常的不成熟.本来只是内部矛盾,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被外人利用,就成了蒙古人的灭顶之灾.明朝中国人在东部弱的时候支持东部,西部弱的时候支持西部,挑起蒙古人内部永无休止的内乱,同时唆使东部与女真人搏斗.农耕民族是一个善于使用阴谋的民族.在清代满洲人完全奉行中国人的这种战略.几百年过后,这种做法是成功的,接近于完美.让我想起了法国拿破仑时期,法国人为了消弱大英帝国坚决地支持美国独立,虽然法国人会失去北美大片的殖民地.这种战略上的打击只有后人评价了.

 

 

 

清朝人口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新型农作物的引进与大规模的推广

比如说,红薯、南瓜、玉米和土豆等美洲高产作物都是在明朝末期清朝初期被引进的,然后经过了改朝换代的战乱之后在清朝被推广的

红薯、马铃薯、玉米、南瓜的单位面积产量,比中国传统的谷子、高粱、小麦要高出许多倍,番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并且“不与五谷争地,凡瘠卤沙田勺皆可以长”,还可与其他作物(如小麦等)构成一年两季收获,从而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所以成为当时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如福建“地瓜一种,济通省民之半”。其他地方也有“红薯半年粮”的谚语流传。番薯、马铃薯的秧蔓又是极好的饲料。玉米以及土豆、红薯的淀粉的耐储存性,使得丰收年份的玉米和淀粉可以储存起来,可以补充歉收年头的粮食。

1492年哥伦布才发现美洲,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计有玉米、番薯、豆薯、马铃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菜豆、利马豆、西洋苹果、菠萝、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参、番木瓜、陆地棉、烟草等近30种。而在当时交通、信息、战乱等情况下,美洲作物陆续引入欧洲、从欧洲引入菲律宾、缅甸、越南等亚洲国家、再引入中国、试种推广,完成这个过程没有一两百年时间是不行的。因此才有了中国人口在18世纪的快速增长。

 

 

 

我们倒成了破坏生态的元凶
嘿嘿
你知道为什么那里的树木会消失吗
那里的道路基本上是在峡谷中行走    根本不可能有为了行军而伐木的事情  
就算是伐了木,也不用伐全部的树木
是因为汉人古代的宫殿基本上都是用木材建造的
所以才会一年一年的砍伐完了树木!!!

蒙哥大汗之所以会阵亡是因为蒙古帝王都是身先士卒的勇士
不像你们汉人, 一个小排长都会躲在大石头后边高呼:“给我冲啊~~~”
这就是不同的文化造就的不同的人。

活下来的都是顺民或者奴才???
愧你说的出,那你就是奴才的后代了?

没有满清的话中国就会走向资本主义?
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是由中国人的文化属性决定的
一个封闭的民族永远不会向前
在明朝,郑和下西洋被大力宣传
而郑和的下西洋只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并不是所谓的探寻未知的世界
而且每次下西洋就会花费大量的财力
明朝就是被这样拖垮的

而且中国没有原创性
每次社会发生剧烈变化,都会有一个帝王
而不像法国,英国,俄国等
20世纪的孙中山的大革命是从国外学来的
结果学歪了样子
共产主义也是从俄国引进的
结果本土化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嘿嘿
难怪汉人说自己的文化是酱缸文化
放进去什么都会变臭

 

 

 

 

国内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即便是欧洲,真正地告别饥荒也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一个极其典型的例子就是19世纪中叶的爱尔兰,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大饥荒,饥荒造成大量的人口减少和大规模的社会破坏。在1845年至 1851年间,仅死于饥饿的人数就达100多万,更有上百万人逃离家园,远走他乡。饥荒的起因,是土豆晚疫病毒导致土豆植株的大面积枯萎。由于土豆是爱尔兰人的传统主食,这一持续很久的灾难导致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因而被称为“土豆饥荒”。 美国总统肯尼迪家族就是由于这场大饥荒不得不离开爱尔兰而跑路美国波士顿挣扎图存的,所以说肯尼迪家族其实也是“洋盲流”的后代。

而在波兰,1844-1845年的饥荒,使大批农民破产、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乞食街头,以至饿殍载道。在这种凄惨的景象下,农民与地主的矛盾更加激化,最终导致1846年波兰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只是19世纪末期由于德国发明了化学方法合成氨水,从而带来了化肥革命,才结束了欧洲的饥荒。。。。。

 

 

 

19世纪的饥荒是因为人口增长过快,科技水平比较低,无法应对自然灾害.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

 

 

 

西方和中国历史学界对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人如何嗜杀成性如何残暴的描述,认为很大程度上出于作为被征服者后裔的仇恨心理的演绎。作为蒙古人,或者出于对成吉思汗崇敬,就否认历史上的屠杀,这也是不可行的。发生在中世纪——这是一个荒蛮的时代,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征服战争,注定是有不可计数的伤亡——军人和平民。没有搞过研究,没法考证当年蒙古军人到底杀了多少人,但我确信“他们(蒙古人)只是尽可能的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发动的每一次战争,都是正义的、是被迫的“ 看客这话说的太激情,显得太幼稚了。对待历史上的屠杀,试图掩盖它或者夸大它都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至于ulan几年来反反复复把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人和二战时的德国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相提并论,我觉得他有个根本问题没有搞清楚。十三世纪和20世纪,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两个时代相隔有多久,而在于两个时代的人类文明程度价值观的根本不同。中世纪,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是一个野蛮的时代,即使在蒙古人屠杀之后很多年,欧洲还在以“女巫“的罪名处死成千上万的妇女,中国的明清时期“张献忠屠川“这样“地道“的屠杀也比比皆是。所以那个时代蒙古人的敌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并不比他们文明多少。甚至可以说西方的火刑中国的活人剥皮,在使用暴力的程度只比蒙古人暴虐。而二次大战是在20世纪,人类普适的文明,明确的国际法和国家观念,以及尊重生命追求自由的价值观已经建立起来——至少在西方,出现赤裸裸的军事侵略和种族屠杀。两个时代的伦理和价值观根本不同,同样是杀人这个事情,没有理由说他们的性质是相同的。

 

 

蒙古起初征服都是出于本民族生存的需要,在金,西夏,宋,辽 混战的乱世我不灭他,就要被人所灭,所以说谁也别骂谁了。成者王侯,败者寇!
  不过圣祖升天后,蒙古的大汗所发动的战争是纯征服。当时欧罗巴正处于中世纪王权和罗马教庭血斗时期,波斯的逊尼,什叶派也在刺杀当中。是历史给蒙古一个天载难逢的良机。

 

蒙古缺乏类似基督教或者伊斯兰教这样的成熟宗教. 蒙古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那是宽广的、深厚的、博爱的“长生天”崇拜!蒙古人相信万物皆有灵——生而平等!我个人认为,这种模糊的信仰非常接近撒满教,却与撒满又有略微的区别。也许各个地区的撒满教本身就有不同之处罢!

     不错,很多蒙古人、蒙古牧民推崇喇嘛教——藏传佛教,那是近代的事情了。但蒙古人与生俱来的对“长生天”的敬畏、尊重却是任何宗教都无法抵消的。

     基于这种对“长生天”的崇拜和敬畏

     ——迄今草原上的蒙古人,依然保存着天性中的对自然的热爱:他们不会轻易的破坏自己居住过的牧场,转场的时候要将环境认真的打扫;不会随意的伤害野生动物;不会轻易的砍伐树木。——每一座毡房搬迁后,很短的时间内,牧场又回恢复到原生的状态。

      ——老成生前没有杀害过任何一个自己的大臣、将军、近臣。这在人类历史上所有统治者、帝王中是唯一的,绝版!

      而且我认为,蒙古人的这种无法形容的信仰(暂且称谓宗教信仰),才是最好的,最博大的,最博爱的,最平等的。

      反观佛教,过于沉溺于理论和个人的参悟修养,中国的佛教分支与儒家学说参和在一起以后更变得消极。

      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过“独”,它们都要去“传教”在教义里明确的写着“征服异教徒”。在它们的地域,不能与其他的“异教徒”相容,非要打个你死我活不可,他们现在不是还在中东打的挺热闹的吗?

      绝大多数中国人实际上什么也不信,又好象什么都信!难以形容!而且很难解释这个现象的成因!

      咱们先大致看看各地的神佛精灵有多少——

      妈祖;关公;尉迟公;秦琼;狐仙;各种鬼(牛头马面等等);龙王(东、南、西、北四个);观音菩萨;送子观音;千手观音(实际上观音就很多);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实际上菩萨也有若干);土地爷(各地不同);四大金刚;18罗汉;娘娘(各地不同);释迦牟尼;佛祖(两者不同,挺有意思);太上老君;张真人;最近好象还有人给毛泽东上香磕头的;等等等等。

        ……太多了,数不过来,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统计一下,不过我估计很难做到!!!

        《西游记》怎么写成的?……魑魅魍魉怎么它就那么多……

        蒙古人没有那样“成熟的宗教”,是“长生天”的眷顾,是幸运!

       感谢长生天!

 

 

 

 

 

内蒙集宁路城之毁灭


.................

张补财:这座墓葬也很奇特,它是一个圆形的大坑,坑内埋藏着两个大人,还有两个小孩 ... 这个……,是从中央10套看来的吧!您应该把整个节目的观点都整理一下贴出来才好!

      所谓“文化层”可是个好东西,可以根据需要来分析的哦!甚至碳14也只可以精确到500年左右吧。上述观点当然是国产“专家”们的精辟理论。

      ……前些年,南沙群岛发现了大量的古代沉船残骸,出土了大量的青花瓷,经过“专家”们的论证,这些船只被认定为宋代的了。至于为什么是宋代的,说:来源于文化的分析。

      鄙人不才,略微听说过元代是青花瓷的鼎盛时期;而某种产品要达到能够进行大量出口,应该是在其产量巨大,而且工艺纯熟后,方有利可图吧?!

      而且青花瓷的釉料——不是要大量进口的吗?而且是从中东地区进口!

      在南宋被金压缩到江浙一带,怎么有能力大量的进口呢?即便是财力上没问题,那交通上呢?从哪个渠道走呢?

      陆路是不太可能吧!——北面有金;西面有西夏;吐蕃;还有许许多多小的城邦国;依南宋的实力好象打不过去!

      海上吗?如此大规模的海上贸易,远航到中东,应该也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比哥伦布可早了去了,怎么没有记载呢?!

      明朝的一个为了荣华富贵连祖姓都改了的太监,航了几次海,还被记入史册了呢。远在几百年前的旷世航海怎么能不记载呢?

      奇怪哦!!!

      宋、元、明这三个朝代的考古,现在(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好的事情不是宋的、就是明的,您看到几件“好事”被说成是元的了?

       “少数民族”——呵呵!说来惭愧!再早的时候我们这类人被称为“夷”、“狄”、“鹘”、“蛮子”、“羯”、“鞑子”等等,有几个称谓是不带反犬旁的?这些“蛮荒粗陋、冥顽不化”的“非我族类”,怎么可能有如此先进的“文化层”、“文化遗存”呢?

       自然只有“正统”的“宋”或者“明”才有这样的“文化层”、“文化遗存”嘛!

      “国产专家”们历来如此,他们的“学问”不是用来阐述真理的,而是用来“做”的。明白吗?

      “做学问”?Yes!“做学问”!

       当学问开始需要“做”的时候,很多东西就不是其原来的面目了!

 

 

蒙古人统治中国一百多年,所有的文物古迹都完好的保存不说,还兴建了很多建筑。如果如那位赛汗所说,蒙古人在一百多年应该早就把那些建筑古迹全部拆毁焚烧了的,就像明朝焚毁蒙古上都哈拉赫林整个城池以及沿途所有蒙古印记,或者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打砸抢,能毁坏的,就不保留。就如清代管洋人叫做红毛鬼,管外国人叫做蛮夷。等到国门大开,放眼世界,才知道,你们才是真正的蛮夷。中国文化固然历史悠久,博大自有博达处,精神不健全的部分更多。赫赫。

 

 

 

满洲保守派到了康熙时期还惦记着把皇宫改成森林里面的大帐,主张联蒙排汉,用汉臣是忌讳的,对蒙古人最放心,皇帝的贴人护卫从来就是蒙古人!而且嘉庆遇刺时唯一出手保卫的3个人,2个是蒙古人。
根元朝比,清朝要做的更好,所有的需要看的汉文精华全部有满文版,而元朝直接看汉文,忽必烈就很熟悉儒家文化,为了统治,满蒙都不得不汉化,他们在刻意保护民族文化方面比蒙古人强,看看浩如烟海的满文资料,那是少数民族的骄傲,我多希望有同样的蒙文资料!
元朝后期,在中原的蒙古人汉化的连毛都没有,清朝300年后好歹有个旗人,心理认同跟汉人不同,而且慈禧会满语,因为汉文也好才上的比较快,其他满族妇女很多都不会汉文。
汉化是肯定的,要看谁挺的时间长,谁在刻意保持,这一点上,元朝做的不如清朝,忽必烈屠杀大量西部反叛者,满情杀噶尔但,性质及其类似。
你以为元朝皇帝不说汉语?不懂汉文?清朝对汉臣的打压,排斥更严重,满蒙稍微懂些汉文化就能但很大的官,所以科尔沁人争着学汉文化,源头在那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