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彩图版《中国通史》被指为学术垃圾(图)

(2007-05-01 08:20:32) 下一个

往复论坛 > 史学 > 史林杂识 > 岳飞北伐的神话----质疑王曾瑜
作者  lovesue

 一。王曾瑜先生的学术批评   王曾瑜先生对戴逸、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彩图版的批评。 一个宋史专家,写文章斥责两个"未曾谋面"的清史,近代史专家为"空头主编"、"南郭先生"。说他们修出了"错误百出的学术垃圾"。王曾瑜先生在网上批评戴逸、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彩图版"一文经新京报转发,并加上"‘中国图书奖’获奖书被指为学术垃圾。"成了史学界的一道新闻。

二。从【宋史高宗本纪】看儒教的春秋笔法
据说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却通过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人考证,《春秋》并非孔子的原创。但这不是本文重点,本文以从【宋史本纪第二十九 高宗六】来欣赏一下儒林弟子出神入化的“春秋笔法”。

以秦桧当时的职务,涉及秦桧的事件应该远远多于岳飞,岳飞在四大将中排在末尾,而且,岳飞性格暴躁,几乎和任何人都处不好关系,这可以从其下狱后和少有人为他说话看出来。但是,儒林弟子却在高宗本纪中选择的岳飞相关事件远多于秦桧。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元朝修宋史时候就定了调子:丑化秦桧,神化岳飞;其手段有,大肆简化金史,让你难以从金史中看到宋朝军队的败绩;宋史中则选择有利于宣传儒教主旨的材料。儒教常常臭骂秦始皇焚书坑儒,但中国历史上真正焚书坑儒的最大恶人,恰恰是儒教。

秦桧在【宋史】 本纪第二十九 ○高宗六:  
  八年三月壬辰,复以秦桧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十一月戊辰,王伦言金使称“诏谕江南”,其名不正。秦桧以未见国书,疑为封册。帝曰:“朕嗣守祖宗基业,岂受金人封册。”  
  丁丑,诏:“金国使来,尽割河南、陕西故地,通好于我,许还梓宫及母兄亲族,余无需索。令尚书省榜谕。”庚辰,帝不御殿。以方居谅阴,难行吉礼,命秦桧摄冢宰,受书以进。是岁,始定都于杭。  
  十年六月壬子,兀 及宋叛将孔彦舟、郦琼、赵荣等帅众十余万攻顺昌府,刘锜率将士殊死战,大败之。初,秦桧奏命锜择利班师,锜不奉诏,战益力,遂能以寡胜众。甲子,遣司农少卿李若虚诣岳飞军谕指班师,飞不听。  
  九月壬寅朔,遣起居舍人李易谕韩世忠罢兵。时秦桧专主和议,诸大帅皆还镇。  
  冬十月戊寅,秦桧上《重修绍兴在京通用敕令格式》。  
  十一年六月乙亥,造克敌弓。加秦桧特进,进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秋七月戊戌,秦桧上《徽宗实录》,进修撰以下各一官。丁未,加秦桧少保。甲寅,罢刘锜兵,命知荆南府。

 

岳飞在【宋史】本纪第二十九 ○高宗六  
  壬戌,岳飞乞增兵,不许。  
  壬辰,加岳飞、吴玠并开府仪同三司,杨沂中太尉。  
  丙子,赐李显忠军钱十万缗。是月,岳飞入见。  
  六月甲辰朔,以韩世忠太保,张俊少师,岳飞少保,并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丙辰,岳飞将牛皋及金人战于京西,败之。  
  甲子,撒离曷攻青溪岭,鄜延经略使王彦率兵战败之,撒离曷还屯凤翔。命士亻褭主奉濮王祠事。张俊遣左护军都统制王德援刘锜,德暂至顺昌,值围已解,复还庐州。遣司农少卿李若虚诣岳飞军谕指班师,飞不听。  
  庚午,以刘锜为武泰军节度使、侍卫马军都虞候。韩世忠遣统制王胜、背嵬将成闵率兵至淮阳军南,与金人遇,击败之。是月,金人围庆阳府,权守臣宋万年固守,金人不能下。岳飞领兵援刘锜,与金人战于蔡州,败之,复蔡州。  
  壬辰,岳飞遣统制张宪击金将韩常于颍昌府,败之,复颍昌。  
  丁酉,岳飞遣统制郝晸等与金人战于郑州北,复郑州。  
  秋七月癸卯,岳飞遣将张应、韩清入西京,会李兴复永安军。  
  己酉,岳飞及兀 战于郾城县,败之。  
  甲寅,岳飞遣统制杨再兴、王兰等击金人于小商桥,皆战死。乙卯,金人攻颍昌,岳飞遣将王贵、姚政合兵力战,败之。壬戌,飞以累奉诏班师,遂自郾城还,军皆溃,金人追之不及。颍昌、蔡、郑诸州皆复为金有。甲子,以释奠文宣王为大祀。乙丑,增收州县头子钱为激赏费。金人围淮宁府,赵秉渊弃城南归。辛未,金人犯盭厔县,王俊逆战于东洛谷,却之。  
  丙子,趣岳飞会兵蕲、黄。王德等败金人于含山县东。  
  庚辰,岳飞发鄂州。  
  三月庚子朔,张俊进鬻田及卖度牒钱六十三万缗助军用。壬寅,韩世忠引兵趋寿春。癸卯,复张俊特进。金人围濠州。岳飞发舒州。甲辰,张俊、杨沂中、刘锜议班师,乙巳,沂中、锜先行,俊以轻兵留后。丙午,诏释淮西杂犯死罪以下囚。丁未,金人陷濠州,执守臣王进,夷其城,钤辖邵青死之。戊申,张俊遣杨沂中、王德入濠州,遇金伏兵,败还。己酉,韩世忠至濠州,不利而退。辛亥,岳飞次定远县,闻金兵退,还屯舒州。杨沂中归行在。壬子,金人渡淮北归。癸丑,张俊归建康府。丁巳,刘锜归太平州。甲子,行营统制张彦及金人遇于汧阳之刘坊砦,第八将张宏战没。  
  辛巳,以王次翁兼权同知枢密院事。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入觐。壬辰,以世忠、俊并为枢密使,飞枢密副使,命三省、枢密院官复分班奏事。  
  癸未,张俊、岳飞至楚州。  
  己未,加张俊太傅。癸亥,大雨。是月,命张俊复如镇江措置军务,留岳飞行在。  
  八月戊辰,立祚德庙于临安,祀韩厥。甲戌,罢岳飞。  
  冬十月丙寅朔,金人陷泗州,遂陷楚州。乙亥,兀 遣刘光远等还。 下岳飞、张宪大理狱,命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鞫之。壬午,遣魏良臣、王公亮为金国禀议使。乙酉,虚恨蛮主历阶诣嘉州降。癸巳,韩世忠罢为醴泉观使,封福国公。是月,金人陷濠州,邵隆复陕州。
  十一月己亥,范同罢。责降李光为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辛丑,兀 遣审议使萧毅、邢具瞻与魏良臣等偕来。丁未,范同分司、筠州居住。罢判大宗正事士亻褭、同知宗正事士撙,申严戚里宗室谒禁。己酉,雷。壬子,萧毅等入见,始定议和盟誓。乙卯,以何铸签书枢密院事,充金国报谢进誓表使。庚申,命宰执及议誓撰文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辛酉,以张浚为检校少傅、崇信军节度使、万寿观使。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诏川、陕宣抚司毋出兵生事,招纳叛亡。骆科余党欧幻四等复叛桂阳蓝山,犯平阳县,遣江西兵马都监程师回讨平之。十二月丁卯,责降徽猷阁待制刘洪道为濠州团练副使使、柳州安置。癸酉,命尚书省置籍勾考诸路滞狱。乙亥,兀 遣何铸等如会宁见金主,且趣割陕西余地。遂命周聿、莫将、郑刚中分画京西唐邓、陕西地界。癸巳,赐岳飞死于大理寺,斩其子云及张宪于市,家属徙广南,官属于鹏等论罪有差。


“甲子,.....军都统制王德援刘锜,德暂至顺昌,值围已解,复还庐州。遣司农少卿李若虚诣岳飞军谕指班师,飞不听。 ”

 

  为了催促岳飞主力部队出发,支援刘琦,宋高宗一连发了九道御札(相当圣旨),命令岳飞出兵。由于路途关系,其中一道岳飞出兵后收到,其它八道,均是在岳飞出兵前送达的。
  
  当然,这不是最多的一次。最多的一次是绍兴十一年的援淮中,宋高宗系先后发了十三道御札,命令岳飞火速援淮。鉴于种种原因,岳飞没有完成援淮任务。
  
  皇帝的恼火是可以想象的。 


  
  御札如下:
  
  一、近据诸路探报,虏人举措,似欲侵犯。卿智谋精审,不在多训,更须曲尽关防,为不可胜之计,斯乃万全。朕比因伤冷作疾,凡十日不视朝,今则安和无事。虑贻卿远忧,故兹亲诏,想宜知悉。
   付岳飞。 御押
  
  二、金人过河,侵犯东京,复来占据已割旧疆。卿素蕴忠义,想深愤激。凡对境事宜,可以乘机取胜,结约招纳等事,可悉从便措置。若事体稍重,合禀议者,即具奏来。付卿亲札,想宜体悉。
   付岳飞。 御押
  
  三、(不祥。据下札中“,已委卿发骑兵......”推定,先有此札。)
  
  四、览卿来奏,欲赴行在奏事,深所嘉叹,况以戎事之重,极欲与卿相见。但虏酋在近,事机可乘,已委卿发骑兵至陈、许、光、蔡,出奇制变,因以应援刘锜,及遣舟师至江州屯泊。候卿出军在近,轻骑一来,庶不废事。卿忧国康时,谋深虑远,必有投机不可淹缓之策,可亲书密封,急置来上,朕所虚伫也。遣此亲札,想宜体悉。
  
  五、金贼背约,兀术见据东京。刘崎在顺昌,虽屡有捷奏,然孤军不易支吾。已委卿发骑兵策应,计已遣行。续报撒离喝犯同州,郭浩会合诸路,扼其奔冲。卿之一军,与两处形势相接,况卿忠义谋略,志慕古人,若出锐师邀击其中,左可图复京师,右谋援关陕,外与河北相应,此乃中兴大计。卿必已有所处,唯是机会不可不乘。付此亲札,想宜体悉。
   付岳飞。 御押
  (注意:“见据”,即已占领,不同“来犯”。)
  
  六、【六月六日】刘锜在顺昌府,捍御金贼,虽屡杀获,其贼势源源未已。卿依已降诏旨,多差精锐人马,火急前去救援,无致贼势猖狂,少落奸便,不得顷刻住滞。六月六日巳时。
   付岳飞。 御押
  
  七、已降指挥,委卿遣发军马,往光、蔡以来,策应刘锜,以分贼势。缘锜首与虏人相角,稍有剉衂,即于国体士气,所系非轻。卿当体国,悉力措置,无致少失机会。付卿亲札,想宜体悉。
  付岳飞。 御押
  
  八、 览卿奏,已差发张宪、姚政军马至顺昌、光、蔡,深中机会。卿乞赴行在所奏事,甚欲与卿相见。缘张俊亲率大兵在淮上,已降指挥,委卿统兵并力破贼。卿可疾速起发,乘此盛夏,我兵得利之时,择利进取,候到光、蔡,措置有绪,轻骑前来奏事,副朕虚伫也。付此亲札,想宜体悉。
   付岳飞。 御押
  
  九、【六月十一日】览卿亲书奏,深用嘉叹,非忱诚忠谠,则言不及此。卿识虑精深,为一时智谋之将,非他人比。兹者河南复陷,日夕怆然。比遣兵渡淮,正欲密备变故,果致俶扰。刘锜战退三路都统、龙虎等军,以捷来上。顾小敌之坚,深轸北顾之念。卿可附近乘此机会,见可而进,或掎角擣虚,或断后取援,攻守之策,不可稽留。兵难遥度,卿可从宜措置,务在取胜,用称引望。已进卿秩,并有处分,想已达矣。建不世之勋,垂名竹帛,得志之秋,宜决策於此。他处未曾谕旨,今首以诏卿,蔽自朕意,想宜体悉。十一日。
   付岳飞。 御押
  
  十、【六月十二日】累降诏旨,令发精锐人马,应援刘锜。今顺昌与贼相对日久,虽屡杀获,恐人力疲困不便。卿可促其已发军马,或更益其数,星夜前去协助刘锜,不可少缓,有失机会。卿体朕此意,仍具起发到彼月日奏来。六月十二日。
   付岳飞。 御押
  
  十一、【六月十九日】刘锜在顺昌屡捷,兀术亲统精骑到城下,官军鏖击,狼狈遁去。今张俊提大军在淮西,韩世忠轻骑取宿,卿可依累降处分,驰骑兵兼程至光、蔡、陈、许间,须七月以前乘机决胜,冀有大功,为国家长利。·稍後时,弓劲马肥,非我军之便。卿天资忠智,志慕古人,不在多训。十九日三更。
   付岳飞。 御押
  
  十二、金人再犯东京,贼方在境,难以召卿远来面议。今遣李若虚前去,就卿商量。凡今日可以乘机御敌之事,卿可一一筹画措置,先入急递奏来。据事势,莫须重兵持守,轻兵择利。其施设之方,则委任卿,朕不可以遥度也。盛夏我兵所宜,至秋则彼必猖獗,机会之间,尤宜审处。遣亲札,指不多及。
   付岳飞。 御押
  
  
  
  上述十二道御札中,第一、二道属预先号令,无令出兵。
  
  从第三道御札开始,就是出兵诏了。可以看出赵构急得象猴子屁股一样,岳飞不急不忙,直到六月二十二日左右才出兵。
  
  第十一道诏,岳飞是在出发后路途上才收到的。
  
  第十二道诏是李若虚自己带去的。写成时间约在五月下旬,送达时间六月二十二日左右。李若虚从行在到鄂州一路摇摇晃晃走了近一个月,不知起马还是坐轿。由此,又创造了一个岳飞“违诏”出征的神话。好像宋高宗不支持岳飞出征一样。殊不知这次是宋高宗逼着岳飞出征的。

御札是最原始的资料,不容篡改,是推定历史真相的依据。
  
  传记和传说,就难说了。
  
  

时间:
  
  绍兴十年:
  
  五月初六日乙卯,金人叛盟,宗弼等分四路入寇。
  
  十三日丙戌,宗弼入东京。
  
  十四日丁亥 ,刘琦(金旁) 至顺昌府。
  
  十六日已丑 ,金人陷西京。
  
  二十五日戊戌,高宗诏诸路进讨。
  
  
  
  顺昌府急报杭州,不需十天,二十五日左右高宗作出援救顺昌的决定是顺理成章的。不久,刘光世带领的援救部队在泗水附近就溃散了。岳飞接到出援命令,岳飞的主力最后出发中间隔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岳飞首先派出张宪姚正的骑兵部队支援,援兵2000余骑占岳家军总兵力的2%,奇怪的是鄂州到蔡州600余里地,张宪的骑兵部队昼夜兼程倒走了十二天!六月二十三日才在蔡州接战。每天平均50余里!岳家军的身经百战的精骑部队,一天才走50余里,除了消极避战外,做不出任何解释。事实上等张宪赶到蔡州时,顺昌之战早就结束了。如果刘琦战败被歼。张宪等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撤退了。


南宋的各支大军都有不相救的习惯。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三指出:「(绍兴九年二月)吉州布衣周南仲上书,书曰:“今之诸军将帅,相视若冰炭,相疾如仇雠。假使一军深入,其谁为应,一军陷阵,其谁为援?刘光世窃琳馆之清名,张俊负跋扈之大恶,岳飞、吴玠、韩世忠之流,裹粮坐甲,首鼠两端。所以然者,无主帅故也。陛下曩年躬擐甲胄,亲冒烟尘,诏书具在,谁不闻知......今日诸将尾大不掉,陛下已失于初矣,尚此不决,何耶?......欲驭诸军,不可不将将。”

高宗的这些御札说明,岳飞的这次北征,是在赵构的极力催促下成行的,根本不存在高宗不让岳飞北征,岳飞“违诏”北征的事情。李若虚送的那个诏,早就过期了。【宋史高宗本纪】把它兜出来到处招摇,而不提高宗发出的数道御札,如此,给人的印象是岳飞坚决要求北伐,皇帝不同意,岳飞爱国爱的不顾自己的性命。 而事实是,岳飞先是不救刘琦,耽误时间远超过三天,宋朝法律规定,超过三天就该杀。看到没有, 儒林弟子的春秋笔法多么的神妙,本来岳飞是死罪,是岳飞后来被杀一大罪证,但经过儒教的微妙处理,岳飞的不忠反而成了比忠臣还忠臣。


“甲寅,岳飞遣统制杨再兴、王兰等击金人于小商桥,皆战死。.....累奉诏班师,遂自郾城还,军皆溃,金人追之不及。”

“军皆溃”,是说岳飞的北伐惨败,而“金人追之不及”是因为刘琦出兵救了岳飞一命,刘琦出兵在这里却不提。先是岳飞不救刘琦,后来刘琦救了岳飞,对比起来,谁才是真英雄?最后,高宗制定的计划是第一防守,第二第三还是防守,而岳飞先是不协助刘琦守城,后来又自说自话的要北伐,因此得不到大本营和其他友军的支援,结果惨败。北伐没错,但是,成功的北伐至少要事先得到皇帝和友军的同意配合才行吧?岳飞为了贪图功名,孤军北伐,如何担当得起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的称号?

 

 

三。王曾瑜的学术
王曾瑜,1939-,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 著名宋史学者,在辽金史方面亦有所建树,《岳飞新传》是王曾瑜的力作。

王曾瑜《岳飞新传》指出张俊受命解围,一直迁延不行,而岳飞也一样,而王曾瑜却不批评岳飞。王曾瑜说的“违诏北征”更是不成立。高宗的御札说明,岳飞的北征是在赵构的极力催促下成行的,根本不存在高宗不让岳飞北征。李若虚送的那个诏,早就过期了。《岳飞新传》的错误还有很多,而王曾瑜却公开指责别人是学术垃圾,他自己又是什么呢?什么时候王曾瑜会谦虚一下,宽容一下。

以下文字摘自《岳飞新传》:
违诏出师
六月下旬,宋廷特遣往岳飞军中“计事”的司农少卿李若虚来到鄂州,当时岳飞已率大军北上,李若虚赶到德安府(治安陆,今湖北安陆市),方与岳飞会晤。岳飞见到前任参议官,这本是高兴的事,然而李若虚传达宋高宗的旨意,却是“兵不可轻动,宜 且班师”!岳飞断然不从,据理力争。北伐的计划已经延搁三年, 机不可失,岂容一误再误。李若虚本来就是违心地执行皇命,他激于大义,毅然主动承担了“矫诏之罪”,在关键时刻支持了岳飞。⒄

李若虚目送一队队雄赳赳、气昂昂的健儿奔赴前线,不由得心潮起伏。他的故乡洺州尚是沦陷区,胞弟李若水殉难已有十四年,看来雪国耻、复家仇的时机终于来临,他衷心祝愿岳家军的旌旗直指北疆,早传捷报。⒄《会编》卷202,《要录》卷136绍兴十年六月乙丑,而《金佗稡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隐讳了岳飞违诏出师的史实。


顺昌大战时,张俊受命解围,一直迁延不行。完颜兀术(宗 弼)退兵后的第十一天,即六月二十三日,王德领数千骑兵姗姗来迟,抵达顺昌府,算是尽了策应之责,旋即还军。《会编》卷20l,《要录》卷136绍兴十年六月丙寅。

 

 
 05-01-2007 11:32 AM  编辑  引用 
 
 於菟

 能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人,屈指又能数出几个???!!!
然从中国文化传承上讲,王曾瑜的质疑与质疑王曾瑜者都值得表彰和推崇。




-----------------------------------------------------------------------------
彩图版《中国通史》被指为学术垃圾(图)
彩图版《中国通史》被指为学术垃圾(图)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7 月01 日 | 文章来源:新京报

有历史学学者批评学术腐败,称《中国通史(彩图版)》是“空头主编与南郭先生合作的等外品”

 

<>

<>

<>

“学术腐败已经越出学术圈,开始危害到广大读者了。《中国通史(彩图版)》不仅是历史学者不负责任的产物,由于它获得了2000年度的第12届‘中国图书奖’并把版权卖到了国外,所以它的危害更大。”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王曾瑜说。此前,他的一篇文章《空头主编与南郭先生合作的等外品——评戴逸、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彩图版)》已经发表于《历史学家茶座》第1辑,但被删去了关于荣获中国图书奖等内容。

近日,王曾瑜将全文发布到网上,称该书“分明是学术垃圾,却加之以中国史学会编和荣获中国图书奖的金色包装,也足见目前的学术腐败进展到何等地步。”

没有人具备对自先秦到清的古史进行贯通的实力

王曾瑜是宋史的研究专家,宋史研究会会长,他是著名历史学家张政烺的学生。谈到戴逸、龚书铎主编、中国史学会编的《中国通史》时,他说,“现在的学者都是做断代史研究,凭我对学界的了解,六七十岁上下的学者中没有一个人具备对自先秦到清的古史进行贯通的实力,戴逸、龚书铎是做清史、近现代史的,怎么能够胜任大部头古代通史、专史等的主编?”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邓小南说,“现在六七十岁上下的学者中没有一个人具备对自先秦到清的古史进行贯通的实力。”王曾瑜在文中称,“……

有一些参加对此书提意见的中年学者向我叙述了情况。据他们说,其实就是一位主编所在单位的人民大学也全然不知此书出版的经过,只知出版社临时找了一些未经过严格史学训练者,将今存的各种通史之类胡乱传抄,拼凑成书。

但他们的一致看法是此书岂止错误百出而已。至此我才完全明白,原来此书是空头主编和南郭先生辈合作之结晶。”

“使用中国史学会名义,个人不应该做出决定”

本报记者打通了戴逸家的电话,一位女士先说戴先生不在家,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然后又说他很忙,身体不好,经常去医院。当记者问他在哪家医院时,该女士不愿意透露。

另一位主编龚书铎对本报记者说,“我不能保证书里面没有错误,钱钟书先生的著作也有不少人批评。”当本报记者问他如何看待王曾瑜的批评时,他说,“我没有任何意见,别人有批评的权利。”然后就挂断了电话。

中国史学会的黄春生称,中国史学会挂靠在中国近代史所科研处名下,归中国社科院领导。从上世纪50年代起,史学会就开始编书让出版社出版。他说,动用中国史学会的名义一般会经过主要负责人商量认可,2000年的时候,戴逸、龚书铎分别是中国史学会的正、副会长。他还说,使用中国史学会的名义很慎重,个人不应该做出决定。

《中国通史(彩图版)》中的史实错误

在《空头主编与南郭先生合作的等外品》中,王曾瑜指出了该书中的史实错误,现摘录如下: 

<>
<>

就在王曾瑜的文章在网上发表之后,北京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张帆也作为一个知情人,透露了该书的一些情况。2001年6月,他曾为参评某奖项(记不清是不是“中国图书奖”了,也可能是“五个一工程奖”)的海燕出版社《中国通史(彩图版)》写审读意见。“教研室的几位老教师反复推让,最后一直推到我头上。我将任务接了下来,写了一些意见上呈。除基本肯定外,也提出若干不足。后来还拿到几百元审稿费,至于书是否得奖,就没再关心。”在张帆当年对《中国通史(彩图版)的审稿意见中,也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错误:

<>

张帆还认为,该书文字内容有些薄弱,未能充分地体现出历史的深度。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制度阐述失之简略。例如周朝宗法制、国野制,汉朝察举、征辟,隋唐租庸调、北宋募兵制度,明朝一条鞭法、市民暴动,清朝密折制、文字狱,明清督抚制度、乡绅、宗族制等重大问题,或寥寥数语,或竟未言及。相反却述及一些较为次要的人物(如五代朱友裕)、事件(如隋太子爬树喊冤),有轻重失衡之感。

此外,该书以大事记编年的形式叙述历史进程,固然有方便之处,但也有零碎之弊,人为地割裂了一些重大历史问题和现象。如魏晋士族政治、唐后期藩镇割据、北宋积贫积弱等问题,都缺乏全面系统的总结。经济文化重心南移、从佃客制到租佃制的演变、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消长等重要历史线索,也很难在书中看到反映。张帆认为,该书作为一个通俗读物来看还可以,有些地方值得肯定,作为严肃的历史著作显然不合格。他还认为王先生所揭示诸项错误,自己当年作为审稿人未能指出,也难辞其咎。

《中国通史》的图片问题

王曾瑜称,“此书插了不少人物画,但作画者显然没有各个时代的服装、兵器之类的史学常识,不管哪个朝代,多半竟是明朝服饰。”张帆也认为,《中国通史(彩图版)》所配图片不注明出处,使读者不便使用,亦不敢完全相信。如第四卷38页“李文忠像”,其人戴皇帝冠,至为可疑。王曾瑜表示:“这套书我没有全部细读,但从这些发现的问题来看,此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低劣产品。”对于两位学者的疑问,该书策划人兼责任编辑之一、海燕出版社副总编辑乔台山称,“像写杨宗保、穆桂英的《杨家将的故事》是加框出现的,就表明是传说。”然而,在《中国通史(彩图版)》第一册的体例介绍中,却并无这样的说明。在该书的衍生产品———《中国通史(插图版)国民读本》第三册104页中文字则已经改为“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但有很多情节和人物(如杨宗保、穆桂英)都是虚构的。”对于书中的文字与图片,乔台山说,“这套书的文字内容是由戴逸、龚书铎负责的,图片是一家文化公司负责的,但是,主编肯定看到过一些。”龚书铎称,“这本书的图片是出版社配的,有的与文稿一起拿到北京审稿,有的图片我都没有见到过。”

写作者究竟是谁

乔台山还说到了该书具体的写作者。他说,“每一个朝代都有两个以上的专家领头,负责具体写作的是这些专家的学生。戴逸、龚书铎的研究生也参与了编写。只有宋史部分是河南社会科学院的任崇岳先生带领他的学生在河南写的,其余的都是在北京。”他还说,“这套书出来后有一些数字、出土文物上的错误,2002年前开始大规模修订,当时,出版社出钱,史学所出面组织了很多专家、学者探讨修改,这项工作今年刚完成,”乔台山还透露,“我们以后还要出修订本。”提到该书的修改,邓小南教授说,“我曾两次参加关于该书修改的会议。第一次是关于大纲的讨论,我对宋史部分提了很多意见,中国史学会的人曾经要求我来做新版的主编,让我和学生一起来操作。一来因为我教学、科研很忙,二来我一向反对学生做这样的事情,所以没有答应。”她还提到,当时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大学历史系、社科院历史所、近现代史所的一些专家。后来她又参加了一次会议,当时有龚书铎、李文海、林甘泉等人参加,河南社会科学院的任崇岳还与她就该书涉及的问题有过交流。

据了解,该书修改的时候想搞一个负责修改的学术委员会,想让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前所长林甘泉先生负责。当时,林甘泉对该书提了一些意见,指出里面有一些硬伤并建议他们找一些负责任的人修改,没必要搞学术委员会。龚书铎听取了这些意见,林甘泉此后也就没有参与此事。

各种版本累计销售15万套(册)

目前,该书在图书市场上至少可以见到4种版本:一、全本的《中国通史(彩图版)》,一套4本,大16开,定价990元(记者所购为2001年10月第二版第二次印刷);二、缩编本,大16开彩印,定价98元,2002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三、《中国通史(插图版)国民读本》,一套5册,32开,定价38元,2003年5月第二版第五次印刷;四、《中国通史(少年彩图版)》,大32开本,10册精装,外套彩色包装盒,共30个印张。180元一套,附赠CD-ROM光盘一盒。乔台山说,第一种销量有两万多,第二种销量有3万左右,第三种销量有六七万,第四种销量有3万。

乔台山称,《中国通史(彩图版)》是2000年1月出版的。1999年12月底,中国史学会与海燕出版社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国通史(彩图版)》首发式,并向百所高校赠送了此书。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中国史学会会长金冲及、海燕出版社副总编乔台山以及本书主编戴逸、龚书铎等人参加了首发式。该书出版后,《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新闻出版报》与《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等媒体都对本书的推出予以了关注。

该书在版权贸易中也独领风骚,香港中华书局购买了它的中文繁体字版权,韩国原野出版社购买了本书的韩文版权。它还获得了2000年第12届“中国图书奖”。

对于该书进入评奖程序并获得“中国图书奖”的情况,中国图书奖评委会负责人之一伍杰介绍说,该奖的评选程序是:地方出版社把参选图书报给新闻出版局、省版协,然后再报给评委会。

评委会筛选之后交专家评审,提出初步意见后再次筛选,然后转交审读、提出意见,之后进入终评,投票产生结果,评选时间一般是半年左右。

伍杰说,参加评选的图书事先应该符合新闻出版总署对图书质量的规定。他说,如果图书中的问题比较专业,而且专家评审没有发现问题,那么有硬伤甚至不合格图书也有可能获奖,这样的例子以前也有过。伍杰说,如果海燕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通史(彩图版)》有很多错误,那么主编、责任编辑应该负主要责任,他们不应该送不合格的图书来参评。

他说,由于时间比较长,他已经记不得当时负责历史书评选的是谁。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证实,该书曾参加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评奖。当时,专家组由他和北京大学某教授以及另一位女老师组成。“当时,我们认为这本书错误很多,而且我认为,用中国史学会的名义编很不妥,因此没有推荐该书。后来,金冲及先生担任史学会会长后,曾找到我,我与爱人(她也是历史学学者)都去了,为这本书修订提了很多意见。”辛德勇说,“这些意见是我就自己所知所见而发,因为我对整体工作不负责任,所以要求不署名。”

学者说法

何茲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学术批评是一个好现象,但批评人的时候要注意态度。过去,中国历史学界的批评很少,以后应该多一些。

葛兆光(历史学学者、教授):我曾经对该书提过一些意见,但我不想评论这件事。

邓小南(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我基本同意王曾瑜先生的观点,反对某些学术名人挂名出版不负责任的图书。

以前,人们觉得学术界很干净,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问题了。我相信很多史学界的领头人物应该有良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孙晓(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我认为做学问应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王曾瑜先生的看法可能是对的,但是批评方式有待商榷。

李学勤(《话说中国》丛书总顾问):我知道这一套书,与这两位主编也都认识。我刚从欧洲回来,还没有读到王曾瑜先生的文章。因为我主要是做考古和古文字学的,我只能从做学术的角度来说。

我也做过一些丛书的主编,我认为,主编的职责就是在体例上把关,稿子尽可能完善,另外就是对书稿仔细审读,尽量避免出现错误,当然不能保证完全没有。我猜想戴逸和龚书铎一定有一个很大的班子,可能因为比较忙,两人没有细读。对于图书的错误,其他人有责任提出来,因为它不是专家读的,而是大众读本,做这样的事情应该更谨慎、更严格。

海燕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通史》至少有以下4种版本:

一、全本《中国通史(彩图版)》,一套4本,大16开,定价990元

二、缩编本,大16开彩印,定价98元

三、《中国通史(插图版)国民读本》,一套5册,32开,定价38元

四、《中国通史(少年彩图版)》,大32开本,10册精装。18 0元一套,附赠CD-ROM光盘一盒。(本报记者 张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