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不很明了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莆田凶杀案动机疑曝光,5万条评论看人性最隐秘的角落

(2021-10-15 02:54:29) 下一个
2死3伤,波及祖孙四代,其中最小的一个伤者还是10岁儿童。

 

来源: 王耳朵先生博客 

2死3伤,波及祖孙四代,其中最小的一个伤者还是10岁儿童。

10月10日,这起发生在福建莆田的悲剧,震惊了所有人。

就在大家为凶手的残忍,感到心惊胆战时,@中国新闻周刊 的一则报道,再次引起全网热议。

据同村的知情人透露,嫌犯欧某和受害者是邻居。

2017年,欧某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拆除了原有的危房,准备在原址盖新房。

却因为占地纠纷,被周围的几户邻居屡屡阻挠。

这导致欧某一家无处可归,在临时搭建的雨棚居住了六年。

案发前,雨棚因台风倒塌,两家人又因为雨棚残片砸坏了菜地起过争执。

来源:新京报

如果这些表述都准确的话,那么这场悲剧又添一抹悲凉。

在真相没有大白之前,我无意和大家厘清案情。

但是从网友“群情激愤”的讨论中,我看到邻里间那一件件看似鸡毛蒜皮的小矛盾,隐藏着一个人性的大恐怖。

01

就拿建房这件事说,无数网友都在留言中大吐苦水:

有的人,该拿的审批都拿了,但是好说歹说,邻居不让通过。给的理由是挡住他们家的采光,可一看间距,隔着足足有七八米,村里同样水平线的房子也不是没有。

也有拿着鸡毛当令箭的,村里建房要签“四邻协议”,有的人自己不想盖或是先盖好了,就故意不让别家盖。

甚至还有亲人反目,为了多要一块地儿,大伯带着媳妇儿大闹施工地的……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大家义愤填膺的同时,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作家魏子一语道破其中的玄机:

我们看到的是因为建房闹出的大大小小的风波,其实事件的根源是始作俑者的自私自利,欺负老实人的心态作祟。总觉得,他不如我混的好等等之类的优越感,开始心生拿捏软柿子的想法并付诸实施。

这恰恰契合了心理学上的一个经典定律:螃蟹效应。

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竹篓中放了一只螃蟹,必须要记得盖上盖子,多钓几只后,就不必再盖上盖子了,因为这时螃蟹是爬不出来的。

当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螃蟹时,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爬。

但篓口很窄,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拖到下层,由另一只强大的螃蟹踩着它向上爬。

如此循环往复,无一只螃蟹能够成功。

这就是很多人的一种普遍心态:

不论我开不开心,我就想看别人不开心;不论我爬不爬的上去,我就想让别人爬不上去。

尤其是那个人,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02

为什么有些人最见不得身边人过的好?

要弄清这个问题,可能需要读懂这两句话。

第一句:“人生所有的痛苦,一半来自于自己的失意,还有一半来自于别人的优秀。”

说一个在《青岛早报》上看到的故事。

18年前,山东即墨的王先生家,10岁的儿子兴兴离奇失踪。

家里人跑遍了儿子经常玩耍的地方,问遍了所有可能见过孩子的人。

无果后,以为孩子被拐走,王先生又是全国去找。

“我带着干粮,带着一薄一厚两件衣裳,到处找我儿子。

有时走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公路上,天晚了,只能在外面躺一宿,就这么扛过去。

说实话,那都不是人过的日子。”

最终,还是杳无音讯。

18年后,警方告诉他:孩子找到了。

不过当年活蹦乱跳的男孩,已成一捧陈年尸骨。

行凶者不是别人,而是王先生同村的堂兄。

“他就是嫉妒我的日子比他过得好,因为他不务正业,光喝酒赌钱,他的孩子在各方面,也没有我孩子优秀,所以怀恨在心。”

说这句话的时候,王先生已经无语凝噎。

孩子失踪当天,他还去堂兄家找过。

堂兄不仅将他骗走,还陪他一起找了孩子5天。

人一旦嫉妒起来,是非常可怕的,不一定是你做错了什么事,你的优秀就是一种原罪。

当原本同一起点的你们,突然变得他够不着了,于是心理渐渐失衡。

接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就出现了。

第二句:“乞丐不会妒忌富翁,但一定会妒忌比他收入高或者脱贫的乞丐。”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为什么看见闺蜜嫁得好,心里不舒服?”

很喜欢一条高赞回答@俗不可耐:

“当你长期被封闭在某个空间里,大概就会把这个空间的得失当做自己的参照系。你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这个小圈子里出类拔萃。

这就是人类的本性。

反过来,如果你没有长期被禁锢在一个圈子里,你的圈子一直在变,你就会发现你试图在一个圈子里如何如何是多么荒唐的事。

因为鸡头如何比得了凤尾,换个圈子所有的成败都烟消云散。

可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远方,总有人因为各种原因一辈子都生活在一个地方,一个小圈子里。

这些人看不明,想不开,痛恨却离不开他的那个小圈子,最后成了这个圈子里一系列陋习的最坚定支持者。”

就像我们从小都会背的那首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写它的是,身在京师,贵为礼部尚书的张英。

而老家的亲人,那一刻还在因为身边的一点得失闹得不可开交。

不同维度的人,很难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以说,大度并不是一个多么高不可攀的品质。

只要你拥有足够多的眼界和见识,自然也就有了足够大的胸襟和格局。

03

中国人常说:“人心隔肚皮。”

这世间最难懂的是人心,最难猜的是人心,最看不透也是人心。

见不得身边人过的好,是藏在很多人心底最隐秘的角落,一点点地激发着人性的恶。

这种恶,会吃人,也终会反噬己身。

那么,面对不可捉摸的人性,我们要如何应对?

我想有三条最基本的准则。

第一,努力跳出圈子。

作家苏希西,说过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她出生在一个非常落后的山村,父亲是转业军人,母亲是民办教师,生活条件比一般家庭好很多。

于是,嫉妒随之而来。

平时的刁难、使坏就不说了。

父亲呕心沥血,耗费了全家族的钱,承包的鱼塘里,竟然被人投毒。

“我爷爷昏死在鱼塘边。中风,在床上躺了三年,终于还是撒手人寰。鱼塘事件让我们家族恢复到赤贫状态,爸爸一度形销骨立,惨无人形。”

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苏希西的妈妈坚定了一个想法:

“就算拼死,也一定要远离这个地方。”

最后的结果就是母亲用了两年时间,拿了大专文凭,考上编制,全家人卖掉房子,离开了那个带给他们无数噩梦的地方,过上了平安幸福的生活。

当我们发现身边有垃圾人的时候,最彻底的办法就是加把劲离开他们。

第二,用行之有效的规则代替人际关系的磨损。

对于有些人来说,脱离自身的圈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人与人之间,有日久生情,也必然会有相看两厌。

我们不能指望人际关系自我调和,这时候就必须要守好法律和规则的底线。

人心无法明确的是非,法律去判定;人情无法分明的对错,规则去抉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人际关系的不断磨损,压制住人性恶的一面,放大人性善的一面。

最后,生而为人,劝你善良。

这是莆田凶杀案发生后,一位网友的留言:

同样是建房问题,你让出一米围墙,我给你铺二十米的水泥路。


终有一天,你会发现:

决定一个人过的好不好的,不止你的能力,还有你的格局。

凡事不要欺人太甚。

成全别人,就是成全自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简翎 回复 悄悄话 兔子急了开始咬人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