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妇生活

人生既然没有彩排,生活务必幕幕精彩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说说我知道的艺伎

(2006-01-23 00:09:32) 下一个
趁我还有耐心,写点关于日本艺伎的事情。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上过中学的人都学过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当年可是背不下语文老师不让进教室的。看了《艺伎回忆录》让我想起了这首诗。虽说是公元八百多年时候的事,依然为我们理解这个电影提供了真实的一幕。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说的就是小百合这样人,艺伎毫无疑问是从中国传来的〈好像是明代?〉,千百年来我们慢慢丢失了她,而日本人则成功地利用着她。好多人故意把艺妓说成是妓女,以表心头之不屑,其实想想敦煌壁画上的那幅《反弹琵琶伎乐天》,就知道艺伎为何物了。“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善才是小百合的老板娘和她的师傅,秋娘就是南瓜这样的人了。竞售初夜应该是“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的极端写照。“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就是初桃的下场了。“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则是小百合最后理所当然的归宿。没有那场战争结局也是一样,只不过有可能是另外一个商人罢了。 再说说现实社会的艺伎。在日语中艺伎被写成艺妓或艺者。在成为艺妓之前先要做几年舞妓,并不只是跳舞的意思,最初入道学艺的人叫舞妓,除日本歌舞外,学学吹拉弹唱等基本功,有志向有品位的还学一些花道茶道吟诗作画的高雅之道,当然为的是迎合客人,多几个话题,更有胜者,学学英语以应对外过来的客人,当年福特,基辛格就莅临京都的花街,基辛格还留下老色鬼的印象,根据描述基辛格博士有可能误解了艺妓的工作职能。最有代表性的事情就是使中日友好关系正常化的田中角荣首相,就和一个艺妓有过相当长的私情,育有一双儿女。首相仙逝,这位伟人背后的小女人,终于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违反他们这个传统世界规矩,通过出书走到了人前面。不管怎么说还算是开花结果命运不错的艺妓吧。 艺妓和商人政客是下流和上流社会两个极端的完美结合,各取所需又互不打扰地生活着,如果不是现代社会信息便利发达,她们也不会这么地被世间瞩目。卖艺不卖身,卖色不输情,是艺妓引以为豪的品位,所以我猜想,尽管抹着厚厚的白釉彩的面庞有着历史的由来,应该还有无法看出本来面目的功能,这样工作以外的她们会有更自由的生活空间。 章子怡踩着高高的木屐独舞的片断也是让日本人及其不满的地方,因为她好像是光着脚,在过去穿不穿布袜是区别艺妓和青楼女郎很重要的标志。 电影里那段拿着扇子的群舞很是小器,导演如果看过宝冢歌剧里的花扇歌舞一定会后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